第746章 和黃歸屬的談判
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 作者:水下野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先名答應道:“好的,楊生,我會以最快的時間先收集這方麵的資料。”
“嗯”楊文東點點頭,這件事也就暫時先這樣了,於是便看起了手中的資料;
長興金融公司,隨著這幾年來資金的投入、幾次收購,已然成為了香港最頂級的金融公司之一,規模也非常的大,不過如果是成功的收購,比如九龍倉,在完成之後,還是會將其獨立,其他配合各個子公司的收購或投資項目,在完成後也會轉讓給對應公司,資金方麵也會有補償,或者由楊文東這個老板來決定。
1974年,是股市抄底的最佳時間,長興金融公司手中資金足夠,在這方麵自然就做的很成功了,香港股市之中的地產公司,從大到小,多多少少都收購了一些,平均下來,每一家都不是很高,也不會引起股市乃至於這些公司的關注。
“這些很多我都沒聽過,但也的確有一些物業地皮了。”楊文東看著每家公司的資料,笑著說道:“很不錯,這些股票就先留著,等到了合適的時間,我們再考慮拋售套現。”
這套現的時間,自然要等到至少81年左右了,之前他對於73年經濟危機的具體時間還是不確定的,因為這是一場單純的經濟危機,但下一波,是外在因素導致的,這個時間點,基本上是能確定的,他自信自己的一點蝴蝶效應,是改變不了一些大事的;
等到那個時候,除非是未來地產巨頭那幾家公司,其他的直接拋售套現就行了,從75-81年,地產公司基本上都是能夠賺錢的,區別就是很多中小公司膽子小一點,收益比不上地產五虎這種敢拚搏的,但回報率肯定也不低的;
至於少數可能在這段時間還經營不好甚至破產的,也無所謂,影響不了全局。
“明白,接下來地產市場絕對會爆火一段時間了。”方先名笑著說道。
自己老板雖然在一些專業知識上不是很強,但對於各種經濟危機的時間點判斷那是真的準確,不僅僅是香港,連美國那邊的都可以預測,簡直就是股市神人了;
楊文東又看了會,接著說道:“和黃股票我們手中已經有25%了,這才幾個月時間收購了這麽多,市場上應該有反饋了吧?”
方先名道:“有一些傳聞,但市場上很多人還不是很確定,因為我們的股票,大部分都是找一些現有的股東進行收購的,也跟他們簽下了保密協議;
雖然也做不到絕對保密,市場上也有傳聞有人在規模性的收購和黃股票,但這些股東明麵上還是不敢公開承認的,加上我這邊委托tvb與長興傳媒控製輿論,大部分還是不相信有人會在這個時候收購和黃的。”
“就現在和黃的業績與債務,如果不是我對香港未來有絕對的信心,我也不想碰。”楊文東笑著搖頭說道。
這句話也是實話,不管是原先曆史上還是現在,和黃差點破產,就是因為巨大的債務;
其實在今年,很多資本也都看好未來香港,畢竟內地與歐美的關係越好就越依賴香港,可和黃的債務實在是太重了,即使有某個財團有能力承擔,但也沒必要,畢竟這麽大一筆錢,去投資其他無風險的地產或者金融業務不是更保險嗎?收益率說不定不比和黃低。
方先名則道:“其實很多資本也是看中和黃的部分資產的,比如大量物業、交通、碼頭、貿易、港口、港燈股票,但這些財團都是想單獨收購這些,而不是投資整個和黃,祁德尊在這段時間,也一直融不到資金。”
“我記得和黃的資金不多了,要是實在沒辦法,那祁德尊就隻能真的出售這些優質物業了。”楊文東也是眉頭一皺;
祁德尊是聰明人,也知道和黃手中一些資產的價值,不到不得已的情況下肯定是不會出售的;可如果公司資金鏈斷裂,那就是不得已的情況了;
如果一些核心業務真的出售了,那自己未來再收購了和黃,恐怕也會平白損失一小部分資產了;
如果隻是一些地皮那還好說,香港這麽大,總有機會補回來,但要是一些特殊業務,比如港燈股票、港口等等,那就虧大了。
方先名道:“也沒那麽容易,其實這些資產也單獨進行了抵押,其中部分還是抵押給了多家銀行,包括恒生,即使想出售,也得經過銀行認可,我們也會提前得到消息的。
再說,早年資產價值高的時候抵押出了很多資金,如今市場雖然恢複,但對比股災之前,還差得遠,恐怕就算出售了,也都不夠還貸款的。”
從去年年底開始,香港股市與地產市場開始複蘇,但想恢複72年的價格,那還早著呢,特別是股市,前兩年可是跌了接近9成,這得漲個七八倍才能恢複原樣,這個漲幅能夠在3年內實現就很不錯了。
“你這麽說倒也對。”楊文東點點頭,道:“但我們也不能再拖延了,反正再繼續收購股票,估計也會暴露的。”
與九龍倉不一樣,和黃的收購需要兵貴神速,但收購的快,那無論怎麽隱匿,也大概率會驚動其他人;
畢竟上市公司本身、港交所、無數股民、一些股市評論專家,這些人中或許大部分都是濫竽充數,但肯定還是有少數厲害人物的。
方先名問道:“那我們該怎麽做,直接公開收購嗎?以現在和黃的情況,這樣做說不定也行,股價或許也不會被拉的很高。”
“不行,一旦我們公開了,那和黃現在的成績是啥樣的,對於股民來說就不重要了,他們必然會全力購買和黃的股票。”楊文東搖搖頭道:“或許最終還是會公開,但晚一點也好一點。”
方先名回道:‘好,那我就繼續約和黃的股東,但股份相對多的都聯係了,還有一些則是股份少人卻很多,跟這些人聯係,那就很難保證他們不會說出去了。’
能夠持有和黃股票比例較高的,那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產業的,長興集團找上門,就算不肯出手手中股票,那收點封口費後也會答應暫時保密,畢竟沒必要得罪香港的一個頂級財團,至少大部分人會這麽想;
但如果跟數量太多的小股東交談,數量太多、人員混雜、很多可能還是沒腦子的暴發戶,麵對這些人,那就很難做到絕對保密了;
楊文東道:“先不跟這些人聯係,我還是再約一次祁德尊吧,畢竟這麽多年來合作的還不錯,能不翻臉還是不翻臉的好。”
方先名道:“行,那我這就去約祁德尊。”
“嗯。”楊文東點點頭;
第二天,康樂大廈總部:
祁德尊來了之後,並沒有寒暄,而是先開口問道:“楊生,這段時間,是你在股東群體中收購和黃的股票吧?”
“看來保密協議也做不到絕對保密啊。”楊文東笑了笑;
這件事或許沒有被公眾知道,但祁德尊這樣的商業大佬是很難瞞住的,他們也有自己的渠道,關係網也很深。
祁德尊又道:“看來楊生是真的準備對我和黃動手了,這樣做似乎不太好吧,這麽多年來,你我的合作可都是不錯的。”
“祁德尊,你可記得當初我入股的時候,承諾不增持和黃股票的前提是什麽。”楊文東說完後,又道:“不對,當時應該還是叫和記,你那時候還沒收購黃埔。”
祁德尊聽完後,臉色一變,當初二人的協議就是和記不得出現大規模連續虧損,隻要沒有這個,那楊文東就不會再增持和記股票,甚至投票方麵也基本上站在祁德尊這一邊;
而後續多年,楊文東也的確都是這樣做的,董事會上的投票,長興的代表基本上不幹涉祁德尊的所作所為,且還在很多方麵資助和記/和黃發展;
但這兩年和黃的情況,也的確很差,楊文東在這個時候,也是真的有理由了。
楊文東接著說道:“如果隻是簡單的虧損,那我也能接受,畢竟經濟危機之下,香港大部分企業都虧損了,所以73/74兩年我也沒做什麽;
可現在經濟危機都過了,其他企業都在逐步的恢複正常,可和黃卻越來越差,資金鏈即將斷裂,債務危機之大,連我都有些驚怵,你說,你作為大班,又如何向我這個大股東交待?”
和黃的20億負債,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知曉未來,那腦子進水了才會接手這種企業;
原先曆史上匯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第一是那個時候和記規模太大,一旦破產倒閉,整個香港經濟都會受到極大的衝擊,港府不得已,自己不能出手,就隻能讓匯豐出麵;
第二就是和黃的大量債務,都是借的匯豐的,要是倒閉,匯豐或許不會破產,但沈弼的職業生涯必然結束,即使之前的債務不是他借出去的
估計沈弼接手和黃,也是考慮稍微堅持一段時間,然後能夠還掉匯豐債務就行了,但直到李嘉成收購和黃之前,和黃也還隻是勉強運營,到了1982年,李嘉成運營三年之後,才再次騰飛,這也是借了香港地產市場暴漲的好處了。
祁德尊一陣語塞,思考片刻後,道:“楊生,你是準備全麵收購和黃?”
楊文東道:“對,不過和黃還會是上市公司,不考慮跟九龍倉那樣私有化。”
九龍倉是個純粹收租的,私有化問題不大,但和黃就不一樣了,業務繁雜,即使以後自己會適當清理,但業務種類必然會比九龍倉多多了;
還有一點,自己不能收購一家企業就進行私有化,一旦第二次這麽做了,那未來自己第三次收購某一家企業,就可能會讓市場以為還會有私有化,那必然會增加收購難度;
所以要選擇性的進行私有化,這樣才會讓人不確定,從而避免給自己造成麻煩。
另外,自己的那麽多企業,總得有一些需要上市或者引入其他股東,和黃就非常適合,因為它的存在就是未來方便開拓海外基建業務,上市之後,既攜帶了整個香港的部分資本,又可以未來引入其他海外股東。
遊戲、電子這種產業,不到不得已他不會與外人分享,但和黃這種基建、地產類企業,如果別人能夠給自己帶來方便,那他自然也會適度的給對方一點好處,投桃送李,才能獲得更高收益。
祁德尊沉默一會道:“如果這樣的話,也行,我可以配合你,但未來和黃的管理權必須歸我,你這邊還需要跟以前那樣,不幹涉我的管理。”
“你這是在說笑嗎?那我花費幾億資金,承接差不多20億的負債,就是為了你能夠繼續掌管和黃?”楊文東冷聲笑道。
這群鬼佬很多時候太看重自己了,原先曆史上,李嘉成控製和黃40%股份後,和黃的大班李察信也同樣希望李嘉成什麽都不管,和黃按照他的要求來就行,你當一個收分紅的就行;
當時受限於英國鬼佬管理層控製了和黃,李嘉成隻能退讓,但也一直培養華人親信接手和黃重要職位,雙方鬥了幾年,最終李嘉成獲勝,將李察信等人趕了出去。
祁德尊道:“楊生,我知道你有錢,可和黃這種公司的管理,光是有錢可不行。”
“和黃的管理?現在和黃變成這樣,你還提你們的管理?”楊文東反問後,接著道:“祁德尊,我給你一個條件,你可以繼續擔任大班,但和黃未來的規劃必須聽我的,你這邊,負責執行我的命令就行了。”
雖然祁德尊將和黃變成這樣,但屬於戰略的判斷失誤,其在管理能力上絕對也是一絕的,很多人失敗了,其實也不代表其能力不行,隻是當個不管戰略的管理層,還是沒問題的。
“那我寧可和黃倒閉。”祁德尊冷漠回道。
“和黃會不會倒閉你說的不算。”楊文東眼見已經攤牌,便道:“我即將以大股東身份舉行股東大會,到時候再看吧。”
ps:求月票
“嗯”楊文東點點頭,這件事也就暫時先這樣了,於是便看起了手中的資料;
長興金融公司,隨著這幾年來資金的投入、幾次收購,已然成為了香港最頂級的金融公司之一,規模也非常的大,不過如果是成功的收購,比如九龍倉,在完成之後,還是會將其獨立,其他配合各個子公司的收購或投資項目,在完成後也會轉讓給對應公司,資金方麵也會有補償,或者由楊文東這個老板來決定。
1974年,是股市抄底的最佳時間,長興金融公司手中資金足夠,在這方麵自然就做的很成功了,香港股市之中的地產公司,從大到小,多多少少都收購了一些,平均下來,每一家都不是很高,也不會引起股市乃至於這些公司的關注。
“這些很多我都沒聽過,但也的確有一些物業地皮了。”楊文東看著每家公司的資料,笑著說道:“很不錯,這些股票就先留著,等到了合適的時間,我們再考慮拋售套現。”
這套現的時間,自然要等到至少81年左右了,之前他對於73年經濟危機的具體時間還是不確定的,因為這是一場單純的經濟危機,但下一波,是外在因素導致的,這個時間點,基本上是能確定的,他自信自己的一點蝴蝶效應,是改變不了一些大事的;
等到那個時候,除非是未來地產巨頭那幾家公司,其他的直接拋售套現就行了,從75-81年,地產公司基本上都是能夠賺錢的,區別就是很多中小公司膽子小一點,收益比不上地產五虎這種敢拚搏的,但回報率肯定也不低的;
至於少數可能在這段時間還經營不好甚至破產的,也無所謂,影響不了全局。
“明白,接下來地產市場絕對會爆火一段時間了。”方先名笑著說道。
自己老板雖然在一些專業知識上不是很強,但對於各種經濟危機的時間點判斷那是真的準確,不僅僅是香港,連美國那邊的都可以預測,簡直就是股市神人了;
楊文東又看了會,接著說道:“和黃股票我們手中已經有25%了,這才幾個月時間收購了這麽多,市場上應該有反饋了吧?”
方先名道:“有一些傳聞,但市場上很多人還不是很確定,因為我們的股票,大部分都是找一些現有的股東進行收購的,也跟他們簽下了保密協議;
雖然也做不到絕對保密,市場上也有傳聞有人在規模性的收購和黃股票,但這些股東明麵上還是不敢公開承認的,加上我這邊委托tvb與長興傳媒控製輿論,大部分還是不相信有人會在這個時候收購和黃的。”
“就現在和黃的業績與債務,如果不是我對香港未來有絕對的信心,我也不想碰。”楊文東笑著搖頭說道。
這句話也是實話,不管是原先曆史上還是現在,和黃差點破產,就是因為巨大的債務;
其實在今年,很多資本也都看好未來香港,畢竟內地與歐美的關係越好就越依賴香港,可和黃的債務實在是太重了,即使有某個財團有能力承擔,但也沒必要,畢竟這麽大一筆錢,去投資其他無風險的地產或者金融業務不是更保險嗎?收益率說不定不比和黃低。
方先名則道:“其實很多資本也是看中和黃的部分資產的,比如大量物業、交通、碼頭、貿易、港口、港燈股票,但這些財團都是想單獨收購這些,而不是投資整個和黃,祁德尊在這段時間,也一直融不到資金。”
“我記得和黃的資金不多了,要是實在沒辦法,那祁德尊就隻能真的出售這些優質物業了。”楊文東也是眉頭一皺;
祁德尊是聰明人,也知道和黃手中一些資產的價值,不到不得已的情況下肯定是不會出售的;可如果公司資金鏈斷裂,那就是不得已的情況了;
如果一些核心業務真的出售了,那自己未來再收購了和黃,恐怕也會平白損失一小部分資產了;
如果隻是一些地皮那還好說,香港這麽大,總有機會補回來,但要是一些特殊業務,比如港燈股票、港口等等,那就虧大了。
方先名道:“也沒那麽容易,其實這些資產也單獨進行了抵押,其中部分還是抵押給了多家銀行,包括恒生,即使想出售,也得經過銀行認可,我們也會提前得到消息的。
再說,早年資產價值高的時候抵押出了很多資金,如今市場雖然恢複,但對比股災之前,還差得遠,恐怕就算出售了,也都不夠還貸款的。”
從去年年底開始,香港股市與地產市場開始複蘇,但想恢複72年的價格,那還早著呢,特別是股市,前兩年可是跌了接近9成,這得漲個七八倍才能恢複原樣,這個漲幅能夠在3年內實現就很不錯了。
“你這麽說倒也對。”楊文東點點頭,道:“但我們也不能再拖延了,反正再繼續收購股票,估計也會暴露的。”
與九龍倉不一樣,和黃的收購需要兵貴神速,但收購的快,那無論怎麽隱匿,也大概率會驚動其他人;
畢竟上市公司本身、港交所、無數股民、一些股市評論專家,這些人中或許大部分都是濫竽充數,但肯定還是有少數厲害人物的。
方先名問道:“那我們該怎麽做,直接公開收購嗎?以現在和黃的情況,這樣做說不定也行,股價或許也不會被拉的很高。”
“不行,一旦我們公開了,那和黃現在的成績是啥樣的,對於股民來說就不重要了,他們必然會全力購買和黃的股票。”楊文東搖搖頭道:“或許最終還是會公開,但晚一點也好一點。”
方先名回道:‘好,那我就繼續約和黃的股東,但股份相對多的都聯係了,還有一些則是股份少人卻很多,跟這些人聯係,那就很難保證他們不會說出去了。’
能夠持有和黃股票比例較高的,那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產業的,長興集團找上門,就算不肯出手手中股票,那收點封口費後也會答應暫時保密,畢竟沒必要得罪香港的一個頂級財團,至少大部分人會這麽想;
但如果跟數量太多的小股東交談,數量太多、人員混雜、很多可能還是沒腦子的暴發戶,麵對這些人,那就很難做到絕對保密了;
楊文東道:“先不跟這些人聯係,我還是再約一次祁德尊吧,畢竟這麽多年來合作的還不錯,能不翻臉還是不翻臉的好。”
方先名道:“行,那我這就去約祁德尊。”
“嗯。”楊文東點點頭;
第二天,康樂大廈總部:
祁德尊來了之後,並沒有寒暄,而是先開口問道:“楊生,這段時間,是你在股東群體中收購和黃的股票吧?”
“看來保密協議也做不到絕對保密啊。”楊文東笑了笑;
這件事或許沒有被公眾知道,但祁德尊這樣的商業大佬是很難瞞住的,他們也有自己的渠道,關係網也很深。
祁德尊又道:“看來楊生是真的準備對我和黃動手了,這樣做似乎不太好吧,這麽多年來,你我的合作可都是不錯的。”
“祁德尊,你可記得當初我入股的時候,承諾不增持和黃股票的前提是什麽。”楊文東說完後,又道:“不對,當時應該還是叫和記,你那時候還沒收購黃埔。”
祁德尊聽完後,臉色一變,當初二人的協議就是和記不得出現大規模連續虧損,隻要沒有這個,那楊文東就不會再增持和記股票,甚至投票方麵也基本上站在祁德尊這一邊;
而後續多年,楊文東也的確都是這樣做的,董事會上的投票,長興的代表基本上不幹涉祁德尊的所作所為,且還在很多方麵資助和記/和黃發展;
但這兩年和黃的情況,也的確很差,楊文東在這個時候,也是真的有理由了。
楊文東接著說道:“如果隻是簡單的虧損,那我也能接受,畢竟經濟危機之下,香港大部分企業都虧損了,所以73/74兩年我也沒做什麽;
可現在經濟危機都過了,其他企業都在逐步的恢複正常,可和黃卻越來越差,資金鏈即將斷裂,債務危機之大,連我都有些驚怵,你說,你作為大班,又如何向我這個大股東交待?”
和黃的20億負債,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知曉未來,那腦子進水了才會接手這種企業;
原先曆史上匯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第一是那個時候和記規模太大,一旦破產倒閉,整個香港經濟都會受到極大的衝擊,港府不得已,自己不能出手,就隻能讓匯豐出麵;
第二就是和黃的大量債務,都是借的匯豐的,要是倒閉,匯豐或許不會破產,但沈弼的職業生涯必然結束,即使之前的債務不是他借出去的
估計沈弼接手和黃,也是考慮稍微堅持一段時間,然後能夠還掉匯豐債務就行了,但直到李嘉成收購和黃之前,和黃也還隻是勉強運營,到了1982年,李嘉成運營三年之後,才再次騰飛,這也是借了香港地產市場暴漲的好處了。
祁德尊一陣語塞,思考片刻後,道:“楊生,你是準備全麵收購和黃?”
楊文東道:“對,不過和黃還會是上市公司,不考慮跟九龍倉那樣私有化。”
九龍倉是個純粹收租的,私有化問題不大,但和黃就不一樣了,業務繁雜,即使以後自己會適當清理,但業務種類必然會比九龍倉多多了;
還有一點,自己不能收購一家企業就進行私有化,一旦第二次這麽做了,那未來自己第三次收購某一家企業,就可能會讓市場以為還會有私有化,那必然會增加收購難度;
所以要選擇性的進行私有化,這樣才會讓人不確定,從而避免給自己造成麻煩。
另外,自己的那麽多企業,總得有一些需要上市或者引入其他股東,和黃就非常適合,因為它的存在就是未來方便開拓海外基建業務,上市之後,既攜帶了整個香港的部分資本,又可以未來引入其他海外股東。
遊戲、電子這種產業,不到不得已他不會與外人分享,但和黃這種基建、地產類企業,如果別人能夠給自己帶來方便,那他自然也會適度的給對方一點好處,投桃送李,才能獲得更高收益。
祁德尊沉默一會道:“如果這樣的話,也行,我可以配合你,但未來和黃的管理權必須歸我,你這邊還需要跟以前那樣,不幹涉我的管理。”
“你這是在說笑嗎?那我花費幾億資金,承接差不多20億的負債,就是為了你能夠繼續掌管和黃?”楊文東冷聲笑道。
這群鬼佬很多時候太看重自己了,原先曆史上,李嘉成控製和黃40%股份後,和黃的大班李察信也同樣希望李嘉成什麽都不管,和黃按照他的要求來就行,你當一個收分紅的就行;
當時受限於英國鬼佬管理層控製了和黃,李嘉成隻能退讓,但也一直培養華人親信接手和黃重要職位,雙方鬥了幾年,最終李嘉成獲勝,將李察信等人趕了出去。
祁德尊道:“楊生,我知道你有錢,可和黃這種公司的管理,光是有錢可不行。”
“和黃的管理?現在和黃變成這樣,你還提你們的管理?”楊文東反問後,接著道:“祁德尊,我給你一個條件,你可以繼續擔任大班,但和黃未來的規劃必須聽我的,你這邊,負責執行我的命令就行了。”
雖然祁德尊將和黃變成這樣,但屬於戰略的判斷失誤,其在管理能力上絕對也是一絕的,很多人失敗了,其實也不代表其能力不行,隻是當個不管戰略的管理層,還是沒問題的。
“那我寧可和黃倒閉。”祁德尊冷漠回道。
“和黃會不會倒閉你說的不算。”楊文東眼見已經攤牌,便道:“我即將以大股東身份舉行股東大會,到時候再看吧。”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