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腦漿子分我一半
投胎出了bug,關我什麽事兒 作者:咖啡就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那個人,錢吉春點點頭。
隨著位置越來越高,吃相倒是比以前好看的多了,而且,說話算話這點,“有口皆碑”。
再加上有了李樂,或者說是李家這個因素在裏麵,心裏倒是有了底。
“所以,還剩下就是資源整合,也就是能夠拉到多少家湊一起成立新公司的事情。”
“說實話,來長安之前,大泉給我的名單裏,有把握的,也就是我親家。現在麽......”錢吉春捏起桌上的一堆資料和塗鴉一樣的稿紙,“我回去談。”
李樂抱著膀子,靠在椅背上,抬頭,看了眼牆上的下山虎。
“這個,您和大泉哥一起找他們去談意向,隻要有了意向,我這邊會找人幫忙做重組和整合,不過,得花點錢。”
“花錢?”
“也就就一點勞務費和差旅費。不過有了他們在中間,包括產權,產業,債務的核算,還有資產的重新估值什麽的,最起碼能讓參與進來的煤老板們,不會感到不公平。也會從政策法規方麵,規避掉各種風險。”
“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幫助進行以後的財稅規劃,融資還款計劃,保證資金鏈條的安全。”
“那不就是會計麽?”錢吉春顯然沒理解李樂的意思。
“不是會計,是財務和法務。”
當聊到幾家公司的實際情況,錢吉春突然說道,“對了大泉,那個果子溝的礦,陳老板前天還來找我,問你到底怎麽想的,價格還可以再談。”
李泉瞧了眼李樂,“再晾他幾天,他那個礦上的設備,都是這幾年從國營礦上下來的舊機子,肯定不值那麽多錢。不是打過招呼了麽?額這邊沒說話,都別和他接觸。”
錢吉春嗯了一聲,又道,“三十八萬,現在這個行情。嗬嗬,行,我回去再和他們提一下。不過,你最好能拿下來,果子溝那個礦是真不錯。”
昨晚上,李泉在家吃飯的時候,就和李樂說起過自己從燕京回了麟州之後,和果子溝那個陳姓老板見麵的事情。
也知道了陳老板為什麽明知是虧,也得把一個剛改造完成不到兩年的礦給轉了。
麟州人做生意喜歡抱團,自己人之間可以打出狗腦子,但是對外人,都是幫親不幫理。
外人想在這裏立足,並不是有錢就行。
陳老板早幾年在粵省和瓊省那邊做生意賺了些錢,正好有個時機,讓他接下了果子溝的坑口。
可一個外地人,仗著手裏有資金,來了這裏不拜碼頭,不和錢吉春這種地頭蛇處關係。
在投入設備資金,擴充產能,準備出煤的當口,突然遇到了縣裏地礦局土地局的檢查。這裏不合格,那裏不符合標準。
一張五萬的罰單下去,直接讓礦關了一個半月。整改,處理問題,好不容易熬到過了檢查,還沒幹幾天,又被舉報使用黑工。
勞動安檢和派出所上門,給發了張整改通知。
雖然通過一番打點,重新開工,可當地雇傭的礦工,和果子溝那裏的村委會又開始出症。
礦工鬧事,要加工資,村裏要各種費用,什麽還林費,土地補償費,六十歲以上老人,要每個月一百元的補助,還有每個月五斤豬肉。
如此反複幾次,別說開工了,工人都湊不齊。
錢投了進去,一直沒見效益。
有人點撥陳老板,不如在當地找個婆姨。陳老板一琢磨也行,就在果子溝找了一個。
這下安穩了有大半年,誰知有天原配就帶著娘家人從南方殺到,吵吵著要抓小三。
果子溝的婆姨一看,狗日滴,原來你在老家還有一個,比人多,還能害怕了?
一下從兩軍對壘,變成了三方混戰。
這樁樁件件,裏麵有沒有錢吉春這些本地礦主搞的小動作,誰都不好說。
但是這個礦是真的開不下去了,再加上煤價一跌再跌,成本又居高不下,陳老板被折騰的心力交瘁,隻想著趕緊收拾攤子撤退。
消息傳出去,卻沒有人來看,一打聽才知道,這裏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岔口鎮這裏的礦老板沒說不要,別的地方不會有人來談。
隻好轉頭去找了錢吉春。這才有了後來和李泉的接觸。
價格也從五十五萬,變成了五十,又從五十變成了四十五,一點點突破心理預期,最後到了三十八萬。二十三萬的現金,剩下的,陳老板再挖一年礦,用煤抵了。
“你們家把果子溝那個礦拿下來,咱們也好一起幹。”
。。。。。。
晚上一頓是在德發長吃的餃子。
吃飽喝足,錢吉春爺倆直接開車回麟州。
李樂和李泉順著南大街溜達消食。
“錢夠?”李樂問。
“夠,這兩年的分紅基本沒動,加上嬸子給的錢,足夠了。”
“那就行,別影響服務區的經營,那就得不償失了。”
“額知道,額爸說了,這礦,是個長路,早著呢。”
“我就怕你腦子一熱。”
“哪能呢。”
“咱家這次,跟在裏麵,不求吃肉,能喝湯啃骨頭就成。”李樂覺得脖子有些跑風,縮了縮。
李泉看見,從兜裏掏出一個紅色的毛線圍脖,拉過李樂,硬是給套上。
“嘿,別說,還挺好看。”李泉退後一步,仔細打量幾眼。
“紅色的,能好看?”李樂苦笑道,“你從哪弄得?”
“春兒給額織的,早上出門,給額裝兜裏的。咱奶說從入秋就開始織,這手笨的。回頭得還我啊。”
“知道,不和你爭。”
走到鍾樓底下,哥倆屁股挨屁股,坐在一個石墩上,看著人流車流在鍾樓燈光的掩映下,繞圈。
李泉碰了碰李樂,“哎,丁胖子來的時候,你也想今天這麽說?”
“肯定不能。”李樂把手往懷裏一揣,“丁尚武要是五十多歲,還是個鎮的書記,肯定不會摻和這事。”
“為啥?”
“上升無望,也快退休了,想著的就是安穩到站,能再摳點錢更好。”
“可現在剛升上去,他這個年歲,其實對當官的來說,是道坎。”
“五十歲之前,還有往上爬的希望。對錢看的就不是那麽重要。看重的是政績,政績就是往上爬最光明正大,最有有說服力的助力。”
“你得給他看未來,給他談政績,如果在他的統籌和整合下,幾年後,出現一個超過百萬噸甚至三百萬噸產能的民營煤炭產業聯合體,既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又能符合上麵領導對規範資源產業的治理要求,做成了標杆。他會不會出力?”
李泉點上根煙,邊抽邊琢磨。
忽然一抬手,揉著李樂腦袋,“淼哇,要不把你腦漿子分額一半吧。”
“分不了,自己吃核桃補去!”
隨著位置越來越高,吃相倒是比以前好看的多了,而且,說話算話這點,“有口皆碑”。
再加上有了李樂,或者說是李家這個因素在裏麵,心裏倒是有了底。
“所以,還剩下就是資源整合,也就是能夠拉到多少家湊一起成立新公司的事情。”
“說實話,來長安之前,大泉給我的名單裏,有把握的,也就是我親家。現在麽......”錢吉春捏起桌上的一堆資料和塗鴉一樣的稿紙,“我回去談。”
李樂抱著膀子,靠在椅背上,抬頭,看了眼牆上的下山虎。
“這個,您和大泉哥一起找他們去談意向,隻要有了意向,我這邊會找人幫忙做重組和整合,不過,得花點錢。”
“花錢?”
“也就就一點勞務費和差旅費。不過有了他們在中間,包括產權,產業,債務的核算,還有資產的重新估值什麽的,最起碼能讓參與進來的煤老板們,不會感到不公平。也會從政策法規方麵,規避掉各種風險。”
“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幫助進行以後的財稅規劃,融資還款計劃,保證資金鏈條的安全。”
“那不就是會計麽?”錢吉春顯然沒理解李樂的意思。
“不是會計,是財務和法務。”
當聊到幾家公司的實際情況,錢吉春突然說道,“對了大泉,那個果子溝的礦,陳老板前天還來找我,問你到底怎麽想的,價格還可以再談。”
李泉瞧了眼李樂,“再晾他幾天,他那個礦上的設備,都是這幾年從國營礦上下來的舊機子,肯定不值那麽多錢。不是打過招呼了麽?額這邊沒說話,都別和他接觸。”
錢吉春嗯了一聲,又道,“三十八萬,現在這個行情。嗬嗬,行,我回去再和他們提一下。不過,你最好能拿下來,果子溝那個礦是真不錯。”
昨晚上,李泉在家吃飯的時候,就和李樂說起過自己從燕京回了麟州之後,和果子溝那個陳姓老板見麵的事情。
也知道了陳老板為什麽明知是虧,也得把一個剛改造完成不到兩年的礦給轉了。
麟州人做生意喜歡抱團,自己人之間可以打出狗腦子,但是對外人,都是幫親不幫理。
外人想在這裏立足,並不是有錢就行。
陳老板早幾年在粵省和瓊省那邊做生意賺了些錢,正好有個時機,讓他接下了果子溝的坑口。
可一個外地人,仗著手裏有資金,來了這裏不拜碼頭,不和錢吉春這種地頭蛇處關係。
在投入設備資金,擴充產能,準備出煤的當口,突然遇到了縣裏地礦局土地局的檢查。這裏不合格,那裏不符合標準。
一張五萬的罰單下去,直接讓礦關了一個半月。整改,處理問題,好不容易熬到過了檢查,還沒幹幾天,又被舉報使用黑工。
勞動安檢和派出所上門,給發了張整改通知。
雖然通過一番打點,重新開工,可當地雇傭的礦工,和果子溝那裏的村委會又開始出症。
礦工鬧事,要加工資,村裏要各種費用,什麽還林費,土地補償費,六十歲以上老人,要每個月一百元的補助,還有每個月五斤豬肉。
如此反複幾次,別說開工了,工人都湊不齊。
錢投了進去,一直沒見效益。
有人點撥陳老板,不如在當地找個婆姨。陳老板一琢磨也行,就在果子溝找了一個。
這下安穩了有大半年,誰知有天原配就帶著娘家人從南方殺到,吵吵著要抓小三。
果子溝的婆姨一看,狗日滴,原來你在老家還有一個,比人多,還能害怕了?
一下從兩軍對壘,變成了三方混戰。
這樁樁件件,裏麵有沒有錢吉春這些本地礦主搞的小動作,誰都不好說。
但是這個礦是真的開不下去了,再加上煤價一跌再跌,成本又居高不下,陳老板被折騰的心力交瘁,隻想著趕緊收拾攤子撤退。
消息傳出去,卻沒有人來看,一打聽才知道,這裏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岔口鎮這裏的礦老板沒說不要,別的地方不會有人來談。
隻好轉頭去找了錢吉春。這才有了後來和李泉的接觸。
價格也從五十五萬,變成了五十,又從五十變成了四十五,一點點突破心理預期,最後到了三十八萬。二十三萬的現金,剩下的,陳老板再挖一年礦,用煤抵了。
“你們家把果子溝那個礦拿下來,咱們也好一起幹。”
。。。。。。
晚上一頓是在德發長吃的餃子。
吃飽喝足,錢吉春爺倆直接開車回麟州。
李樂和李泉順著南大街溜達消食。
“錢夠?”李樂問。
“夠,這兩年的分紅基本沒動,加上嬸子給的錢,足夠了。”
“那就行,別影響服務區的經營,那就得不償失了。”
“額知道,額爸說了,這礦,是個長路,早著呢。”
“我就怕你腦子一熱。”
“哪能呢。”
“咱家這次,跟在裏麵,不求吃肉,能喝湯啃骨頭就成。”李樂覺得脖子有些跑風,縮了縮。
李泉看見,從兜裏掏出一個紅色的毛線圍脖,拉過李樂,硬是給套上。
“嘿,別說,還挺好看。”李泉退後一步,仔細打量幾眼。
“紅色的,能好看?”李樂苦笑道,“你從哪弄得?”
“春兒給額織的,早上出門,給額裝兜裏的。咱奶說從入秋就開始織,這手笨的。回頭得還我啊。”
“知道,不和你爭。”
走到鍾樓底下,哥倆屁股挨屁股,坐在一個石墩上,看著人流車流在鍾樓燈光的掩映下,繞圈。
李泉碰了碰李樂,“哎,丁胖子來的時候,你也想今天這麽說?”
“肯定不能。”李樂把手往懷裏一揣,“丁尚武要是五十多歲,還是個鎮的書記,肯定不會摻和這事。”
“為啥?”
“上升無望,也快退休了,想著的就是安穩到站,能再摳點錢更好。”
“可現在剛升上去,他這個年歲,其實對當官的來說,是道坎。”
“五十歲之前,還有往上爬的希望。對錢看的就不是那麽重要。看重的是政績,政績就是往上爬最光明正大,最有有說服力的助力。”
“你得給他看未來,給他談政績,如果在他的統籌和整合下,幾年後,出現一個超過百萬噸甚至三百萬噸產能的民營煤炭產業聯合體,既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又能符合上麵領導對規範資源產業的治理要求,做成了標杆。他會不會出力?”
李泉點上根煙,邊抽邊琢磨。
忽然一抬手,揉著李樂腦袋,“淼哇,要不把你腦漿子分額一半吧。”
“分不了,自己吃核桃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