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給朕嚴查。”恒昌帝在金鑾殿上大發雷霆。
因為今日早朝格外的平靜,讓皇帝和朝臣都有些頭疼的禦史大夫,今日竟然都沒有上朝,一貫疏於朝政的恒昌帝都覺得有些稀奇,每日被這些鬥雞一般的禦史攪的不勝其煩,但今日四名禦史都不上殿,竟然有些失落?
韓璟林作為當朝丞相,站在百官之首,此時心中忽然有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稟陛下,童禦史、王禦史、鄒禦史都死在了家中,家人全數中毒昏迷,因此沒有人報案,三位大人都是被一刀斃命,並且被切去了右手的食指。”
“還有一位呢?那個,那個嗓門最大的?”恒昌帝在上首驚住了。
“竇則穎竇大人,昨夜已告了假,前去城外拜訪梅大人,因此逃過一劫,竇大人家眷皆在外地,家中隻有兩名老仆,也尚在昏迷中。”
“誰人如此大膽,居然光天化日,殘害我大周官員,大理寺,還有刑部!”恒昌帝一時激動咳嗽不止,好一陣子才停了下來,“你們給朕仔細的查,嚴查。”
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對視了一眼,皆搖了搖頭下去了。
“陛下,聽聞三名大人都被切去了右手食指,食指乃是執筆的手指,三名禦史得罪的怕是….”
“怕是什麽,管他是誰,你們盡管去查。”說完氣的胸膛劇烈的起伏:“禦史的本分便是糾察彈劾朝臣,卻在天子腳下,死在家中,還有沒有王法!!”說著猛的一拍桌子,“竇則穎呢?”
“已經在進宮的路上了。”
“朕倒要看看是誰,如此的目無王法。”
太子和三殿下一左一右的站在隊列中,對視了一眼,又不約而同的移開了眼睛。
“稟陛下,大理寺少卿黃正啟、禦史中丞竇則穎覲見。”
“宣。”
兩人跪在了金鑾殿上。
“竇大人,你的三位同僚遇害,你可有什麽話說。”
竇則穎跪在地上,來的路上已經聽黃正啟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過一次,“稟皇上,三位大人慘死,應當是與公事有關,不知三位大人身邊可丟失了什麽東西?”
“屋中炭盆中,有紙張被焚燒的痕跡,但具體燒的是什麽,還有待查證。”黃正啟頭也未抬的說道。
“竇大人,你與三位皆是同僚,可知三位最近到底得罪了誰,招致如此殺身之禍。”韓璟林轉身,開口問道。
竇則穎一滴冷汗從額間滴落:“下官的職責便是監察百官,若說得罪的人。“他的視線從高高在上的陛下到朝中大臣,甚至連站在皇帝身邊的小太監,怕都是得罪過的。
“禦史的職責便如此,臣實在想不到,有誰會跟我們有如此的深仇大恨。”
吳卓見也緩緩的開了口:“聽聞竇禦史家中,老仆也被迷暈,倒是大人,躲過了一劫。”
黃正啟開口說道:“前任禦史忠臣梅大人,昨日身體不適,昨日在城中暈倒,竇大人將人送出了城,錯過了時間,今日隻得告假,此事下官已經查證清楚了。”
恒昌帝坐在龍椅上,“黃正啟?起來回話吧,難得你臨危不亂,有條有理。”他誇讚道。
“梅老頭暈倒了?他是父皇提拔起來的老臣,如今也快七十了吧。”恒昌帝忽然走起了神。
“稟皇上,梅大人沒有大礙,隻是微臣昨日剛好偶遇了大人,身邊隻有一個小童,下官實在不放心,便親自將人送回家,也請大夫瞧過了,說是前些日子下雨,染了風寒。”竇則穎謹慎的回答道,他與其他幾名禦史不一樣,他也算是官宦世家,隻不過代代為官清廉,不黨不群。但能在朝中這麽多年,他比其他幾名同僚敏銳的多,多半他已經被卷入了某件陰謀之中。
“這梅老頭,前幾個月生朕的氣,一氣之下就辭官了?是為了什麽來著?”
滿朝文武大氣都不敢喘一個,也不知道這皇帝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那老禦史正是因為參太子寵妻滅妻,被氣走的,但此時,沒有人敢接話。
太子上前兩步,跪了下來,“啟稟父皇,梅大人不是生父皇的氣,而是生兒臣的氣,兒臣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已經親自上門對梅大人致謝,謝他提點監督兒臣,兒臣也與太子妃重歸於好。”
“哦,那就好,傳個太醫,去給梅老頭瞧瞧,咱們不能寒了老臣的心啊。”
殿下的重臣都噤若寒蟬。
“稟陛下,童禦史之子童安已經帶到。”
一名不及弱冠的瘦弱青年,跌跌撞撞的被帶進了大殿,他苦讀詩書經典便是有朝一日位列朝堂,卻沒想到第一次到了這金鑾殿,卻是因為父親的慘死。
“陛下,草民懇請陛下為我爹做主。”
“我爹他兢兢業業,為了大周為了陛下鞠躬盡瘁,卻沒想到落的個如此下場。”
“朕定會還童大人一個公道。”
“爹最近一直在搜集證據,想要彈劾一人,其他幾位大人,我不知情,但如今看來,他們正是因為同樣的事情,才招來殺身之禍。”
“何事?”隨著恒昌帝低聲的詢問,滿朝的大臣都感覺到了風雨欲來。
“因為,我爹他,要彈劾的正在當朝的太子。”
楊景玟猛地回身看了過去,正正對上青年那寒星似的目光。童安身為童禦史之子,頗有其父的風範,瘦弱的脊梁挺的筆直。
“我曾在我爹書房中看到一封書信,寫的乃是太子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工部尚書杜大人,得到太子授意,督辦修建皇澤觀,耗費巨資、工程拖遝,其中更有大量的黃金不翼而飛。”
“荒謬!”太子怒極出聲,此事明明是三殿下一黨籌謀的,但又不能拿到台麵上來說。
“太子結黨,其黨羽把持吏部,掌管朝中官員任免、升遷要事,而其黨羽收受賄賂,買賣官位。其黨羽盤根錯節,滲透六部九卿,欺上瞞下蒙天聽。我父親他們手上定是掌握了證據,才被誅殺滅口。”
因為今日早朝格外的平靜,讓皇帝和朝臣都有些頭疼的禦史大夫,今日竟然都沒有上朝,一貫疏於朝政的恒昌帝都覺得有些稀奇,每日被這些鬥雞一般的禦史攪的不勝其煩,但今日四名禦史都不上殿,竟然有些失落?
韓璟林作為當朝丞相,站在百官之首,此時心中忽然有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稟陛下,童禦史、王禦史、鄒禦史都死在了家中,家人全數中毒昏迷,因此沒有人報案,三位大人都是被一刀斃命,並且被切去了右手的食指。”
“還有一位呢?那個,那個嗓門最大的?”恒昌帝在上首驚住了。
“竇則穎竇大人,昨夜已告了假,前去城外拜訪梅大人,因此逃過一劫,竇大人家眷皆在外地,家中隻有兩名老仆,也尚在昏迷中。”
“誰人如此大膽,居然光天化日,殘害我大周官員,大理寺,還有刑部!”恒昌帝一時激動咳嗽不止,好一陣子才停了下來,“你們給朕仔細的查,嚴查。”
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對視了一眼,皆搖了搖頭下去了。
“陛下,聽聞三名大人都被切去了右手食指,食指乃是執筆的手指,三名禦史得罪的怕是….”
“怕是什麽,管他是誰,你們盡管去查。”說完氣的胸膛劇烈的起伏:“禦史的本分便是糾察彈劾朝臣,卻在天子腳下,死在家中,還有沒有王法!!”說著猛的一拍桌子,“竇則穎呢?”
“已經在進宮的路上了。”
“朕倒要看看是誰,如此的目無王法。”
太子和三殿下一左一右的站在隊列中,對視了一眼,又不約而同的移開了眼睛。
“稟陛下,大理寺少卿黃正啟、禦史中丞竇則穎覲見。”
“宣。”
兩人跪在了金鑾殿上。
“竇大人,你的三位同僚遇害,你可有什麽話說。”
竇則穎跪在地上,來的路上已經聽黃正啟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過一次,“稟皇上,三位大人慘死,應當是與公事有關,不知三位大人身邊可丟失了什麽東西?”
“屋中炭盆中,有紙張被焚燒的痕跡,但具體燒的是什麽,還有待查證。”黃正啟頭也未抬的說道。
“竇大人,你與三位皆是同僚,可知三位最近到底得罪了誰,招致如此殺身之禍。”韓璟林轉身,開口問道。
竇則穎一滴冷汗從額間滴落:“下官的職責便是監察百官,若說得罪的人。“他的視線從高高在上的陛下到朝中大臣,甚至連站在皇帝身邊的小太監,怕都是得罪過的。
“禦史的職責便如此,臣實在想不到,有誰會跟我們有如此的深仇大恨。”
吳卓見也緩緩的開了口:“聽聞竇禦史家中,老仆也被迷暈,倒是大人,躲過了一劫。”
黃正啟開口說道:“前任禦史忠臣梅大人,昨日身體不適,昨日在城中暈倒,竇大人將人送出了城,錯過了時間,今日隻得告假,此事下官已經查證清楚了。”
恒昌帝坐在龍椅上,“黃正啟?起來回話吧,難得你臨危不亂,有條有理。”他誇讚道。
“梅老頭暈倒了?他是父皇提拔起來的老臣,如今也快七十了吧。”恒昌帝忽然走起了神。
“稟皇上,梅大人沒有大礙,隻是微臣昨日剛好偶遇了大人,身邊隻有一個小童,下官實在不放心,便親自將人送回家,也請大夫瞧過了,說是前些日子下雨,染了風寒。”竇則穎謹慎的回答道,他與其他幾名禦史不一樣,他也算是官宦世家,隻不過代代為官清廉,不黨不群。但能在朝中這麽多年,他比其他幾名同僚敏銳的多,多半他已經被卷入了某件陰謀之中。
“這梅老頭,前幾個月生朕的氣,一氣之下就辭官了?是為了什麽來著?”
滿朝文武大氣都不敢喘一個,也不知道這皇帝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那老禦史正是因為參太子寵妻滅妻,被氣走的,但此時,沒有人敢接話。
太子上前兩步,跪了下來,“啟稟父皇,梅大人不是生父皇的氣,而是生兒臣的氣,兒臣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已經親自上門對梅大人致謝,謝他提點監督兒臣,兒臣也與太子妃重歸於好。”
“哦,那就好,傳個太醫,去給梅老頭瞧瞧,咱們不能寒了老臣的心啊。”
殿下的重臣都噤若寒蟬。
“稟陛下,童禦史之子童安已經帶到。”
一名不及弱冠的瘦弱青年,跌跌撞撞的被帶進了大殿,他苦讀詩書經典便是有朝一日位列朝堂,卻沒想到第一次到了這金鑾殿,卻是因為父親的慘死。
“陛下,草民懇請陛下為我爹做主。”
“我爹他兢兢業業,為了大周為了陛下鞠躬盡瘁,卻沒想到落的個如此下場。”
“朕定會還童大人一個公道。”
“爹最近一直在搜集證據,想要彈劾一人,其他幾位大人,我不知情,但如今看來,他們正是因為同樣的事情,才招來殺身之禍。”
“何事?”隨著恒昌帝低聲的詢問,滿朝的大臣都感覺到了風雨欲來。
“因為,我爹他,要彈劾的正在當朝的太子。”
楊景玟猛地回身看了過去,正正對上青年那寒星似的目光。童安身為童禦史之子,頗有其父的風範,瘦弱的脊梁挺的筆直。
“我曾在我爹書房中看到一封書信,寫的乃是太子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工部尚書杜大人,得到太子授意,督辦修建皇澤觀,耗費巨資、工程拖遝,其中更有大量的黃金不翼而飛。”
“荒謬!”太子怒極出聲,此事明明是三殿下一黨籌謀的,但又不能拿到台麵上來說。
“太子結黨,其黨羽把持吏部,掌管朝中官員任免、升遷要事,而其黨羽收受賄賂,買賣官位。其黨羽盤根錯節,滲透六部九卿,欺上瞞下蒙天聽。我父親他們手上定是掌握了證據,才被誅殺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