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鄒文懷第一個收到了消息,此刻他與何冠昌坐在前往清水灣的車裏,歎道:“沒想到一省之地就有如此大的潛力,小覷粵省了。”
“這個分賬比台灣的買斷費,還是差了一點。”何冠昌道。
“我知道,但我們更要看到廣闊的市場。現在是一個省,以後兩個省呢?三個省呢?我們已經占了先機,如果因為這點差額就重投右派,恐怕會斷送良機啊。”
鄒文懷頓了頓,道:“其實我也想了,如果他們不給這筆錢,我們以後各走各路。現在他們按協議辦事,我們也不能丟臉。拿這筆錢再去投資,一來一回,大家都有的賺。”
“不錯,是這個道理。除了戲院,我們甚至可以投資建設別的產業。”
很快,到了清水灣片場,見到了陳奇。
二人剛進門,陳奇就笑道:“恭喜恭喜,《警察故事》旗開得勝,給港片進粵開了個好頭!”
“都是你運籌帷幄。聽說你親自陪阿龍跑全程,我們感激不盡!”
“是啊!這份心意我們記下了。”
鄒文懷與何冠昌倒是心裏話,以陳奇那個身份,不顧勞苦親自跑了10天路演,這不是誰都能做的。
陳奇也客套幾句,道:“成績好大家都開心,但有一點我要講明。《警察故事》我們動用了全省媒體宣傳,為討個好彩。後麵的片子我個人是不管了,由你們與粵省電影公司去談宣發。”
“應該的!我們明白。”
“片子帶來了麽?”
“帶來了,隨時可以!”
陳奇馬上安排。
移師到了片場的放映室,放了一部《富貴列車》。沒錯,他要審片!
這部片講民國初年,上海至成都的鐵路通行了,洪金保與一夥土匪都盯上了列車……然後鐵路被炸毀,各方人馬都匯聚到附近的一座小鎮上……
《a計劃》之後,程龍找到了自己最適合的風格,一路往大製作發展。
洪金保也不甘落後,拍出了這部野心之作,投資大,場麵也算大,還造了一個西部風格的小鎮。片中明星眾多,元彪、曾誌偉、鄭文雅、關之琳、朱寶意、吳耀漢、林正英等等。
水準上乘,是洪金保最後的巔峰。
明年他會拍一部投資更大的《東方禿鷹》,巨虧,此後就沒什麽像樣的片子了,再無一部登上年度前十。但他以演員、武指的身份繼續維持事業,也不算低穀。
“停!”
陳奇看了一半就喊停,鄒文懷心裏一跳,問:“有哪裏不合適的?”
“有不少地方。”
“那需要刪減麽?”
“不需要!”
麵對二人疑惑的表情,陳奇道:“我挑片子的標準,是看你們的政治傾向。政治傾向沒問題,別的都是小事,《富貴列車》有沒有接吻、葷段子、軟色情之類的情節?”
“呃,有!”
“這些都是小問題,留給電影局審吧,不然他們白吃飯的?”
流程是這樣的:陳奇挑片子,再送去電影局審,過了之後由中影引進,洗印拷貝分發給粵省。他是第一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
他不通過,連去內地的機會都沒有。
“還有沒有片子?”
“有的有的!我想把《醉拳》《a計劃》《龍的心》《快餐車》都送去內地,你覺得怎麽樣?”
嗯?
陳奇看著鄒文懷這個老家夥,這些都是程龍舊作,顯然是想趁熱打鐵,一魚兩吃,拿舊片子去粵省撈一波錢。
“我的原則是新片優先、類型兼顧,舊片等著排隊吧。如果名額實在不夠了,或許會選舊片。”
“沒問題!”
《警察故事》開門紅後,鄒文懷變得十分乖巧,打又打不過,還能被帶著賺錢,牆頭草也不會搖擺的。
……
右派。
孫文智看著一份《文匯報》,上麵赫然是《警察故事》的新聞。
他反複看了三遍,繼續擺爛:“這還玩什麽?最後一條路都被堵死了。我看我下野歸田算了,香港的陣地是搶不回來了。”
說歸說,他可舍不得下野。
孫文智拉攏了一小撮人,繼續往台灣發片,多多少少也能撈點。他是沒心思與左派對抗,能撈多少算多少,隻求左派別再派什麽任務。
特娘的大陸給台灣人員派任務,老蔣的日記都不敢這麽寫。
總之,《警察故事》成功登陸粵省的消息,迅速在香港傳開,並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方又喜又恨,喜的是大陸真能代替台灣市場。當然程龍是個例,那些小本子肯定達不到700萬票房,或許隻有幾十萬,但幾十萬也行啊。
比如50萬人民幣,能分賬30多萬港幣。
台灣買小片子的價格,也差不多如此。
但可恨的是隻有20部名額,港片每年100部,20部夠什麽的?以後能擠上這條賽道的,還能活下去;擠不上去的要麽關門,要麽投靠右派。
長此以往,港片產量勢必減少,公司數量勢必降低,隻留頭部和幾個中堅力量。
而這正是陳奇想要的結果。
他現在手握生殺大權,比當年的童嶽娟更有權力,更有地位。
…………
香港熱鬧,內地也不消停。
各省電影公司都知道了。
廣西:我們廣西也是廣,比隔壁靚仔差在哪裏?看不起我們老表是不是?
福建:如果港片進來,我們答應每天少吃一個廣東人。
京城:我覺得此事不妥,如果非要試點,我們也可以加入。
南京:我們南京也是京!
要麽眼紅的批評、舉報、向上頭反映,要麽也想分一杯羹。這些噪音早有預料,上頭剛給粵省開試點,不可能馬上再開一個,隻當他們在亂叫。
上海的吳孟臣最冷靜了。
他早就分析過,這20部片,至少一半票房不錯,才會被認定成功。現在急也沒用。
不過他寫了一份報告,闡述想法,等於提前跟領導溝通一下。
這份報告交上去,沒幾天就回來了,領導批示了一句:“可以找陳奇同誌具體磋商,探討可行性。正麵影響和負麵影響都要考慮到。”
咦?
吳孟臣敏銳的覺出不對,領導沒寫與“相關部門”“相關同誌”磋商,而是寫“陳奇同誌”……
怎麽還直呼其名了?
(冇了……)
鄒文懷第一個收到了消息,此刻他與何冠昌坐在前往清水灣的車裏,歎道:“沒想到一省之地就有如此大的潛力,小覷粵省了。”
“這個分賬比台灣的買斷費,還是差了一點。”何冠昌道。
“我知道,但我們更要看到廣闊的市場。現在是一個省,以後兩個省呢?三個省呢?我們已經占了先機,如果因為這點差額就重投右派,恐怕會斷送良機啊。”
鄒文懷頓了頓,道:“其實我也想了,如果他們不給這筆錢,我們以後各走各路。現在他們按協議辦事,我們也不能丟臉。拿這筆錢再去投資,一來一回,大家都有的賺。”
“不錯,是這個道理。除了戲院,我們甚至可以投資建設別的產業。”
很快,到了清水灣片場,見到了陳奇。
二人剛進門,陳奇就笑道:“恭喜恭喜,《警察故事》旗開得勝,給港片進粵開了個好頭!”
“都是你運籌帷幄。聽說你親自陪阿龍跑全程,我們感激不盡!”
“是啊!這份心意我們記下了。”
鄒文懷與何冠昌倒是心裏話,以陳奇那個身份,不顧勞苦親自跑了10天路演,這不是誰都能做的。
陳奇也客套幾句,道:“成績好大家都開心,但有一點我要講明。《警察故事》我們動用了全省媒體宣傳,為討個好彩。後麵的片子我個人是不管了,由你們與粵省電影公司去談宣發。”
“應該的!我們明白。”
“片子帶來了麽?”
“帶來了,隨時可以!”
陳奇馬上安排。
移師到了片場的放映室,放了一部《富貴列車》。沒錯,他要審片!
這部片講民國初年,上海至成都的鐵路通行了,洪金保與一夥土匪都盯上了列車……然後鐵路被炸毀,各方人馬都匯聚到附近的一座小鎮上……
《a計劃》之後,程龍找到了自己最適合的風格,一路往大製作發展。
洪金保也不甘落後,拍出了這部野心之作,投資大,場麵也算大,還造了一個西部風格的小鎮。片中明星眾多,元彪、曾誌偉、鄭文雅、關之琳、朱寶意、吳耀漢、林正英等等。
水準上乘,是洪金保最後的巔峰。
明年他會拍一部投資更大的《東方禿鷹》,巨虧,此後就沒什麽像樣的片子了,再無一部登上年度前十。但他以演員、武指的身份繼續維持事業,也不算低穀。
“停!”
陳奇看了一半就喊停,鄒文懷心裏一跳,問:“有哪裏不合適的?”
“有不少地方。”
“那需要刪減麽?”
“不需要!”
麵對二人疑惑的表情,陳奇道:“我挑片子的標準,是看你們的政治傾向。政治傾向沒問題,別的都是小事,《富貴列車》有沒有接吻、葷段子、軟色情之類的情節?”
“呃,有!”
“這些都是小問題,留給電影局審吧,不然他們白吃飯的?”
流程是這樣的:陳奇挑片子,再送去電影局審,過了之後由中影引進,洗印拷貝分發給粵省。他是第一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
他不通過,連去內地的機會都沒有。
“還有沒有片子?”
“有的有的!我想把《醉拳》《a計劃》《龍的心》《快餐車》都送去內地,你覺得怎麽樣?”
嗯?
陳奇看著鄒文懷這個老家夥,這些都是程龍舊作,顯然是想趁熱打鐵,一魚兩吃,拿舊片子去粵省撈一波錢。
“我的原則是新片優先、類型兼顧,舊片等著排隊吧。如果名額實在不夠了,或許會選舊片。”
“沒問題!”
《警察故事》開門紅後,鄒文懷變得十分乖巧,打又打不過,還能被帶著賺錢,牆頭草也不會搖擺的。
……
右派。
孫文智看著一份《文匯報》,上麵赫然是《警察故事》的新聞。
他反複看了三遍,繼續擺爛:“這還玩什麽?最後一條路都被堵死了。我看我下野歸田算了,香港的陣地是搶不回來了。”
說歸說,他可舍不得下野。
孫文智拉攏了一小撮人,繼續往台灣發片,多多少少也能撈點。他是沒心思與左派對抗,能撈多少算多少,隻求左派別再派什麽任務。
特娘的大陸給台灣人員派任務,老蔣的日記都不敢這麽寫。
總之,《警察故事》成功登陸粵省的消息,迅速在香港傳開,並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方又喜又恨,喜的是大陸真能代替台灣市場。當然程龍是個例,那些小本子肯定達不到700萬票房,或許隻有幾十萬,但幾十萬也行啊。
比如50萬人民幣,能分賬30多萬港幣。
台灣買小片子的價格,也差不多如此。
但可恨的是隻有20部名額,港片每年100部,20部夠什麽的?以後能擠上這條賽道的,還能活下去;擠不上去的要麽關門,要麽投靠右派。
長此以往,港片產量勢必減少,公司數量勢必降低,隻留頭部和幾個中堅力量。
而這正是陳奇想要的結果。
他現在手握生殺大權,比當年的童嶽娟更有權力,更有地位。
…………
香港熱鬧,內地也不消停。
各省電影公司都知道了。
廣西:我們廣西也是廣,比隔壁靚仔差在哪裏?看不起我們老表是不是?
福建:如果港片進來,我們答應每天少吃一個廣東人。
京城:我覺得此事不妥,如果非要試點,我們也可以加入。
南京:我們南京也是京!
要麽眼紅的批評、舉報、向上頭反映,要麽也想分一杯羹。這些噪音早有預料,上頭剛給粵省開試點,不可能馬上再開一個,隻當他們在亂叫。
上海的吳孟臣最冷靜了。
他早就分析過,這20部片,至少一半票房不錯,才會被認定成功。現在急也沒用。
不過他寫了一份報告,闡述想法,等於提前跟領導溝通一下。
這份報告交上去,沒幾天就回來了,領導批示了一句:“可以找陳奇同誌具體磋商,探討可行性。正麵影響和負麵影響都要考慮到。”
咦?
吳孟臣敏銳的覺出不對,領導沒寫與“相關部門”“相關同誌”磋商,而是寫“陳奇同誌”……
怎麽還直呼其名了?
(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