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謝樹提到堤壩一事,吳善今臉色又一變,連帶著他身後的其餘官員,個個皆是臉色慘白。
“安王殿下不知,自陛下遣殿下等前來治水的旨意達洛州後,洛河關塘堰,臨山堰等三處大堰及十六處堤壩,皆被大水衝毀,洛河下遊一百二十二村盡數被淹,故洛州流民才一時如此之多,此事事關重大,我等不敢輕易上奏,望殿下,王爺恕罪。”
吳善今話音一落,堂內就齊刷刷地跪了一片人,連帶著整個前廳的氛圍,都凝重了起來。
聽見這話,不止旁的人,連謝樹和南榮滄,都臉色微變。
他們看見的上一封奏疏,可不是這麽寫的,這洪水怎會如此厲害,短短數日,便衝垮了堰口和這麽多堤壩。
無人在意的角落,趙繼臉色“唰”一下白了起來,心底因為吳善今的話卷起了滔天巨浪。
這怎麽和錢元真與他說的不一樣啊,不是說,隻炸毀了臨山堰一處堰口,及洛河下遊本就年久失修的幾處堤壩嗎?
怎麽變成了三處大堰,十六處堤壩。
若是隻禍及了一個縣的百姓,那也無傷大雅,如今卻是一百二十二村,至少涉及五個縣的百姓。
這樣的滔天大禍,哪裏是他能瞞得住的,錢元真是瘋了不成,當真是送他來送死的。
一想到這兒,趙繼就手腳發麻,連一旁桌上的茶杯都有些端不穩了。
“三處大堰?十六處堤壩?”
好半晌,南榮滄近乎低喃的詢問在堂中響起,卻無一人敢答。
轉了轉手上的扳指,南榮滄神色不明,錢元真是想撈國庫的銀子,但隻怕也沒這般大膽。
謝樹同樣垂眸沉思,手指不自覺在桌上輕扣,他倒是與南榮滄想到一處去了,若隻是個錢元真,怕沒那麽大的膽子。
洛州雖連年受水患之災,但近年來,洛州防洪各項事務做的都不錯,建壩修堰,甚至因此養活了不少洛河周邊的百姓。
洛同府近幾年賦稅更是大景國庫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也是錢元真敢如此放心大膽打洛州主意的原因。
如今洛州若被淹,於錢元真,怕是隻有害處沒有好處,錢元真就算再蠢,也不敢明目張膽犯下這樣的滔天大禍。
若隻是貪贓枉法,錢元真還罪不至家人,但若加上五個縣的百姓,怕是誅了錢元真的九族,都還不了這些無辜百姓的安居樂業,這個道理,錢元真又怎麽會不懂。
不動聲色掃了一眼趙繼,或許是吳善今的話,把眾人都嚇住了,幾人的臉色都說不上好看。
謝樹目光掃過趙繼微微顫抖的衣擺,隨即收回了目光,上前扶起了吳善今。
吳善今已年逾六十,按照大景律法,是可以辭官返鄉的年紀了,吳善今也早在今年年初,就上奏說明了此事,卻被一場水患,困在了洛州。
如今說起此事,還微微哽咽,他也不曾想,到了致仕的年紀,還能在最後關頭,碰見這般大的事。
“吳大人稍安勿躁,此次查明洛州水患之根本,我自會返京對陛下言明因果,陛下乃聖明之君,大人不必憂心。”
謝樹也沒說假話,雖然劇情中,謝植有時候瘋是瘋了點兒,但總體來說,還算是個合格的皇帝,至少能分得清忠奸之臣,也定了好些利國利民的良策。
聽見謝樹這麽說,吳善今才顫顫巍巍地站起身,看了看謝樹,又看了看聖旨上並未言明的攝政王,終究是沒再說些什麽。
他也未曾想到,攝政王竟也會來洛州,不過聽聞這位攝政王向來多智近妖,也不知能否順利解決此次洛州水患一事。
但這回南榮滄沒打算插手洛州的事,不過若是謝樹來跟他說,他也不是不能幫忙。
可惜,謝樹似乎始終都沒有跟他開口的意思,到了洛州這幾日,謝樹不是在往洛河河道處跑,就是在思索著流民的安置。
別說來找他幫忙了,連個人影都瞧不見。
“王爺,我們,我們是不是該回京了?”
看著南榮滄跟個門神似的,站在人安王的住處一動不動,勁風麵色為難,還是上前詢問了一句。
要知道,這幾日榮三日日傳消息,詢問他們何時回京,朝堂上王爺缺了這麽多日,有些人可又坐不住了。
彈劾的折子都快堆滿禦書房了,尤其是徐正居那個老古板,抓著這個機會,更是日日在朝堂上對他們王爺明嘲暗諷指桑罵槐。
“急什麽?”
南榮滄掃了一眼勁風,他當然知道自己那日貿然離京,會引起什麽震動,不過南榮滄心底也自有成算。
他倒是有些好奇,他不在,又有那些不怕死的牛鬼蛇神會冒出頭來呢?每次處理這些人,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南榮滄低笑了笑,目光卻還是盯著麵前的院門,這都快辰時了,長安怎麽還不回來。
剛準備出去找找謝樹,遠遠地,南榮滄就看見了一個熟悉的人影。
眼底的笑意都還沒有聚攏,瞥見謝樹身旁的宋玨時,南榮滄的眸子又冷了下去。
不知兩人在說些什麽,距離也不過一拳,怎麽,這宋玨的耳朵是不太好使了嗎,靠得這般近做什麽。
“長安,怎麽這個時候才回來?”
南榮滄走上前,眼底不過冷了一瞬,在謝樹看過來的瞬間,又恢複了笑意。
隻是目光掃過宋玨時,笑意淡了淡。
“亞父。”
見到南榮滄,謝樹如常行禮問安,隻是稍微愣了一瞬,這幾日他忙著洛州之事,沒想到南榮滄竟還沒返京。
南榮滄的某些行為,的確讓人捉摸不透,不過這些日子看來,這人似乎並無插手洛州水患一事的想法。
那這人遲遲不歸京,怕是另有目的,腦中過了一遍南榮滄留下的可能原因,謝樹皺了皺眉,想起了劇情中洛州叛亂一事。
但謝樹記得,似乎並不是現在。
“本王若沒記錯,宋大人的住處並不在此,所以宋大人這是?”
這個點兒,其餘官員都各回各家吃飯去了,宋玨跟著謝樹回來是想做什麽?
“安王殿下不知,自陛下遣殿下等前來治水的旨意達洛州後,洛河關塘堰,臨山堰等三處大堰及十六處堤壩,皆被大水衝毀,洛河下遊一百二十二村盡數被淹,故洛州流民才一時如此之多,此事事關重大,我等不敢輕易上奏,望殿下,王爺恕罪。”
吳善今話音一落,堂內就齊刷刷地跪了一片人,連帶著整個前廳的氛圍,都凝重了起來。
聽見這話,不止旁的人,連謝樹和南榮滄,都臉色微變。
他們看見的上一封奏疏,可不是這麽寫的,這洪水怎會如此厲害,短短數日,便衝垮了堰口和這麽多堤壩。
無人在意的角落,趙繼臉色“唰”一下白了起來,心底因為吳善今的話卷起了滔天巨浪。
這怎麽和錢元真與他說的不一樣啊,不是說,隻炸毀了臨山堰一處堰口,及洛河下遊本就年久失修的幾處堤壩嗎?
怎麽變成了三處大堰,十六處堤壩。
若是隻禍及了一個縣的百姓,那也無傷大雅,如今卻是一百二十二村,至少涉及五個縣的百姓。
這樣的滔天大禍,哪裏是他能瞞得住的,錢元真是瘋了不成,當真是送他來送死的。
一想到這兒,趙繼就手腳發麻,連一旁桌上的茶杯都有些端不穩了。
“三處大堰?十六處堤壩?”
好半晌,南榮滄近乎低喃的詢問在堂中響起,卻無一人敢答。
轉了轉手上的扳指,南榮滄神色不明,錢元真是想撈國庫的銀子,但隻怕也沒這般大膽。
謝樹同樣垂眸沉思,手指不自覺在桌上輕扣,他倒是與南榮滄想到一處去了,若隻是個錢元真,怕沒那麽大的膽子。
洛州雖連年受水患之災,但近年來,洛州防洪各項事務做的都不錯,建壩修堰,甚至因此養活了不少洛河周邊的百姓。
洛同府近幾年賦稅更是大景國庫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也是錢元真敢如此放心大膽打洛州主意的原因。
如今洛州若被淹,於錢元真,怕是隻有害處沒有好處,錢元真就算再蠢,也不敢明目張膽犯下這樣的滔天大禍。
若隻是貪贓枉法,錢元真還罪不至家人,但若加上五個縣的百姓,怕是誅了錢元真的九族,都還不了這些無辜百姓的安居樂業,這個道理,錢元真又怎麽會不懂。
不動聲色掃了一眼趙繼,或許是吳善今的話,把眾人都嚇住了,幾人的臉色都說不上好看。
謝樹目光掃過趙繼微微顫抖的衣擺,隨即收回了目光,上前扶起了吳善今。
吳善今已年逾六十,按照大景律法,是可以辭官返鄉的年紀了,吳善今也早在今年年初,就上奏說明了此事,卻被一場水患,困在了洛州。
如今說起此事,還微微哽咽,他也不曾想,到了致仕的年紀,還能在最後關頭,碰見這般大的事。
“吳大人稍安勿躁,此次查明洛州水患之根本,我自會返京對陛下言明因果,陛下乃聖明之君,大人不必憂心。”
謝樹也沒說假話,雖然劇情中,謝植有時候瘋是瘋了點兒,但總體來說,還算是個合格的皇帝,至少能分得清忠奸之臣,也定了好些利國利民的良策。
聽見謝樹這麽說,吳善今才顫顫巍巍地站起身,看了看謝樹,又看了看聖旨上並未言明的攝政王,終究是沒再說些什麽。
他也未曾想到,攝政王竟也會來洛州,不過聽聞這位攝政王向來多智近妖,也不知能否順利解決此次洛州水患一事。
但這回南榮滄沒打算插手洛州的事,不過若是謝樹來跟他說,他也不是不能幫忙。
可惜,謝樹似乎始終都沒有跟他開口的意思,到了洛州這幾日,謝樹不是在往洛河河道處跑,就是在思索著流民的安置。
別說來找他幫忙了,連個人影都瞧不見。
“王爺,我們,我們是不是該回京了?”
看著南榮滄跟個門神似的,站在人安王的住處一動不動,勁風麵色為難,還是上前詢問了一句。
要知道,這幾日榮三日日傳消息,詢問他們何時回京,朝堂上王爺缺了這麽多日,有些人可又坐不住了。
彈劾的折子都快堆滿禦書房了,尤其是徐正居那個老古板,抓著這個機會,更是日日在朝堂上對他們王爺明嘲暗諷指桑罵槐。
“急什麽?”
南榮滄掃了一眼勁風,他當然知道自己那日貿然離京,會引起什麽震動,不過南榮滄心底也自有成算。
他倒是有些好奇,他不在,又有那些不怕死的牛鬼蛇神會冒出頭來呢?每次處理這些人,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南榮滄低笑了笑,目光卻還是盯著麵前的院門,這都快辰時了,長安怎麽還不回來。
剛準備出去找找謝樹,遠遠地,南榮滄就看見了一個熟悉的人影。
眼底的笑意都還沒有聚攏,瞥見謝樹身旁的宋玨時,南榮滄的眸子又冷了下去。
不知兩人在說些什麽,距離也不過一拳,怎麽,這宋玨的耳朵是不太好使了嗎,靠得這般近做什麽。
“長安,怎麽這個時候才回來?”
南榮滄走上前,眼底不過冷了一瞬,在謝樹看過來的瞬間,又恢複了笑意。
隻是目光掃過宋玨時,笑意淡了淡。
“亞父。”
見到南榮滄,謝樹如常行禮問安,隻是稍微愣了一瞬,這幾日他忙著洛州之事,沒想到南榮滄竟還沒返京。
南榮滄的某些行為,的確讓人捉摸不透,不過這些日子看來,這人似乎並無插手洛州水患一事的想法。
那這人遲遲不歸京,怕是另有目的,腦中過了一遍南榮滄留下的可能原因,謝樹皺了皺眉,想起了劇情中洛州叛亂一事。
但謝樹記得,似乎並不是現在。
“本王若沒記錯,宋大人的住處並不在此,所以宋大人這是?”
這個點兒,其餘官員都各回各家吃飯去了,宋玨跟著謝樹回來是想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