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李澄秋也不明白,不過她也並不關心在意,甭管蕭若是劉石宏的舊識還是仇家,劉石宏自己都應該能夠處理,並不需要她操心。
她記著梁伯元的話,之後一直留意往來客商,卻並沒發現異常,而事情就像她和梁伯元預計的那樣,沒過幾日,市井中就傳開了鳳冠被盜的消息。
“此事說來當真蹊蹺,你們想啊,老王爺新娶嬌妻,正在紅綃帳中鴛鴦戲水,鳳冠端正放在梳妝台上,居然就無聲無息的被人盜走了,嘻嘻哈哈!”
一個個食客酒徒就跟身在現場一樣,說的活靈活現,末了還都要配上幾聲或猥瑣、或意味深長的笑,引得堂內一陣哄然大笑。
笑過之後,還有人透露更多細節:“聽說盜賊藝高人膽大,不但取走鳳冠,還在銅鏡上用螺黛寫下四個大字,你們猜寫的什麽?”
有中年男大聲回道:“保重身體!”
堂內又是一陣哄笑,接著有人再猜:“王爺神勇!”
徐二娘聽不下去,笑罵道:“都胡說八道什麽呢?當這是哪裏了?再說都趕出去!”
食客們嘻嘻哈哈笑過,都正經了起來,有猜“到此一遊”的,也有猜“多謝惠賜”的,最後還是由最初那人揭露答案:“你們都猜錯了,那銅鏡上啊,寫了‘物歸原主’四個字。”
大夥聽了此言,一時不解,俱各怔住,堂中頓時寂靜下來,還是徐二娘先道:“原主?莫不是陰皇後顯靈,帶走了鳳冠?”
此言一出,滿堂客人又笑起來,但短暫笑過,大家卻又都覺得莫名脊背發寒。
細想想,雲南王王府是什麽地方?在西南之地,雲南王黎思明就是土皇帝,他雖然對周朝稱臣,卻自治西南,一應軍隊將領、州府官員都是黎氏親信,可謂說一不二,無人敢違。
雲南王王府,幾乎就是與兩京皇宮一樣的戒備森嚴之地,更何況鳳冠失竊地點就在黎王爺迎娶新妻子的新房之內,那可是連雲南王世子都不能輕易到達之處啊!
再想想門窗都從內閂住的傳聞,眾人便更覺汗毛豎起,雞皮疙瘩冒出,幾乎同時抖了一抖,不會真是鬼魂顯靈吧?
李澄秋聽著客人們從大聲議論轉為竊竊私語,不由輕輕搖頭,蕭若一直就坐在櫃台邊,看見她搖頭,便揚聲問:“李掌櫃,你對此事怎麽看?”
“我哪裏有什麽看法,隻是覺著,但凡有什麽神秘未解之事,總有人推給鬼神,想必鬼神也覺冤枉呢。”
蕭若被她逗得一笑,回道:“說的就是呢!再者漢室覆滅已幾百年,陰皇後哪有這個心思再管什麽身後之物,若非說是鬼神,倒不如說是南朝淩皇後呢!”
此言方落,立刻有人附和:“對!就是淩皇後!你們想想,黎王府那樣的地方,外人怎麽進得去?就算進去了,又怎麽能接近老王爺的新房?裏裏外外那麽多人都毫無察覺,還叫人在新婚之夜盜走了鳳冠,這哪是尋常人能做得出來的事?”
“尋常人是做不出,但江湖上有些絕頂高手,沒準就做得出呢!”有人不服氣道。
“可哪個絕頂高手會這樣促狹,趕在那樣的時候去偷盜寶物,還留下‘物歸原主’四個字?”
“興許有人想憑借此事揚名立萬唄!”
“要這麽說,會這樣做的倒再沒有旁人,必是那位據傳文武雙全的陳太子了!既合了‘物歸原主’,又借此生出一場風波,叫人人都想起陳朝來。”
李澄秋立刻凝目向聲音發出之地看去,隻見那人就坐在樓梯旁邊的角落處,側身朝著自己,樣貌看不太清,穿了一身藍灰色窄袍,十分眼生。
眾食客聽見這番話,有讚同的有反對的,一時間鬧鬧嚷嚷爭執了起來,反倒是那個男子不再說話,飲了幾杯酒後,就叫徐二娘去結賬,起身走了。
李澄秋等他們走到門口,特意仔細打量了幾眼,見那男子樣貌平平,與同伴一高一矮、一年輕一年長,俱是沒見過的生麵孔,便特意從櫃台裏走出來,到門外看他們往哪裏走。
“李掌櫃這是看什麽呢?”
李澄秋剛看到他們進了街角的高升客棧,身旁就悄無聲息的多了一個人,她微微吃驚,回頭對跟過來的蕭若微笑道:“那兩位客官有些眼生。”
蕭若剛剛也有仔細留意這兩個人,便說道:“連李掌櫃都不認得麽?他們去了哪裏?”
“高升客棧。”
“這倒奇怪,住在高升,為何特意來照雪吃飯?”
李澄秋道:“其實並不算奇怪,本店已客滿,住是住不下了。但胡伯廚藝出眾,在本鎮還沒有可匹敵之人,常有住在別處的客官來吃飯。”
蕭若也承認照雪客棧的廚子手藝不錯,但她對那兩個人多有懷疑,便笑道:“可是他們故意把話頭引向了陳太子,卻在裏麵談的熱火朝天之時,起身悄然離去,就不可謂不奇了吧?”
李澄秋笑道:“這一點,確實有些稀奇。”
蕭若與她並肩而立,凝望著高升客棧門前掛的紅燈籠,忽然問道:“李掌櫃可聽說過陳太子的事跡?”
“自然聽過,聽的還不少。”
“是啊,陳太子令名傳天下,恐怕少有不知之人。據說當日金陵城破之時,他並不在城內,陳朝遺老多有盼望他能尋覓合適時機登高一呼、重複陳朝江山的。”
李澄秋沒想到蕭若忽然會與自己談起此事,但她一貫為人溫和,不會無禮打斷旁人說話,便微微側頭,表示自己正在傾聽。
蕭若麵有恍惚惆悵之色,微微仰頭看向屋簷頂上,歎道:“可是轉眼陳朝覆滅已有八年,陳太子卻銷聲匿跡,再沒有過半點消息。許多忠臣遺老等不得,都已作古,唯存一句‘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卻無處訴說。”
李澄秋聽到此處,才插嘴問:“蕭公子如此慨歎,莫非也與陳朝有些關聯?”
蕭若回道:“讓李掌櫃見笑了。我自小雖在長安長大,但宗族源於蘭陵蕭氏,家中有些老人曾在陳朝為官。自小聽得多了,竟也對陳朝有了些故國之思。”
“可是陳朝難道不是從蘭陵蕭氏手中奪的江山麽?”
“我們蕭氏支係龐雜,為帝那一係,當時曾大肆屠戮骨肉,若非陳氏高祖挺身而出,如今也許早已族滅,是以族中多有感念陳氏皇朝仁厚的。”
這還真是一件奇事,李澄秋聽得有些感慨,卻還是說出了自己看法,“我倒覺著,若是陳太子還在,選擇就此隱於山林不出,倒是十分明智之舉。蕭公子應也聽過另一首詠歎楚霸王的詩吧?”
此時日落西山,街麵上擺滿了出夜市的小攤檔,攤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而在兩人身後,客棧廳堂內也是觥籌交錯,爭論聲笑鬧聲不斷。
如此市井繁華喧鬧之地,李澄秋與蕭若,兩個相識不久的人,竟忽然談起了楚霸王和詩,不可謂不奇妙。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李澄秋的聲音始終清悠舒緩,吐字清晰,讓蕭若聽得一清二楚,“南北劃江而治已近兩百年,百姓早已厭倦了戰亂離別之苦。人心思安,此乃大勢,無論是誰也抵擋不了。依我淺見,與其說是北周野心勃勃滅了南陳,不如說是南陳不思進取,自己走向末路。”
蕭若聽了這話,心中無疑是不舒服的,目光再次掠向屋頂,卻又找不出話來反駁。
“南北一統,自此無分南北,內亂消弭。農人安守土地,商人自由行商,百業興旺、欣欣向榮,當此之時,又有誰願意舍棄安穩舒適的日子,再去攪入戰亂呢?”
蕭若默然無語,李澄秋也並不是想教導她什麽,隻是一時有感而發,說完這些便是自嘲一笑:“還請蕭公子見諒,我不過是偏居邊陲的井底之蛙,所見所聞多是聽人轉述,未必當得真,一時輕狂,勿怪。”
“哪裏。李掌櫃見識過人,令我茅塞頓開,受教了。”
李澄秋知道她不過是客氣之語,是以並未多說,微微一笑後,便轉身回了店內櫃台之中。獨留蕭若倚門發呆。
這晚打烊之後,李澄秋回去休息,剛繞過影壁,劉石宏忽然追了上來。
“有事?”李澄秋請他進了小樓廳中坐下,問道。
劉石宏問:“那鳳冠果然是在新房閂住門窗的情形下被盜走的麽?”
“大夥都是這樣說。”
“那日梁捕快就是來與你說此事吧?”
李澄秋打量劉石宏兩眼,見他如常披散頭發、胡子蓬亂,眼睛也是半合,看不出情緒,便問:“你怎麽會對此事感興趣?”
“好奇。”
“你也會有好奇之事?”
“嗯。”
想探這一位的話實在太難,李澄秋幹脆放棄,直言道:“我所知道的,並不比那些客人多,隻知道鳳冠確實是在門窗被從內閂住的情形下盜走的。至於留字之事,我今日還是第一遭聽說。”
劉石宏聽了沉默片刻,忽然又道:“若是王總捕頭來請你,能帶著我一同去看看麽?”
李澄秋眉毛微微上揚:“王總捕頭請我做什麽?”
“查探現場。”
李澄秋直直盯著他看了半晌,才忽然一笑:“看來你比我以為的還要了解我。”
劉石宏淡淡道:“既要尋個合適的托身之處,自然得查探清楚是否合宜。”
“可你不覺得這樣不太公平麽?我並不曾追問你的過往,你卻暗自探聽我的底細,倒讓我懷疑起當日的決定。”
這個時候的李澄秋,臉上已經收斂了笑意,雖不曾發怒,卻有了冷淡的神氣。
劉石宏怡然不懼,依舊淡淡說道:“掌櫃的若想知道,我必據實以告。”
李澄秋:“……”
她還真的不是很想知道。大家就這樣安安靜靜的當好掌櫃的和夥計不是很好麽?有緣相聚,做一對相得賓主,緣散分別,也不必太多牽念。正是她最喜歡的與人相交之度。
她記著梁伯元的話,之後一直留意往來客商,卻並沒發現異常,而事情就像她和梁伯元預計的那樣,沒過幾日,市井中就傳開了鳳冠被盜的消息。
“此事說來當真蹊蹺,你們想啊,老王爺新娶嬌妻,正在紅綃帳中鴛鴦戲水,鳳冠端正放在梳妝台上,居然就無聲無息的被人盜走了,嘻嘻哈哈!”
一個個食客酒徒就跟身在現場一樣,說的活靈活現,末了還都要配上幾聲或猥瑣、或意味深長的笑,引得堂內一陣哄然大笑。
笑過之後,還有人透露更多細節:“聽說盜賊藝高人膽大,不但取走鳳冠,還在銅鏡上用螺黛寫下四個大字,你們猜寫的什麽?”
有中年男大聲回道:“保重身體!”
堂內又是一陣哄笑,接著有人再猜:“王爺神勇!”
徐二娘聽不下去,笑罵道:“都胡說八道什麽呢?當這是哪裏了?再說都趕出去!”
食客們嘻嘻哈哈笑過,都正經了起來,有猜“到此一遊”的,也有猜“多謝惠賜”的,最後還是由最初那人揭露答案:“你們都猜錯了,那銅鏡上啊,寫了‘物歸原主’四個字。”
大夥聽了此言,一時不解,俱各怔住,堂中頓時寂靜下來,還是徐二娘先道:“原主?莫不是陰皇後顯靈,帶走了鳳冠?”
此言一出,滿堂客人又笑起來,但短暫笑過,大家卻又都覺得莫名脊背發寒。
細想想,雲南王王府是什麽地方?在西南之地,雲南王黎思明就是土皇帝,他雖然對周朝稱臣,卻自治西南,一應軍隊將領、州府官員都是黎氏親信,可謂說一不二,無人敢違。
雲南王王府,幾乎就是與兩京皇宮一樣的戒備森嚴之地,更何況鳳冠失竊地點就在黎王爺迎娶新妻子的新房之內,那可是連雲南王世子都不能輕易到達之處啊!
再想想門窗都從內閂住的傳聞,眾人便更覺汗毛豎起,雞皮疙瘩冒出,幾乎同時抖了一抖,不會真是鬼魂顯靈吧?
李澄秋聽著客人們從大聲議論轉為竊竊私語,不由輕輕搖頭,蕭若一直就坐在櫃台邊,看見她搖頭,便揚聲問:“李掌櫃,你對此事怎麽看?”
“我哪裏有什麽看法,隻是覺著,但凡有什麽神秘未解之事,總有人推給鬼神,想必鬼神也覺冤枉呢。”
蕭若被她逗得一笑,回道:“說的就是呢!再者漢室覆滅已幾百年,陰皇後哪有這個心思再管什麽身後之物,若非說是鬼神,倒不如說是南朝淩皇後呢!”
此言方落,立刻有人附和:“對!就是淩皇後!你們想想,黎王府那樣的地方,外人怎麽進得去?就算進去了,又怎麽能接近老王爺的新房?裏裏外外那麽多人都毫無察覺,還叫人在新婚之夜盜走了鳳冠,這哪是尋常人能做得出來的事?”
“尋常人是做不出,但江湖上有些絕頂高手,沒準就做得出呢!”有人不服氣道。
“可哪個絕頂高手會這樣促狹,趕在那樣的時候去偷盜寶物,還留下‘物歸原主’四個字?”
“興許有人想憑借此事揚名立萬唄!”
“要這麽說,會這樣做的倒再沒有旁人,必是那位據傳文武雙全的陳太子了!既合了‘物歸原主’,又借此生出一場風波,叫人人都想起陳朝來。”
李澄秋立刻凝目向聲音發出之地看去,隻見那人就坐在樓梯旁邊的角落處,側身朝著自己,樣貌看不太清,穿了一身藍灰色窄袍,十分眼生。
眾食客聽見這番話,有讚同的有反對的,一時間鬧鬧嚷嚷爭執了起來,反倒是那個男子不再說話,飲了幾杯酒後,就叫徐二娘去結賬,起身走了。
李澄秋等他們走到門口,特意仔細打量了幾眼,見那男子樣貌平平,與同伴一高一矮、一年輕一年長,俱是沒見過的生麵孔,便特意從櫃台裏走出來,到門外看他們往哪裏走。
“李掌櫃這是看什麽呢?”
李澄秋剛看到他們進了街角的高升客棧,身旁就悄無聲息的多了一個人,她微微吃驚,回頭對跟過來的蕭若微笑道:“那兩位客官有些眼生。”
蕭若剛剛也有仔細留意這兩個人,便說道:“連李掌櫃都不認得麽?他們去了哪裏?”
“高升客棧。”
“這倒奇怪,住在高升,為何特意來照雪吃飯?”
李澄秋道:“其實並不算奇怪,本店已客滿,住是住不下了。但胡伯廚藝出眾,在本鎮還沒有可匹敵之人,常有住在別處的客官來吃飯。”
蕭若也承認照雪客棧的廚子手藝不錯,但她對那兩個人多有懷疑,便笑道:“可是他們故意把話頭引向了陳太子,卻在裏麵談的熱火朝天之時,起身悄然離去,就不可謂不奇了吧?”
李澄秋笑道:“這一點,確實有些稀奇。”
蕭若與她並肩而立,凝望著高升客棧門前掛的紅燈籠,忽然問道:“李掌櫃可聽說過陳太子的事跡?”
“自然聽過,聽的還不少。”
“是啊,陳太子令名傳天下,恐怕少有不知之人。據說當日金陵城破之時,他並不在城內,陳朝遺老多有盼望他能尋覓合適時機登高一呼、重複陳朝江山的。”
李澄秋沒想到蕭若忽然會與自己談起此事,但她一貫為人溫和,不會無禮打斷旁人說話,便微微側頭,表示自己正在傾聽。
蕭若麵有恍惚惆悵之色,微微仰頭看向屋簷頂上,歎道:“可是轉眼陳朝覆滅已有八年,陳太子卻銷聲匿跡,再沒有過半點消息。許多忠臣遺老等不得,都已作古,唯存一句‘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卻無處訴說。”
李澄秋聽到此處,才插嘴問:“蕭公子如此慨歎,莫非也與陳朝有些關聯?”
蕭若回道:“讓李掌櫃見笑了。我自小雖在長安長大,但宗族源於蘭陵蕭氏,家中有些老人曾在陳朝為官。自小聽得多了,竟也對陳朝有了些故國之思。”
“可是陳朝難道不是從蘭陵蕭氏手中奪的江山麽?”
“我們蕭氏支係龐雜,為帝那一係,當時曾大肆屠戮骨肉,若非陳氏高祖挺身而出,如今也許早已族滅,是以族中多有感念陳氏皇朝仁厚的。”
這還真是一件奇事,李澄秋聽得有些感慨,卻還是說出了自己看法,“我倒覺著,若是陳太子還在,選擇就此隱於山林不出,倒是十分明智之舉。蕭公子應也聽過另一首詠歎楚霸王的詩吧?”
此時日落西山,街麵上擺滿了出夜市的小攤檔,攤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而在兩人身後,客棧廳堂內也是觥籌交錯,爭論聲笑鬧聲不斷。
如此市井繁華喧鬧之地,李澄秋與蕭若,兩個相識不久的人,竟忽然談起了楚霸王和詩,不可謂不奇妙。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李澄秋的聲音始終清悠舒緩,吐字清晰,讓蕭若聽得一清二楚,“南北劃江而治已近兩百年,百姓早已厭倦了戰亂離別之苦。人心思安,此乃大勢,無論是誰也抵擋不了。依我淺見,與其說是北周野心勃勃滅了南陳,不如說是南陳不思進取,自己走向末路。”
蕭若聽了這話,心中無疑是不舒服的,目光再次掠向屋頂,卻又找不出話來反駁。
“南北一統,自此無分南北,內亂消弭。農人安守土地,商人自由行商,百業興旺、欣欣向榮,當此之時,又有誰願意舍棄安穩舒適的日子,再去攪入戰亂呢?”
蕭若默然無語,李澄秋也並不是想教導她什麽,隻是一時有感而發,說完這些便是自嘲一笑:“還請蕭公子見諒,我不過是偏居邊陲的井底之蛙,所見所聞多是聽人轉述,未必當得真,一時輕狂,勿怪。”
“哪裏。李掌櫃見識過人,令我茅塞頓開,受教了。”
李澄秋知道她不過是客氣之語,是以並未多說,微微一笑後,便轉身回了店內櫃台之中。獨留蕭若倚門發呆。
這晚打烊之後,李澄秋回去休息,剛繞過影壁,劉石宏忽然追了上來。
“有事?”李澄秋請他進了小樓廳中坐下,問道。
劉石宏問:“那鳳冠果然是在新房閂住門窗的情形下被盜走的麽?”
“大夥都是這樣說。”
“那日梁捕快就是來與你說此事吧?”
李澄秋打量劉石宏兩眼,見他如常披散頭發、胡子蓬亂,眼睛也是半合,看不出情緒,便問:“你怎麽會對此事感興趣?”
“好奇。”
“你也會有好奇之事?”
“嗯。”
想探這一位的話實在太難,李澄秋幹脆放棄,直言道:“我所知道的,並不比那些客人多,隻知道鳳冠確實是在門窗被從內閂住的情形下盜走的。至於留字之事,我今日還是第一遭聽說。”
劉石宏聽了沉默片刻,忽然又道:“若是王總捕頭來請你,能帶著我一同去看看麽?”
李澄秋眉毛微微上揚:“王總捕頭請我做什麽?”
“查探現場。”
李澄秋直直盯著他看了半晌,才忽然一笑:“看來你比我以為的還要了解我。”
劉石宏淡淡道:“既要尋個合適的托身之處,自然得查探清楚是否合宜。”
“可你不覺得這樣不太公平麽?我並不曾追問你的過往,你卻暗自探聽我的底細,倒讓我懷疑起當日的決定。”
這個時候的李澄秋,臉上已經收斂了笑意,雖不曾發怒,卻有了冷淡的神氣。
劉石宏怡然不懼,依舊淡淡說道:“掌櫃的若想知道,我必據實以告。”
李澄秋:“……”
她還真的不是很想知道。大家就這樣安安靜靜的當好掌櫃的和夥計不是很好麽?有緣相聚,做一對相得賓主,緣散分別,也不必太多牽念。正是她最喜歡的與人相交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