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嘴角噙著一抹笑意,眼中滿是熱忱,對電話那頭的陳景新說道。


    “老爺子,您身子骨還硬朗吧?有沒有興趣來德國逛一逛,見識見識外麵的世界?”


    陳景新的聲音瞬間拔高,滿是驚訝。


    “你這小子!老頭子我都快七十了,國門都沒邁出去過呢。


    你當真要請我去德國?可我這邊一攤子事兒,學校裏的學生們還等著我上課呢,實在走不開啊!”


    他的話語裏,既有對未知的向往,又夾雜著深深的顧慮,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的沉吟。


    張震神色一凜,變得鄭重而嚴肅。


    “老爺子,我心裏明白您放不下國內邊的事兒。


    但這次請您來德國,是有一件意義非凡的大事,非得您出山不可。


    您想想看,咱們華夏餐飲文化,曆經數千年的沉澱,是老祖宗饋贈的瑰寶,難道就甘心一直困在國內這片土地上?


    把華夏美食推向世界,這可是你們這些餐飲人的使命啊!”


    “您瞧,在國外,很多人對華夏文化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表麵。


    而咱們的美食,恰恰是一張絕佳的文化名片。


    每一道菜裏,都蘊藏著華夏悠久的曆史、獨特的民俗以及先輩們的無窮智慧。


    將這些美食推廣出去,就是讓世界更全麵、更深入地了解華夏,實實在在地提升咱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再者,在德國、法國這些地方,無數同胞背井離鄉,在異國他鄉辛苦打拚。


    一頓正宗的華夏美食,便能慰藉他們的思鄉之情,把海外遊子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


    所以,我打算在這邊舉辦一場華夏餐飲交流會,借助媒體的力量,將華夏美食發揚光大,讓更多同胞和外國友人品嚐到地道的華夏味道。


    您可是魯菜界的泰山北鬥,這場交流會,缺了您可不行啊!”


    陳景新聽著,內心開始動搖。


    他暗自思索,自己鑽研魯菜大半輩子,一直在國內這片土地上耕耘,難道真的要讓這一身手藝和對美食的理解,局限在國內?


    若能借此機會,將華夏美食推向世界,讓更多人領略到其中的魅力,那該是多大的成就。


    可一想到學校裏那群眼巴巴等著自己授課的學生,又有些猶豫。


    這時,他還是忍不住道出心中的擔憂。


    “話是這麽說,可外國人的口味和飲食習慣與咱們大相徑庭,傳統華夏菜,他們真能接受嗎?”


    張震自信一笑,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老爺子,這您就別操心了,我有‘中餐西做’的新思路。


    這是我參考了歐洲一些高檔西餐的成功經驗琢磨出來的。


    簡而言之,就是牢牢守住咱們華夏傳統的烹調方法,把煎、炒、烹、炸、燉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發揮到極致,確保菜品的原汁原味。”


    “不過,上菜的方式和菜品的分量得做出改變。


    咱們依照西方的餐飲禮儀和習慣上菜,一道道精致呈現,摒棄國內那種滿滿一大桌的傳統擺法。


    每道菜分量精巧,既能讓食客一次性品嚐到多種美味,又契合西方人的用餐習慣。


    如此一來,既保留了華夏美食的靈魂,又巧妙融入西方用餐文化,還怕征服不了國外的食客?


    您要是來了,憑借您在餐飲界的崇高威望和精湛廚藝,定能把華夏餐飲在國外的招牌打得震天響,成為推動華夏餐飲走向世界的領軍人物!”


    關於中餐西做,是張震參考三十年後的一些高檔中餐的方式。


    其實無非就是更注重儀式感,真正的東西沒增加什麽。


    但是放在一些喜歡擺譜的人眼中,反而更吃這一套,更喜歡為了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買單。


    他感覺這種形式非常合適在國外推廣華夏菜,所以就提了出來。


    陳景新聽聞此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張震的“中餐西做”理念,好似一道光照進他的腦海,令他耳目一新。


    他心想,自己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這麽多年,怎麽就沒想到這種巧妙的結合方式呢。


    這般精工細作,菜品定價自然可以提高;每次分量小巧,又能有效節約成本。


    無非就是擺盤上菜時稍微繁瑣些,總體來說,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


    他越想越覺得可行,內心徹底被說動,開始琢磨起這次去德國該如何交流,帶哪些得意門生一同前往。


    自己那些徒弟裏,誰的手藝最適合在國際舞台上展示,誰又能最快適應這種新的餐飲模式。


    此刻,餐桌旁的眾人,包括聶小軍、周冰和趙學兵,都不由自主地將驚豔與佩服的目光投向張震。


    聶小軍率先開口,滿臉欽佩地說道。


    “張老弟,今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你這想法,簡直絕了!


    有你牽頭,咱們華夏美食走向世界,那可真是指日可待!”


    周冰眼中閃爍著欣賞的光芒,輕輕點頭附和。


    “師弟,我一直知道你有想法,可沒想到你對華夏餐飲的未來規劃如此深遠。


    這‘中餐西做’的理念,我相信一定能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趙學兵更是一臉崇拜,激動地說道。


    “師傅,您太厲害了!跟著您,我不僅能學到古董鑒定的本事,還能見識到這麽宏大的文化推廣計劃。


    以後我可得好好跟您學習,為傳播華夏文化出份力!”


    張震等得有些不耐煩,清咳一聲,半開玩笑道:“老爺子,您該不會聽著聽著打盹兒了吧?”


    陳景新爽朗一笑:“臭小子,就會拿我打趣!行,我答應了!給我幾天時間準備準備。


    哎,我可從沒出過國,這一路上的安排,你可得給我辦得妥妥當當的!”


    這種事對於張震的國際投資公司而言,確實是小菜一碟。


    他胸脯拍得震天響,信誓旦旦地保證。


    “老爺子,您就放心吧!您隻需要把隨行人員的名單列好,其他的事兒,都包在我身上!”


    掛了電話,聶小軍滿臉欽佩,又忍不住再次豎起大拇指:


    “張老弟,你這一番話,不僅說服了陳大師,也讓我們這些人開了眼界。


    這次交流會,我必然全力以赴,就算是把飯店搭進去都在所不惜!”


    看著他滿臉的熱情,張震重重地點了點頭。


    他不由得心想,正因為有了這麽多的愛國同胞,才讓華夏的榮光萬世不墜。


    也正因為他們,篳路藍縷開拓海外,讓華夏文化四處開花源遠流長。


    張震都有了些感動,決定這次必須將這幾件事辦漂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鑒寶撿漏從1988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宿並收藏鑒寶撿漏從1988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