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折騰下來,李心累不已,吃飯時,衝周景辭抱怨道,“真累。想當個好老板,對員工好點兒,可員工又不領情,一個個的真難伺候。”周景辭亦心累不已。景雲財經賬麵上的錢已經不多了,積小成多,要是每個員工都來上這麽一遭,他們真是頭大。李一邊攪弄著麵前的麻辣燙,一邊說道,“創業可真難。”周景辭怔了一下。這當然不是周景辭第一次參與創業。其中的辛酸苦楚,他早就心知肚明,有了預設。隻不過,這些年,他都快不記得魏驍當初創建易購時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罪了。自己現在尚且有創業的啟動資金,有經驗和一點點的人脈,而魏驍當年卻是真真正正的一窮二白、從零開始。魏驍創業以前,在工地上打過工,在馬路上擺過攤兒,第一年第二年也隻是小打小鬧,第三年慢慢積攢了點錢,從此開始了他的創業計劃。魏驍是學計算機的出身的,是以易購最初的網站是他自己搭建的。當初的易購,技術是他,推廣是他,後勤是他,hr還是他。在狹小的出租屋裏,魏驍熬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通宵,熬得兩眼猩紅發脹,熬到日夜顛倒。後來,易購上線了,推廣又占了大頭。魏驍做過地推,發過傳單,他也想跟高校合作,可他當時一無所有,既無資金,又無可以兌換的資源。他的藍圖,沒人肯聽,他的暢想,沒人肯理。縱然魏驍身上有著無數的缺點,執拗、固執、過分的自信自滿……可在當時,這些所有的缺點,對一家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卻都是優點。魏驍身上存在的這些所有的問題,在當初,都指向了一個結局,易購的發展與壯大。那時的魏驍,初入江湖,他就像從來都不知道放棄兩個字怎麽寫似得,隻要他認準的事情,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次不行他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四次、五次……魏驍是天生的開拓者。終於,易購有了第一個、第十個、第一百個、第一千個用戶……魏驍低價招個了幾個還在念書的學弟學妹,把餅畫大,把價壓低,偏偏還真有人上了他的賊船,有的跟他一起做技術、有的做運營,還有的負責市場。大家都是初次搞事業,都是從零開始,走了不少彎路,做了不少啼笑皆非的傻事,可大家總歸是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易購都隻是勉強維持盈虧平衡,而當初這些幫忙的學弟學妹,從來沒有因為錢的事情跟魏驍鬧過。那麽魏驍又是靠什麽把這些人拴在了一起?魏驍當初究竟是怎麽做的?周景辭不知道,仿佛魏驍天生就有種魔力,無論多麽貧瘠無名,總有人義無反顧地信任他,跟他一起闖天下、打江山。後來,易購漸漸越做越大,甚至拿到了四輪融資,而這些最開始的骨幹,除去考研深造的,全都留在了易購。他們有人成了cto,有人成了市場總監,有人成了客服總管……每個人,都在這家公司裏,繼續發光發熱。易購上市以後,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拿到了該有的那部分股票,身價一夜之間暴漲百倍千倍。魏驍的成功離不開創業前期這些任勞任怨的功臣,而魏驍也從未虧待過他們。周景辭明白景雲財經現在的這些員工有多難,有多累,有多苦,可他亦像魏驍一樣,以後斷然不會虧待這些人。就算他們創業失敗,就算他們達不到預先想的結果,周景辭也有能力給他們安排一個合適的去處。周景辭與魏驍一起經曆過一次創業,但很多他當初未曾注意過的東西,如今方領悟到。魏驍天生適合經商,他既豁得出去,也撐得住,既有魄力,亦有膽識。他身上有種精氣神,讓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共謀發展。周景辭則不一樣,比起開創者,他更適合做一個維係者、發展者。如果說在易購初創階段,魏驍是憑借著個人的魄力讓人心甘情願地跟著他,那麽後來,當易購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後,周景辭就是憑借著規則、章程、細致將人擰在一起。周景辭身上有魏驍不具備的優勢,細心謙遜,謹慎周全,而在企業初創期間,周景辭卻做不到魏驍那樣遊刃有餘地“馭下”,做不成一個揮動旗幟的領導者。離開完善的規則,周景辭身上缺乏魏驍的威嚴,一種在自己的公司裏說一不二的威嚴。這樣看來,當初他與魏驍在易購的合作,倒也算得上是絕配。幾經努力,景雲財經app進入到最後內測階段。周景辭和李忙得不可開交,宣傳造勢一波跟著一波。除了網上宣傳,李還特地走到校園中去,連續一個月,在全國各地高校舉辦了十幾場講座。景雲財經的關注不斷上升,內測發布後的24小時內,內測用戶達到了兩萬多人。這個數字尚在李的預測範圍內,慢慢地,通過用戶間的分享、安利,內測用戶數量在不斷攀升。幾天過後,app內的網課和文章瀏覽量均已達到三萬的平均值,論壇模塊中,不少學生和上班族提問、分享,每天新增帖子數也在逐日增加。為了提高用戶黏著度,景雲財經裏負責運營的小組每天特地拿出時間來回答用戶問題,維護社群環境。李特地邀請了以前的老同學、一起在華爾街工作過的老朋友在app裏開設賬號,這些職場大咖分享自己的知識和見聞,更引起學生們的好奇與關注。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周景辭感覺自己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8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