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夜夜跟易楚耳鬢廝磨,易楚心裏想什麽怕什麽,他完全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
自從十二歲那年離家,辛大人就把名聲之類的當作了浮雲,可易楚不行。
這個時代,規矩都是男人製定用來限製約束女人的。
男人有了妻兒,還可以左擁右抱,招惹幾個通房或者侍妾,這叫風流。而女人,隻要定了親,再與別的男人多說兩句話,就會被人指指點點。
要想讓易楚安心,當務之急就是退了與榮家的親事。
辛大人老早就對榮家上了心。
正如易楚所言,榮家上下都老實本分,可老實不等於是好人。
就拿榮大嬸來說,這幾十年在街坊中的口碑非常好,人慈善,也不愛多事。可在家裏,她對兩個媳婦以及自己卻很嚴苛。
頭一條,媳婦們沒事不能隨便出門,就是回娘家也得有個正當理由。另外,媳婦們每個月都要完成一定量的繡活,每頓飯不能吃超過一定量的飯食。
用榮大嬸的話來說,家裏的銀子要一分一厘地攢,也要一分一厘地省。
論家底,榮家比易家要豐厚,可易家飯桌上時不時有雞鴨魚肉,而榮家的飯桌常年是兩道鹹菜加兩道素菜。偶爾做點葷食,那是爺們兒吃的,兩個媳婦不能下筷子。
可榮大嬸又好麵子,她有兩身體麵衣服,每次出門就輪流著穿。頭梳得油光順滑,出門前用手指沿著油罐子邊擦一圈,然後往嘴上抹抹,嘴唇就變得油光光的。
榮大嬸對媳婦們苛刻,對兒子卻很寬容,尤其對榮盛。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榮盛最小,身子也弱,最得榮大嬸疼愛,平常在家裏不是躺著就是歪著,諸事不管。
就這樣,榮大嬸還怕他累著,每天他在易家待兩三個時辰回去,榮大嬸忙不迭地給他端茶倒水,又使喚小丫頭給他捶背捏腿,恨不得把他當祖宗供起來。
在醫館倒還強些,易郎中指使他幹什麽他就幹什麽,不外乎抓抓藥算算賬,也還順手。
榮盛雖然懶,卻有個好處,就是聽話,很聽榮大嬸的話。
無論是榮大嬸的節儉還是榮盛的懶惰,都算不上大毛病,不足以退掉一門親事。
至少說給外人聽,別人都會說,節儉是好事,節儉才能持家。
至於懶,爺們主外,女人主內,家務事不都是女人操持,誰家老爺們在外忙碌一天不是回家就躺著?
要真想順順當當的把親退了,就得拿出點有力度的東西來。
謀劃了近兩個月,該看看有什麽進展了。
辛大人坐在湯麵館,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麵,唇角露出淺淺的笑容……
掌櫃張錚仍坐在台案後麵打盹,瞧見辛大人的笑容,嘴角撇了撇。
這幾天,公子可是越來越愛笑了,不就是趁著天黑到人家屋頂上守了幾夜嗎?
要真娶回家,那嘴可不得咧到後腦勺去?
又想到易楚,長相算是中上,但論起氣度來,可比夫人年輕時差多了。
也難怪,寒門小戶出來的閨女,能好到哪裏?
不過倒是長了一雙好眼,看上去溫溫柔柔的,又不是那種完全沒主見麵團似的女子。
雖然配不上公子,可誰讓公子看對了眼呢?
隻能張羅著給公子娶回來。
過兩年生個小公子,如此,他也算對得起夫人的知遇之恩了。
嗯,還得讓大勇多出去跑跑,早點將宅子買下來,好好收拾收拾。
正想著,就見兒子張大勇呼哧帶喘地跑回來。
張錚急忙瞪了兒子一眼,示意他穩重點,別這麽沉不住氣。
大勇沉下腳步,穩穩當當地走到辛大人麵前,躬身道:「東家,杜府那頭傳來信兒,說是十九那天杜二爺要親自到大興,去看看買地的人。」
辛大人皺皺眉頭,如果杜旼去的話,他就不方便露麵了。
易郎中是個耿介剛正的性子,不會錙銖必較地壓價,不如讓易楚一道去?
這事他不好提,得易楚自己提出來才行。
要不,等夜裏,他去跟易楚說說,還得告訴她如何跟杜旼打交道。杜旼雖然沒什麽腦子,可畢竟是個三十好幾歲的大男人,他怕易楚壓不住他。
想到易楚,昨夜她依偎在自己懷裏那種醉人的感覺又浮現在眼前。
柔軟的身子溫順地貼著她,烏黑的青絲蹭著自己的下巴,軟軟的,癢癢的。
還有那雙大大的杏仁眼斜睨著他,水嫩的唇微微翹起,「……想吃糯米糕,去給我買嘛。」
原來看著心愛的女人在自己麵前撒嬌是這麽的美好。
辛大人心猿意馬坐不住了,今天是燈會的最後一天,不如再去買些小食?
還得給她買兩盞花燈掛在床頭,到時候,她看到花燈就能想起自己。
辛大人想到做到,讓大勇牽了馬出來,騎上便走。
從棗樹街騎馬到積水潭不過半個多時辰,辛大人仔細地挑好花燈又買了些點心,一路狂奔趕到曉望街,天色已經全黑。
醫館的窗戶透出昏黃的燭光,影影綽綽可以看到有人影晃動。
辛大人縱身一跳,輕快地躍上牆頭,兩三個起伏就來到東廂房的屋頂,剛蹲下~身準備掀開瓦片,辛大人突然覺出不對勁來……
幾乎是本能地反應,辛大人矮了身子,蛇一般滑過瓦片,雙手攀住屋簷,長身略過牆頭,輕巧地躍下,轉瞬消失在街巷盡頭。
時值正月十七,天空澄明,不見半絲雲彩,一輪圓月高懸在空中,照得四周明亮如鏡。
易郎中站在書房窗前,透過半開的窗扇看得真切,確實是個人影,而且還是個高大的男子的身形。
隻是那人動作極快,不等他看清麵目,已翩然離開。
易郎中麵色鐵青,雙眸陰冷,關上窗扇往醫館走去。
易楚正對著燭光專注地縫著襪子,燭光搖曳,映著她的臉龐飄飄忽忽,像是蒙了層溫柔的麵紗。
一霎那,易郎中想起易楚的娘衛琇,也是這般在他看書的時候做針線。
堆積在胸口的怒氣慢慢消散了點,易郎中竭力讓聲音保持平靜,「阿楚,這兩天有人進過你的屋子,那人是誰?」
易楚手一抖,針尖紮破手指,沁出一粒血珠,有些微的刺痛。她顧不得手指的疼,猛地抬起頭。
父親麵沉如水,神情篤定,分明已經認定了這個事實,想要知道的不過是那個人的身份。
又想起父親適才的話,用的是陳述的語氣,而非疑問。
是他又來了嗎?
易楚麵如死灰,早知道會是這樣的,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昨天易齊說看到了人影,依著父親的細心,定會查個清楚明白。
是她想得太過簡單,以為用鷂鷹烏鴉就可以糊弄過去。
易楚放下針線,慢慢走到父親麵前,一言不發地跪在地上。
她這算是承認了?
承認有人進了她的屋子。
易郎中詫異地看著易楚,臉色越來越黑。
自小易楚就聽話懂事,行事明禮大方,從不曾讓他操心。
可就是最溫順最乖巧的女兒,竟然在夜裏與人私會!
原本他還抱著一絲希望,以為那人隻是暗中偷窺,易楚並不知情,可眼下的情勢,分明……易郎中氣得渾身發抖,哆嗦著抬起手,朝著易楚就是一個耳光。
自從十二歲那年離家,辛大人就把名聲之類的當作了浮雲,可易楚不行。
這個時代,規矩都是男人製定用來限製約束女人的。
男人有了妻兒,還可以左擁右抱,招惹幾個通房或者侍妾,這叫風流。而女人,隻要定了親,再與別的男人多說兩句話,就會被人指指點點。
要想讓易楚安心,當務之急就是退了與榮家的親事。
辛大人老早就對榮家上了心。
正如易楚所言,榮家上下都老實本分,可老實不等於是好人。
就拿榮大嬸來說,這幾十年在街坊中的口碑非常好,人慈善,也不愛多事。可在家裏,她對兩個媳婦以及自己卻很嚴苛。
頭一條,媳婦們沒事不能隨便出門,就是回娘家也得有個正當理由。另外,媳婦們每個月都要完成一定量的繡活,每頓飯不能吃超過一定量的飯食。
用榮大嬸的話來說,家裏的銀子要一分一厘地攢,也要一分一厘地省。
論家底,榮家比易家要豐厚,可易家飯桌上時不時有雞鴨魚肉,而榮家的飯桌常年是兩道鹹菜加兩道素菜。偶爾做點葷食,那是爺們兒吃的,兩個媳婦不能下筷子。
可榮大嬸又好麵子,她有兩身體麵衣服,每次出門就輪流著穿。頭梳得油光順滑,出門前用手指沿著油罐子邊擦一圈,然後往嘴上抹抹,嘴唇就變得油光光的。
榮大嬸對媳婦們苛刻,對兒子卻很寬容,尤其對榮盛。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榮盛最小,身子也弱,最得榮大嬸疼愛,平常在家裏不是躺著就是歪著,諸事不管。
就這樣,榮大嬸還怕他累著,每天他在易家待兩三個時辰回去,榮大嬸忙不迭地給他端茶倒水,又使喚小丫頭給他捶背捏腿,恨不得把他當祖宗供起來。
在醫館倒還強些,易郎中指使他幹什麽他就幹什麽,不外乎抓抓藥算算賬,也還順手。
榮盛雖然懶,卻有個好處,就是聽話,很聽榮大嬸的話。
無論是榮大嬸的節儉還是榮盛的懶惰,都算不上大毛病,不足以退掉一門親事。
至少說給外人聽,別人都會說,節儉是好事,節儉才能持家。
至於懶,爺們主外,女人主內,家務事不都是女人操持,誰家老爺們在外忙碌一天不是回家就躺著?
要真想順順當當的把親退了,就得拿出點有力度的東西來。
謀劃了近兩個月,該看看有什麽進展了。
辛大人坐在湯麵館,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麵,唇角露出淺淺的笑容……
掌櫃張錚仍坐在台案後麵打盹,瞧見辛大人的笑容,嘴角撇了撇。
這幾天,公子可是越來越愛笑了,不就是趁著天黑到人家屋頂上守了幾夜嗎?
要真娶回家,那嘴可不得咧到後腦勺去?
又想到易楚,長相算是中上,但論起氣度來,可比夫人年輕時差多了。
也難怪,寒門小戶出來的閨女,能好到哪裏?
不過倒是長了一雙好眼,看上去溫溫柔柔的,又不是那種完全沒主見麵團似的女子。
雖然配不上公子,可誰讓公子看對了眼呢?
隻能張羅著給公子娶回來。
過兩年生個小公子,如此,他也算對得起夫人的知遇之恩了。
嗯,還得讓大勇多出去跑跑,早點將宅子買下來,好好收拾收拾。
正想著,就見兒子張大勇呼哧帶喘地跑回來。
張錚急忙瞪了兒子一眼,示意他穩重點,別這麽沉不住氣。
大勇沉下腳步,穩穩當當地走到辛大人麵前,躬身道:「東家,杜府那頭傳來信兒,說是十九那天杜二爺要親自到大興,去看看買地的人。」
辛大人皺皺眉頭,如果杜旼去的話,他就不方便露麵了。
易郎中是個耿介剛正的性子,不會錙銖必較地壓價,不如讓易楚一道去?
這事他不好提,得易楚自己提出來才行。
要不,等夜裏,他去跟易楚說說,還得告訴她如何跟杜旼打交道。杜旼雖然沒什麽腦子,可畢竟是個三十好幾歲的大男人,他怕易楚壓不住他。
想到易楚,昨夜她依偎在自己懷裏那種醉人的感覺又浮現在眼前。
柔軟的身子溫順地貼著她,烏黑的青絲蹭著自己的下巴,軟軟的,癢癢的。
還有那雙大大的杏仁眼斜睨著他,水嫩的唇微微翹起,「……想吃糯米糕,去給我買嘛。」
原來看著心愛的女人在自己麵前撒嬌是這麽的美好。
辛大人心猿意馬坐不住了,今天是燈會的最後一天,不如再去買些小食?
還得給她買兩盞花燈掛在床頭,到時候,她看到花燈就能想起自己。
辛大人想到做到,讓大勇牽了馬出來,騎上便走。
從棗樹街騎馬到積水潭不過半個多時辰,辛大人仔細地挑好花燈又買了些點心,一路狂奔趕到曉望街,天色已經全黑。
醫館的窗戶透出昏黃的燭光,影影綽綽可以看到有人影晃動。
辛大人縱身一跳,輕快地躍上牆頭,兩三個起伏就來到東廂房的屋頂,剛蹲下~身準備掀開瓦片,辛大人突然覺出不對勁來……
幾乎是本能地反應,辛大人矮了身子,蛇一般滑過瓦片,雙手攀住屋簷,長身略過牆頭,輕巧地躍下,轉瞬消失在街巷盡頭。
時值正月十七,天空澄明,不見半絲雲彩,一輪圓月高懸在空中,照得四周明亮如鏡。
易郎中站在書房窗前,透過半開的窗扇看得真切,確實是個人影,而且還是個高大的男子的身形。
隻是那人動作極快,不等他看清麵目,已翩然離開。
易郎中麵色鐵青,雙眸陰冷,關上窗扇往醫館走去。
易楚正對著燭光專注地縫著襪子,燭光搖曳,映著她的臉龐飄飄忽忽,像是蒙了層溫柔的麵紗。
一霎那,易郎中想起易楚的娘衛琇,也是這般在他看書的時候做針線。
堆積在胸口的怒氣慢慢消散了點,易郎中竭力讓聲音保持平靜,「阿楚,這兩天有人進過你的屋子,那人是誰?」
易楚手一抖,針尖紮破手指,沁出一粒血珠,有些微的刺痛。她顧不得手指的疼,猛地抬起頭。
父親麵沉如水,神情篤定,分明已經認定了這個事實,想要知道的不過是那個人的身份。
又想起父親適才的話,用的是陳述的語氣,而非疑問。
是他又來了嗎?
易楚麵如死灰,早知道會是這樣的,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昨天易齊說看到了人影,依著父親的細心,定會查個清楚明白。
是她想得太過簡單,以為用鷂鷹烏鴉就可以糊弄過去。
易楚放下針線,慢慢走到父親麵前,一言不發地跪在地上。
她這算是承認了?
承認有人進了她的屋子。
易郎中詫異地看著易楚,臉色越來越黑。
自小易楚就聽話懂事,行事明禮大方,從不曾讓他操心。
可就是最溫順最乖巧的女兒,竟然在夜裏與人私會!
原本他還抱著一絲希望,以為那人隻是暗中偷窺,易楚並不知情,可眼下的情勢,分明……易郎中氣得渾身發抖,哆嗦著抬起手,朝著易楚就是一個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