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撩工部尚書張希,且終使他對自己無可奈何,繼爾引出武延秀以及韋後最為寵溺的安樂公主。使得韋後一黨不得不提早與臨淄王,太平公主等人起正麵衝突。這一係列計劃於張宏而言,算不得什麽陰謀,乃因他所做這一切其實便連張希等人也知道他的用意。不過,即便張希等人都知道張宏的用意,卻也不得不一步步按照張宏的設計行事。這樣的陰謀已經算得上是陽謀。而張宏的這些陽謀之所以能發展至當下這地步,取得他預期的效果,其實還是完全借助著臨淄王以及太平公主之勢力。
表麵上看來,張宏的計劃是成功的。在臨淄王與二王爺成功的挑撥韋後疏遠了宗楚客,而親近著張希等人之時,去招惹張希,讓他可以完全依仗韋後的寵信,沒有太多顧忌而衝動行事,這個時機張宏把握的極為準確。
雖然後來張希給了張宏一個意外,他並沒有如張宏等人所料想中的那般直接要武延秀出麵,而是親自站了出來應對張宏而不得奈何之後才要武延秀出麵。但對於張宏而言,最終還是抬出了武延秀的張希,已經算得上是踏上了他的布局之內。當前這種局勢,過程顯然不如結果重要。
張希給了張宏一個意外,京中以懦弱之名彰盛的武延秀同時也給了張宏一個驚喜。任誰也料想不到,一向懦弱膽小的武延秀居然在張宏府前那般強硬,甚至動手傷了太平公主府的幾名親衛。
張宏的安排依然進展仍舊順利,在得到了相王那些釘子所帶來的情報之後,他行事也不再如以往那般被動。可盡管這樣,張宏卻仍覺不妥,他隻是感覺從張希以及武延秀的那些作為來看,韋後那黨之人應當不會再靜等以看他的布局得以實施。但不知為何,在武延秀也沒能奈何張宏之後,韋後那方仍是並無任何動作,甚至是一副根本不打算理會這等小事的姿態,隻是任由張希,武延秀等人與張宏對峙著。
這讓一向謹慎的楚圖從中嗅出了一絲陰謀的味道,他建議張宏暫且停下他的動作,靜觀韋後等人究竟有何後手。張宏並沒有采納楚圖的建議,雖然他也感到了幾許不安,但卻仍舊謀劃著要安樂公主出手之事。
張宏的這等偏執,在楚圖幾勸未果之後,終於讓楚圖覺得這少年張宏似乎是有些不可理喻,實在是太過於狂妄。須知,此時的張宏是根本不可能能承受韋後親為的反撲的。
……
這日,在潛藏於張希,武延秀等人府上的相王所安排的那些釘子送來情報之後,張宏隻是隨意看了幾眼那布帛之後所書寫的蠅文小字,便就於油燈之上焚燒幹淨,這些動作在經過這幾日之後,張宏顯得尤其熟練。
隨後,張宏仍如往前幾日那般,一手捧著高不危先前在太平公主府時為他整理出來的京中五品官員名單坐在房中那張胡凳之上,圍在身前的那堆碳火之前翻看著,神情專注。
楚圖這幾日對他的偏執讓楚圖終於表現出了對足夠的不滿,他甚少再來張宏房內於他商討今後之事,而高不危與黃不學在範慎的協助之下也是在外忙碌著張宏所吩咐之事。所以即便是在韋後等人隨時都可能置張宏於萬劫不複之時,張宏仍是顯得清閑。
房外寒風淩厲,入冬的長安本就異常寒冷,更在今年這等狂風之下冷得有些駭人,所以即便是圍著碳火,房內的張宏仍是深感寒意,隻是不知是否僅僅因及天氣寒冷。
便在張宏終於忍不住了如此寒冷,放下手上的冊子想要去拿張毯子來披之時,房外卻是有人在輕叩著房門。是李年,有孫修為他們幾人診治,出身公主府親衛的李年等人恢複的極快,原本隻是肩上受一刀傷的李年更是完全痊愈。
有些奇怪李年怎會在此時敲門的張宏微一猶豫,正要伸手去開門,卻被門外的李年阻止,言道:“門外風大,大人不必開門,末將隻是通傳臨淄王府上傳話來,說是臨淄王馬上就到。”
李年的話讓張宏更是怔在了當場,他知道臨淄王這幾日定會耐不住親來尋他,他也知道臨淄王前來後會問於他些什麽。但他確實沒想到在如此寒冷之時,臨淄王竟然不是派人前來通傳,而是要親自前來。
但隨即,張宏仍是開了房門,猛灌進來的寒風吹亂了張宏額前的發絲,在忙緊了緊身上所披絨衣之後,張宏看著門外雖是凍的臉頰通紅,但仍顯得十分精神的李年,道:“去喚黃四送些茶水來。”黃四乃是黃不學的親隨奴仆,自黃不學追隨張宏後,黃四便被黃不學留在了張宏府上聽從差遣。
李年應命退下,張宏看著門外因這寒風而有些歪倒之意的草木,一時,卻沒有及時去關這門,隻是感受著如此寒冷之意,心中卻是在想著此時的他不正如那些隨時都可能倒下的草木那般?
到底是黃不學的親隨,黃四明顯是在接受了張宏已經是他少爺的大人之後顯得十分殷勤,即便是如此寒冷之時,被張宏喚來送茶水也是毫無怨言,甚至那一臉的諂笑與黃不學一般無二。
黃四放下茶水,臨退出去前,被張宏輕輕一句謝謝嚇的險些軟了腳跟,神色十分古怪的看著張宏,黃四忙邊連聲道著:“公子實是折煞小人。”之類的言語,忙也開門退將出去。
隻是黃四剛好開門,臨淄王卻也剛好到了門外。
一如以往那般親和,自信微笑著的臨淄王,顯然未因這等寒風而有任何退卻之意,隨手將所披華貴披風摘下拋到黃四手中之後,臨淄王拍了拍身上塵土,將額間那幾許因寒風而吹拂所亂的發絲撥在耳後,便極為隨意的坐在了原先張宏所坐的那胡凳之上,伸出潔白的雙手圍著碳火,隻是微笑著看著張宏,卻不說話。
如此自然的臨淄王讓張宏有些拘謹,喚黃四退了下去之後,張宏忙端起一旁熱茶放在臨淄王身側,也是微笑,言道:“這樣寒冷的天氣,王爺何不派人通傳便是,小可怎敢勞王爺大駕。”
臨淄王看了眼身旁張宏放下的茶水,示意張宏坐在他對麵之後,打量了張宏一番,仍是微笑著,卻歎了口氣:“無妨,本王畢竟要年長於你,這等寒風算不得什麽。”隻是說完,又多看了張宏一眼,徑自問道:“你應該能猜得出本王前來所為何事。”
張宏點了點頭,卻是舉起手中熱茶淺嚐一口。
見張宏如此寫意,臨淄王反倒笑出了聲,顯得好奇:“門外如此寒意,隨時便會有些人倒在這寒風之下,你倒還能如此輕鬆。倒真是讓本王不得不讚歎。”
無論是對於太平公主,又或是臨淄王,張宏從來沒有太多的恭謹,謙卑。他知道這些謙卑救不了他,隻有在恭謹的同時帶些侍才放狂,才能讓臨淄王,太平公主稍稍對他有所觀意。所以張宏此時有些拘謹,但並無任何謹慎,十分隨意的放下手中茶,張宏微笑著,點頭道:“先前張希給了我們一個意外之時,小可曾言於王爺,計劃不如變化,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小可認為,王爺仍不必急。”
習慣了偶爾有妙語的如此張宏,臨淄王也不以張宏這些言語為意,隻是搖頭,不再微笑,有些慎重:“這不一樣。”頓了頓,在察覺到張宏並沒有因此而謹慎之後,又道:“張希畢竟隻是韋後的一條狗,安樂公主不同,你不知在韋後心中,安樂公主有著怎樣的重要。”
稍稍攏了攏盆中碳火,張宏有些隨意:“無論對於韋後而言,誰更重要。那對於我們,都是一樣。王爺隻須將這些人看做是韋後的人便可,既同是韋後之人,那便無甚區別。”
“可是安樂公主……”明顯是不讚同張宏此言,想要再提醒張宏一次的臨淄王在發覺張宏還是那般自然之態後,有些生氣。與楚圖一般,他二人其實都不明白為何此時的張宏較於以往,少了許多謙誠,反而多了張狂。而這,怕不僅僅是有了相王之助所能造成張宏如今之改變的。
但隨即,臨淄王也不再和張宏計較,隻是看著張宏苦苦一笑:“真不知你何來如此自信。”言罷,在張宏隻是微笑之下,臨淄王又提起了張希:“張希現如今仍未有絲毫動作,你看安樂公主是否也受他影響?”
張宏搖了搖頭,撥弄著盆中碳火:“其實他二人都是在等一個人。”
“等一個人?”臨淄王皺了皺眉頭,沉吟了一番,似是想到了些什麽人,豁然言道:“韋溫?”
毫不掩飾對臨淄王反映如此迅捷而有的讚賞之意。張宏輕笑著點頭:“韋後所調來的十萬大軍屯於長安城外,皆受她那親弟弟韋溫節製。張希一人顯然是不敢於王爺對衡,而安樂公主又是一向深喜以強勢之力壓製於人,那他二人顯得都是在等韋溫的號令。”說著,張宏微眯了眼睛,輕輕歎道:“十萬大軍,怕是連公主殿下也不得不防。”
這才明白為何這幾日顯得異常平靜的張希,武延秀,安樂公主等人仍不能絲毫讓這少年張宏有任何擔心之意的臨淄王,深看了張宏幾眼:“可這樣一來,那他們便算是破壞了這規則,以軍力壓製朝政,難道韋後真的不擔心會引起京中各部大臣的反彈?”
張宏抬頭,看著臨淄王,搖頭:“他二人是在等韋溫,可在等不到韋溫之時,安樂公主便會有所動作了。”迎著臨淄王大為不解的神色,張宏卻並未解釋,隻是又道:“接下來便是王爺之事了,小可尚且入不得安樂公主法眼,而她又不敢去開罪太平公主殿下,那她必然會去尋些王爺不是,王爺倒要小心應付。”
臨淄王明白張宏這話的意思,他也知道安樂公主是不會讓張宏這等毫無出身背景之人放在眼中的,而那一向得勢跋扈的安樂公主自然是會直接尋上於他。但既已決意行事的臨淄王又怎會去俱那安樂公主?所以臨淄王隻是簡單言道:“本王倒是期待她可以更為幹脆些。”說著,臨淄王忍不住又問:“為何你能斷言不等韋溫回朝,張希與安樂便會開始動手?”
張宏看著臨淄王,忽然笑了笑:“王爺,你擔心韋溫等人破壞這所謂的規則麽?”不待臨淄王回應,張宏凝視著臨淄王,眼神有些熱切,有些期待:“遊戲規則,在針對於眼下這場遊戲中,王爺究竟是要顛覆規則?還是要破壞規則?或是要改變規則?”看著臨淄王若有所思之意,擺弄著手上燒火棍的張宏,似乎是在無意說著一句與他毫不相關之言:“王爺,莫非你到此時仍是不明白,這規則啊,還是由王爺您來製定才好……”
因張宏此言,臨淄王豁然睜目,深深的看著坐於他對麵的那十三少年。他當然能感受到那少年此時的包天之膽,甚至可說得上是大逆不道!而同時他自然也能聽出那少年這話中的逆天之意。所以被這碳火烤的臉側有些發紅的臨淄王,在張宏這言語後,竟然透著一股蒼白:“製定規則?”喃喃道著這四個字的臨淄王忽然輕歎:“本王今日倒是沒有白來。”
冒著如此冷烈寒風前來張宏府上的臨淄王,自然不會是因這幾日韋後那方的太過平靜而讓他惶恐不安。
不過隨即,臨淄王卻是一皺眉頭,認真的看著張宏:“今日你這言語本王從未聽見。”
張宏看著如此緊張的臨淄王,微微一笑:“小可省得。”
臨淄王這才笑了笑,像是從未聽過張宏的那般言語,仍舊極為尋常的與張宏探討著接下來安樂公主可能會如何,以及在安樂公主動手之後,他們又該如何去應對,如何去借勢而為。
隻是,臨淄王不知,在他與張宏如此言語之時,他卻根本不能看出那十三少年如此年紀之下所潛藏著的欲動之心。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這朝野隨之而舞。這是張宏如今所做之事。也是會給他帶來滔天災禍之事。隻是,這也是能保張宏在這等敏感混亂之局勢下,得以活命的唯一之法。
至唐時這等年間的張宏隻有無奈,隻能選擇活在當下。(未完待續)
表麵上看來,張宏的計劃是成功的。在臨淄王與二王爺成功的挑撥韋後疏遠了宗楚客,而親近著張希等人之時,去招惹張希,讓他可以完全依仗韋後的寵信,沒有太多顧忌而衝動行事,這個時機張宏把握的極為準確。
雖然後來張希給了張宏一個意外,他並沒有如張宏等人所料想中的那般直接要武延秀出麵,而是親自站了出來應對張宏而不得奈何之後才要武延秀出麵。但對於張宏而言,最終還是抬出了武延秀的張希,已經算得上是踏上了他的布局之內。當前這種局勢,過程顯然不如結果重要。
張希給了張宏一個意外,京中以懦弱之名彰盛的武延秀同時也給了張宏一個驚喜。任誰也料想不到,一向懦弱膽小的武延秀居然在張宏府前那般強硬,甚至動手傷了太平公主府的幾名親衛。
張宏的安排依然進展仍舊順利,在得到了相王那些釘子所帶來的情報之後,他行事也不再如以往那般被動。可盡管這樣,張宏卻仍覺不妥,他隻是感覺從張希以及武延秀的那些作為來看,韋後那黨之人應當不會再靜等以看他的布局得以實施。但不知為何,在武延秀也沒能奈何張宏之後,韋後那方仍是並無任何動作,甚至是一副根本不打算理會這等小事的姿態,隻是任由張希,武延秀等人與張宏對峙著。
這讓一向謹慎的楚圖從中嗅出了一絲陰謀的味道,他建議張宏暫且停下他的動作,靜觀韋後等人究竟有何後手。張宏並沒有采納楚圖的建議,雖然他也感到了幾許不安,但卻仍舊謀劃著要安樂公主出手之事。
張宏的這等偏執,在楚圖幾勸未果之後,終於讓楚圖覺得這少年張宏似乎是有些不可理喻,實在是太過於狂妄。須知,此時的張宏是根本不可能能承受韋後親為的反撲的。
……
這日,在潛藏於張希,武延秀等人府上的相王所安排的那些釘子送來情報之後,張宏隻是隨意看了幾眼那布帛之後所書寫的蠅文小字,便就於油燈之上焚燒幹淨,這些動作在經過這幾日之後,張宏顯得尤其熟練。
隨後,張宏仍如往前幾日那般,一手捧著高不危先前在太平公主府時為他整理出來的京中五品官員名單坐在房中那張胡凳之上,圍在身前的那堆碳火之前翻看著,神情專注。
楚圖這幾日對他的偏執讓楚圖終於表現出了對足夠的不滿,他甚少再來張宏房內於他商討今後之事,而高不危與黃不學在範慎的協助之下也是在外忙碌著張宏所吩咐之事。所以即便是在韋後等人隨時都可能置張宏於萬劫不複之時,張宏仍是顯得清閑。
房外寒風淩厲,入冬的長安本就異常寒冷,更在今年這等狂風之下冷得有些駭人,所以即便是圍著碳火,房內的張宏仍是深感寒意,隻是不知是否僅僅因及天氣寒冷。
便在張宏終於忍不住了如此寒冷,放下手上的冊子想要去拿張毯子來披之時,房外卻是有人在輕叩著房門。是李年,有孫修為他們幾人診治,出身公主府親衛的李年等人恢複的極快,原本隻是肩上受一刀傷的李年更是完全痊愈。
有些奇怪李年怎會在此時敲門的張宏微一猶豫,正要伸手去開門,卻被門外的李年阻止,言道:“門外風大,大人不必開門,末將隻是通傳臨淄王府上傳話來,說是臨淄王馬上就到。”
李年的話讓張宏更是怔在了當場,他知道臨淄王這幾日定會耐不住親來尋他,他也知道臨淄王前來後會問於他些什麽。但他確實沒想到在如此寒冷之時,臨淄王竟然不是派人前來通傳,而是要親自前來。
但隨即,張宏仍是開了房門,猛灌進來的寒風吹亂了張宏額前的發絲,在忙緊了緊身上所披絨衣之後,張宏看著門外雖是凍的臉頰通紅,但仍顯得十分精神的李年,道:“去喚黃四送些茶水來。”黃四乃是黃不學的親隨奴仆,自黃不學追隨張宏後,黃四便被黃不學留在了張宏府上聽從差遣。
李年應命退下,張宏看著門外因這寒風而有些歪倒之意的草木,一時,卻沒有及時去關這門,隻是感受著如此寒冷之意,心中卻是在想著此時的他不正如那些隨時都可能倒下的草木那般?
到底是黃不學的親隨,黃四明顯是在接受了張宏已經是他少爺的大人之後顯得十分殷勤,即便是如此寒冷之時,被張宏喚來送茶水也是毫無怨言,甚至那一臉的諂笑與黃不學一般無二。
黃四放下茶水,臨退出去前,被張宏輕輕一句謝謝嚇的險些軟了腳跟,神色十分古怪的看著張宏,黃四忙邊連聲道著:“公子實是折煞小人。”之類的言語,忙也開門退將出去。
隻是黃四剛好開門,臨淄王卻也剛好到了門外。
一如以往那般親和,自信微笑著的臨淄王,顯然未因這等寒風而有任何退卻之意,隨手將所披華貴披風摘下拋到黃四手中之後,臨淄王拍了拍身上塵土,將額間那幾許因寒風而吹拂所亂的發絲撥在耳後,便極為隨意的坐在了原先張宏所坐的那胡凳之上,伸出潔白的雙手圍著碳火,隻是微笑著看著張宏,卻不說話。
如此自然的臨淄王讓張宏有些拘謹,喚黃四退了下去之後,張宏忙端起一旁熱茶放在臨淄王身側,也是微笑,言道:“這樣寒冷的天氣,王爺何不派人通傳便是,小可怎敢勞王爺大駕。”
臨淄王看了眼身旁張宏放下的茶水,示意張宏坐在他對麵之後,打量了張宏一番,仍是微笑著,卻歎了口氣:“無妨,本王畢竟要年長於你,這等寒風算不得什麽。”隻是說完,又多看了張宏一眼,徑自問道:“你應該能猜得出本王前來所為何事。”
張宏點了點頭,卻是舉起手中熱茶淺嚐一口。
見張宏如此寫意,臨淄王反倒笑出了聲,顯得好奇:“門外如此寒意,隨時便會有些人倒在這寒風之下,你倒還能如此輕鬆。倒真是讓本王不得不讚歎。”
無論是對於太平公主,又或是臨淄王,張宏從來沒有太多的恭謹,謙卑。他知道這些謙卑救不了他,隻有在恭謹的同時帶些侍才放狂,才能讓臨淄王,太平公主稍稍對他有所觀意。所以張宏此時有些拘謹,但並無任何謹慎,十分隨意的放下手中茶,張宏微笑著,點頭道:“先前張希給了我們一個意外之時,小可曾言於王爺,計劃不如變化,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小可認為,王爺仍不必急。”
習慣了偶爾有妙語的如此張宏,臨淄王也不以張宏這些言語為意,隻是搖頭,不再微笑,有些慎重:“這不一樣。”頓了頓,在察覺到張宏並沒有因此而謹慎之後,又道:“張希畢竟隻是韋後的一條狗,安樂公主不同,你不知在韋後心中,安樂公主有著怎樣的重要。”
稍稍攏了攏盆中碳火,張宏有些隨意:“無論對於韋後而言,誰更重要。那對於我們,都是一樣。王爺隻須將這些人看做是韋後的人便可,既同是韋後之人,那便無甚區別。”
“可是安樂公主……”明顯是不讚同張宏此言,想要再提醒張宏一次的臨淄王在發覺張宏還是那般自然之態後,有些生氣。與楚圖一般,他二人其實都不明白為何此時的張宏較於以往,少了許多謙誠,反而多了張狂。而這,怕不僅僅是有了相王之助所能造成張宏如今之改變的。
但隨即,臨淄王也不再和張宏計較,隻是看著張宏苦苦一笑:“真不知你何來如此自信。”言罷,在張宏隻是微笑之下,臨淄王又提起了張希:“張希現如今仍未有絲毫動作,你看安樂公主是否也受他影響?”
張宏搖了搖頭,撥弄著盆中碳火:“其實他二人都是在等一個人。”
“等一個人?”臨淄王皺了皺眉頭,沉吟了一番,似是想到了些什麽人,豁然言道:“韋溫?”
毫不掩飾對臨淄王反映如此迅捷而有的讚賞之意。張宏輕笑著點頭:“韋後所調來的十萬大軍屯於長安城外,皆受她那親弟弟韋溫節製。張希一人顯然是不敢於王爺對衡,而安樂公主又是一向深喜以強勢之力壓製於人,那他二人顯得都是在等韋溫的號令。”說著,張宏微眯了眼睛,輕輕歎道:“十萬大軍,怕是連公主殿下也不得不防。”
這才明白為何這幾日顯得異常平靜的張希,武延秀,安樂公主等人仍不能絲毫讓這少年張宏有任何擔心之意的臨淄王,深看了張宏幾眼:“可這樣一來,那他們便算是破壞了這規則,以軍力壓製朝政,難道韋後真的不擔心會引起京中各部大臣的反彈?”
張宏抬頭,看著臨淄王,搖頭:“他二人是在等韋溫,可在等不到韋溫之時,安樂公主便會有所動作了。”迎著臨淄王大為不解的神色,張宏卻並未解釋,隻是又道:“接下來便是王爺之事了,小可尚且入不得安樂公主法眼,而她又不敢去開罪太平公主殿下,那她必然會去尋些王爺不是,王爺倒要小心應付。”
臨淄王明白張宏這話的意思,他也知道安樂公主是不會讓張宏這等毫無出身背景之人放在眼中的,而那一向得勢跋扈的安樂公主自然是會直接尋上於他。但既已決意行事的臨淄王又怎會去俱那安樂公主?所以臨淄王隻是簡單言道:“本王倒是期待她可以更為幹脆些。”說著,臨淄王忍不住又問:“為何你能斷言不等韋溫回朝,張希與安樂便會開始動手?”
張宏看著臨淄王,忽然笑了笑:“王爺,你擔心韋溫等人破壞這所謂的規則麽?”不待臨淄王回應,張宏凝視著臨淄王,眼神有些熱切,有些期待:“遊戲規則,在針對於眼下這場遊戲中,王爺究竟是要顛覆規則?還是要破壞規則?或是要改變規則?”看著臨淄王若有所思之意,擺弄著手上燒火棍的張宏,似乎是在無意說著一句與他毫不相關之言:“王爺,莫非你到此時仍是不明白,這規則啊,還是由王爺您來製定才好……”
因張宏此言,臨淄王豁然睜目,深深的看著坐於他對麵的那十三少年。他當然能感受到那少年此時的包天之膽,甚至可說得上是大逆不道!而同時他自然也能聽出那少年這話中的逆天之意。所以被這碳火烤的臉側有些發紅的臨淄王,在張宏這言語後,竟然透著一股蒼白:“製定規則?”喃喃道著這四個字的臨淄王忽然輕歎:“本王今日倒是沒有白來。”
冒著如此冷烈寒風前來張宏府上的臨淄王,自然不會是因這幾日韋後那方的太過平靜而讓他惶恐不安。
不過隨即,臨淄王卻是一皺眉頭,認真的看著張宏:“今日你這言語本王從未聽見。”
張宏看著如此緊張的臨淄王,微微一笑:“小可省得。”
臨淄王這才笑了笑,像是從未聽過張宏的那般言語,仍舊極為尋常的與張宏探討著接下來安樂公主可能會如何,以及在安樂公主動手之後,他們又該如何去應對,如何去借勢而為。
隻是,臨淄王不知,在他與張宏如此言語之時,他卻根本不能看出那十三少年如此年紀之下所潛藏著的欲動之心。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這朝野隨之而舞。這是張宏如今所做之事。也是會給他帶來滔天災禍之事。隻是,這也是能保張宏在這等敏感混亂之局勢下,得以活命的唯一之法。
至唐時這等年間的張宏隻有無奈,隻能選擇活在當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