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帝王心術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 作者:吃兩個檸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月的暗中調查,你終於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寫成密本呈給皇帝。】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並未立即行動,而是將你調任為刑部侍郎,遠離戶部。】
【你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才知道,西北邊疆戰事吃緊,朝廷尚且需要李黨籌措軍需物資。】
【加之今年科舉在即,若是朝局動蕩,勢必會影響學子前程。】
......
各朝皇帝心中皆是明了。
此人既然已經查到了證據,那皇帝必然會將他調離戶部。
既是為了保護此人,又是皇帝怕他了解全部的貪腐手段後,成為下一個李元貞。
至於李黨,清算的時機還未到。
皇帝若是已經暗中積蓄好了力量,那還得榨幹李黨的剩餘價值才行。
若是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則是還要繼續養精蓄銳一番。
......
【又過了一個月,你的好友王彥清奉詔回京,並升任工部侍郎,官居四品。】
【同一天,李元貞因病告老還鄉。】
【你注意到送行的隊伍中,有幾位太醫的神色間,隱約透著幾分異樣,似乎這場病來得太急。】
【直到一天夜裏,你再次被秘密召入禦書房。】
【皇宮深處,那股寒意滲入骨髓。】
【皇帝手持你的密本,麵色凝重。】
【良久,皇帝終於開口,你可曾想過,李元貞一黨把持戶部多年,若貿然拿下,朝野上下將會引起多大的震動。】
......
各朝百姓似乎也慢慢懂了這些朝堂之事。
李元貞一黨根基深厚,若是貿然拔除,隻會是拔出蘿卜帶著筋,貪腐問題還會反複。
所以就像庖丁解牛,須找準筋骨相連之處。
又像是打蛇,必須要找準七寸,才能一擊製勝。
......
【你頓時如同醍醐灌頂,隻覺膝下的地毯柔軟如雲。】
【所以陛下是在麻痹李元貞,同時暗中部署。】
【皇帝目光銳利,指尖輕輕在密本某處劃過,朕之前提拔他就是要讓他放鬆警惕,暴露出更多的把柄。】
【其實朕早在三年前,就開始暗中布局,命內廷收集證據。】
【你的調查隻是最後一步,為的便是朕親自確認,早已掌握的情報。】
......
各朝百姓直感歎。
帝王心,海底針呐!
既然皇帝早已掌握貪官罪證,那還安排此人收集證據做甚?
待時機成熟,若是沒有此人呈上的證據,皇帝亦能輕而易舉將李黨之流一網打盡。
還好此人堅守了本心,和皇帝一條心,要清除李黨。
否則,那枚玉佩,隻會是催命符。
而大部分皇帝都是深諳此道,很是理解這位皇帝的做法。
帝王之位,本就如履薄冰。
皇帝怎麽可能完全信任一人,亦或是把全部的寶壓在一人身上。
或許暗中收集證據之人,除了內廷,此人,還有其他人。
......
【提到王彥清時,皇帝的語氣變得稍微柔和。】
【朕先將他外放曆練,是因為他太過剛直,不懂得朝堂之道,這也是在保護他。】
【漢高祖劉邦罷黜蕭何時曾說,造飯容易,吃飯難。】
【如今,他經曆挫折,想必已經成熟不少。】
......
劉邦心中驟然一緊,眉頭也隨之皺起。
他如今雖已坐上龍椅,但江山能否穩固,還得靠他們這些跟隨他打天下的人。
尤其是張良、蕭何和韓信三人。
劉邦暗自咬牙,心中暗罵:
天幕,你不幹人事!
提自己罷黜蕭何幹啥啊!
這下好了,蕭何怕是要跟自己離心了!
劉邦雖然不理解自己為何要罷黜蕭何,但是也能想到這樣的結局。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功臣憑借自己的能力建立功業、協助他治理國家也容易。
但是,朝堂之上難免出現權力爭鬥,能順利上位、且不遭帝王猜忌者,寥寥無幾。
他既需要依賴蕭何的治國才能,又需要防範蕭何權力太過膨脹。
想到這裏,劉邦真是想要長歎一聲。
他真的也很難啊!
皇帝難當啊!
然而,蕭何卻是能平靜接受這個事情。
自己隻是被罷黜,又不是被處死。
他明白自己功勞太大,若是自己功高震主,必將引起劉邦的忌憚。
屆時,他可能會為了自保,通過“自汙”來化解劉邦的猜疑。
他若是能順利被罷黜,那也算是得到善終嘛。
蕭何對此事,還是看得很開的。
......
【說到這,皇帝稍作停頓,緩緩道,帝王之術在於平衡。】
【若是過於親近忠臣,朝臣必然會分化為兩派,各自為營。】
【若是太過打壓奸臣,又會使朝廷動蕩不安。】
【如今之奸臣,可作為過渡工具,然終須以清流治天下。】
【你若有所思,手指無意識的摩擦著官服上的補子紋飾,問出了心中疑惑。】
【那微臣在陛下眼中,是忠是奸?】
【皇帝笑而不答,隻是用手中的白玉如意,輕輕敲擊著案幾。】
【你繼續做好你的刑部侍郎,日後自會明白。】
......
各朝皇帝的心中很是清楚。
那當然是皇帝需要此人扮演什麽角色,就是什麽角色。
忠臣、奸臣都是皇帝的棋子,關鍵在於皇帝會如何運用。
皇帝想要打壓奸臣,那此人就必須是忠臣,彈劾奸黨或是暗中調查。
皇帝若是需要瓦解忠臣陣營,那此人就得充當奸臣的角色,要會不動聲色地挑撥同僚。
帝王之術,確實在於平衡。
而為官之道,就在於揣摩皇帝的心意。
為官者,豈能不識時務?
......
【自那日起,你開始以新的眼光審視朝堂。】
【那些表麵被重用的奸臣,其實是皇帝手中的獵犬。】
【哪裏有利益,就指向哪裏。】
【那些看似被疏遠的忠臣,反而常在關鍵時刻受到重用。】
【皇帝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利用每個人的特性布局天下。】
【新的一年到來,臘梅的冷香漫過宮殿。】
【一紙詔書,宣布徹查李元貞貪墨案。】
【而此時的你,早已學會在朝堂上如魚得水。】
【你的手中把玩的那枚已經溫潤如玉的“心鑒”佩,不冷不熱,恰如你心中已然明悟的帝王心術。】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並未立即行動,而是將你調任為刑部侍郎,遠離戶部。】
【你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才知道,西北邊疆戰事吃緊,朝廷尚且需要李黨籌措軍需物資。】
【加之今年科舉在即,若是朝局動蕩,勢必會影響學子前程。】
......
各朝皇帝心中皆是明了。
此人既然已經查到了證據,那皇帝必然會將他調離戶部。
既是為了保護此人,又是皇帝怕他了解全部的貪腐手段後,成為下一個李元貞。
至於李黨,清算的時機還未到。
皇帝若是已經暗中積蓄好了力量,那還得榨幹李黨的剩餘價值才行。
若是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則是還要繼續養精蓄銳一番。
......
【又過了一個月,你的好友王彥清奉詔回京,並升任工部侍郎,官居四品。】
【同一天,李元貞因病告老還鄉。】
【你注意到送行的隊伍中,有幾位太醫的神色間,隱約透著幾分異樣,似乎這場病來得太急。】
【直到一天夜裏,你再次被秘密召入禦書房。】
【皇宮深處,那股寒意滲入骨髓。】
【皇帝手持你的密本,麵色凝重。】
【良久,皇帝終於開口,你可曾想過,李元貞一黨把持戶部多年,若貿然拿下,朝野上下將會引起多大的震動。】
......
各朝百姓似乎也慢慢懂了這些朝堂之事。
李元貞一黨根基深厚,若是貿然拔除,隻會是拔出蘿卜帶著筋,貪腐問題還會反複。
所以就像庖丁解牛,須找準筋骨相連之處。
又像是打蛇,必須要找準七寸,才能一擊製勝。
......
【你頓時如同醍醐灌頂,隻覺膝下的地毯柔軟如雲。】
【所以陛下是在麻痹李元貞,同時暗中部署。】
【皇帝目光銳利,指尖輕輕在密本某處劃過,朕之前提拔他就是要讓他放鬆警惕,暴露出更多的把柄。】
【其實朕早在三年前,就開始暗中布局,命內廷收集證據。】
【你的調查隻是最後一步,為的便是朕親自確認,早已掌握的情報。】
......
各朝百姓直感歎。
帝王心,海底針呐!
既然皇帝早已掌握貪官罪證,那還安排此人收集證據做甚?
待時機成熟,若是沒有此人呈上的證據,皇帝亦能輕而易舉將李黨之流一網打盡。
還好此人堅守了本心,和皇帝一條心,要清除李黨。
否則,那枚玉佩,隻會是催命符。
而大部分皇帝都是深諳此道,很是理解這位皇帝的做法。
帝王之位,本就如履薄冰。
皇帝怎麽可能完全信任一人,亦或是把全部的寶壓在一人身上。
或許暗中收集證據之人,除了內廷,此人,還有其他人。
......
【提到王彥清時,皇帝的語氣變得稍微柔和。】
【朕先將他外放曆練,是因為他太過剛直,不懂得朝堂之道,這也是在保護他。】
【漢高祖劉邦罷黜蕭何時曾說,造飯容易,吃飯難。】
【如今,他經曆挫折,想必已經成熟不少。】
......
劉邦心中驟然一緊,眉頭也隨之皺起。
他如今雖已坐上龍椅,但江山能否穩固,還得靠他們這些跟隨他打天下的人。
尤其是張良、蕭何和韓信三人。
劉邦暗自咬牙,心中暗罵:
天幕,你不幹人事!
提自己罷黜蕭何幹啥啊!
這下好了,蕭何怕是要跟自己離心了!
劉邦雖然不理解自己為何要罷黜蕭何,但是也能想到這樣的結局。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功臣憑借自己的能力建立功業、協助他治理國家也容易。
但是,朝堂之上難免出現權力爭鬥,能順利上位、且不遭帝王猜忌者,寥寥無幾。
他既需要依賴蕭何的治國才能,又需要防範蕭何權力太過膨脹。
想到這裏,劉邦真是想要長歎一聲。
他真的也很難啊!
皇帝難當啊!
然而,蕭何卻是能平靜接受這個事情。
自己隻是被罷黜,又不是被處死。
他明白自己功勞太大,若是自己功高震主,必將引起劉邦的忌憚。
屆時,他可能會為了自保,通過“自汙”來化解劉邦的猜疑。
他若是能順利被罷黜,那也算是得到善終嘛。
蕭何對此事,還是看得很開的。
......
【說到這,皇帝稍作停頓,緩緩道,帝王之術在於平衡。】
【若是過於親近忠臣,朝臣必然會分化為兩派,各自為營。】
【若是太過打壓奸臣,又會使朝廷動蕩不安。】
【如今之奸臣,可作為過渡工具,然終須以清流治天下。】
【你若有所思,手指無意識的摩擦著官服上的補子紋飾,問出了心中疑惑。】
【那微臣在陛下眼中,是忠是奸?】
【皇帝笑而不答,隻是用手中的白玉如意,輕輕敲擊著案幾。】
【你繼續做好你的刑部侍郎,日後自會明白。】
......
各朝皇帝的心中很是清楚。
那當然是皇帝需要此人扮演什麽角色,就是什麽角色。
忠臣、奸臣都是皇帝的棋子,關鍵在於皇帝會如何運用。
皇帝想要打壓奸臣,那此人就必須是忠臣,彈劾奸黨或是暗中調查。
皇帝若是需要瓦解忠臣陣營,那此人就得充當奸臣的角色,要會不動聲色地挑撥同僚。
帝王之術,確實在於平衡。
而為官之道,就在於揣摩皇帝的心意。
為官者,豈能不識時務?
......
【自那日起,你開始以新的眼光審視朝堂。】
【那些表麵被重用的奸臣,其實是皇帝手中的獵犬。】
【哪裏有利益,就指向哪裏。】
【那些看似被疏遠的忠臣,反而常在關鍵時刻受到重用。】
【皇帝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利用每個人的特性布局天下。】
【新的一年到來,臘梅的冷香漫過宮殿。】
【一紙詔書,宣布徹查李元貞貪墨案。】
【而此時的你,早已學會在朝堂上如魚得水。】
【你的手中把玩的那枚已經溫潤如玉的“心鑒”佩,不冷不熱,恰如你心中已然明悟的帝王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