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州,重山鎮中路大軍的營帳中。


    楊承業正在跟麾下的將領商量著接下來的戰略布局。


    他們暫時已經完成了四麵圍攻京都的布局,但是大梁軍卻依然守在京都,沒有絲毫出擊的打算。


    這並不符合他們的計劃。


    按照他們的計劃,他們是想引蛇出洞。


    四麵圍攻就代表著兵力分散,讓大梁軍擁有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機會。


    楊承業不想去進攻城高池深的京都,他想將大梁軍引出京都,可是大梁軍根本沒有離開京都的打算,這讓他苦心布置戰局給落空了。


    “各位,你們有什麽想法?”


    楊承業看向帳內眾人。


    此時帳內有牛莊和楊明武兩位老將,還有楊勤虎、梁修、宋傑、陸妙恒等一眾年輕將領。


    洛飛羽統帥東路大軍,楊勤騰負責統帥西路大軍,他們都不在這裏。


    牛莊看著地圖琢磨起來。


    此時他們距離京都已經不遠了,隻有五百多裏,若是大梁軍還不出擊的話,他們就隻能主動前往京都,進行攻城戰了。


    “侯爺,現在該心急的不是我們,而是大梁軍,我們有源源不斷的糧草支撐,可大梁軍就就不行了,雖然他們現在占據了京都,但京都城內的糧草本來就不多!他們根本耗不起。”


    楊承業微微頷首,現在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戰,時間拖得越久,對他們越有利。


    他們有儲備了一年的糧草,還有海外神木島的援助,就算是這場戰爭打一年,他們都消耗的起。


    大梁就不同了,雖然大梁如今占據了數省之地,但是隴原三省的民生還沒有恢複過來,根本無法為大梁提供太多的糧草,山河省和巴蜀就更不用說了,這兩省不讓大梁給他們給糧食就不錯了。


    “我們可以先拖一段時間,拖到他們的糧草緊張,拖到他們不得不出城迎戰!”牛莊覺得這是當前最穩妥的辦法。


    楊承業覺得這樣太被動了,可是他一時半會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攻城?


    現在他麵對的不是大榮朝堂,而是大梁軍。


    大梁軍能輕易的拿下京都,那是因為京都城內軍心渙散,再加上王鶴臨陣倒戈。


    可如果他們攻城的話,麵對的卻是剛剛打了一場勝仗的大梁軍,士氣正盛的大梁軍。


    因此,他一直不願意去攻城。


    就在楊承業猶豫要不要再拖一段時間的時候,營帳外突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拜見老侯爺!”


    營帳外負責值守的親隨拜道。


    老侯爺!


    楊承業一愣,隨即大喜。


    我的好爺爺終於願意露麵了!


    也不等他起身出營,營帳的門簾已經被掀開,楊正山、安雨行、周天賜和梁勝澤依次走了進來。


    “拜見老侯爺!”


    帳內眾將齊聲拜道。


    “孫兒拜見祖父!”楊承業也起身拜道。


    楊正山微微頷首,麵色平靜的說道:“免禮吧!”


    說著他也不客氣,抬頭看了看掛在屏風上的地圖。


    眾人直起身後,他這才說道:“你們打算拖著?”


    牛莊回道:“老侯爺,不是拖著,而是想先讓大梁那邊消耗一下糧草,降一降他們的士氣!”


    楊正山搖搖頭,隨即走上上位,毫不客氣的將自己的大孫子趕了下去。


    此時重山鎮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沒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智將。


    牛莊也好,楊明武也罷,都算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但是他們都不是擅長謀略的將領。


    楊承業沉穩且聰慧,但是他的缺點也很明顯,從未指揮過一場像樣的戰爭。


    他們或許有大局觀,能對戰局分析的頭頭是道,但在決策上有些畏首畏尾,缺乏真正的統帥大軍的能力。


    還缺少一種果斷,或許是安穩日子過久了,也或許是他們太久沒有經過戰爭了,心中多了一份優柔寡斷。


    隻想著穩妥行事,小心無大錯,卻讓他們忘記了‘兵者詭道也’戰略思想。


    其實楊承業應該把林展帶來的,不應該將林展留在後方負責後勤。


    林展才是楊正山手把手教出來的徒弟。


    不過現在說這些沒有什麽意義,楊正山就是覺得楊承業太過沉穩了,這才不出麵幫孫兒指揮一下。


    “傳令!”


    他沒有解釋,直接下令道。


    “喏!”眾人也沒有任何異議,直接應聲等待著命令。


    “命周蘭立即率領北原鎮南下,盡快掃平隴原內所有敵軍!”


    “命楊勤騰率領西路軍入隴南,直擊漢中府!”


    “命餘通海率領北海水師南下汝南府,防備陳恒昌北上!”


    不再京都進行攻城戰是對的,但是跟沒有必要跟大梁玩什麽消耗。


    既然大梁喜歡在京都,那就讓他們留在京都,咱們去抄大量的老巢漢中府。


    大梁的根基可不是京都,而是隴南。


    一旦失去隴南,那大梁又將變成一群沒有根據地的流寇。


    “打蛇打七寸,大梁的要害在哪裏?不是京都,也不是山河省內的三十萬大梁軍,而是隴南,是漢中府!”


    “不要盯著京都打,要盯著漢中府打!”


    “傳令,命洛飛羽立即率領東路軍前來匯合,然後中路軍立即南下攻打保定府!”


    “我們要化被動為主動,堵住大梁軍返回漢中府的退路,到時候我們占據保定府城,由他們來攻城!”


    “當然,為了防備大梁軍不按計劃行事,傳令命薊州加強防備,調動平遠各地衛所軍前往薊州!”


    楊正山一邊下令,一邊解釋道。


    眾人越聽,眼眸越亮,看著楊正山的神色越發的明亮。


    其實楊正山的計劃也不是沒有缺陷,第一,隴南和漢中府不是那麽容易打的,隻憑楊勤騰麾下的一萬五千將士不一定能打下漢中府,不過這不要緊,隻要楊勤騰能做出聲勢,大梁那邊就不敢賭,必然會想辦法回軍支援。


    第二,如果大梁軍也反其道行之,不管漢中府,轉而跑去遼東,遼東那邊應該也很難抵擋大梁的三十萬大軍。


    楊正山也有考慮過這個可能,如果大梁軍真敢如此,那他就可以率領中路大軍和東路大軍追擊過去。


    估計大梁軍隻是抵達薊州,他們就能追上。


    而薊州不但有高城,還有河道可守。


    或許薊州無法擋住三十萬大梁軍的進攻,但是拖上半月二十天應該不難。


    到時候大梁軍的處境會更難。


    第三個缺點就是江南的陳恒昌,如果陳恒昌趁機北上,餘通海那邊的壓力就會很大。


    楊正山也考慮到這一點了,大不了就是讓餘通海放棄汝南府,讓陳恒昌北上就是了。


    等收拾完大梁,正好可以轉過頭去收拾陳恒昌。


    如此布局,風險有很多,但重山鎮這邊也有很大的容錯率。


    甚至重山鎮可以放棄京都和山河,退回薊州,然後趁機拿下隴原三省。


    簡單來說,這一戰楊正山的目標不是京都和山河省,而是隴原三省。


    一旦重山鎮占據了隴原三省,那遼東、遼西、隴原三省就能連成一片,接著再拿下隴北鎮和肅州鎮,再加上蜀州,那楊家就相當於占據了大榮的半壁江山。


    至於山河省和京都,實在不行就丟給大梁和陳恒昌,讓他們兩方爭去。


    對於楊正山的命令,重山鎮這邊自然沒有不遵守的情況。


    隨著一個個命令傳達出去,楊家的各方大軍立即行動起來。


    周蘭率領三萬北原軍立即南下,攻占隴原省南部地區。


    楊勤騰率領一萬五千援兵營一邊策應周蘭的北原軍,一邊朝著隴南進兵。


    餘通海率領一萬五千北海水師的戰兵放棄津海衛,朝著汝南進發。


    而洛飛羽率領的東路軍與中路軍匯合之後,立即南下保定府。


    保定府在大梁軍的糧道上,大梁在府城內布置了八千將士守城,但是麵對氣勢洶洶而來的重山鎮大軍,保定府城內的守軍隻守三天就告破了。


    重山鎮這邊的一係列軍事調動,把京都內的大梁軍給整懵了。


    他們一開始想要走出京都阻擊重山鎮,可是後來他們發現重山鎮形成了四路大軍圍攻之勢,他們又想著守著京都以逸待勞,據城而守。


    所以他們就在京都等著重山大軍打上門來,結果沒想到重山大軍居然連連調動,原本四麵圍攻的局勢變得莫名其妙起來。


    別說天武皇帝了,就算是張欒也有些摸不著頭腦,看不清重山鎮大軍想要做什麽。


    直到重山鎮抵達了保定府,張欒才弄清楚楊正山的想法。


    輝煌的太極殿內,氣氛顯得格外的沉重。


    天武皇帝坐在龍椅上,麵色沉凝的看著麾下的一眾文臣武將。


    “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行事?諸位可有什麽章程?”


    一眾文臣武將皺眉沉思,一時間都拿不定主意。


    “張前輩!”天武皇帝隻能將目光投向張欒。


    張欒出列說道:“陛下,為今之計,我們隻能放棄京都,退回漢中府!”


    “什麽!”天武皇帝再也沉不住氣了,嗖的一下站了起來。


    其他人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覺得張欒說的沒錯,有人覺得張欒這是在胡說八道。


    他們可是好不容易打下京都,這一戰他們耗費了大量的錢糧,犧牲了數萬將士,如今卻要讓他們放棄京都,他們如何能舍得?


    張欒深吸一口氣,問道:“陛下,京都重要還是漢中府重要?”


    天武皇帝臉色一變再變,“難道我們就不能兩個都要?”


    “不能,一旦我們兩個都要,那最終兩個可能都保不住!而且我們肯定會先失去漢中府,不隻是漢中府,隴原三省都將失去!”


    此時張欒看的很透徹,他看透了楊正山的計劃,隻是已經晚了。


    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路隻有兩條,一是死守京都,放棄漢中府,第二則是揮師返回,現在保定府與重山軍大戰一場,如果勝了,那就能回去守住漢中府,如果敗了,那一切都將變成虛妄。


    天武皇帝皺眉沉思了一陣,才緩緩開口道:“回漢中府!”


    他沒有其他的選擇,或許從戰略上來說他有很多選擇,但是別忘了他還有妻兒,他的妻兒都在漢中府。


    就這樣,大梁軍撤出了京都,不過在撤離京都的時候,他們將整個京都城搜刮了一陣。


    京都,這座曾經是大榮最繁榮的城池如今卻成了災難最多的城池。


    先是諸多權貴官宦逃離,後又被大梁軍破城,現在又遭到了大梁軍的搜刮。


    好在大梁軍隻是搜刮財物,並沒有在京都城內大開殺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知未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知未名並收藏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