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當前,兵荒馬亂的日子已經久不複返,因而當大批的軍隊忽然湧入維揚城的時候,少不得鬧了個人心惶惶。索性此時已是入夜,被馬蹄聲驚醒的老百姓隻是閉門鎖戶,間或有膽子大的透過窗子往外麵張望,並沒有引起什麽騷亂。
維揚府衙已經從城門守衛那邊得到了風聲,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而此時趙家父子已經分兵兩路將桓譯與水溶的宅邸紛紛包圍了起來,府尹大人見狀,額頭上豆大的汗滴都落了下來。
自打朝廷重整鹽政,這江南地界就不大安穩,再加上前陣子薛家父子遇害的事,整個江南官場都有些震蕩。好不容易薛家的事因為緝拿不到凶手,頗有些不了了之的預兆,府尹這口氣還沒喘勻,誰知道江南大營又抽了什麽風,大半夜的竟然招呼都不打一個,直接殺進了維揚城。
府尹原本聽到這個消息心裏麵不痛快,但當城守告知,這趙大將軍可是帶著禦賜金牌叫開的城門,把他的魂兒都差點兒嚇飛了,哪裏還敢有什麽不痛快,此時擠到大將軍趙孟嘉身邊,戰戰兢兢的問道:“不知大將軍深夜入城有何公幹?若有下官能夠盡力的地方,但請大將軍吩咐便是。”
趙孟嘉擺了擺手:“本將今日是奉旨拿人,閑雜人等不要叨擾,刀劍不長眼,若是誤傷了誰,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這趙大將軍打年輕那會兒就跟著從前的九皇子駐守南疆,性子耿直,不善言辭,見府尹前來拜見,他沒有二話,隻是幹脆利落的吩咐了下去,著令府尹維持維揚城的秩序,不許叫無關人員妨礙。
府尹得了命令,也不顧的趙大將軍說話不中聽,忙吩咐手下的差官去城裏維持秩序,老百姓想來是不敢妄動的,就怕那些個世家們仗著有幾分根基出來湊熱鬧,因而府尹也是讓手下的差官重點隻會這些名門大族,叫他們切不可胡亂打探消息,仔細沾上無妄之災。
而此時,城裏還有大大小小其他衙門的官吏也都得了風聲,一個個都把官府穿戴整齊,不敢去大將軍跟前湊熱鬧,便都圍在了府尹身邊打探消息。可惜府尹此時也隻知道趙大將軍是來拿人的,可拿的是誰他還真不知情。這兩座大宅子住的都是本地的鄉紳,沒聽說做過什麽需要出動朝廷大軍的惡事,怎麽偏偏就是這兩家被圍了個水泄不通呢?
有些人心裏麵有了點兒門道,卻是被自己個兒嚇得臉色慘白,任是旁人如何詢問也不肯開口的。就在此時林如海也趕了過來,他是皇帝親自委任的巡鹽禦史,與旁人自還不同,算是欽差,不同於懵懂的眾人,他十分篤定能出動皇帝心腹趙孟嘉,這次大軍所圖的,勢必是忠安王世子桓譯和北靜王世子水溶了。除了這二位,想必還不會有人夠分量出動皇帝跟前第一得意的將軍。
想到此,林如海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了幾絲焦急的情緒,他倒不是怕他隱瞞不報桓譯與水溶二人俱在維揚的事而令皇帝不滿,因為他這般做也有他的苦衷和理由。江南的鹽政曆朝曆代都是筆爛攤子,原因無他唯利爾。私鹽的龐大利益擺在這兒,就導致這鹽務想要肅清難比登天。
他在接受巡鹽禦史這個位子的時候便想通了這點,如今形勢更加複雜,朝中幾大勢力都插手了江南鹽政,這些人盤根錯節牽扯頗深,令他在江南鹽政上每行一步都萬分艱難,牽一發而動全身。
他自然明白皇帝想要肅清鹽務的決心,但眼下朝廷的情況不同,上皇雖然退位近些年也鮮少插手朝政,但在朝中眾人心裏,這還是個二聖臨朝的狀況。無論是桓譯也好,水溶也罷,他們背後的勢力可都是上皇當年扶持起來的,且與新皇頗有些不對付的征兆。和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相比,當今天子的力量還是太薄弱了。
這也是林如海為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水溶和桓譯在維揚逗留而隱瞞不報的主要原因,他生怕皇帝得了消息會冒進,進而引發不可預估的後果。身為世家子,林如海可是十分清楚這些家族的實力的。
更何況,上皇也在維揚城!因為上皇的避而不見,林如海真是摸不透這位來到維揚的意圖,就越發的不敢輕舉妄動了,哪知道這一等,卻等來了趙孟嘉的大軍壓境呢?事前他半點兒風聲都沒得到,想也知道這是皇帝對自己不信任的表現,林如海想到這兒,隻覺得整個心都塞住了。
“林大人。”趙孟嘉倒是一眼便看到了林如海,臉上露出了一抹冷意:“本將這次進城所為何人,想必林大人心裏麵清楚得很了!”
桓譯和水溶在維揚城滯留這般長的時間,都沒見林如海上折子報與皇帝,分明就是倒戈了,這讓趙大將軍對林如海的表現十分不滿,因而見了林如海可沒給他什麽好臉色看。
林如海眉頭一皺,歎了口氣,拱手說道:“趙將軍別來無恙,這件事林某有林某的緣由,自當親自向陛下陳情,無需大將軍費心。”
趙大將軍冷哼了一聲,不再與林如海做口舌之爭,傳令下去:“給我搜!”
正此時,被軍兵團團圍住的大宅正門大開,桓譯一身錦袍,穿戴整齊的從裏麵踱步走了出來,臉上的表情頗有些傲氣,見到周圍的兵丁並不驚慌,朝著趙大將軍冷笑一聲道:“沒想到竟然如此興師動眾,大將軍別來無恙?”
身為親王世子,桓譯的爵位可是高過趙孟嘉,因此這般倨傲也在常理之中,趙孟嘉打量了一眼一副理直氣壯模樣的桓譯,麵色不改的說道:“趙某有聖諭在身,失禮了。”
桓譯的臉色不變,長歎了一聲:“私自離京是本世子的不對,既然大將軍親自來了,本世子便與將軍一道回京便是。”
桓譯心裏倒真是無所畏懼,這私自離京在律法上確實是犯了欺君之罪,但對於他們這種王侯子弟而言,哪個下個江南還要和皇帝報備呢?若是皇帝想要以這種理由治他的罪,那朝野還不得炸翻了天?
正此時,趙麒那邊也奉旨“請”出了水溶,與他父親匯合,沒想到第二次見到水溶竟然是在這種狀況下,桓譯與水溶二人對望了一眼,彼此沒說話,但眼中的含義可是都了解的明明白白:想要如此草率的定了他們兩個人的欺君之罪,嗬嗬,皇帝你還是太天真呐!
本來忠安王府和北靜王府因為瓜分薛家利益不均而瀕臨破碎的同盟關係,在麵對不惜出動軍隊這種龐然大物的皇帝的時候,越發的堅固了起來。
心知真相的趙家父子冷眼看著有恃無恐模樣的兩個世子,心裏麵不約而同的冷笑著,麵上卻是半點兒異樣也沒顯露出來。
水溶和桓譯自然是被禮遇的,畢竟他們還沒被定罪,身份也不比尋常,即便趙家父子心裏麵再不待見他們,也不會在這上麵失了分寸惹人口舌,不過對於他們手下那些幕僚、心腹們,趙家軍可就沒那麽客氣了。
別管你是侯府的後人還是有功名的監生,統統都被這些兵丁們拿到一處,三三五五的擠在同一輛馬車上,並派了專人看守,而其中最讓人跌破眼鏡的,還屬從桓譯家中搜出來的賈雨村了。
也是這賈雨村倒黴,他平日也是十分謹慎,輕易不會到此麵見桓譯,多半是通過親信之人傳話。不過明日就是桓譯回京的日子,賈雨村想了多時才決定親自來給桓譯辭行,順便也試探一下桓譯對自己的安排。這段時間他可是為桓譯暗中出了不少力,所圖正是他的前程,眼下桓譯要回京,他的前程可全係在桓譯的身上了。
誰知道偏就這麽時運不濟,就在賈雨村剛剛得了桓譯的暗示,明白自己即將飛黃騰達前途無量之時,這宅院竟然被兵丁們給圍住了。待到了賈雨村被士兵拿住帶到眾人麵前之時,賈雨村隻覺得眼前一片黑暗,當真是前途無亮了。
維揚有頭有臉的官家可都聚集在此了,林如海更是站在最前麵,這賈雨村被帶出桓譯的宅院大門之時,無數雙眼睛可都盯在了他的身上,身為林如海身邊十分得用的幕僚,維揚這些官家對賈雨村可並不陌生,此時見到他竟然深夜逗留在忠安王世子的地盤,這些人看林如海的眼光可都變了。
到底是林如海禦下無能致使手下最得用的親信幕僚都倒戈到了忠安王世子那一邊,還是林如海根本就是站到了忠安王那一派之中?
不對啊,林如海的夫人可是出身賈家,不正是北靜王一係的人?
還有,林如海可是禦史欽差呢,不應該是皇帝的親信麽?
一時間,在場的眾人心裏麵可是轉過了無數個念頭,落在林如海身上的視線也都帶著各色不明的味道,原本林如海就因為今夜之時十分焦躁,待一看到這賈雨村竟然被人從桓譯的府上搜了出來,立時這臉上的表情就掛不住了,瞬間臉上便布滿了烏雲,再一對上趙孟嘉毫不掩飾的懷疑的神色,林如海隻覺得胸口一悶,險些吐出血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雖然賈雨村被趙孟嘉帶走一道押往京城,但他的家眷妻小可都還在維揚城,林如海忍著怒火回府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命林貴帶人把賈雨村的家宅搜了一通,並把他的妻小都帶到了林府。
看完了林貴帶回來的賈雨村與桓譯互通的書信,林如海的臉一陣青一陣白,顯然氣得不輕,那嬌杏本也不是什麽有大城府的婦人,不過是賈雨村教她如何她便照葫蘆畫瓢罷了。如今聽聞賈雨村被軍隊帶走,早就和天塌了似得,到了林如海麵前,哪敢再扯謊,林如海一問,她便把她所知道的事情都和盤說出,包括她是如何聽從賈雨村的命令在薛太太麵前挑撥離間的也統統都交代了。
林如海本來就因為賈雨村的背叛而氣惱萬分,再一聽這嬌杏的話,隻覺得眼前一陣發黑,好懸沒昏過去,賈敏忙在一旁把他扶住,叫旁邊的人先把這嬌杏與賈雨村的兒子看管起來,拿了顆順氣丸混著熱水叫林如海服了下去。好半天,林如海才緩過這口氣來。
“事已至此,我想老爺據表陳述,相信皇上也能明白老爺的一番苦心,那賈雨村不過是個狼子野心的小人,如今有這些書信作為證據,又有他妻子的口供,不怕他到時候反咬一口,你也放寬些心才是。”賈敏見林如海神色抑鬱,忙勸他道。
林如海長歎了一聲:“夫人,皇上聖明,這件事我並不十分擔心,我現在是覺得愧對薛公啊!聽那婦人所說,這賈雨村定計之毒辣,並非一兩日的光景能想得出,可見是蓄謀已久,料想這薛家遭逢大難,恐怕不是簡單的災禍,難保這賊子也牽扯其中。”
賈敏聽了也是大驚失色,夫妻兩個對視了半晌,賈敏這才艱難的說道:“老爺,不如你把璟軒那孩子叫回來問問,我想,他也許知道些內情也說不準。”
林如海僵硬的點了點頭,無奈之下才命人去叫璟軒回府,哪知道派過去的人很快便回來回複,說是璟軒昨晚便跟著大軍離開了維揚一道進京去了,其餘的事,這人也是一概不知。林如海也隻得暫時按捺住了心中的千頭萬緒,到書房思索半晌,寫折子自辯去了。
賈敏則有些擔心娘家會否被北靜王世子一事牽扯進去,有心想要問問林如海,但看他已然心力交瘁的樣子,便隻得暫時忍下,偏昨天夜裏兵荒馬亂的,一時照看不周,女兒黛玉又有些生病之兆,賈敏的心思便全都撲到了女兒身上,暫把娘家的事放下了。
不提江南這些人如何百般尋找門路往京中打探消息,單說璟軒跟著大隊人馬一道進京,一行人走水路,一路上有水軍護航,還有船廠新研製出來的大船,不僅不顛簸,反倒比一路上都拘在馬車裏舒服得多。
天公作美,一路上有風向助力,船隊比預計還要早上半個月就到了天津渡口,在此換了馬車,沒幾日的功夫便到了京城,這一回不比魏臻帶著薛明義他們的悄無聲息,大隊人馬可是浩浩蕩蕩的進了城。
此時忠安王府和北靜王府早就使盡了渾身解數打探消息,有關薛家的事就連宮中的太後都不知情,更何況是旁人了?因而兩家王府到了如今,還都以為是在江南的鹽務上兩家被查出了什麽首尾,才惹得龍顏大怒,把兩家的世子都給抓了回來。
這次連水溶都折了進去,多半這使絆子的人是忠順王府那邊的人,兩家王爺都是這般想,順著這個思路便想著如何利用朝堂上自家的盟友來大事化小,對忠順王那邊也是十分不滿,倒把忠順王惹得十分不滿。
年前老忠順王過世,世子恩襲王位,如今正在守孝。這位年輕的忠順王與原十皇子,如今的忠平王桓謙交好,因而忠順王府自打他襲爵之後,便站到了新皇的這一邊。這一次江南整肅鹽務,他更是乖覺的把自家的陳年爛賬直接攤開到了皇帝的麵前,他如此乖覺,皇帝自然十分滿意,讓他回府安心守孝。
這年輕的王爺也的確這樣做了,半點兒都沒摻和到江南的事情裏麵,誰知道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忠安王府和北靜王府不知道吃了什麽槍藥了,偏以為是他出手算計了兩家的世子,瘋狗似得攀咬上來,可把這位氣得不輕。
別看這位年輕的新王爺在皇帝麵前十分乖覺,實際上也是個脾氣陰晴不定的主兒,當年做世子那會兒,就因為庶弟碰了他當時心愛的戲子,便拿著鞭子險些把人給廢了,當年也是鬧了個轟轟烈烈,雖說嫡庶有別,但為了個玩意兒傷了自家兄弟,總也說不過去,當年若不是老王妃頂著,隻怕這位的世子之位也坐不穩了。
這次被兩家王府扣了個屎盆子,忠順心裏麵很不痛快,不過他也並不是兩家世子被拿內幕的知情人,因而本也有些猜不透皇帝的意思,這才按捺住了不快的心情,不過心裏卻給那兩派的人都記了一筆。待看清了形勢,秋後算賬也不晚!
就在京中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這件事的當下,皇帝下旨將水溶與桓譯押往刑部大牢,著令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三司會審二人涉嫌勾結山賊、殺害薛家父子謀奪家財一案。
這道聖旨頒布出來,全部人都有些回不過神來,勾結山賊?謀害薛家父子?這都哪兒跟哪兒啊,不是說好了是涉嫌江南鹽政的麽?
若真是牽連到了江南鹽政裏麵,雖說牽連很廣,但大多數的世家還是願意為兩家王府出力,畢竟誰家在江南那一塊兒手都不幹淨。可若是牽扯到了謀財害命,害得還是身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這可就讓這些家族心裏麵有些不是滋味。待沒過幾日,有關這二位在江南如何鯨吞薛家的種種手段被掀了出來,惹得京城這些家族的人心裏頭更是犯起了嘀咕,深覺兩家吃相太過難看,又不免起了幾絲兔死狐悲之嫌。
薛家雖然隻是皇商,但好歹也是金陵土生土長的四大家族,與普通的商人不同,兩家王府向薛家下手,這事兒做的可是太過不地道了些!一時間,之前在朝堂上幫著兩家王府,隱隱和皇帝抗衡的這股世家的力量頃刻便土崩瓦解了。而依附於這兩家的家族也開始覺得惶惶不安,思量著另尋出路了。之前誰蹦躂得越歡,這會兒就越後悔了。
維揚府衙已經從城門守衛那邊得到了風聲,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而此時趙家父子已經分兵兩路將桓譯與水溶的宅邸紛紛包圍了起來,府尹大人見狀,額頭上豆大的汗滴都落了下來。
自打朝廷重整鹽政,這江南地界就不大安穩,再加上前陣子薛家父子遇害的事,整個江南官場都有些震蕩。好不容易薛家的事因為緝拿不到凶手,頗有些不了了之的預兆,府尹這口氣還沒喘勻,誰知道江南大營又抽了什麽風,大半夜的竟然招呼都不打一個,直接殺進了維揚城。
府尹原本聽到這個消息心裏麵不痛快,但當城守告知,這趙大將軍可是帶著禦賜金牌叫開的城門,把他的魂兒都差點兒嚇飛了,哪裏還敢有什麽不痛快,此時擠到大將軍趙孟嘉身邊,戰戰兢兢的問道:“不知大將軍深夜入城有何公幹?若有下官能夠盡力的地方,但請大將軍吩咐便是。”
趙孟嘉擺了擺手:“本將今日是奉旨拿人,閑雜人等不要叨擾,刀劍不長眼,若是誤傷了誰,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這趙大將軍打年輕那會兒就跟著從前的九皇子駐守南疆,性子耿直,不善言辭,見府尹前來拜見,他沒有二話,隻是幹脆利落的吩咐了下去,著令府尹維持維揚城的秩序,不許叫無關人員妨礙。
府尹得了命令,也不顧的趙大將軍說話不中聽,忙吩咐手下的差官去城裏維持秩序,老百姓想來是不敢妄動的,就怕那些個世家們仗著有幾分根基出來湊熱鬧,因而府尹也是讓手下的差官重點隻會這些名門大族,叫他們切不可胡亂打探消息,仔細沾上無妄之災。
而此時,城裏還有大大小小其他衙門的官吏也都得了風聲,一個個都把官府穿戴整齊,不敢去大將軍跟前湊熱鬧,便都圍在了府尹身邊打探消息。可惜府尹此時也隻知道趙大將軍是來拿人的,可拿的是誰他還真不知情。這兩座大宅子住的都是本地的鄉紳,沒聽說做過什麽需要出動朝廷大軍的惡事,怎麽偏偏就是這兩家被圍了個水泄不通呢?
有些人心裏麵有了點兒門道,卻是被自己個兒嚇得臉色慘白,任是旁人如何詢問也不肯開口的。就在此時林如海也趕了過來,他是皇帝親自委任的巡鹽禦史,與旁人自還不同,算是欽差,不同於懵懂的眾人,他十分篤定能出動皇帝心腹趙孟嘉,這次大軍所圖的,勢必是忠安王世子桓譯和北靜王世子水溶了。除了這二位,想必還不會有人夠分量出動皇帝跟前第一得意的將軍。
想到此,林如海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了幾絲焦急的情緒,他倒不是怕他隱瞞不報桓譯與水溶二人俱在維揚的事而令皇帝不滿,因為他這般做也有他的苦衷和理由。江南的鹽政曆朝曆代都是筆爛攤子,原因無他唯利爾。私鹽的龐大利益擺在這兒,就導致這鹽務想要肅清難比登天。
他在接受巡鹽禦史這個位子的時候便想通了這點,如今形勢更加複雜,朝中幾大勢力都插手了江南鹽政,這些人盤根錯節牽扯頗深,令他在江南鹽政上每行一步都萬分艱難,牽一發而動全身。
他自然明白皇帝想要肅清鹽務的決心,但眼下朝廷的情況不同,上皇雖然退位近些年也鮮少插手朝政,但在朝中眾人心裏,這還是個二聖臨朝的狀況。無論是桓譯也好,水溶也罷,他們背後的勢力可都是上皇當年扶持起來的,且與新皇頗有些不對付的征兆。和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相比,當今天子的力量還是太薄弱了。
這也是林如海為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水溶和桓譯在維揚逗留而隱瞞不報的主要原因,他生怕皇帝得了消息會冒進,進而引發不可預估的後果。身為世家子,林如海可是十分清楚這些家族的實力的。
更何況,上皇也在維揚城!因為上皇的避而不見,林如海真是摸不透這位來到維揚的意圖,就越發的不敢輕舉妄動了,哪知道這一等,卻等來了趙孟嘉的大軍壓境呢?事前他半點兒風聲都沒得到,想也知道這是皇帝對自己不信任的表現,林如海想到這兒,隻覺得整個心都塞住了。
“林大人。”趙孟嘉倒是一眼便看到了林如海,臉上露出了一抹冷意:“本將這次進城所為何人,想必林大人心裏麵清楚得很了!”
桓譯和水溶在維揚城滯留這般長的時間,都沒見林如海上折子報與皇帝,分明就是倒戈了,這讓趙大將軍對林如海的表現十分不滿,因而見了林如海可沒給他什麽好臉色看。
林如海眉頭一皺,歎了口氣,拱手說道:“趙將軍別來無恙,這件事林某有林某的緣由,自當親自向陛下陳情,無需大將軍費心。”
趙大將軍冷哼了一聲,不再與林如海做口舌之爭,傳令下去:“給我搜!”
正此時,被軍兵團團圍住的大宅正門大開,桓譯一身錦袍,穿戴整齊的從裏麵踱步走了出來,臉上的表情頗有些傲氣,見到周圍的兵丁並不驚慌,朝著趙大將軍冷笑一聲道:“沒想到竟然如此興師動眾,大將軍別來無恙?”
身為親王世子,桓譯的爵位可是高過趙孟嘉,因此這般倨傲也在常理之中,趙孟嘉打量了一眼一副理直氣壯模樣的桓譯,麵色不改的說道:“趙某有聖諭在身,失禮了。”
桓譯的臉色不變,長歎了一聲:“私自離京是本世子的不對,既然大將軍親自來了,本世子便與將軍一道回京便是。”
桓譯心裏倒真是無所畏懼,這私自離京在律法上確實是犯了欺君之罪,但對於他們這種王侯子弟而言,哪個下個江南還要和皇帝報備呢?若是皇帝想要以這種理由治他的罪,那朝野還不得炸翻了天?
正此時,趙麒那邊也奉旨“請”出了水溶,與他父親匯合,沒想到第二次見到水溶竟然是在這種狀況下,桓譯與水溶二人對望了一眼,彼此沒說話,但眼中的含義可是都了解的明明白白:想要如此草率的定了他們兩個人的欺君之罪,嗬嗬,皇帝你還是太天真呐!
本來忠安王府和北靜王府因為瓜分薛家利益不均而瀕臨破碎的同盟關係,在麵對不惜出動軍隊這種龐然大物的皇帝的時候,越發的堅固了起來。
心知真相的趙家父子冷眼看著有恃無恐模樣的兩個世子,心裏麵不約而同的冷笑著,麵上卻是半點兒異樣也沒顯露出來。
水溶和桓譯自然是被禮遇的,畢竟他們還沒被定罪,身份也不比尋常,即便趙家父子心裏麵再不待見他們,也不會在這上麵失了分寸惹人口舌,不過對於他們手下那些幕僚、心腹們,趙家軍可就沒那麽客氣了。
別管你是侯府的後人還是有功名的監生,統統都被這些兵丁們拿到一處,三三五五的擠在同一輛馬車上,並派了專人看守,而其中最讓人跌破眼鏡的,還屬從桓譯家中搜出來的賈雨村了。
也是這賈雨村倒黴,他平日也是十分謹慎,輕易不會到此麵見桓譯,多半是通過親信之人傳話。不過明日就是桓譯回京的日子,賈雨村想了多時才決定親自來給桓譯辭行,順便也試探一下桓譯對自己的安排。這段時間他可是為桓譯暗中出了不少力,所圖正是他的前程,眼下桓譯要回京,他的前程可全係在桓譯的身上了。
誰知道偏就這麽時運不濟,就在賈雨村剛剛得了桓譯的暗示,明白自己即將飛黃騰達前途無量之時,這宅院竟然被兵丁們給圍住了。待到了賈雨村被士兵拿住帶到眾人麵前之時,賈雨村隻覺得眼前一片黑暗,當真是前途無亮了。
維揚有頭有臉的官家可都聚集在此了,林如海更是站在最前麵,這賈雨村被帶出桓譯的宅院大門之時,無數雙眼睛可都盯在了他的身上,身為林如海身邊十分得用的幕僚,維揚這些官家對賈雨村可並不陌生,此時見到他竟然深夜逗留在忠安王世子的地盤,這些人看林如海的眼光可都變了。
到底是林如海禦下無能致使手下最得用的親信幕僚都倒戈到了忠安王世子那一邊,還是林如海根本就是站到了忠安王那一派之中?
不對啊,林如海的夫人可是出身賈家,不正是北靜王一係的人?
還有,林如海可是禦史欽差呢,不應該是皇帝的親信麽?
一時間,在場的眾人心裏麵可是轉過了無數個念頭,落在林如海身上的視線也都帶著各色不明的味道,原本林如海就因為今夜之時十分焦躁,待一看到這賈雨村竟然被人從桓譯的府上搜了出來,立時這臉上的表情就掛不住了,瞬間臉上便布滿了烏雲,再一對上趙孟嘉毫不掩飾的懷疑的神色,林如海隻覺得胸口一悶,險些吐出血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雖然賈雨村被趙孟嘉帶走一道押往京城,但他的家眷妻小可都還在維揚城,林如海忍著怒火回府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命林貴帶人把賈雨村的家宅搜了一通,並把他的妻小都帶到了林府。
看完了林貴帶回來的賈雨村與桓譯互通的書信,林如海的臉一陣青一陣白,顯然氣得不輕,那嬌杏本也不是什麽有大城府的婦人,不過是賈雨村教她如何她便照葫蘆畫瓢罷了。如今聽聞賈雨村被軍隊帶走,早就和天塌了似得,到了林如海麵前,哪敢再扯謊,林如海一問,她便把她所知道的事情都和盤說出,包括她是如何聽從賈雨村的命令在薛太太麵前挑撥離間的也統統都交代了。
林如海本來就因為賈雨村的背叛而氣惱萬分,再一聽這嬌杏的話,隻覺得眼前一陣發黑,好懸沒昏過去,賈敏忙在一旁把他扶住,叫旁邊的人先把這嬌杏與賈雨村的兒子看管起來,拿了顆順氣丸混著熱水叫林如海服了下去。好半天,林如海才緩過這口氣來。
“事已至此,我想老爺據表陳述,相信皇上也能明白老爺的一番苦心,那賈雨村不過是個狼子野心的小人,如今有這些書信作為證據,又有他妻子的口供,不怕他到時候反咬一口,你也放寬些心才是。”賈敏見林如海神色抑鬱,忙勸他道。
林如海長歎了一聲:“夫人,皇上聖明,這件事我並不十分擔心,我現在是覺得愧對薛公啊!聽那婦人所說,這賈雨村定計之毒辣,並非一兩日的光景能想得出,可見是蓄謀已久,料想這薛家遭逢大難,恐怕不是簡單的災禍,難保這賊子也牽扯其中。”
賈敏聽了也是大驚失色,夫妻兩個對視了半晌,賈敏這才艱難的說道:“老爺,不如你把璟軒那孩子叫回來問問,我想,他也許知道些內情也說不準。”
林如海僵硬的點了點頭,無奈之下才命人去叫璟軒回府,哪知道派過去的人很快便回來回複,說是璟軒昨晚便跟著大軍離開了維揚一道進京去了,其餘的事,這人也是一概不知。林如海也隻得暫時按捺住了心中的千頭萬緒,到書房思索半晌,寫折子自辯去了。
賈敏則有些擔心娘家會否被北靜王世子一事牽扯進去,有心想要問問林如海,但看他已然心力交瘁的樣子,便隻得暫時忍下,偏昨天夜裏兵荒馬亂的,一時照看不周,女兒黛玉又有些生病之兆,賈敏的心思便全都撲到了女兒身上,暫把娘家的事放下了。
不提江南這些人如何百般尋找門路往京中打探消息,單說璟軒跟著大隊人馬一道進京,一行人走水路,一路上有水軍護航,還有船廠新研製出來的大船,不僅不顛簸,反倒比一路上都拘在馬車裏舒服得多。
天公作美,一路上有風向助力,船隊比預計還要早上半個月就到了天津渡口,在此換了馬車,沒幾日的功夫便到了京城,這一回不比魏臻帶著薛明義他們的悄無聲息,大隊人馬可是浩浩蕩蕩的進了城。
此時忠安王府和北靜王府早就使盡了渾身解數打探消息,有關薛家的事就連宮中的太後都不知情,更何況是旁人了?因而兩家王府到了如今,還都以為是在江南的鹽務上兩家被查出了什麽首尾,才惹得龍顏大怒,把兩家的世子都給抓了回來。
這次連水溶都折了進去,多半這使絆子的人是忠順王府那邊的人,兩家王爺都是這般想,順著這個思路便想著如何利用朝堂上自家的盟友來大事化小,對忠順王那邊也是十分不滿,倒把忠順王惹得十分不滿。
年前老忠順王過世,世子恩襲王位,如今正在守孝。這位年輕的忠順王與原十皇子,如今的忠平王桓謙交好,因而忠順王府自打他襲爵之後,便站到了新皇的這一邊。這一次江南整肅鹽務,他更是乖覺的把自家的陳年爛賬直接攤開到了皇帝的麵前,他如此乖覺,皇帝自然十分滿意,讓他回府安心守孝。
這年輕的王爺也的確這樣做了,半點兒都沒摻和到江南的事情裏麵,誰知道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忠安王府和北靜王府不知道吃了什麽槍藥了,偏以為是他出手算計了兩家的世子,瘋狗似得攀咬上來,可把這位氣得不輕。
別看這位年輕的新王爺在皇帝麵前十分乖覺,實際上也是個脾氣陰晴不定的主兒,當年做世子那會兒,就因為庶弟碰了他當時心愛的戲子,便拿著鞭子險些把人給廢了,當年也是鬧了個轟轟烈烈,雖說嫡庶有別,但為了個玩意兒傷了自家兄弟,總也說不過去,當年若不是老王妃頂著,隻怕這位的世子之位也坐不穩了。
這次被兩家王府扣了個屎盆子,忠順心裏麵很不痛快,不過他也並不是兩家世子被拿內幕的知情人,因而本也有些猜不透皇帝的意思,這才按捺住了不快的心情,不過心裏卻給那兩派的人都記了一筆。待看清了形勢,秋後算賬也不晚!
就在京中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這件事的當下,皇帝下旨將水溶與桓譯押往刑部大牢,著令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三司會審二人涉嫌勾結山賊、殺害薛家父子謀奪家財一案。
這道聖旨頒布出來,全部人都有些回不過神來,勾結山賊?謀害薛家父子?這都哪兒跟哪兒啊,不是說好了是涉嫌江南鹽政的麽?
若真是牽連到了江南鹽政裏麵,雖說牽連很廣,但大多數的世家還是願意為兩家王府出力,畢竟誰家在江南那一塊兒手都不幹淨。可若是牽扯到了謀財害命,害得還是身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這可就讓這些家族心裏麵有些不是滋味。待沒過幾日,有關這二位在江南如何鯨吞薛家的種種手段被掀了出來,惹得京城這些家族的人心裏頭更是犯起了嘀咕,深覺兩家吃相太過難看,又不免起了幾絲兔死狐悲之嫌。
薛家雖然隻是皇商,但好歹也是金陵土生土長的四大家族,與普通的商人不同,兩家王府向薛家下手,這事兒做的可是太過不地道了些!一時間,之前在朝堂上幫著兩家王府,隱隱和皇帝抗衡的這股世家的力量頃刻便土崩瓦解了。而依附於這兩家的家族也開始覺得惶惶不安,思量著另尋出路了。之前誰蹦躂得越歡,這會兒就越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