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知子聞聽外間呼喚自己名號,自是一愣,料想自己來至此間並未為外人所知,怎會有人這識得自己行蹤。詹琪亦是一鄂,心下暗道,百知子叔父來至此間僅隻二日,卻是行蹤已露,難不成是那孤領二傑於昨日窺得蹤跡不成。
叔侄二人滿腹狐疑,行出屋外。隻見外間站立一家人打扮之中年人,青衣小帽,眉清目秀,在台階之下垂手侍立。詹琪聽言冷月軒詭計多端,此刻自是運起冰火內罡戒備於前,即便是冷月軒之人,亦隻傳書而已,料想該派亦不敢單人獨騎前來尋事。
中年男子見百知子行出屋外,隨即躬身一揖,又轉首望向詹琪,此人他卻並不識得。口中言道,“敢問閣下可是百知子於玉申先生。”聽他口風亦是久走江湖之語氣,百知子亦是不敢怠慢,亦是抱腕當胸還了一禮,答道。
“本人正是於玉申,請問您有何貴幹。”見眼前之人確是百知子於玉申,中年人方才自懷內取出一封柬書,口中言道,“小人是南天武聖鍾宜人他老人家家丁,重陽節之日,我家公子大婚,是以家主人派出幾路人馬恭送請柬,柬邀親朋好友,武林大家前去觀禮。”
百知子聽得此人乃是南天武聖之家人,是以接過請柬,然並未打開。隨口問道,“您是從何處打探得我之行蹤,還望見告。”百知子有此一問正是其足智多謀之處,貌似漫不經心,實則打探虛實,謹防冷月軒混淆視聽。
隻聽中年人答道,“我雖是一家丁,然已在南天武聖他老人家座前跟隨二十餘年,是以稍得重用,日前差遣我所送之柬書俱是名頭響亮,地位極尊之前輩高人。”詹琪聽言,自是知曉此言不虛。原是當年觀璽會所成之武林十大家,自是功高藝絕之前輩名家。
百知子並未打斷中年人言語,繼續細聽,冀能辨識真偽。“南天武聖命我所送之柬書有東窮幫公長朋幫主,空竹劍客莫之聲前輩和閣下。我此行自東窮幫而來,我知公長幫主乃是您之至交好友,是以向他打聽您的行蹤,公長幫主言講您每年此時俱在此盤桓,是以小人在您下榻之悅朋客棧掃聽,方知您在此處。”
此人言語流暢,且所言亦是絲絲入扣,加之麵上表情又極是誠懇,是以百知子方是打消顧慮,口中回道,“請尊管回複南天武聖鍾宜人前輩,於玉申已收到請柬,屆時必當登門造訪。”中年男子見百知子承諾前往,隨即躬身一禮,口中客氣道,“我家主人必掃席以待。”言畢轉身離去。
百知子見此人行遠,隨即召喚詹琪重行回房。“此人確是老成練達之輩,見你立於身旁僅隻看的一眼,即同我言語,未在虧你身形,足見此人對人情世故知之甚明,料想我即未言明你為何人,亦是不加打探。”
詹琪聽百知子如此言說,不由心下又是佩服一番,對他觀事之細致更是欽佩。不由言道,“依小侄之見,我且去那劉向二人家中,囑咐他二人且在此地蟄伏待機,切不可驚動孤領二傑,待我等將事態條分縷析之後,再做主張,叔父以為意下如何。”
“正是該如此,你且去至劉向二人之家下,將此事言明。重陽節距今尚有月餘,時間倒也並不急迫,你我叔侄正可以此為機遊曆江湖,我亦可將這武林之中典故紀聞告知於你。”百知子言罷,詹琪點頭示意已是將此番意蘊了然於胸。
百知子隨即轉回店房,詹琪獨自一人向快馬披風劉川家中行去。
劉川與項幾正於正堂之內議事。自前晚詹琪盯蹤孤領二傑離去,直至此時尚未回還,二人心下自是擔憂,一則擔心詹琪如被趙氏兄弟發現,事機敗露,自是不妙。二則更為擔憂詹琪與孤領二傑本是同路之人,自己二人已將心腹之言盡皆言講,此則更是不妙。
二人正自無可奈何之際,見得詹琪行進屋來,俱是深舒了一口氣,即刻言道,“詹兄終於回轉,我兄弟二人擔心已極,正自思慮。”詹琪答道,“有勞二兄掛懷,弟甚是自責。”隨即將昨夜偶遇百知子及南天武聖傳書之事向二人言明。
劉項兄弟聽得百知子,南天武聖之名,俱是心下向往,更是知曉眼前之詹琪絕非常人,能與武林十大家之前輩高人左慈盤桓,定是受益匪淺。又聽得詹琪即刻啟程赴嶺南觀禮南天武聖之子大婚,更加羨慕的無以複加。
詹琪道明前因後果,即又將劉項二人囑托一番。“我隨叔父百知子離別祝融村之後,二兄雖已隻那眼線孤領二傑落腳祠堂之內,仍需假意不知,不可打草驚蛇。且那二人武功已是不弱,兄長未必是其敵手。是故,隻可暗中查看,如他二人仍命您等比武較技,務請仍是依法而行。”
劉向二人聽至此處,自是點頭稱是,詹琪繼續言道,“然比武較技自是虛應故事,切不可真刀實槍,然又不可過於虛假,不可令孤領二傑看出破綻。”
“我等兄弟自是省得,你走之後,我兄弟自會做足功夫,令旁人看來仍是水火不同爐。然此處江湖人物動靜和周遭事關江湖之事態,我兄弟二人自會留心打探,卻未必對孤領二傑和盤托出。”劉向二人言道。
詹琪聽得此言甚是高興,料想這二人卻是已言歸於好。“我兄弟在此處,隻等詹兄開門立派之時,揭竿而起,此處即是西泠派祝融分舵,唯盼次日盡早到來。”詹琪見此二人對自己如此意重,自是略顯激動。
“兄長言重,料想此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弟當勉力而為。”言罷,詹琪又與劉向二人閑談一陣,方自轉回悅朋客棧。
詹琪前夜晚間聽得爭鬥之聲遂即離店,店夥亦是未見行跡。白晝之時,店夥本欲招呼詹琪洗漱餐飲,然客房之中並無應聲,夥計自是不敢倉促進房,以免貴客不悅。是以此刻見詹琪行至店中,卻是殷勤得緊。
“客官去往何處,小人正擔心公子有何意外,又不敢進房,真是急煞人了。”夥計確是對詹琪極有好感,此人相貌不凡,又溫文儒雅,且出手闊綽,自是極得人心。
“有勞小二哥掛懷,我隻是外出會務一長輩,隻因行的匆忙,是以未便告辭。今已回轉,小二哥望安。”詹琪仍是滿臉笑意,緩緩言道。“煩勞小二哥備些菜肴,燙壺熱酒,我就在這店堂之中用飯罷了。”
“公子稍候,立刻就來。”店夥計恭聲應道。
用畢晚餐,詹琪行至房間,不由憶起這兩天之內發生之事。自己出得雅山山腹不足月餘,到此祝融村亦隻是三五天時光,誰料竟會偶遇百知子,解紛劉項二兄弟,窺得冷月軒孤領二傑巢穴,又接獲南天武聖鍾宜人柬書。即是與百知子徹夜長談,方知觀璽會,武林十大家之由來,自己見識於此幾日之間可謂增長不少。
接連幾日奔波,詹琪即使身居冰火內罡之絕世內功,亦是略感疲乏,隨即行至榻前,盤膝於**榻之上,開行運行冰火內功,五個周天之後方覺神清氣爽,是以倒下身形,即刻進入黑甜夢鄉。
次日天明,雞鳴五鼓,詹琪洗漱已畢,用些早飯,結清店飯賬,亦是額外多賞了幾錢紋銀,方自離店。店夥更是殷勤至極,送出店門之外,還不忘招呼如有閑暇再來祝融村。
詹琪離了客店,信步緩行向村外行去,行至祝融村匾額之下,見一童子佇立於下。這童子見詹琪行進,忙跑上前來,嫩聲問道,“您可是詹琪先生。”詹琪不由一鄂,此童自己從未見過,怎知我名。
遂不急於作答,隻是漫應一聲,隨口問道,“小童何人,找詹琪何事。”
“我是這祝融村中人,清晨時分,有一伯伯交我一封信函,告訴我在此等候與您,還說您見信之後自會明了。”小童答道。
詹琪見此小童穿戴雖是平凡,卻是言語清楚,不由心中暗自喜歡,亦是溫言問道,“小童子,這進出村中之人雖不太眾多,然亦是三五成群,熙來攘往,你卻怎知我是詹琪。”
“托我送信之人,已將您的形貌說個大致,且還說您相貌出眾,言語文雅,鶴立雞群,遠遠望去即可知曉,我已看了有些時候,覺得您果然和那伯伯說的一般無二,是以才上前相問。”小童一番話說得甚是明白,詹琪不由莞兒一笑,接信在手,還不忘掏出一錢紋銀交予小童。那童子得了銀錢,自是高興,道謝之後,轉身跑去。
詹琪拆開信函,見信箋之上隻有三行文字,書法倒是龍飛鳳舞。“字諭詹琪賢侄,此村之中既有孤領二傑,難保我之形貌不露行藏,是故出村十裏城隍廟中相候。”落款寫明知名不具。
詹琪心下自知此為百知子留書。隻因他之形貌江湖盡知,為免露出行跡,被孤領二傑探聽回報冷月軒,又會節外生枝。再次對百知子心思周密佩服的五體投地之後,詹琪仍是緩步向城隍廟行去。
詹琪本是文生打扮,又並未佩戴任何兵刃,如此行來,確像一偏偏儒生,過往之人紛紛側目。詹琪隻顧行路,並不在意他人注視,隻仍嘴角含笑,一派瀟灑儒雅氣象。隻因詹琪並未施展飄柳身法,是以這十裏許路途竟也行了約莫半個時辰。
眼前一座城隍廟,似是破敗依舊,廟門隻剩一扇,門前石階亦是殘破不堪。進得廟內,這城隍廟本不甚大,一座城隍塑像已被蛛網覆蓋。詹琪見此情景,運動冰火內罡,揮出掌風將那塑像身上蛛網一掃而淨。
“看來賢侄亦是行善之人,竟是連這塑像灰塵一並掃了。”廟內角落一壁殘垣之後發出音聲。詹琪知是百知子,臉不由一紅,接言道,“叔父見笑了。”
百知子已從殘垣處行出,示意詹琪隨自己來。“你我叔侄二人由此南行,安步當車,料想尚有二月之餘,必不至耽擱了行程,你看可好。”
“以舒服之眼便了,小侄馬首是瞻而已。”
言畢,叔侄二人向南而行,行約半日,天已黃昏,官道左手竟是一片密鬆林。正行至此間,忽聽林內有女子呼喝之聲,二人不由停住腳步,凝神向林內望去。
叔侄二人滿腹狐疑,行出屋外。隻見外間站立一家人打扮之中年人,青衣小帽,眉清目秀,在台階之下垂手侍立。詹琪聽言冷月軒詭計多端,此刻自是運起冰火內罡戒備於前,即便是冷月軒之人,亦隻傳書而已,料想該派亦不敢單人獨騎前來尋事。
中年男子見百知子行出屋外,隨即躬身一揖,又轉首望向詹琪,此人他卻並不識得。口中言道,“敢問閣下可是百知子於玉申先生。”聽他口風亦是久走江湖之語氣,百知子亦是不敢怠慢,亦是抱腕當胸還了一禮,答道。
“本人正是於玉申,請問您有何貴幹。”見眼前之人確是百知子於玉申,中年人方才自懷內取出一封柬書,口中言道,“小人是南天武聖鍾宜人他老人家家丁,重陽節之日,我家公子大婚,是以家主人派出幾路人馬恭送請柬,柬邀親朋好友,武林大家前去觀禮。”
百知子聽得此人乃是南天武聖之家人,是以接過請柬,然並未打開。隨口問道,“您是從何處打探得我之行蹤,還望見告。”百知子有此一問正是其足智多謀之處,貌似漫不經心,實則打探虛實,謹防冷月軒混淆視聽。
隻聽中年人答道,“我雖是一家丁,然已在南天武聖他老人家座前跟隨二十餘年,是以稍得重用,日前差遣我所送之柬書俱是名頭響亮,地位極尊之前輩高人。”詹琪聽言,自是知曉此言不虛。原是當年觀璽會所成之武林十大家,自是功高藝絕之前輩名家。
百知子並未打斷中年人言語,繼續細聽,冀能辨識真偽。“南天武聖命我所送之柬書有東窮幫公長朋幫主,空竹劍客莫之聲前輩和閣下。我此行自東窮幫而來,我知公長幫主乃是您之至交好友,是以向他打聽您的行蹤,公長幫主言講您每年此時俱在此盤桓,是以小人在您下榻之悅朋客棧掃聽,方知您在此處。”
此人言語流暢,且所言亦是絲絲入扣,加之麵上表情又極是誠懇,是以百知子方是打消顧慮,口中回道,“請尊管回複南天武聖鍾宜人前輩,於玉申已收到請柬,屆時必當登門造訪。”中年男子見百知子承諾前往,隨即躬身一禮,口中客氣道,“我家主人必掃席以待。”言畢轉身離去。
百知子見此人行遠,隨即召喚詹琪重行回房。“此人確是老成練達之輩,見你立於身旁僅隻看的一眼,即同我言語,未在虧你身形,足見此人對人情世故知之甚明,料想我即未言明你為何人,亦是不加打探。”
詹琪聽百知子如此言說,不由心下又是佩服一番,對他觀事之細致更是欽佩。不由言道,“依小侄之見,我且去那劉向二人家中,囑咐他二人且在此地蟄伏待機,切不可驚動孤領二傑,待我等將事態條分縷析之後,再做主張,叔父以為意下如何。”
“正是該如此,你且去至劉向二人之家下,將此事言明。重陽節距今尚有月餘,時間倒也並不急迫,你我叔侄正可以此為機遊曆江湖,我亦可將這武林之中典故紀聞告知於你。”百知子言罷,詹琪點頭示意已是將此番意蘊了然於胸。
百知子隨即轉回店房,詹琪獨自一人向快馬披風劉川家中行去。
劉川與項幾正於正堂之內議事。自前晚詹琪盯蹤孤領二傑離去,直至此時尚未回還,二人心下自是擔憂,一則擔心詹琪如被趙氏兄弟發現,事機敗露,自是不妙。二則更為擔憂詹琪與孤領二傑本是同路之人,自己二人已將心腹之言盡皆言講,此則更是不妙。
二人正自無可奈何之際,見得詹琪行進屋來,俱是深舒了一口氣,即刻言道,“詹兄終於回轉,我兄弟二人擔心已極,正自思慮。”詹琪答道,“有勞二兄掛懷,弟甚是自責。”隨即將昨夜偶遇百知子及南天武聖傳書之事向二人言明。
劉項兄弟聽得百知子,南天武聖之名,俱是心下向往,更是知曉眼前之詹琪絕非常人,能與武林十大家之前輩高人左慈盤桓,定是受益匪淺。又聽得詹琪即刻啟程赴嶺南觀禮南天武聖之子大婚,更加羨慕的無以複加。
詹琪道明前因後果,即又將劉項二人囑托一番。“我隨叔父百知子離別祝融村之後,二兄雖已隻那眼線孤領二傑落腳祠堂之內,仍需假意不知,不可打草驚蛇。且那二人武功已是不弱,兄長未必是其敵手。是故,隻可暗中查看,如他二人仍命您等比武較技,務請仍是依法而行。”
劉向二人聽至此處,自是點頭稱是,詹琪繼續言道,“然比武較技自是虛應故事,切不可真刀實槍,然又不可過於虛假,不可令孤領二傑看出破綻。”
“我等兄弟自是省得,你走之後,我兄弟自會做足功夫,令旁人看來仍是水火不同爐。然此處江湖人物動靜和周遭事關江湖之事態,我兄弟二人自會留心打探,卻未必對孤領二傑和盤托出。”劉向二人言道。
詹琪聽得此言甚是高興,料想這二人卻是已言歸於好。“我兄弟在此處,隻等詹兄開門立派之時,揭竿而起,此處即是西泠派祝融分舵,唯盼次日盡早到來。”詹琪見此二人對自己如此意重,自是略顯激動。
“兄長言重,料想此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弟當勉力而為。”言罷,詹琪又與劉向二人閑談一陣,方自轉回悅朋客棧。
詹琪前夜晚間聽得爭鬥之聲遂即離店,店夥亦是未見行跡。白晝之時,店夥本欲招呼詹琪洗漱餐飲,然客房之中並無應聲,夥計自是不敢倉促進房,以免貴客不悅。是以此刻見詹琪行至店中,卻是殷勤得緊。
“客官去往何處,小人正擔心公子有何意外,又不敢進房,真是急煞人了。”夥計確是對詹琪極有好感,此人相貌不凡,又溫文儒雅,且出手闊綽,自是極得人心。
“有勞小二哥掛懷,我隻是外出會務一長輩,隻因行的匆忙,是以未便告辭。今已回轉,小二哥望安。”詹琪仍是滿臉笑意,緩緩言道。“煩勞小二哥備些菜肴,燙壺熱酒,我就在這店堂之中用飯罷了。”
“公子稍候,立刻就來。”店夥計恭聲應道。
用畢晚餐,詹琪行至房間,不由憶起這兩天之內發生之事。自己出得雅山山腹不足月餘,到此祝融村亦隻是三五天時光,誰料竟會偶遇百知子,解紛劉項二兄弟,窺得冷月軒孤領二傑巢穴,又接獲南天武聖鍾宜人柬書。即是與百知子徹夜長談,方知觀璽會,武林十大家之由來,自己見識於此幾日之間可謂增長不少。
接連幾日奔波,詹琪即使身居冰火內罡之絕世內功,亦是略感疲乏,隨即行至榻前,盤膝於**榻之上,開行運行冰火內功,五個周天之後方覺神清氣爽,是以倒下身形,即刻進入黑甜夢鄉。
次日天明,雞鳴五鼓,詹琪洗漱已畢,用些早飯,結清店飯賬,亦是額外多賞了幾錢紋銀,方自離店。店夥更是殷勤至極,送出店門之外,還不忘招呼如有閑暇再來祝融村。
詹琪離了客店,信步緩行向村外行去,行至祝融村匾額之下,見一童子佇立於下。這童子見詹琪行進,忙跑上前來,嫩聲問道,“您可是詹琪先生。”詹琪不由一鄂,此童自己從未見過,怎知我名。
遂不急於作答,隻是漫應一聲,隨口問道,“小童何人,找詹琪何事。”
“我是這祝融村中人,清晨時分,有一伯伯交我一封信函,告訴我在此等候與您,還說您見信之後自會明了。”小童答道。
詹琪見此小童穿戴雖是平凡,卻是言語清楚,不由心中暗自喜歡,亦是溫言問道,“小童子,這進出村中之人雖不太眾多,然亦是三五成群,熙來攘往,你卻怎知我是詹琪。”
“托我送信之人,已將您的形貌說個大致,且還說您相貌出眾,言語文雅,鶴立雞群,遠遠望去即可知曉,我已看了有些時候,覺得您果然和那伯伯說的一般無二,是以才上前相問。”小童一番話說得甚是明白,詹琪不由莞兒一笑,接信在手,還不忘掏出一錢紋銀交予小童。那童子得了銀錢,自是高興,道謝之後,轉身跑去。
詹琪拆開信函,見信箋之上隻有三行文字,書法倒是龍飛鳳舞。“字諭詹琪賢侄,此村之中既有孤領二傑,難保我之形貌不露行藏,是故出村十裏城隍廟中相候。”落款寫明知名不具。
詹琪心下自知此為百知子留書。隻因他之形貌江湖盡知,為免露出行跡,被孤領二傑探聽回報冷月軒,又會節外生枝。再次對百知子心思周密佩服的五體投地之後,詹琪仍是緩步向城隍廟行去。
詹琪本是文生打扮,又並未佩戴任何兵刃,如此行來,確像一偏偏儒生,過往之人紛紛側目。詹琪隻顧行路,並不在意他人注視,隻仍嘴角含笑,一派瀟灑儒雅氣象。隻因詹琪並未施展飄柳身法,是以這十裏許路途竟也行了約莫半個時辰。
眼前一座城隍廟,似是破敗依舊,廟門隻剩一扇,門前石階亦是殘破不堪。進得廟內,這城隍廟本不甚大,一座城隍塑像已被蛛網覆蓋。詹琪見此情景,運動冰火內罡,揮出掌風將那塑像身上蛛網一掃而淨。
“看來賢侄亦是行善之人,竟是連這塑像灰塵一並掃了。”廟內角落一壁殘垣之後發出音聲。詹琪知是百知子,臉不由一紅,接言道,“叔父見笑了。”
百知子已從殘垣處行出,示意詹琪隨自己來。“你我叔侄二人由此南行,安步當車,料想尚有二月之餘,必不至耽擱了行程,你看可好。”
“以舒服之眼便了,小侄馬首是瞻而已。”
言畢,叔侄二人向南而行,行約半日,天已黃昏,官道左手竟是一片密鬆林。正行至此間,忽聽林內有女子呼喝之聲,二人不由停住腳步,凝神向林內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