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呂氏與常清韻情誼深厚,恰似並蒂蓮花,於東宮那幽謐之處,共綻芳華。


    常清韻生性純善,宛如一泓清泉。


    她心無城府,待人赤誠。


    常清韻與朱標伉儷情深,那些於朝堂紛爭間朱標不經意流露出的蹙眉憂慮,以及後宮暗流湧動裏妃嬪們的狡黠算計。


    她皆如潺潺溪流,毫無保留地傾訴於呂氏。


    在常清韻心中,這份情誼宛如盤石,足以抵禦宮廷中那如刀似劍的風風雨雨。


    然而命運的軌跡總是詭譎難測。


    呂氏為了未來兒子的錦繡前程,竟狠心地將這些機密如暗中投擲的冷箭一般,泄露給了對朱標皇位覬覦已久的勢力。


    瞬息之間,朝堂風雲突變,陰霾密布。


    朱標無端遭受彈劾與質疑的狂風驟雨,本就生性多疑的朱元璋,頓時雷霆震怒。


    龍顏大怒之下,朝堂上下人人自危。


    常清韻亦因未能管束好內闈,淪為眾矢之的。


    滿心的委屈如潮水般翻湧,她卻百口莫辯。


    真相如同一把利刃,無情刺痛了常清韻的心。


    她怒發衝冠,徑直前往與呂氏對峙。


    隻見呂氏神色冷漠,嘴角竟掛著一絲冰冷的笑意,仿佛來自九幽地獄的惡魔。


    她語氣冰冷的說道:“在這宮廷之中,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主宰。


    所謂的情誼,不過是虛幻的泡影罷了。”


    那一刻常清韻心中的恨意如燎原之火,將往昔的情誼焚燒得幹幹淨淨。


    時光悠悠流轉,呂氏終究香消玉殞。


    如今常清韻凝視著朱允炆,恍惚間仿佛透過他那稚嫩的麵容,看到了那個曾經背叛自己的呂氏。


    但朱允炆那純真無邪的麵容,恰似春日裏最溫暖的陽光,悄然融化了她心中部分堅冰。


    常清韻深知東宮恰似一座無形的迷宮,處處暗藏玄機與凶險。


    朱允炆若留於此,恐重蹈呂氏的覆轍。


    而朱棡的王府,宛如喧囂塵世中的一方淨土,寧靜而純粹。


    於是常清韻心意已決,將朱允炆托付於朱棡,期許他能在那片純淨之地茁壯成長。


    “允炆見過三叔、三嬸!”


    稚嫩的童音,如春日新燕的婉轉啼鳴,在寂靜的廳中悠悠回蕩。


    謝鈺兒看著眼前這粉雕玉琢的孩子,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朱棡此前假借劉伯溫《燒餅歌》之言。


    他隱晦道出朱允炆未來雖貴為天子,卻命運多舛。


    此子將曆經磨難,甚至可能失去皇位,漂泊流離。


    朱棡亦是偶然從後世的隱秘傳言中獲悉,心中滿是歎息,才向謝鈺兒提及。


    此刻望著朱允炆那帶著稚氣的臉龐,澄澈如星的眼眸,謝鈺兒心中憐憫如潮水般湧起。


    她輕柔地伸出手,仿佛唯恐驚擾了這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謝鈺兒輕輕撫摸著朱允炆的腦袋,眼中滿是慈愛與憐惜。


    她輕聲呢喃道:“好孩子,往後在王府,三叔三嬸定會護你周全,莫要害怕。”


    朱棡看著謝鈺兒對朱允炆關懷備至,心中一動。


    他目光如炬,瞥向常清韻那諱莫如深的眼眸。


    隨後朱棡抱拳行禮,聲若洪鍾。


    “大哥、嫂子,今兒個忙了一整晚,您二位也該好好歇著了。


    我和鈺兒先帶允炆回去,至於回山西的事兒,還得精心籌備幾日。


    若趕得上禦前會議,我定與大哥並肩作戰。


    讓那幫因循守舊的大臣瞧瞧,咱老朱家的兒郎皆是鐵骨錚錚,虎父焉有犬子!”


    朱標麵帶倦容,卻難掩沉穩威嚴。


    他微微頷首,緩聲開口說道:“三弟,有你這話,為兄便寬心了。


    大同馬場之事,父皇一直掛在心上。


    我打算讓鄭遇春隨傅友德一同平定雲南,若他能在戰場上戴罪立功,也好恢複他滎陽侯的爵位。


    再者張龍去年喜得嫡子,我有意建議父皇封他為鳳翔侯,協助鄭遇春領軍。


    隻要他們能攻下大理或鶴慶,我便再為張龍後人求一份恩典,也算是對功臣的慰藉。”


    朱棡聞言眼中閃過思索的光芒,沉吟片刻,他緩緩說道:“大哥這安排,可謂是深思熟慮,周全妥當。


    說到雲南,我便想起大理的大理石,那石材堪稱天工造化。


    其紋理曼妙,色澤溫潤,宛如大自然傾心繪就的畫卷。


    在建築之上,大理石可雕琢成各式精美板材。


    裝飾宮殿府邸,盡顯奢華莊重。


    於雕刻一道,大理石更是能化腐朽為神奇,塑造出無數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我尋思著待平定雲南後,以大理石為材,為那些英勇犧牲的將士修建一座忠烈祠。


    讓他們的英魂得以安息,功績永載史冊,供後人瞻仰緬懷。”


    常清韻嘴角泛起一抹淺笑,溫婉如蘭,輕聲說道:“三弟向來足智多謀,對拿下大理想必已是胸有成竹。


    隻要張龍和鄭遇春能旗開得勝攻下大理和鶴慶,東宮必定全力支持大明承建公司接手忠烈祠建設,也算是為英烈們略盡綿薄之力。”


    朱標眉頭微蹙,神情凝重。


    他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巒,透著無形的壓力。


    “大理之地,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衝。


    唐朝的滇池之戰,南宋的大理蒙古戰爭,皆在此地書寫下波瀾壯闊又殘酷血腥的篇章。


    其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的交匯之處,地勢險要、交通暢達。


    進可攻,退可守。


    宛如一顆關鍵的棋子,掌控著西南局勢。


    北元梁王必定深知此地的重要性,定會派遣精兵強將,嚴防死守。


    三弟,你切不可掉以輕心,凡事需謀定而後動。”


    朱棡胸有成竹地自信一笑,那笑容中透著無畏與果敢。


    隨即他從袖中取出一本古籍,轉頭遞與朱標。


    “大哥放心,小弟早有綢繆。


    這是關於大理國時期鬢貧軍的曆史資料,從中可知大理國軍隊曾縱橫馳騁。


    他們遠涉貴州西部、安南北部及緬甸北部,其戰力不容小覷。


    不過這也為我們征討雲南提供了新的思路,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朱標眼睛一亮,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


    他連忙接過古籍,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邊看邊喃喃自語道:“嗯,有此資料,如虎添翼。


    安南向來首鼠兩端,恐難派兵相助。


    但緬甸如今與我朝交好,他們如今處於阿奴律陀王朝統治。


    我之前就已建議父皇在緬甸設宣慰司進行管理,如此借兵征討北元應非難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