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經朱氏三父子十數載經營,表麵上依舊維持著一派繁榮昌盛之象,可實則內裏已被內憂外患層層包裹,恰似一座華麗卻暗生裂紋的大廈。


    北方的蒙古部落仿佛一群餓狼,時時覬覦著大明的疆土,不時南下侵擾邊境。


    所到之處,火光衝天。


    百姓的房屋被付之一炬,財物被洗劫一空。


    無辜的民眾慘遭屠戮,哭聲、喊聲交織成一片絕望的悲歌。


    東南沿海的倭寇,如鬼魅般肆虐橫行,大明海防竟形同虛設。


    他們肆意劫掠商船,使得商路受阻。


    沿海居民整日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


    與此同時,國內部份地區仿佛被厄運籠罩,災荒頻發。


    田地幹裂荒蕪,顆粒無收,流民數量如潮水般漸漸增多。


    而朝廷的財政,在應對這諸多棘手問題時,已陷入捉襟見肘的窘迫境地。


    傳統的賦稅製度,恰似一位遲暮老人。


    步履蹣跚,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開支需求。


    這日,王府之中,氣氛略顯凝重。


    常清韻身著一襲素雅的明代襦裙,裙擺處那精致的雲紋刺繡。


    在陽光的映照下若隱若現,仿佛訴說著大明曾經的輝煌。


    她頭梳高髻,一支翡翠簪子斜插其中。


    散發著溫潤的光澤,更襯得常清韻端莊大氣。


    此刻她正輕抿香茶,神色看似從容,卻難掩眼底那一絲憂慮。


    常清韻緩緩放下茶杯,語氣中透著大家閨秀獨有的睿智與果敢。


    “如今這局勢,想必諸位心中都如明鏡一般。


    朝廷財政緊張得很,就好比那漏底之桶,四處都是窟窿。


    北方邊患、東南海防,哪一處不需要大把銀子去填?


    救災與民生建設,又哪一樣能耽擱片刻?


    我近日琢磨著,推出一種‘助國券’,或許能解這燃眉之急。”


    朱棡身著錦袍,腰束玉帶,身姿挺拔。


    他劍眉微蹙,目光深沉,略作思忖後說道:“嫂子所言極是,朝廷如今的困境,確實如嫂子所說。


    隻是這‘助國券’,雖想法甚好,可其中細節繁雜得很。


    朝堂之上,六部各司其職。


    這事兒該由戶部主理,還是另設機構?


    要想讓百姓和商戶信任,絕非易事。


    就拿那大明寶鈔來說,起初通行順暢,後來卻因管理不善導致貶值嚴重,百姓深受其害。


    咱們得吸取教訓,製定周全章程,方能推行下去。”


    常清韻聞言眼神陡然銳利起來,手掌在空中有力一揮。


    她果斷說道:“三弟,這事兒不能隻依賴工部工匠。


    如今西洋諸國科技發展迅猛,其器械製造之術頗為先進。


    近年來常有西洋傳教士來我大明,帶來一些新奇物件和技術,我聽聞其中便有關於蒸汽動力的原理。


    雖目前咱們對蒸汽機的製造尚在摸索階段,但假以時日若能成功製造,其對工坊生產、交通運輸等方麵的助力不可估量。


    而軍中多有能工巧匠,謝家在軍隊中亦有人脈。


    鈺兒,你明日就修書一封,讓永平侯幫忙尋覓這方麵人才,協助工部一同鑽研。


    至於這‘助國券’,可效仿我朝鹽引之法。


    以朝廷信譽做保,明確兌付期限與利息,讓百姓放心。”


    緊接著常清韻眉頭微皺,語氣愈發犀利。


    “再說這商人加入‘議事會’一事。


    如今大明商業發展,商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


    但朝堂之上那些保守派大臣,還守著老黃曆,輕視商人。


    時代變了,咱們與西洋通商漸多。


    商業往來頻繁,商人對海外貿易、市場行情更為了解。


    若能讓他們參與朝堂議事,為經濟政策出謀劃策,對大明的發展必有裨益。


    此次推行‘助國券’與商人加入‘議事會’,實乃順應時代之舉。


    那些保守派大臣卻墨守成規,隻圖眼前安穩,全然不顧變革才是大明長治久安之道。


    他們若再阻攔,便是大明的罪人!”


    朱棡點頭稱是,“嫂子說得在理,保守派確實是個大麻煩。


    但他們在朝中根基深厚,想要推行變革,阻力重重。


    如今朝堂之上,黨爭不斷。


    稍有不慎,咱們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就在這時,謝鈺兒身著淡粉色褙子,下著月白色羅裙,蓮步輕移地走了進來。


    她微微皺眉,眼中滿是擔憂之色。


    “夫君,之前你和那些官員的爭論好驚險。


    蒸汽機製造所需精密工具,至今毫無進展。


    聽說製造這工具,既需高超技藝,又要特殊材料。


    這些材料在國內難尋,工匠們在關鍵技術上也遇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


    如今工部的工匠們,每日都在工坊中忙碌。


    可進展卻十分緩慢,真讓人憂心。”


    朱棡輕輕拍了拍謝鈺兒的手,安慰道:“鈺兒,這事兒確實棘手。


    但你想若蒸汽機製造成功,對大明海禁開放後的貿易,以及國內的工坊生產,都將是巨大推動。


    這與‘助國券’、商人加入‘議事會’一樣,都是為了讓大明強盛。


    咱們必須想辦法解決,絕不能讓這些利國利民之策夭折。”


    謝鈺兒思索片刻,緩緩開口說道:“夫君,關於‘助國券’推行,或許可先在幾個商業發達城市試點,觀察效果後再全麵鋪開。


    如此既能降低風險,也能讓保守派大臣看到成效後少些反對理由。


    就像父皇當年推行屯田之法,也是先在部分地區試行,效果顯著後才全國推廣。”


    朱棡聞言眼前一亮,“鈺兒,你這想法甚好。


    如此一來百姓能先見其利,更容易接受。


    還記得當初在山西,咱們一同想出的利民之策。


    也是先試點後推廣,才收獲良效。”


    他輕輕握住謝鈺兒的手,眼中滿是回憶。


    謝鈺兒微微紅了臉,“是啊,那時咱們日夜鑽研,四處走訪,才摸索出辦法。


    如今想來,那些日子雖辛苦,卻無比珍貴。”


    她目光溫柔地看著朱棡,兩人眼神交匯,眉宇之間盡是默契。


    就在這時,王府管家匆匆走進來,躬身說道:“殿下,剛剛收到消息。


    曾任寶鈔提舉的新任戶部尚書費震,今日在朝堂上又提及削減軍費開支一事,說是為了緩解財政壓力。”


    朱棡臉色一沉,冷哼道:“荒唐!北方邊患未除,此時削減軍費,無異於自毀長城。


    這些大臣,隻知在朝堂上高談闊論,卻全然不顧邊境百姓的死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