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剛要回應侍衛,就聽得溫室殿外一陣嘈雜喧鬧,那聲音就跟炸了鍋似的。


    緊接著太子內官李恒像屁股著了火似的,慌裏慌張地奔進殿內。


    隻見他“撲通”一聲就跪那兒了,急得就連聲音都變了調。


    李恒扯著嗓子喊道:“兩位殿下,大事不好哇!


    也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宮外忽地聚了一群大臣。


    聽說晉王殿下要進宮懇請放寬海禁,他們死活不同意,這會兒正吵吵嚷嚷著要見您呢!”


    眾人一聽,心裏“格登”一下,就跟被重錘敲了似的。


    常清韻那秀眉瞬間緊緊擰在一起,眼睛裏全是憂慮。


    她趕緊湊近朱棡,聲音雖不大,卻透著沉穩勁兒。


    “三弟呀,這事透著邪乎,背後指定有人搗鬼。


    你行事向來光明磊落,可朝堂那地兒,水可深著呢。


    人心隔肚皮,什麽人都有,你千萬得小心著點。


    這海禁牽扯到沿海多少勢力的利益啊,那些靠著海禁維持自個兒利益的主兒,哪能輕易讓你壞了他們的好事兒?”


    朱棡聞言臉色“唰”地就沉下來了,心裏暗自琢磨:“這消息傳得這麽快,肯定有人背後搞鬼,想給我來個下馬威。”


    不過他很快就穩住了神兒,眼神裏透著一股堅毅。


    隻聽朱棡深吸一口氣說道:“既來之,則安之。


    孤王倒要瞧瞧,他們能說出什麽歪理來?


    李恒,你先去穩住他們,就說孤王稍後就到。”


    站在不遠處的李賢一聽這事兒,眉頭皺得跟個麻花似的。


    他低頭思索了一會兒,然後壓低聲音跟朱棡說道:“殿下,這次大臣們來勢洶洶,恐怕不隻是單純反對海禁這麽簡單,背後怕是牽扯著不少利益糾葛。


    沿海那些世家大族,長期把控著有限的海上貿易,賺得盆滿缽滿。


    放寬海禁,那可就打破他們的壟斷了。


    另外海禁一旦放開,沿海防務的投入和管理都得大變,這風險可不小。


    咱們可得小心應對,不能莽撞行事。”


    朱棡扭頭看向常清韻和李賢,她微微皺眉,語氣裏帶著些無奈。


    “嫂子,李賢。


    看來這放寬海禁這條路,從一開始就不好走哇。


    但這事兒關乎咱大明沿海百姓的生計,還有國家的運勢。


    不管怎麽樣,孤王都不能打退堂鼓。


    嫂子,還得麻煩您在宮裏幫我多留意著點兒動靜。


    李賢,你趕緊把咱們剛才商量的事兒捋一捋,準備好應付大臣們的刁難。


    特別是關於海防、貿易管理這些方麵,他們肯定會揪住不放。”


    常清韻輕輕點頭,眼神裏滿是關切和期許。


    “三弟呀,嫂子我從小在江南生活過一陣子,太清楚海禁對沿海百姓日子的影響有多大了,也知道放寬海禁是大勢所趨。


    可這一路上肯定困難重重,你千萬得小心謹慎。


    嫂子在宮裏也算是有點人脈,一定會幫你盯著各方的動靜。


    這海禁一放,沿海的海盜、倭寇說不定就趁機作亂。


    你在應對大臣們的時候,可得有周全的對策。”


    就在這時,李賢拱手說道:“殿下,卑職願隨您一同前去,在旁邊給您出出主意。


    這些大臣們個個都是人精,能言善辯得很,殿下跟他們打交道時可得注意說話的分寸。


    不但要用道理說服他們,還得防著這些老狐狸給您挖坑。


    特別是在海防部署和貿易監管的細節上,要提前想好應對之策,不然容易被他們抓住把柄。”


    朱棡點了點頭,隨即大踏步往殿外走去。


    常清韻和李賢對視一眼,趕忙跟上。


    等朱棡走到殿外,隻見一群大臣吵得臉紅脖子粗。


    那場麵,就跟菜市場吵架似的。


    為首的吏部尚書洪彝向來守舊,一見朱棡出來立馬拱手作揖。


    可他嘴裏的話,卻一點兒不客氣。


    “殿下,海禁那可是陛下定下來的規矩,哪能隨隨便便就改呀?


    如今要是貿然放寬,隻怕會生出不少禍端,攪亂咱大明的安穩呐!


    再加上沿海的海盜、倭寇本就猖獗,海禁放開,他們豈不是更加肆無忌憚?


    況且沿海的世家大族,已經適應了現有的貿易模式。


    這一變,必然引發諸多不穩定因素。”


    朱棡神色鎮定,往前邁了一步,目光誠懇地大聲說道:“洪尚書,父皇的規矩咱是得守著,可時代不同啦!


    如今大明沿海的老百姓,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苦哈哈。


    要是能重啟海貿,既能讓老百姓富起來,又能給國庫增加收入,這可是對國家和百姓都好的事兒啊。


    至於海盜和倭寇,孤王已有應對之策。


    在增加水師兵力的同時,工部也在打造新型戰船。


    我們隻要加強沿海哨崗巡邏,同時與各藩屬國建立商貿協定,分化他們的勢力。


    再者變革雖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從長遠看對大明的發展是有利的,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還望洪尚書能從大局考慮,再重新掂量掂量。”


    就在這時,戶部右侍郎郭桓也站了出來。


    他的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一臉擔憂地說道:“殿下,您說的道理是沒錯。


    可海禁一放開,倭寇的禍患怎麽解決?沿海的防務又該怎麽加強?


    稍微出點岔子,那受苦的可就是老百姓哇!


    況且海貿重啟,貿易量增大,相關部門的管理難度也會成倍增加。


    如何保證稅收的準確征收,防止官員腐敗,這都是大問題。”


    朱棡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回應道:“郭侍郎,您別擔心。


    關於海防,孤王心裏已經有了周全的打算。


    除了之前所說的那些措施之外,在海關管理方麵設立嚴格的監督機製,選拔清廉正直的官員。


    同時引入商人群體的監督,讓他們相互製衡。


    再說了重啟海貿之後,跟各國簽些商貿協定。


    大家互通有無,倭國也能從中撈著好處。


    想來倭寇搗亂的事兒,也能少一些。”


    人群裏又有人大聲嚷嚷道:“殿下,海貿一重啟,那些商人就知道賺錢


    到時候走私的事兒肯定少不了,這個問題又該如何監管呢?


    另外大量的海外商品湧入,可能會衝擊我大明的一些傳統產業。


    從而導致大量工人失業,引發社會動蕩,此事又該如何解決啊?”


    朱棡目光堅定地看向那名官員,語氣嚴肅地說道:“這事兒好辦,專門設立個市舶司衙門。


    挑些清正廉潔的人去管事兒,再定些嚴厲的律法,對走私者嚴懲不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