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從琉球買馬之事和解除海禁,不能操之過急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微微擰緊了眉頭,眼神中透著專注,像是要把眼前無形的難題看穿。
他沉思片刻,隨後上前一步。
隻見朱標身姿挺拔,語氣沉穩且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鬥膽揣測,泰期之所以未言明,或許與‘東番’那特殊的位置脫不了幹係。”
朱元璋聞言微微抬了抬眼,目光中帶著一絲探尋,示意朱標繼續說下去。
朱標見狀清了清嗓子,有條不紊地接著說道:“如今‘東番’之地,恰如三國鼎立之勢。
各方勢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錯得利害。
利益糾葛更是如那盤根錯節的老樹,錯綜複雜。
他們必定顧慮重重,一旦讓我朝知曉其與大明如此相近,隻怕會無端引發不必要的爭端,甚至招來戰禍。
畢竟他們身處其中,各自都有自身的考量與擔憂啊。”
朱標一邊說著,一邊不動聲色地密切留意著朱元璋的神色。
試圖從父皇那深邃如淵的表情中,精準地揣摩出其內心的真實想法。
緊接著朱標挺直了身軀,像是下了某種決心。
他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繼續侃侃而談。
“父皇,兒臣以為對於‘東番’局勢,我們不妨暗中布局。
可挑選一些精明強幹且熟知海事的臣子,讓他們喬裝成商隊,以貿易之名暗中前往‘東番’。
如此一來一方麵可詳細探查各方勢力的具體情況,包括當地的風土人情、軍事部署,為日後可能的應對舉措積累詳實的情報。
另一方麵,亦可嚐試著與當地勢力建立隱秘聯係。
通過分化瓦解之策,逐步滲透我方影響力,如此或能將被動局麵轉變為主動。”
朱元璋聽完大兒子這番條理清晰且頗具見地的分析,不禁長歎一聲,緩緩靠在龍椅上。
他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神色,目光深邃得仿佛能穿透這重重宮牆,看到更為深遠的地方。
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才緩緩開口說道:“標兒,你所言確實不無道理。
隻是這天下局勢,猶如一張緊密交織的大網,牽一發而動全身呐。
海外貿易之事,看似簡單,實則暗藏諸多玄機。
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說著朱元璋微微坐直身體,雙手交疊在身前,神色凝重地繼續說道:“就說這買馬一事,並非僅僅關乎經濟利益。
琉球之地的馬匹雖說並無特別突出之處,但從地緣政治來看,若我們貿然大量采購,其他藩屬國知曉後,勢必會揣測我朝意圖,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猜疑與不安。
再者一旦我們在琉球形成穩定的貿易往來,其他勢力必然會有所動作。
說不定就會借此擾亂我朝周邊局勢,到時候麻煩可就大了。”
說到此處朱元璋眉頭緊緊皺起,神色愈發凝重。
“至於海禁,倭寇為患隻是其中一個原因。
海外貿易若不加限製,藩王們或許會借此機會與海外勢力勾結,擴充自身實力。
長久以往,恐怕會對中央集權造成嚴重威脅。
我大明江山初定,根基未穩,不得不防啊。”
朱標心中明白,父皇肯定已經知道三弟滯留應天晉王府的事情了。
他深吸一口氣,心中五味雜陳。
既有對弟弟的擔憂,又因即將向父皇坦白而緊張得手心微微出汗。
想到朱棡此番莽撞行為,他不禁又夾雜著一絲埋怨,暗暗思忖:三弟怎如此莽撞,平白生出這些事端?
可他也深知此事若再隱瞞,三弟恐怕會遭受更嚴厲的斥責。
於是朱標咬了咬牙,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
隻見他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啟稟父皇,實不相瞞。
三弟王府後宅近日出了些極為棘手的狀況。
那狀況牽涉頗廣,各方關係錯綜複雜,處理起來極為艱難。
他這兩天才好不容易處理完,眼下正在收拾行裝,估計過不了多久就啟程回山西。”
朱標說話時語氣雖誠懇,卻難掩微微顫抖。
同時他眼神中滿是忐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朱元璋的反應。
聽到朱標所言,朱元璋神色微微一動,思緒不禁飄回到往昔。
他想起朱棡小時候便聰慧過人,對兵法謀略有著濃厚的興趣,常常能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
有一次宮中設宴,眾人談及邊境戰事。
年僅十歲的朱棡,竟能條理清晰地分析局勢。
雖略顯稚嫩,但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讓在場眾人都大為驚歎。
朱元璋嘴角不禁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緩緩說道:“老三這孩子,從小就機靈,鬼點子多,對事情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遇到難題,他總能另辟蹊徑,想出些奇招來。
唉,可惜老三這次回山西處理大同馬場的事兒了。
要是他還在,以這小子那股子聰明勁兒和對局勢的敏銳判斷。
說不定真能想出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來化解這眼前的難題。”
話語中朱元璋既有對朱棡的肯定與期許,又帶著一絲身為父親的無奈。
隨後他將目光轉向朱標,語重心長地說道:“標兒,你身為太子,以後是要接爹的班,扛起這天下的。
更得學會統籌全局,凡事多思考,權衡利弊,切不可莽撞行事。
這天下是咱們朱家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責任重大啊。”
朱元璋的語氣變得格外凝重,那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半生的治國經驗和對兒子殷切的期望。
朱標趕忙躬身,恭敬且堅定地說道:“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
兒臣定當勤加學習,不負父皇所托。
隻是如今這海禁與買馬之事,還望父皇明示,兒臣好去安排。”
朱標一臉恭敬,眼神中透著專注與決心,等待著朱元璋的指示。
他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父皇交代的事情辦好,不負這儲君之位所賦予的責任。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這買馬之事,先別急著定。
派人再去詳細探查琉球馬匹的優劣,還有‘東番’那邊的局勢,方方麵麵都要摸清楚了再說。
不但要了解馬匹的實際情況,更要關注各方勢力的反應以及可能帶來的連鎖影響。
至於海禁,不能操之過急。
倭寇不除,海防不能鬆。
先讓沿海衛所加強防範,暗中選派些精明能幹的人去收集海外消息,為以後做決策做準備。
同時密切留意藩王們的動向,切不可讓他們借海外貿易滋生事端。”
他沉思片刻,隨後上前一步。
隻見朱標身姿挺拔,語氣沉穩且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鬥膽揣測,泰期之所以未言明,或許與‘東番’那特殊的位置脫不了幹係。”
朱元璋聞言微微抬了抬眼,目光中帶著一絲探尋,示意朱標繼續說下去。
朱標見狀清了清嗓子,有條不紊地接著說道:“如今‘東番’之地,恰如三國鼎立之勢。
各方勢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錯得利害。
利益糾葛更是如那盤根錯節的老樹,錯綜複雜。
他們必定顧慮重重,一旦讓我朝知曉其與大明如此相近,隻怕會無端引發不必要的爭端,甚至招來戰禍。
畢竟他們身處其中,各自都有自身的考量與擔憂啊。”
朱標一邊說著,一邊不動聲色地密切留意著朱元璋的神色。
試圖從父皇那深邃如淵的表情中,精準地揣摩出其內心的真實想法。
緊接著朱標挺直了身軀,像是下了某種決心。
他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繼續侃侃而談。
“父皇,兒臣以為對於‘東番’局勢,我們不妨暗中布局。
可挑選一些精明強幹且熟知海事的臣子,讓他們喬裝成商隊,以貿易之名暗中前往‘東番’。
如此一來一方麵可詳細探查各方勢力的具體情況,包括當地的風土人情、軍事部署,為日後可能的應對舉措積累詳實的情報。
另一方麵,亦可嚐試著與當地勢力建立隱秘聯係。
通過分化瓦解之策,逐步滲透我方影響力,如此或能將被動局麵轉變為主動。”
朱元璋聽完大兒子這番條理清晰且頗具見地的分析,不禁長歎一聲,緩緩靠在龍椅上。
他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神色,目光深邃得仿佛能穿透這重重宮牆,看到更為深遠的地方。
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才緩緩開口說道:“標兒,你所言確實不無道理。
隻是這天下局勢,猶如一張緊密交織的大網,牽一發而動全身呐。
海外貿易之事,看似簡單,實則暗藏諸多玄機。
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說著朱元璋微微坐直身體,雙手交疊在身前,神色凝重地繼續說道:“就說這買馬一事,並非僅僅關乎經濟利益。
琉球之地的馬匹雖說並無特別突出之處,但從地緣政治來看,若我們貿然大量采購,其他藩屬國知曉後,勢必會揣測我朝意圖,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猜疑與不安。
再者一旦我們在琉球形成穩定的貿易往來,其他勢力必然會有所動作。
說不定就會借此擾亂我朝周邊局勢,到時候麻煩可就大了。”
說到此處朱元璋眉頭緊緊皺起,神色愈發凝重。
“至於海禁,倭寇為患隻是其中一個原因。
海外貿易若不加限製,藩王們或許會借此機會與海外勢力勾結,擴充自身實力。
長久以往,恐怕會對中央集權造成嚴重威脅。
我大明江山初定,根基未穩,不得不防啊。”
朱標心中明白,父皇肯定已經知道三弟滯留應天晉王府的事情了。
他深吸一口氣,心中五味雜陳。
既有對弟弟的擔憂,又因即將向父皇坦白而緊張得手心微微出汗。
想到朱棡此番莽撞行為,他不禁又夾雜著一絲埋怨,暗暗思忖:三弟怎如此莽撞,平白生出這些事端?
可他也深知此事若再隱瞞,三弟恐怕會遭受更嚴厲的斥責。
於是朱標咬了咬牙,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
隻見他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啟稟父皇,實不相瞞。
三弟王府後宅近日出了些極為棘手的狀況。
那狀況牽涉頗廣,各方關係錯綜複雜,處理起來極為艱難。
他這兩天才好不容易處理完,眼下正在收拾行裝,估計過不了多久就啟程回山西。”
朱標說話時語氣雖誠懇,卻難掩微微顫抖。
同時他眼神中滿是忐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朱元璋的反應。
聽到朱標所言,朱元璋神色微微一動,思緒不禁飄回到往昔。
他想起朱棡小時候便聰慧過人,對兵法謀略有著濃厚的興趣,常常能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
有一次宮中設宴,眾人談及邊境戰事。
年僅十歲的朱棡,竟能條理清晰地分析局勢。
雖略顯稚嫩,但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讓在場眾人都大為驚歎。
朱元璋嘴角不禁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緩緩說道:“老三這孩子,從小就機靈,鬼點子多,對事情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遇到難題,他總能另辟蹊徑,想出些奇招來。
唉,可惜老三這次回山西處理大同馬場的事兒了。
要是他還在,以這小子那股子聰明勁兒和對局勢的敏銳判斷。
說不定真能想出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來化解這眼前的難題。”
話語中朱元璋既有對朱棡的肯定與期許,又帶著一絲身為父親的無奈。
隨後他將目光轉向朱標,語重心長地說道:“標兒,你身為太子,以後是要接爹的班,扛起這天下的。
更得學會統籌全局,凡事多思考,權衡利弊,切不可莽撞行事。
這天下是咱們朱家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責任重大啊。”
朱元璋的語氣變得格外凝重,那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半生的治國經驗和對兒子殷切的期望。
朱標趕忙躬身,恭敬且堅定地說道:“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
兒臣定當勤加學習,不負父皇所托。
隻是如今這海禁與買馬之事,還望父皇明示,兒臣好去安排。”
朱標一臉恭敬,眼神中透著專注與決心,等待著朱元璋的指示。
他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父皇交代的事情辦好,不負這儲君之位所賦予的責任。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這買馬之事,先別急著定。
派人再去詳細探查琉球馬匹的優劣,還有‘東番’那邊的局勢,方方麵麵都要摸清楚了再說。
不但要了解馬匹的實際情況,更要關注各方勢力的反應以及可能帶來的連鎖影響。
至於海禁,不能操之過急。
倭寇不除,海防不能鬆。
先讓沿海衛所加強防範,暗中選派些精明能幹的人去收集海外消息,為以後做決策做準備。
同時密切留意藩王們的動向,切不可讓他們借海外貿易滋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