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年匆匆回到辦公室,推開房門,便看見陳凡正悠哉悠哉地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看報紙。


    這間辦公室,能在他不在的時候進入的,也隻有陳凡一人而已。


    他喘了兩口氣,反手把門關上,看了一眼陳凡,便往角落走去,“你這次又是從哪裏過來的?”


    陳凡起身打了個招呼,又拎起熱水瓶給他把茶杯加滿,隨後說道,“盧家灣啊,還能哪裏?”


    楊康年拿著毛巾擦了把臉,將毛巾扔到盆子裏,擼起袖子走過來,臉色頗有些驚訝,“這次待了一個多月沒出去?”


    陳凡“嗯”了一聲,回到沙發上坐著,“在單位事太多,回來躲清淨。”


    這話可不是騙人,隻要他在單位裏麵,何主席、許秘書長他們總能給他找到事做。


    不是讓他去函授中心講課,就是催他寫書。


    又或者拉著他討論到底要不要出去交流訪問的問題。


    當時何主席說的好聽,讓他掛個名,別的啥事沒有,結果呢,又是這個、又是那個的,就該給他漲工資!


    楊康年坐在另一邊沙發上,好奇地看著他,扔了一支煙過去,“那你沒幹點別的?”


    陳凡接過煙點上,笑道,“有啊。白天滿村子跑,先是幫忙秋收,完了又弄副業公司,事情多著呢。”


    秋收的時候寫了一篇通訊稿,天天在副業公司打轉,都可以算的吧。


    楊康年笑了笑,顯然不是很相信,不過他也沒多說,轉而問道,“那這段時間沒寫新的?”


    陳凡撇撇嘴,“為什麽所有人都會問這個問題呢?”


    楊康年長歎一聲,沒好氣地說道,“誰讓你寫得慢的?你以前寫的那些都看完了,也不說再寫兩本出來。”


    陳凡眼角微抽,說道,“寫還是在寫的,不過這本比較難啃,可能要明後年發表吧。”


    這本還沒起名字的現實主義題材,一天寫個幾百字就夠了。


    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寫可以賺大錢的《龍騎士傳說》,一個多月下來,第二部已經完本,第三部也開了個頭。


    周亞麗放了寒假,肯定會跑過來玩,到時候讓她帶回去,剛剛好。


    楊康年聽到陳凡說要明後年才能發表,不禁有些失望,“這次怎麽這麽久啊?”


    陳凡,“也不算久。以前是在雜誌上連載,這本我打算寫完了再出書。而且除了寫這本書,在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也沒斷過,東一鱗西一爪的,總是還有的嘛。”


    抽完這支煙,聊了一陣子之後,陳凡終於說起了正事。


    他滿臉嚴肅地看著楊康年,“楊叔,上次跟你聊到,是打算往哪個方向發展,你想好沒有?”


    現在楊康年還是雲湖機械廠、雲湖汽車廠兩家單位的書記兼廠長。但是等到年底開會,這種兼任的職務就要分出去,隻能管理一家單位。


    而且他書記、廠長一肩挑,按照常理也是不合適的。


    以前這樣,是為了方便他下馬歸來之後管理單位,現在該厘清的都理清了,就不能再行政、生產一把抓。


    要麽擔任書記,主管行政,以後走的是政途。要麽當好廠長,主抓生產,以後往國企領導這個方向發展。


    如果是20年後,那肯定想都不用想,當然要選前者,前途才更加光明。


    可是在這個年代、甚至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期,效益好的生產單位,各方麵的福利、前途都要比前者更強一些。


    因為這段時間講究的是“一切以生產為中心”,各方麵資源都要向生產單位傾斜。


    這個政策可不是改開以後才有,而是從5、60年代就定下來的。


    一手抓階層、一手抓生產,便是那時候的現實情況。


    楊康年聽到陳凡的話,先是有些不解。


    上次他來的時候,不就提過這個問題了麽,怎麽今天還來說這個?


    而且看他的架勢,似乎是專門為這個而來的?


    他看著陳凡沉吟兩秒,心裏隱隱有了些猜測,“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


    陳凡笑了笑,掏出煙遞過去一支,自己也點上,隨即笑道,“是這樣,我這次過來,是想請機械廠研發一台機器。”


    楊康年眼神微凝,目不轉睛看著他,“這台機器很重要?”


    陳凡輕輕點頭,正色說道,“如果研發成功,再配上盧家灣總結出來的養殖手冊,能有助於我國家禽養殖突飛猛進、為農民創收。”


    楊康年頓時渾身一震,滿臉嚴肅地說道,“這個話,可不能隨便說的!”


    陳凡笑了笑,解釋道,“我要研發的,是可以同時孵化幾千枚禽苗的活禽孵化機。”


    聽到這話,楊康年不禁眼放精光,“孵化機?同時孵化幾千枚蛋?”


    如果這種機器真的能研發出來,確實如陳凡所說,對農村家禽養殖有非常大的幫助。


    之前是不讓養太多,以及種苗太少,養殖站裏經常缺種苗,反倒挑著籮筐賣小雞的小販,成了農村雞苗的主要來源。


    如果能解決種苗稀少的問題,再加上現在對農村家庭養殖沒有限製、另外還有集體養殖模式,那麽很多地方就可以開啟養殖副業。


    隻不過……


    下一秒,他便眉頭微皺,“據我了解,限製農村家庭養殖的,除了種苗之外,還有防疫和飼料,尤其是飼料問題。


    雲湖是魚米之鄉,可能提供的飼料也不過是少量的米糠、麩皮,大多還要依靠菜葉和野菜。連雲湖都這樣,其他更多糧食產量不高的地方,恐怕很難提供足夠的飼料,如果要增加養殖數量,首先就要解決飼料的問題。


    在飼料麵前,連防疫都要排在後麵。”


    陳凡哈哈笑道,“我剛才不是說了嗎,有了孵化機,再配上盧家灣提供的養殖手冊,就能解決大部分的農村家禽養殖問題。”


    楊康年看著他,問道,“莫非,盧家灣的養殖場有什麽獨門手段?”


    陳凡,“對啊,您總不會以為盧家灣的雞,都是靠吃糧食飼料長大的吧?!”


    楊康年頓時來了興趣,“快給我說說。”


    陳凡笑著解釋道,“雞子的食譜比較廣,除了米糠、麩皮,蟲子、野草、野菜、菜葉,甚至小魚小蝦,都可以作為飼料。


    一開始的時候,盧家灣就是提倡每家每戶都養殖蚯蚓,然後通過科學的處理之後,用蚯蚓和菜葉、米糠做成混合飼料來養殖。


    所以啊,即便是糧食產量不高的地方,隻要能養蚯蚓、種野菜,就可以嚐試養雞。


    而且除了蚯蚓之外,農業大學裏麵還有養蟲的方法,畜牧局可以將這些養殖方法整合起來,一方麵用孵化機提高種苗供應、另一方麵為農戶提供混合飼料的製作培訓,其中就包括養殖蚯蚓、蟲子等方法。


    隻要按照科學的方法去養殖、並對飼料進行合理的處理,雞子的飼料問題,並不難解決。”


    等陳凡說完,楊康年徹底明白了陳凡的意思。


    他右手夾著煙,左手手指在大腿上輕輕敲動,思考了半天,才呼出一口長氣,抬起頭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我要走行政路線,這個孵化機,確實比汽車更適合我。”


    陳凡眉頭輕挑,“您還是想掌管汽車廠?”


    楊康年輕輕點了點頭,臉上帶著幾分惆悵,笑著說道,“對我來說,孵化機確實能讓我往上走一階,甚至走好幾階。但是,汽車對我而言,那是多年來的理想,其中也有你父親的心血在裏麵。


    所以相比之下,我更願意在汽車廠看著,……”


    說到這裏,他忽然哈哈一笑,“況且,就算把孵化機交給機械廠負責,我也不是不能沾光。”


    陳凡眼珠微轉,點頭笑道,“也對,雖然現在您已經不管機械廠的具體事務,可還是機械廠的領導呢。不管研發出來的時候、您還在不在機械廠,但隻要這個東西是在您任上立項的,一份功勞就必不可少。”


    楊康年仰頭哈哈大笑,隨後拍拍腿站起來,“走吧,我帶你去找老薛,白送他一份功勞。”


    ……


    半個小時後,機械廠老廠區,小會議室。


    凡是在雲湖的機械廠領導班子成員,一個不少、全都趕了回來。


    楊康年主持會議,薛副廠長、工會趙主席、團委張書記、婦聯錢主任、財務科孫科長、辦公室劉主任出席。


    至於李副廠長,非常不巧,他去了駐京辦主持工作,具體幹什麽,陳凡也沒問。


    他現在正跟所有人解釋孵化機是個什麽東西,“人工孵化技術,從兩千年前就有了,但一直以來,效率不高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管用哪種孵化技術,一個人同時最多隻能孵化幾百隻小雞,差不多就到了頂。


    而早在1918年,西方國家就發明了大型孵化機,然後又在1927年、出現了第一台出雛機。


    如果從頭算起的話,這人工孵化技術,還是先從咱們國家傳到小本子,再從小本子傳到歐洲,結果人家先弄出了先進的機器孵化設備,而咱們還在使用兩千年前老祖宗留下來的辦法。”


    薛副廠長此時早已激動得滿臉通紅。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能不激動嗎。


    聽到陳凡的話,當即慷慨激昂地說道,“陳顧問,你就說咱們怎麽辦吧?”


    陳凡轉頭看向他,正色說道,“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有兩條路。第一,想辦法采購一台國外最先進的孵化機,機械廠拆了仿製,這樣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研製出來,並投入生產。”


    頓了一下,他掃了一眼眾人,“但是,我不建議采用這一條。”


    趙主席不解地看著他,“為什麽?”


    在農機領域,買回來拆,幾乎已經成了國內的共識。


    很多農機就是這麽來的。


    怎麽到了孵化機就不行了呢?


    陳凡點燃一支煙,正色解釋道,“首先,這個涉及到國際知識產權方麵的情況。我國現在並沒有專利法,一套設計圖,全行業都在用,幾乎已經成了慣例。


    但是這種慣例,在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是行不通的。


    如果仿製西方國家的機器,那麽就決定了這台機器永遠走不出國門。萬一……”


    頓了兩秒,他環視一眼眾人,笑道,“這兩天報紙上也在講,頂級領導們在開工作會議,按照今年報紙上已經公布的消息,再結合多方麵信息。


    比如要利用外資、以及老政委出訪多個國家,不難判斷出,當前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不排除有一天,我們會走出去、也會邀請國外的公司進來。


    萬一這種情況真的發生,那麽我們國家在知識產權這方麵,一定會與國際接軌。


    否則的話,還不等交流合作,就先把官司打起來,豈不是可笑?”


    聽完他的話,幾乎所有人都麵麵相覷。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人都知道遵守專利是常識,而當年的常識,就是大家的東西大家用。


    嗯,80年代的時候,不少拿出過新產品的單位,就是這麽被搞垮的。


    所以,如果換成另外任何一個人,包括楊康年在內,都會對這些話毫不在意。


    但是陳凡不一樣,沒有他、就沒有雲汽廠。


    包括現在正在江南全省推廣的“工廠管理五大原則”,也是他提出來的,率先在機械廠試驗,效果出奇的好。


    楊康年代表工廠上報之後,立刻引起輕工業局的重視,在總結相關經驗之後,便決定全省推廣。


    如果這個管理方法具有普適性,他們將上報部委,向全國推廣。


    除此之外,陳凡的那個國外親戚,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他們早就聽說,陳顧問的舅舅是美國的大人物,說不定他剛才講的那番話,就是從他舅舅那裏聽來的。


    如此一來,可信度自然非常高。


    相比之下,反倒是最重要的對時局的判斷,他們都覺得不值一提。


    因為風向轉變基本成了定局,無非是要怎麽變、什麽時候變而已,這一點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用不著陳凡多費口舌。


    短暫的沉默後,楊康年問道,“第二個辦法,是自主研發?”


    陳凡輕輕點頭,笑道,“其實自己研發也不難,機械廠有工業基礎,若是希望快速出成績,可以邀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江南理工大學一並加入進來,有了他們的人才支持,加上機械廠的先天條件,我相信,這個孵化機,一定很快就能研製成功。”


    等他說完,楊康年轉頭看向薛副廠長,笑道,“老薛,這個任務是你們的,最終決定,還是讓你來定吧。”


    薛副廠長斟酌了幾秒,左右看了看,最終拍拍桌子,“那就自主研發。”


    頓了一下,他忽然嗬嗬笑道,“說不定咱們還能參加廣交會,出口賺外匯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在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貓換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貓換銀子並收藏穿在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