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所言甚是,奴才也是如此以為。”


    正當哲哲以為多爾袞會表示反對,要求嚴懲豪格,並且做好了他一旦反對自己又將如何應付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想到多爾袞反而表示了讚同的態度,隨著多爾袞這句話出口,所有人都詫異了,尤其是故意給多爾袞上眼藥的多鐸更是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他太了解自己這個哥哥了,更知道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現在多爾袞居然為豪格說話,這莫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不對!十四哥可不是軟心腸的人,他心狠手黑著呢,難道他是打算……?”多鐸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多爾袞哪裏會輕易放過豪格?抓到豪格的把柄不往他死裏整才怪呢,可現在卻表示了這樣的態度,其中必有蹊蹺。


    哲哲心有狐疑地看了一眼多爾袞,也覺得多爾袞的態度有些奇怪。不過既然多爾袞這樣表態倒也正中自己下懷,反而她是想留著豪格來牽製多爾袞的,隻要豪格不出事,多爾袞就算有其他想法又如何呢?


    “睿親王既然也是如此覺得,那麽此事就依睿親王所見如何?”哲哲試探著再問了一句。


    多爾袞點點頭,當即說道:“肅親王一事暫且擱置,眼下沒必要討論其責,關鍵在於朝鮮亂局,既然肅親王現在漢城,就依太後所言讓其戴罪立功,穩定朝鮮政局更為要緊。”


    “此外,朝鮮國主、世子、王子雖然大多已沒了,可肅親王手中還有一個崇善君李澂,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奴才建議,當以太後和皇上下旨,冊封朝鮮崇善君李澂為新的朝鮮國主,重立朝鮮王室。此外肅親王手中所掌控的朝鮮兩班貴族大臣們也可利用,隻要朝鮮新王繼位,肅親王挾朝鮮新國主大義在手,朝鮮之亂當可平定。”


    “睿親王此言有理,諸位以為如何?”哲哲點頭讚道,雖然她對多爾袞印象不好,但也承認多爾袞的能力不俗,剛才大家都在爭論怎麽處置豪格,可偏偏多爾袞考慮的卻是朝鮮政局的穩定,看待問題的角度高出一籌。


    現在,哲哲算是明白多爾袞的打算了。多爾袞不是不想對付豪格,而是從大局出發打算先穩定朝鮮,等朝鮮的事結束後,大清繼續把持朝鮮政局後再處置豪格。


    孰輕孰重,多爾袞分的很是清楚,而且他所提出的建議也是實實在在。豪格現在手中掌控著崇善君李澂,這是目前朝鮮王室僅存的王子,從法理來說崇善君李澂在朝鮮國主、王世子和其他兄長都死光的情況下登基為國君是理所應當的。


    再加上俘虜被關押的一批朝鮮兩班貴族大臣們,大清可以完全扶持起一個被徹底掌控的朝鮮傀儡政權,這樣一來隻要朝鮮王室繼續存在,那麽朝鮮李氏王朝就能延續,而大清借著這個大義就能做許多事了,不僅能以朝鮮王室的身份下令朝鮮軍隊和貴族、世家大族們結束叛亂,更能利用朝鮮的軍隊鎮壓地方,再加上豪格手中的軍隊又控製著漢城,成功的概率可謂極大。


    一旦這個辦法成功,那麽以後朝鮮相比之前的朝鮮更能為大清所掌控,未來大清直接吞並朝鮮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有了這樣一個地盤,再加上朝鮮的人口和生產力,大清就能解決諸多問題,對於未來大清的發展也是極其有利。


    “奴才讚同睿親王所見!”一直沒說話的範文程此時站了出來,拱手對哲哲道:“睿親王所見深謀遠慮,更是解決目前朝鮮問題的最好辦法。此外,奴才還有三個建議,懇請太後和睿親王首肯。”


    哲哲看了一眼多爾袞,見多爾袞沒有反對,當即點頭道:“範先生有什麽建議盡管直說。”


    範文程再一次行禮道:“既然讓肅親王統管朝鮮,奴才以為名不正言不順,肅親王身為我大清親王,當初去朝鮮是以親王和大將軍名義去的,眼下局勢不同,應該為其正名。”


    “如何正名?”


    “奴才以為可以朝廷的名義授肅親王為我大清欽差,並領朝鮮總督之職,以確定肅親王在朝鮮的身份,如此才能名正言順地為我大清冊封朝鮮國王,並輔助其王管轄朝鮮。”


    “睿親王以為如何?”


    多爾袞笑著點頭:“這自然是應當的,名不正言不順,肅親王在朝鮮也施展不開手腳,隻要太後不反對,此事可辦。”


    哲哲笑道:“那就給他這個名義,授肅親王朝鮮總督,總攬朝鮮軍政事務,並以我大清欽差身份駐朝鮮,再給朝鮮一道旨意,冊封朝鮮新國主。”


    說完後,哲哲又問範文程其餘兩個要求是什麽。


    範文程繼續道:“其二,朝鮮大亂,雖然重新冊封國主,恢複朝鮮王京秩序也需時間,而肅親王眼下掌控漢城,但他手中兵力不足,奴才以為應當派兵協助肅親王,雙管齊下,壓製地方,剿滅叛亂。”


    “這個沒問題。”多爾袞不等哲哲發問直接點頭道:“武英郡王的軍隊就在邊境,他手下的部隊本就應該駐紮朝鮮,而且之前就在負責圍剿朝鮮亂軍。既然已定下重立朝鮮王室,那麽就讓武英郡王的軍隊再回朝鮮,協助肅親王即可。”


    “對了,範大人最後一個要求是什麽?”


    範文程道:“奴才最後一個要求是向朝鮮派遣官員,既然重立朝鮮王室,恢複朝鮮政權,僅以肅親王一人是不行的,想要控製住朝鮮其朝廷內必須要有我大清的人才可。而且肅親王本人長於軍事,對於政事略有薄弱,此外朝鮮眼下局勢複雜,更需有人輔助,所以奴才建議除肅親王為我大明執掌朝鮮外,還當派些能臣過去才是。”


    多爾袞心中微微一動,目光如電朝範文程掃去,範文程這番話聽起來有道理,可實際上卻是為豪格鋪後路,或者說分擔豪格在朝鮮的責任。既然責任分擔了,那麽未來要追究豪格他身上的罪責也就減輕了不少。而且派官員去朝鮮輔助,表麵上對朝鮮和大清都是件好事,可別忘了大清的不少文官都是漢臣,這些漢臣去了朝鮮究竟會怎麽樣,誰都無法把握,一旦他們暗中和豪格勾結起來,以朝鮮為根基暗中做些什麽事,他多爾袞在盛京根本就控製不了。


    等到那時候,豪格不僅是朝鮮總督,更成了朝鮮實際上的太上皇。朝鮮雖然隻是小國,可實際疆土並不比現在的大清小多少,而且朝鮮的人口足有近千萬之數,再加上掌控著朝鮮幼王,一旦豪格起了心思就實則割據,這樣的話恐怕就有些麻煩了。


    “這範文程究竟何意?難不成他暗中和豪格勾結起來了?”多爾袞心中如此想道,轉瞬間許多念頭閃過,卻無法確定。


    “範大人所言頗有道理,但朝鮮同我大清不同,如要派大臣去朝鮮協理朝鮮國政,先不說朝鮮人是否可以接受,就算朝鮮接受,我大清也沒這麽多官員可派,要不範大人親自去一趟朝鮮?協助肅親王?”多爾袞試探地開口笑問。


    範文程搖頭道:“奴才身弱,朝鮮之地恐非奴才能去,而且眼下我大清新皇在位,內有隱患,外有強敵,奴才在大清還有許多事要做,就更去不得了。”


    “另外,奴才提此建議僅僅隻是鑒於朝鮮問題,而無其他想法。至於派何人去,派多少人去,這都應當由太後和睿親王等商議才是,奴才如何能逾越行事。”


    “嗬嗬,範大人倒是小心謹慎。”多爾袞不置可否笑笑,也不說同意或者反對,轉而對哲哲道:“太後,既然此事已有定論,那就依照商議的辦,您覺得如何?”


    “可!”哲哲點了點頭,接著就以皇太後的身份代表皇帝下達了旨意,再由多爾袞以輔政親王同濟爾哈朗一同頒旨,冊封朝鮮新王,並封肅親王豪格為朝鮮總督,欽差大臣。


    此外命令阿濟格的部隊重新返回朝鮮,協助豪格鎮壓朝鮮叛亂,至於對範文程提出的派遣大臣去朝鮮的建議兩人一起無視了,仿佛這個建議從未提出過一般。


    而範文程也不提醒,早早就退回了原來的位置,繼續保持之前擺設的姿態,直到這次朝會全部結束。


    結束了朝會,範文程回到府中,摘下官帽坐在椅中,凝神不知在思索著什麽。過了許久他長歎一聲,微微搖頭。


    今天朝會的情況他以旁觀者的眼光看得明明白白,更看清楚了眾人的心思,包括皇太極哲哲和多爾袞的打算。


    可惜,他雖然看明白了,卻對此無能為力,尤其是他所提出的三個請求最終隻有前兩個請求被采納,而最後一個請求卻沒了下文,不由得讓範文程惋惜不已。


    其實範文程並沒有其他想法,他的所做作為都是為了大清,之所以提出派遣大臣去朝鮮也是為了未來更好控製住朝鮮和未來可能吞並朝鮮做準備。如果不是朝鮮比較特殊,李氏王朝在朝鮮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的話,當年皇太極攻占朝鮮時就直接把對方給吞並了,但這麽做必然引發朝鮮動亂,而且要想消化朝鮮成為大清一分部不是那麽容易的。


    現在的朝鮮亂局就證明了這點,朝鮮哪裏是這樣輕易被大清所吞並的呢?無奈之下皇太極才會采取後來對朝鮮的態度,隻是讓朝鮮俯首稱臣,作為大清的屬國存在。


    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後續的布置朝鮮國主是幼主,可以說朝鮮國政未來已在大清執掌之中。但朝鮮的政治和大清不同,朝鮮兩班貴族和地方世家大族實力雄厚,要想直接解決很難。


    範文程原本打算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從朝鮮朝堂下手,用大清的臣子來替換部分朝鮮的實力派,然後逐步蠶食,等機會成熟後鏟除朝鮮兩班貴族和地方世家大族,這樣的話就有機會直接吞並朝鮮。


    可惜他的想法雖好,但多爾袞卻因為這樣那樣的顧慮沒有答應。而皇太後哲哲雖然手段不差,但政治遠見卻是不行,而且她作為女人也沒這個魄力,同樣沒有答應此事,讓範文程感到惋惜。


    想到這,範文程不由得想起了先帝皇太極,心中戚戚,如果皇太極還在的話,以皇太極的英明神武和卓越眼光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可現在卻已不同,皇帝還小,皇太後和兩位輔政親王攝政,其中一位親王成了擺設,一位親王雄心勃勃,而皇太後又隻想著搞平衡,如此下去大清何去何從實在令人堪憂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明末當宗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苟在明末當宗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