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光二年十二月十七。
永寧侯傅平帶著與南匈奴簽訂和約,以及南匈奴送來質子海蒙王子回京。
朝堂之上,昭文帝當著文武百官麵,對其大加稱讚,稱他為大陳立下不世之功,特賜加封其太子太傅銜,永寧侯夫人於氏也加了誥封。
其後又有種種賞賜,如流水般入了傅平京中府邸。
十二月二十五。
永寧侯傅平得聖命,返家省親。
江州老宅得了消息,自是一片歡心鼓舞,較之前段時間日日期盼,自不可同日而語。
明明都已經準備多時,到了這一日,於氏與傅老太君卻還是不放心,又命人於侯府裏外清理打掃了一遍。
到了傅平歸家那日,傅安也告了假,未上衙門,同謝綠雪一起去了福安堂,一大家子人難得齊聚一堂,等著傅平。
於氏與傅老太君皆是一臉期待,即使與旁人說著話,目光卻也時不時地瞥向門口方向。
這話題也不知怎麽轉,就說到了謝綠雪那出生弟弟身上,蔣氏笑道:“二奶奶娘家弟弟滿月酒,是不是就這幾日啊?”
謝綠雪抬頭看了蔣氏一眼,才開口回答:“就是明日。”
蔣氏抬手,指間捏巾帕虛虛地掩住了口鼻,“這麽巧啊?那明日為侯爺辦得洗塵宴,二奶奶豈不是不能參加了?”
室內因這話靜了下來,還是於氏開口破了這僵局,“無事,說是洗塵宴,其實也不過是一家人聚一起吃個飯,自然比不得弟妹娘家弟弟滿月酒,況且親家老爺先前又隻有弟妹這一個女兒,怎麽說,這嫡親弟弟滿月酒,弟妹都沒有缺席道理。”
傅老太君附議:“確是如此,明日子穩也陪著老二家一起回去,也記得代娘同親家老爺說一句恭喜。”
傅暖聞言冷哼一聲。
傅安卻是恭敬應了:“是,兒子記得了。”
這個話題結束,作為當事人謝綠雪一點意見也未發表。
蔣氏向來愛說,這個話題說不起來,便又轉了一人話題,一雙眼睛朝著傅老太君身邊傅暖瞟了一眼,“聽說這次五王爺是同侯爺一起回來,不知道是純粹來遊玩,還是為了別什麽哦?”
傅暖先前還不明白,待仔細一想,才弄懂了蔣氏話中意思,一張俏臉霎時便紅了起來。
難得眾人麵前卸下了高傲姿態,露出小女兒羞態來。
傅老太君見傅暖樣子,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嘴上卻斥道:“胡說個什麽了,侯爺信上都說了,五王爺隻是聽聞我江州紅梅美名,頗為神往,這才趁著這次機會,跟著侯爺一起來我江州,觀賞紅梅。”
江州城一大美景,便是城郊那一片紅梅林。
隻是紅梅雖美,卻也實是讓堂堂一位王爺,冒著這大風雪天氣,從京城千裏迢迢趕來。
謝綠雪卻知道,這五王爺這次來江州目,實則是為了向侯府傅三小姐傅暖提親。
因為前世時候,五王爺也是跟著傅平一起回了江州,然後提了親,到第二年冬天,便迎了傅暖進門,讓傅暖成為了五王妃。
蔣氏也看出了傅老太君並無怪罪自己意思,也不怕,接話道:“老夫人有所不知,這五王爺啊,麵上說是來賞梅,隻怕是醉翁之意不酒。”
一旁袁氏打趣她:“我竟不知道姐姐什麽時候也成才女了,竟連這醉翁之意不酒都會用了?”
蔣氏出身將門,父親兄長都是五大三粗男人,字倒是認得些,詩書這東西,卻實是一竅不通。
被人打趣了,蔣氏也不見惱,隻是看了袁氏一眼,“妹妹有所不知,侯爺上次返京前,曾贈了我一本詩集,每每思念侯爺時,我便拿出來看看,看得多了,裏麵有些詩句,便記住了。”
袁氏臉一繃,下意識去看於氏表情。
於氏麵色如常,仿佛沒聽出蔣氏話中炫耀之意般。
袁氏勉強笑笑,也沒了心思與蔣氏鬥嘴。
蔣氏得意昂了昂下巴。
於氏正要開口打個圓場,擺出自己正妻風範來,門外卻忽然傳來了急促腳步聲,接著便有一個丫頭推開了房門步走了進來。
福身行禮,小丫頭笑容滿滿,脆聲道:“老夫人,侯爺到府門口了。”
傅老太君激動坐直了身子,連道了兩聲“好”。
於氏站起了身,朝著傅老太君道:“娘,我出去迎侯爺過來。”
蔣氏與袁氏也站了起來:“妾身同大奶奶一起。”
傅老太君揮了揮手,“去吧,去吧。”
得了允許,於氏抱緊了懷中暖爐,打頭出了福安堂,蔣氏與袁氏緊跟其後。
“娘,女兒也想去接大哥。”傅暖仰起小臉,開口央著。
傅老太君現下隻想點見到大兒子,自是沒有不應允,傅暖就笑著,蹦跳著跑了出去,貼身伺候丫鬟也連忙跟上。
謝綠雪轉頭去看傅安。
於氏、蔣氏、袁氏是傅平妻妾,傅暖是傅平妹妹,主動提出出門去接他,那都是無可指摘事情。
謝綠雪是弟媳身份,卻是不能夠主動說去迎這大伯。
原以為傅安也會出去接人,結果等到這傅蓉傅袖都出去了,傅安仍是一動不動坐那裏,一張如溫玉一般麵孔上,掛著溫和笑容。
不一會,一大群女眷便簇擁著一個男人進了福安堂。
男人身高八尺有餘,麵容與傅安有八成相似,就是身材較傅安壯實一些,膚色也較傅安黑一些。
正是永寧侯,傅平。
前世,謝綠雪雖嫁入永寧侯府四年,見傅平次數卻是屈指可數。
隻因傅平朝為官,因為身兼太子太傅職,之後邊疆雖一直平穩著,沒有再讓他掛帥出征,不料唐宰相卻不久後病重過世,唐宰相身為帝師,一向是昭文帝左膀右臂,他一過世,昭文帝如同斷了一臂。
昭文帝悲痛之餘,於朝政之事,也開始倚重傅平這下一任帝師。
傅平公務繁忙,回家次數便少了,偶爾回來,也都是陪伴傅老太君身側,與謝綠雪這個弟媳,自是沒什麽來往。
傅平身上有股武將特有殺伐之氣,幾步走到傅老太君麵前,傅平跪了下去,恭敬給傅老太君磕頭,磕完頭,才開口道:“娘,兒子回來了。”
傅老太君早就熱淚盈眶了,顧不上腿上薄毯,站起來就去扶傅平:“起來,起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傅平站了起來,站原地任由傅老太君又上下打量著他,等到傅老太君放開他,讓他坐下,他才走到於氏上首空著那張椅子上坐下。
“子寧,這次回來,打算家待多久?”這是傅老太君關心問題,長子自從入朝為官之後,一年到頭都難得見著一回,著實叫她這個做母親,想念緊。
傅平眼中閃過愧疚,“娘,兒子這次打算過完年才返京,聖上也準了兒子假了。”他自然知道傅老太君心裏想法,隻是他身為人臣,雖然有心侍奉母親左右,卻隻能是有心無力。
如今差不多已是十二月底了,過幾日便是除夕,除夕過後便是年節,就算是過完小年,傅平家也才待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傅老太君心裏失望,卻也知道長子是不得已,又見長子一臉愧疚看著自己,便扯出笑容來,“甚好。”
雖說不欲讓傅平擔心,但是除了這倆個字,傅老太君卻實是說不出其他話來。
屋裏氣氛一下子便凝滯了下來,謝綠雪目光悄然一掃,將眾人表情看眼裏,低下了頭,眼觀鼻,鼻觀心,作沉默狀。
還是傅安先開了口,“對了,大哥,不是說五王爺同你一起回來嗎?怎麽不見五王爺同你一起回府?”
傅老太君與其他人立時被轉移了視線,都看向傅平,露出同樣疑惑神情。
傅平感激看了傅安一眼,“五王爺與印都尉是舊識,他說我離家太久,如今好不容易回來,想必與家人有許多話要說,他便先不來打擾,等到明日得空了,再上門來拜訪。”
傅安記得,這江州都尉印光演之前確實是京城為官,其父是曾經做過禦前侍衛,印父常禦前行走,印光演與當時身為皇子五王爺交好,那也是自然而然事情。
後來印父去世,印光演才外放到江州為官。
五王爺要訪友,又說不想打擾傅家家人團聚,傅老太君自是沒有意見,隻是吩咐了傅平與傅安,明日五王爺上門時,定要好生招待著。
傅平與傅安點頭稱“是”。
之後一大家子有說有笑,直到福安堂用過了晚飯,傅老太君開口放人,眾人這才散去。
永寧侯傅平帶著與南匈奴簽訂和約,以及南匈奴送來質子海蒙王子回京。
朝堂之上,昭文帝當著文武百官麵,對其大加稱讚,稱他為大陳立下不世之功,特賜加封其太子太傅銜,永寧侯夫人於氏也加了誥封。
其後又有種種賞賜,如流水般入了傅平京中府邸。
十二月二十五。
永寧侯傅平得聖命,返家省親。
江州老宅得了消息,自是一片歡心鼓舞,較之前段時間日日期盼,自不可同日而語。
明明都已經準備多時,到了這一日,於氏與傅老太君卻還是不放心,又命人於侯府裏外清理打掃了一遍。
到了傅平歸家那日,傅安也告了假,未上衙門,同謝綠雪一起去了福安堂,一大家子人難得齊聚一堂,等著傅平。
於氏與傅老太君皆是一臉期待,即使與旁人說著話,目光卻也時不時地瞥向門口方向。
這話題也不知怎麽轉,就說到了謝綠雪那出生弟弟身上,蔣氏笑道:“二奶奶娘家弟弟滿月酒,是不是就這幾日啊?”
謝綠雪抬頭看了蔣氏一眼,才開口回答:“就是明日。”
蔣氏抬手,指間捏巾帕虛虛地掩住了口鼻,“這麽巧啊?那明日為侯爺辦得洗塵宴,二奶奶豈不是不能參加了?”
室內因這話靜了下來,還是於氏開口破了這僵局,“無事,說是洗塵宴,其實也不過是一家人聚一起吃個飯,自然比不得弟妹娘家弟弟滿月酒,況且親家老爺先前又隻有弟妹這一個女兒,怎麽說,這嫡親弟弟滿月酒,弟妹都沒有缺席道理。”
傅老太君附議:“確是如此,明日子穩也陪著老二家一起回去,也記得代娘同親家老爺說一句恭喜。”
傅暖聞言冷哼一聲。
傅安卻是恭敬應了:“是,兒子記得了。”
這個話題結束,作為當事人謝綠雪一點意見也未發表。
蔣氏向來愛說,這個話題說不起來,便又轉了一人話題,一雙眼睛朝著傅老太君身邊傅暖瞟了一眼,“聽說這次五王爺是同侯爺一起回來,不知道是純粹來遊玩,還是為了別什麽哦?”
傅暖先前還不明白,待仔細一想,才弄懂了蔣氏話中意思,一張俏臉霎時便紅了起來。
難得眾人麵前卸下了高傲姿態,露出小女兒羞態來。
傅老太君見傅暖樣子,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嘴上卻斥道:“胡說個什麽了,侯爺信上都說了,五王爺隻是聽聞我江州紅梅美名,頗為神往,這才趁著這次機會,跟著侯爺一起來我江州,觀賞紅梅。”
江州城一大美景,便是城郊那一片紅梅林。
隻是紅梅雖美,卻也實是讓堂堂一位王爺,冒著這大風雪天氣,從京城千裏迢迢趕來。
謝綠雪卻知道,這五王爺這次來江州目,實則是為了向侯府傅三小姐傅暖提親。
因為前世時候,五王爺也是跟著傅平一起回了江州,然後提了親,到第二年冬天,便迎了傅暖進門,讓傅暖成為了五王妃。
蔣氏也看出了傅老太君並無怪罪自己意思,也不怕,接話道:“老夫人有所不知,這五王爺啊,麵上說是來賞梅,隻怕是醉翁之意不酒。”
一旁袁氏打趣她:“我竟不知道姐姐什麽時候也成才女了,竟連這醉翁之意不酒都會用了?”
蔣氏出身將門,父親兄長都是五大三粗男人,字倒是認得些,詩書這東西,卻實是一竅不通。
被人打趣了,蔣氏也不見惱,隻是看了袁氏一眼,“妹妹有所不知,侯爺上次返京前,曾贈了我一本詩集,每每思念侯爺時,我便拿出來看看,看得多了,裏麵有些詩句,便記住了。”
袁氏臉一繃,下意識去看於氏表情。
於氏麵色如常,仿佛沒聽出蔣氏話中炫耀之意般。
袁氏勉強笑笑,也沒了心思與蔣氏鬥嘴。
蔣氏得意昂了昂下巴。
於氏正要開口打個圓場,擺出自己正妻風範來,門外卻忽然傳來了急促腳步聲,接著便有一個丫頭推開了房門步走了進來。
福身行禮,小丫頭笑容滿滿,脆聲道:“老夫人,侯爺到府門口了。”
傅老太君激動坐直了身子,連道了兩聲“好”。
於氏站起了身,朝著傅老太君道:“娘,我出去迎侯爺過來。”
蔣氏與袁氏也站了起來:“妾身同大奶奶一起。”
傅老太君揮了揮手,“去吧,去吧。”
得了允許,於氏抱緊了懷中暖爐,打頭出了福安堂,蔣氏與袁氏緊跟其後。
“娘,女兒也想去接大哥。”傅暖仰起小臉,開口央著。
傅老太君現下隻想點見到大兒子,自是沒有不應允,傅暖就笑著,蹦跳著跑了出去,貼身伺候丫鬟也連忙跟上。
謝綠雪轉頭去看傅安。
於氏、蔣氏、袁氏是傅平妻妾,傅暖是傅平妹妹,主動提出出門去接他,那都是無可指摘事情。
謝綠雪是弟媳身份,卻是不能夠主動說去迎這大伯。
原以為傅安也會出去接人,結果等到這傅蓉傅袖都出去了,傅安仍是一動不動坐那裏,一張如溫玉一般麵孔上,掛著溫和笑容。
不一會,一大群女眷便簇擁著一個男人進了福安堂。
男人身高八尺有餘,麵容與傅安有八成相似,就是身材較傅安壯實一些,膚色也較傅安黑一些。
正是永寧侯,傅平。
前世,謝綠雪雖嫁入永寧侯府四年,見傅平次數卻是屈指可數。
隻因傅平朝為官,因為身兼太子太傅職,之後邊疆雖一直平穩著,沒有再讓他掛帥出征,不料唐宰相卻不久後病重過世,唐宰相身為帝師,一向是昭文帝左膀右臂,他一過世,昭文帝如同斷了一臂。
昭文帝悲痛之餘,於朝政之事,也開始倚重傅平這下一任帝師。
傅平公務繁忙,回家次數便少了,偶爾回來,也都是陪伴傅老太君身側,與謝綠雪這個弟媳,自是沒什麽來往。
傅平身上有股武將特有殺伐之氣,幾步走到傅老太君麵前,傅平跪了下去,恭敬給傅老太君磕頭,磕完頭,才開口道:“娘,兒子回來了。”
傅老太君早就熱淚盈眶了,顧不上腿上薄毯,站起來就去扶傅平:“起來,起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傅平站了起來,站原地任由傅老太君又上下打量著他,等到傅老太君放開他,讓他坐下,他才走到於氏上首空著那張椅子上坐下。
“子寧,這次回來,打算家待多久?”這是傅老太君關心問題,長子自從入朝為官之後,一年到頭都難得見著一回,著實叫她這個做母親,想念緊。
傅平眼中閃過愧疚,“娘,兒子這次打算過完年才返京,聖上也準了兒子假了。”他自然知道傅老太君心裏想法,隻是他身為人臣,雖然有心侍奉母親左右,卻隻能是有心無力。
如今差不多已是十二月底了,過幾日便是除夕,除夕過後便是年節,就算是過完小年,傅平家也才待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傅老太君心裏失望,卻也知道長子是不得已,又見長子一臉愧疚看著自己,便扯出笑容來,“甚好。”
雖說不欲讓傅平擔心,但是除了這倆個字,傅老太君卻實是說不出其他話來。
屋裏氣氛一下子便凝滯了下來,謝綠雪目光悄然一掃,將眾人表情看眼裏,低下了頭,眼觀鼻,鼻觀心,作沉默狀。
還是傅安先開了口,“對了,大哥,不是說五王爺同你一起回來嗎?怎麽不見五王爺同你一起回府?”
傅老太君與其他人立時被轉移了視線,都看向傅平,露出同樣疑惑神情。
傅平感激看了傅安一眼,“五王爺與印都尉是舊識,他說我離家太久,如今好不容易回來,想必與家人有許多話要說,他便先不來打擾,等到明日得空了,再上門來拜訪。”
傅安記得,這江州都尉印光演之前確實是京城為官,其父是曾經做過禦前侍衛,印父常禦前行走,印光演與當時身為皇子五王爺交好,那也是自然而然事情。
後來印父去世,印光演才外放到江州為官。
五王爺要訪友,又說不想打擾傅家家人團聚,傅老太君自是沒有意見,隻是吩咐了傅平與傅安,明日五王爺上門時,定要好生招待著。
傅平與傅安點頭稱“是”。
之後一大家子有說有笑,直到福安堂用過了晚飯,傅老太君開口放人,眾人這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