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跟我說過很多話,很多記不得了,但是,有三句話我是清楚地記得的。那是在我病中對我說的。父親在1993年就去世了,長兄為父,作為大哥的,理應多考慮一些。


    在我病重的時候,是朱枸夫人、大哥和小弟服侍我的。我清楚地記得,我和弟弟小時候在假期到梧州找大哥的情景,記憶猶新,大哥逢年過節從梧州回來的情形也曆曆在目。那時候的香煙無比香醇,至今還在我的味覺留存;那時候大哥帶回一袋蘋果,必定是滿屋生香,現在已經不可能找到那樣香的蘋果了。小弟曾經被分配到一個塵土飛揚、渺無人煙的地方,每天帶犯人們幹活,那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我的中篇小說《大牆之側》有很傳神的描寫,反正,我們沒有如何背景,都很艱難。


    但也有人不艱難的。隻不過你不明白,人家也不說。比如蓋茨就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也隻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一個房地產老板更不會告訴你,他的前老丈人是當年的省委副書記。某手機品牌的老板不會告訴你其嶽父曾任某省副省長。而某即時通訊的老板也不會告訴你他的父親是一個上市公司董事,他的第一筆投資來自這個公司。有個很敢說話的房地產老板也不會告訴你他父親是曾經的某部副部長。一個房地產大佬也不會告訴你他的發跡是和女富豪結婚後開始的。這些事情告訴我們一個最樸素的真理: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剛得病的時候,我非常的不服氣。為什麽張三那麽有錢,得病的卻不是他?為什麽李四那麽壞,又那麽老,得病的也不是他?為什麽王二麻子那麽有權,得病的卻不是他?這個時候,大哥說了八個字,這是我認真記起的第一句話。他說:“身著身抵,命著命當。”我覺得一切都是命,我不再尋死尋活,忍受著自己的命運。


    得了這種病,需要進行大量的、艱巨的康複工作。盡管同鄉會、單位和同學都努力為朱枸先生籌錢。但是朱枸先生一向都不是愛動的人,久而久之就有些疏懶。這時候,大哥就說:“那些掃地的也比現在的你強一百倍,就算給你100萬,你也花不了。”這是大哥跟我說的第二句話,我緊緊的記住了。並且,我從掃地老大哥那輕盈的步伐看到了幸福,我很羨慕他,不知道他知道沒有。


    我承認,我很焦慮。人民日報說,中年職工奔波在單位和家庭之間,擔心抽不出時間接送孩子;青年白領穿行在擁擠的地鐵裏,發愁買不起房子;大學生害怕畢業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甘願接受“零工資”的試用;老人們念叨退休待遇不能兌現、看病難上加難;公務員抱怨錢包癟、壓力大;農民害怕化肥漲價,糧價偏低;私企老板唯恐政策變動、眼下的生意不可為繼……


    確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競爭加劇,焦慮不再是“弱勢群體”的專利,而漸成一種普遍心態。在許多人看來,身邊往往危機四伏,總有原因讓人感到不安。


    從東部都市到西部農村,從普通民眾到達官巨富,焦慮如同揮之不去的空氣,蔓延至社會各個階層。


    國家人口計生委日前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1》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已佔農民工整體的47.0%。他們的青春因收入低、難融入城市、未來走向不明、疏於照顧子女等而沾滿太多焦慮。


    與此同時,焦慮、抑鬱等“官心病”也讓部分官員陷入心理困境,官員因之自殺的新聞時見報端。身居社會中間層的普通市民,或憂心就業、買房,或為子女教育發愁。就連我那12歲多的兒子,他居然說:事情做完了,但我覺得挺焦慮……然而,更多的是對於健康的擔憂。書上說,健康是1,其它所有的東西,譬如事業、財富、愛情、婚姻等等都是0,有了前麵的1,後麵的0才有價值,才越多越好。如果前麵的1沒有了,後麵的東西再多也是0。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人人都明白。


    確實,給我100萬我也用不了,要是有人不相信,那就給我100萬試試。


    康複的時間是如此的漫長。在康複科,時間是以月計算的。如果你問,你是哪一號來的?那麽,你是外行了。應該問:你來這裏多少個月了。我在廣西醫科大的一二附院和家裏康複時,我很抱怨,我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抱怨這個世界給我帶來厄運和災難,我有些自暴自棄。這個時候,大哥對我說:“你打開電視,隻需看新聞類節目,一個小時就足夠了。你會看到厄運無所不在,那個利比亞的總統,一夜之間就被打死了。很多比你優秀的人,看不到明天的太陽。那時候,你會知足的。”這是大哥跟我說過的,我記得的第三句話。我打開電視,2012年4月2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至少28人死亡和50人受傷。同日在巴格達以北的迪亞拉省首府巴古拜附近還發生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至少造成48人死亡和63人受傷。果然,我很快就找到了心靈的平衡:至少我們還是活著。於是在南寧第七人民醫院做針灸康複,盡管效果並不明顯。


    以前,發現受挫時,你能被勵誌話語振奮.然後,生活再次讓你屈服,在勵誌話語中反反複複,你開始懷疑語言的力量;隨後,你不再相信那些鬼話,因為你知道它們幫不了你多久,你覺得沒人能理解你的痛苦,他們沒有經曆,他們的話不再讓你信。接著,你寧願獨自承擔,你掩飾痛楚,帶上麵具生活,可是事實上,問題還在那裏,它們被堆積起來,你發現自己走的越來越遠。大哥的這三句話,使我獲益匪淺。


    是啊,在生活中你可以恐懼、你可以哭泣。捫心自問,我們何嚐不也是在卑微而窩囊地活著呢?房地產將我們的血汗榨幹,我們是不是“最窩囊的房奴”?教育不公和戶籍製度讓我們的孩子生下來就低人一等,被剝奪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我們是不是“最窩囊的父親”?處處被代表、時時被剝奪,我們是不是“最窩囊的公民”?


    可是,我們敢生氣嗎,敢站出來說“不”嗎?這遠比故作堅強而隱藏恐懼來的勇敢,打破枷鎖,做回自己,是你一生需要為之努力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賴活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枸並收藏賴活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