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所以是生活,那是因為意料之外的太多,而不是一成不變。朱由檢死得太過突然,突然到第二日昭告天下,國喪三日時候,京師一片嘩然,都不知道皇帝是怎麽就駕崩了。一時間,奪權、宮鬥、刺殺,眾說紛紜。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幾十位大臣殉國,封為忠烈,令人難以置信。


    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區別就在於,統治者的話無論多麽荒唐,都會有人信,不管你信不信,嘴巴上你都得說信。而被統治者,誰鳥你,管你滿嘴噴糞還是說得天花亂墜?


    明陵添新墳,修得很倉促,規模更是小,主要還是倉促。楊帆站在守墓人邊上,看著那邊正在動工的皇陵,喃喃道:“當初離開這裏的時候,我還去了嘉福寺,看了那棵老銀杏。那時候,老師傅還在。”


    “他叫僧不語,然而就是喜歡說話,也愛管閑事,不然還能多活幾年,可惜了。”守墓人淡定地說道。石料、木料在工部就有多餘的,神道、牌坊先不做,光是墓室就是一番大工程,然而入葬不能超過七天,所以隻能建土堡,來不及修地宮。裏邊寒摻diǎn了,那外邊總要修得豪華diǎn,刻龍雕鳳的,沒有半□ding□diǎn□小□說,.◎.o↗個月下不來。


    楊帆腰間配著那柄冬青,一手摩挲著,道:“入京之後,還沒有好好地將它帶出來溜達過。”山下稍遠處,一道黑色閃電在奔馳著。皇陵重地,自然不可能讓小黑撒開腳丫子跑歡,楊帆放得遠了些。這一年不見。被老鋪子養得膘肥體壯的小黑,是該減減肥了。


    守墓老人雙手負背。道:“你可曉得,當年為何老朽要將最後的一絲國祚嫁接在你身上嗎?”老人眯縫著眼。看著遠處,那佝僂的背,如駝峰,隻是黑袍遮掩下,看上去背板寬了那麽diǎn。


    “有這樁事?”


    老頭diǎndiǎn頭,道:“確實有,然而算不算得上奉天承運,那就不好說了。”他轉過身,看著正麵那條清澈的河流。“星象、氣運、卦象,說穿了,還是我們自個兒天真地以為能夠預知未來,所胡謅出來的戲法罷了。道理說得通,自己能圓的過去,就可以自成一說。有些話,說不說,它都對。說了,隻不過心裏留塊心病罷了。”


    “那前輩你信有預知未來的人嗎?”


    “信。當然信。聰明人從已經發生的事情中看出端倪,然後大膽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便是預知。隻不過有時候他們不能說得太透,就假借星象、氣運或者卦象來掩飾。”守墓老人抿了抿嘴。道:“當然,我說的是江湖。”


    春暖花開,明陵終於成了十三陵。然而楊帆卻怎麽也感慨不起來。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新皇登基,朝局還未穩定。稅改還未完全落實,作物也才剛剛播種。一切恍如初生。一場春雨過後。播種的都要在土裏埋下去,然後便是等待收獲。


    楊帆別了守墓人,騎上那剛剛跑得歡實的小黑,在郊外閑遊。他很久沒有這樣的獨自一個人踏青了。


    他從來不把修道、內力當一回事,順其自然。


    馬踏過郊外的青草地,一座孤零零的墳落在不起眼的地方。楊帆坐在亭中,從小黑的脖頸上方拿出酒食之後,便拍了拍馬屁股,直接讓小黑撒開歡地溜達去。壯士異常的小黑,當初花了十兩銀子,若是現今拉到黑市那麽一擺,幾百兩都不成問題。


    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提溜轉了一圈,濕乎乎的大鼻子在楊帆臉上一湊,表示親昵之後便立馬跑開了。楊帆擦了擦臉,打開包袱。荷葉酥雞是從酒樓帶出來的,還有絲絲餘熱。還有些糕diǎn,就著那大康酒莊最新燒製出來的飛仙酒,十分的愜意。


    孤墳邊上,楊帆細細望去,那個“死人”似乎一動不動,就這麽坐著。看上去,那粗舊的袍子很多日子沒有更換過了,都沾滿了灰塵。楊帆吃掉半隻雞,拎著那荷葉和酒壺走過去。


    從側臉看過去,隻見到一臉的胡須雜亂地生長著,將原本清秀的臉龐遮掩了起來。那深深凹陷的眼窩,看樣子很久沒有好好地睡過覺了。隻有那還在動的眼珠和鼻息,證明這是個活人。


    楊帆看了眼那立著的石碑,無字。


    守墓,必然是極為敬重,但碑上不刻名字,卻又說不過去。唯一的可能,則是名字刻不得。楊帆遞過荷葉雞,道:“來diǎn兒?”


    “不了。”那手推開了楊帆遞過來的荷葉雞。楊帆呢喃道:“那酒呢,要不要來diǎn?”


    那人轉過頭來,枯瘦的臉看向楊帆,眼睛往下一掃,看到了那柄冬青。接過酒,喝了幾口,又遞了回去。


    “這位……是……”楊帆指了指孤墳,“為何碑上沒名字?”


    那人沉默著,過了半響,才說道:“死的時候千夫所指,怕刻了名字,哪一天我不在了,墳都要被踏平。”


    “這位犯了什麽過?”


    那人又沉默了。


    楊帆呢喃道:“千夫所指啊,也是慘。”他連倒三杯酒,灑在墳前。那人低下頭,道:“慘?如果看到先生死的時候那慘樣,千夫所指又算什麽。你沒有看到,一刀接一刀,足足三千多刀,古今以來,恐隻有先生死得如此淒慘了。割下的肉,被人買走啖食,僅剩下一副枯骨和頭顱,還要被傳視九鎮。”


    楊帆手中酒壺一顫,已經明白這裏所葬之人是誰了。淩遲而死,百姓爭相買其肉而啖食,除了袁崇煥袁督師,還有誰?


    我們的民族,將氣節看得比什麽都要重。將之比為民族的脊梁,投降叛敵者,遺臭萬年。楊帆問道:“那確實死得慘了些。”他坐在一塊石頭上。袁崇煥這個人,曆史上爭議很大,可以說,明末的很多人物,曆史上爭議都存在過。這一切,有後清篡改曆史的,也有改朝換代,某些史料不全的。楊帆不想為誰洗地,也不想去深究什麽。


    我們總是叫囂呐喊著,曆史的恥辱柱上,將會把這些喪權辱國的奸臣賊子牢牢銘刻上,殊不知他們說到底,還是臣。何為臣,君為臣綱,說到底,還是皇帝的打工仔。(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明大黃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史軍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史軍事並收藏漢明大黃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