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回家的時候不吭聲,恐怕就是擔心她外祖父那邊沒有臉麵,可孩子都這樣替他們遮掩了,那邊也沒有感激孩子,還這麽過來詆毀孩子的名聲。
那麽多的銀子,她大舅母也敢貪墨?可恨她外祖父跟她大舅舅也是貪心的,裝作相信她大舅母,還不是貪墨孩子的錢?
如此貪墨了,還能義正言辭的過來跟自己說,自家孩子不誠實要好好管教?去他媽的的,要不是看著孩子一片孝心,替她爹娘多想的份上,自己都要去問問,他老秀才的良心是不是給狗吃了?
還有那個大舅舅,還是稟生秀才要考舉人的呢?就這樣的人,也能考舉人?一輩子活該考不上,作孽的!
就算孩子她外祖父跟大舅舅相信了她大舅母的鬼話,可發生這麽大的事,你們也該來人跟我們家說一聲,打一個招呼,表示歉意的吧?
一個金項圈,四匹上好的絲綿布,至少上百兩銀子,捅天的大事,就想這樣不聲不響的算了?末了,還倒打孩子一耙,說孩子不誠實,攪得你們家分家?呸!
就算真的如她大舅母說的那般,被賊偷了,怎不見孩子外祖父報官的?誰家發生這麽大的事不報官的?他們一家不敢報官,隻能說明他們心裏有鬼。
“奶奶,不哭,我還能掙更多的銀子,我們家不缺那些,就算是給爹娘一個麵子,還是當不知道這件事,好不好?爺爺?”
亞楠用自己的手帕替奶奶擦著眼淚,心裏感動至極,奶奶聽了之後第一反應,不是心疼那些銀子,而是心疼自己受了委屈啊。
“好,好,我的小乖乖,可憐受了這麽大委屈,也不敢說,要不是你二舅舅還有良心,跑來還債,我們都不知道啊!”爺爺粗大的手,抹著亞楠眼眶裏的淚水,心疼死了。
“爺爺,奶奶,二舅舅一定要還就讓他還吧,我以後一定能帶著二舅舅他們家掙錢還的,這十五兩銀子,爺爺奶奶先給六叔辦婚事吧。”
亞楠眼眶濕濕的,把十五兩銀子,硬塞進爺爺的手裏。
“誒,你二舅舅也是老實命苦的,本不該是他的債,他心裏過不去那個坎,一定要還,就隨他吧,我們家不當有這個債就是。
這十五兩當做爺爺奶奶借他給你六叔結婚的,明年家裏好了,再還給你二舅舅,你六叔的婚事,是不好再拖了。外麵有人傳言,我們家看不上他們馬大富家女兒了。”
爺爺拿著十五兩銀子,做了決定。既然二舅舅講良心,他們家也不能不講,她二舅舅錢已經被亞楠收了,馬上跟著就還也不好看,等老六的婚事成了之後,家裏明年應該能還的上。
難道還真指望亞楠這孩子帶著家裏掙錢?那酒樓的掌櫃這麽送禮,怕也是看在兒子麵上。
兒子是什麽樣的人,自己這個做爹的自然是清楚,他是不可能跟那個掌櫃的多做來往,這個傻丫頭,還真以為她能掙那麽多銀子呢!
至於被亞楠她大舅母貪墨下的那些錢財,也隻能忍了不提了,就算還了老李秀才對兒子的教導之恩,也算給亞楠這孩子全一片孝心,她這是擔心她爹娘沒有臉麵啊!
不想了,孩子好好的回家來,什麽都好,那些財務,說起來也是人家給的,按道理是不該收人家的貴重禮物,但現在這些都沒了,就是想還也還不了,也隻能算做收了人家的,隻是那麽大的人情,自家怎麽也不能不吭一聲的,說不過去。
要是等兒子回來過去打招呼,恐怕難,罷了,還是自己這把老骨頭拾掇拾掇見見人吧!孩子得了禮,大人總該要感謝一番的。
當亞楠得知爺爺第二天早上要去縣城見那個酒樓掌櫃的時候,一定要一起去感謝一番,亞楠想的是,不知道那次掌櫃招待的貴客吃的還滿意不滿意?是不是還有繼續合作的可能性?
爺爺自然一口答應,不過亞楠想的第二天早上大表哥要來學字,索性提出要帶著大表哥一起去,說上次去的時候,就是大表哥跟自己一起的,爺爺也痛快答應了。
二舅舅回到家之後,很高興,心頭壓著的大石總算沒了,亞楠還要教自己兒子讀書識字,如何不高興?
大舅母看著自己男人如此個高興,也不由得舒心多了,雖然昨天自己男人一定要把那十五兩銀子先還過去的時候,心裏還是有想法的。
這本不該是自己背負的債,但因為孩子爹心裏過不去那個坎,自己隻能答應把家裏這十五兩銀子拿出來先還一點。
本想過那孩子應該不會要,孩子爹一定會帶回來的,誰知道亞楠收下了,不過她既然要教自己兒子讀書識字,自己吃的這些虧也不算虧。
吃虧是福,就這樣吧!那孩子比自己吃的虧大多了,也期望她有更大的福氣吧!
誌厚一大早吃了早飯就過來找亞楠,準備從今天起,跟著妹妹識字。
“大表哥,今天跟我一起見那個掌櫃,你放心,我們不多話,隻是跟著我爺爺去感謝他們一番。其餘的我們什麽都不說。”
亞楠把大表哥扯在一邊,悄悄說,免得他擔心多想。畢竟大表哥也是外祖父的孫子,一定不會想讓外人看到他爺爺大伯如此丟人的。
誌厚臉色忽然爆紅,滿是歉意的看著小表妹:“對不起。”
“都過去了,不多想了,我想的可是去再掙錢的呢,你到時候也幫我,好不好?”
亞楠兩眼亮晶晶的,看的大表哥忍不住的心裏一暖,表妹真的很好很好。好的叫人窩心的疼。
爺爺看著亞楠悄悄跟誌厚那孩子說話,也猜到一點,微微一笑,這孩子如此的好,偏偏她外祖父還在自己麵前詆毀她,真是白活了那麽大歲數。
帶上公雞母雞各一隻,帶上在村裏買的脆蓮藕一筐,帶上家裏的曬幹的玉米棒,還有菜地裏麵的幾根大菜瓜跟一個大冬瓜,爺爺帶著兩孩子坐上村裏牛車,向縣城出發了。
村裏人的牛車載人到縣城,一個人算兩文錢,這個時候村裏的人這個時候處於清閑期間,時常用牛車掙點小錢。
那麽多的銀子,她大舅母也敢貪墨?可恨她外祖父跟她大舅舅也是貪心的,裝作相信她大舅母,還不是貪墨孩子的錢?
如此貪墨了,還能義正言辭的過來跟自己說,自家孩子不誠實要好好管教?去他媽的的,要不是看著孩子一片孝心,替她爹娘多想的份上,自己都要去問問,他老秀才的良心是不是給狗吃了?
還有那個大舅舅,還是稟生秀才要考舉人的呢?就這樣的人,也能考舉人?一輩子活該考不上,作孽的!
就算孩子她外祖父跟大舅舅相信了她大舅母的鬼話,可發生這麽大的事,你們也該來人跟我們家說一聲,打一個招呼,表示歉意的吧?
一個金項圈,四匹上好的絲綿布,至少上百兩銀子,捅天的大事,就想這樣不聲不響的算了?末了,還倒打孩子一耙,說孩子不誠實,攪得你們家分家?呸!
就算真的如她大舅母說的那般,被賊偷了,怎不見孩子外祖父報官的?誰家發生這麽大的事不報官的?他們一家不敢報官,隻能說明他們心裏有鬼。
“奶奶,不哭,我還能掙更多的銀子,我們家不缺那些,就算是給爹娘一個麵子,還是當不知道這件事,好不好?爺爺?”
亞楠用自己的手帕替奶奶擦著眼淚,心裏感動至極,奶奶聽了之後第一反應,不是心疼那些銀子,而是心疼自己受了委屈啊。
“好,好,我的小乖乖,可憐受了這麽大委屈,也不敢說,要不是你二舅舅還有良心,跑來還債,我們都不知道啊!”爺爺粗大的手,抹著亞楠眼眶裏的淚水,心疼死了。
“爺爺,奶奶,二舅舅一定要還就讓他還吧,我以後一定能帶著二舅舅他們家掙錢還的,這十五兩銀子,爺爺奶奶先給六叔辦婚事吧。”
亞楠眼眶濕濕的,把十五兩銀子,硬塞進爺爺的手裏。
“誒,你二舅舅也是老實命苦的,本不該是他的債,他心裏過不去那個坎,一定要還,就隨他吧,我們家不當有這個債就是。
這十五兩當做爺爺奶奶借他給你六叔結婚的,明年家裏好了,再還給你二舅舅,你六叔的婚事,是不好再拖了。外麵有人傳言,我們家看不上他們馬大富家女兒了。”
爺爺拿著十五兩銀子,做了決定。既然二舅舅講良心,他們家也不能不講,她二舅舅錢已經被亞楠收了,馬上跟著就還也不好看,等老六的婚事成了之後,家裏明年應該能還的上。
難道還真指望亞楠這孩子帶著家裏掙錢?那酒樓的掌櫃這麽送禮,怕也是看在兒子麵上。
兒子是什麽樣的人,自己這個做爹的自然是清楚,他是不可能跟那個掌櫃的多做來往,這個傻丫頭,還真以為她能掙那麽多銀子呢!
至於被亞楠她大舅母貪墨下的那些錢財,也隻能忍了不提了,就算還了老李秀才對兒子的教導之恩,也算給亞楠這孩子全一片孝心,她這是擔心她爹娘沒有臉麵啊!
不想了,孩子好好的回家來,什麽都好,那些財務,說起來也是人家給的,按道理是不該收人家的貴重禮物,但現在這些都沒了,就是想還也還不了,也隻能算做收了人家的,隻是那麽大的人情,自家怎麽也不能不吭一聲的,說不過去。
要是等兒子回來過去打招呼,恐怕難,罷了,還是自己這把老骨頭拾掇拾掇見見人吧!孩子得了禮,大人總該要感謝一番的。
當亞楠得知爺爺第二天早上要去縣城見那個酒樓掌櫃的時候,一定要一起去感謝一番,亞楠想的是,不知道那次掌櫃招待的貴客吃的還滿意不滿意?是不是還有繼續合作的可能性?
爺爺自然一口答應,不過亞楠想的第二天早上大表哥要來學字,索性提出要帶著大表哥一起去,說上次去的時候,就是大表哥跟自己一起的,爺爺也痛快答應了。
二舅舅回到家之後,很高興,心頭壓著的大石總算沒了,亞楠還要教自己兒子讀書識字,如何不高興?
大舅母看著自己男人如此個高興,也不由得舒心多了,雖然昨天自己男人一定要把那十五兩銀子先還過去的時候,心裏還是有想法的。
這本不該是自己背負的債,但因為孩子爹心裏過不去那個坎,自己隻能答應把家裏這十五兩銀子拿出來先還一點。
本想過那孩子應該不會要,孩子爹一定會帶回來的,誰知道亞楠收下了,不過她既然要教自己兒子讀書識字,自己吃的這些虧也不算虧。
吃虧是福,就這樣吧!那孩子比自己吃的虧大多了,也期望她有更大的福氣吧!
誌厚一大早吃了早飯就過來找亞楠,準備從今天起,跟著妹妹識字。
“大表哥,今天跟我一起見那個掌櫃,你放心,我們不多話,隻是跟著我爺爺去感謝他們一番。其餘的我們什麽都不說。”
亞楠把大表哥扯在一邊,悄悄說,免得他擔心多想。畢竟大表哥也是外祖父的孫子,一定不會想讓外人看到他爺爺大伯如此丟人的。
誌厚臉色忽然爆紅,滿是歉意的看著小表妹:“對不起。”
“都過去了,不多想了,我想的可是去再掙錢的呢,你到時候也幫我,好不好?”
亞楠兩眼亮晶晶的,看的大表哥忍不住的心裏一暖,表妹真的很好很好。好的叫人窩心的疼。
爺爺看著亞楠悄悄跟誌厚那孩子說話,也猜到一點,微微一笑,這孩子如此的好,偏偏她外祖父還在自己麵前詆毀她,真是白活了那麽大歲數。
帶上公雞母雞各一隻,帶上在村裏買的脆蓮藕一筐,帶上家裏的曬幹的玉米棒,還有菜地裏麵的幾根大菜瓜跟一個大冬瓜,爺爺帶著兩孩子坐上村裏牛車,向縣城出發了。
村裏人的牛車載人到縣城,一個人算兩文錢,這個時候村裏的人這個時候處於清閑期間,時常用牛車掙點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