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即將開始的國運之戰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這!
朱元璋這次卻是吃了一驚。
好家夥!
這秦楓的心聲,我已經偷聽了十幾年。
沒想到,還是藏著好些內容,是我從沒聽過的呀。
沐英這孩子,這麽厲害的??
朱元璋不由得微微瞪大眼睛,目光落在沐英的身上,這位義子是他很早就收下的,那一年沐英好像才隻有八歲。
到十二歲那年,沐英開始跟在自己身邊,攻伐征戰,屢立戰功,也算是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不凡的一份功勳。
但那時候,他畢竟還太年輕了,跟徐達常遇春這些人相比,遠遠不及。
到大明建立之後,好像是洪武九年的時候吧,才因為征討吐蕃的功勞,被封為西平侯,自己親手給他賜下了丹書鐵券,從此成為大明高級將領之一。
雲南?
沐王爺?
有點意思!
朱元璋饒有興味地望著沐英,耳邊繼續傳來秦楓源源不斷的心聲。
這種感覺,他十分熟悉,而且早已漸漸形成依賴。
此次西征在即,許多平常並不會來到朝堂之上的大明將領,濟濟一堂,剛才聽到了湯和的後世評價,朱元璋隻是微微莞爾,但這會兒聽到沐英居然也成了響當當的人物,甚至沐王府的存續,要比大明江山更長。
汗馬宣勞,純勤不二?
哈哈,可以!
手定雲南之經營,未十年百務具舉?
不錯!
若明得雲南,全出沐英力,而雲南人民,亦戴德不忘,終明世二百七十餘年,沐氏子孫守雲南,罕聞亂事,黔寧之功,固不在中山開平下也……
謔!
這孩子這麽有出息?
朱元璋越聽越高興,竟是龍顏大悅,沒想到今日從秦楓的心聲裏,竟是又發掘出一位之前都沒太注意過的大明棟梁之材!
好好好!
看來,此次西征之後,正可以借著戰功,好好重用一下這位義子。
未必是雲南,大明那麽大的疆域,有多少地方需要強有力的封疆大吏?
派沐英過去,正可以放心!
??
沐英有點發呆。
因為剛才金鑾殿上的氣氛,聖上點將的速度越來越快,隱隱已經有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
徐達、湯和、李文忠、傅友德、馮勝……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明開國名將,是沐英早就在心中暗暗崇拜並且效仿的對象,現在一一被分派了重要職責,為的全都是這場西征大戰。
就從這用人的配置來看,陛下對於西邊的那個帖木兒汗國,自然是勢在必得的。
既然點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管是多麽艱難的任務,就算豁出性命不要,也定要上報國家,對得起陛下對自己的信任。
可是,等了片刻,陛下卻忽然停了下來。
這自然讓沐英呆滯,不明所以。
難道說,自己擔負的責任,格外重大,甚至……有危險?
一念及此,沐英毫不猶豫,立刻再次躬身,主動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深受皇恩,無以為報,此次有機會跟隨西征大軍建功立業,正當肝腦塗地,馬革裹屍而還!”
“請陛下盡管下旨,不論任何艱險,微臣縱然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好,好啊!
本來聽了秦楓的心聲,朱元璋就對這個之前沒有太過關注的義子有了很好的印象。
這會兒見他主動請纓,一身勇武,不由得愈發滿意,點頭笑道:“沐英,此次你便跟在天德身邊,做個參議,跟隨大軍深入西域,好好學習帶兵打仗,行軍布陣的韜略,明白麽?”
啊?!
這下,沐英的神色反而古怪起來。
甚至不明所以的其他人,也都是暗暗稱奇。
徐達徐將軍身邊的參議?
好家夥!
這是什麽樣的聖眷啊?
誰不知道,雖然戰爭凶險,刀槍無眼,但隻要大明的這支西征大軍,沒有被帖木兒汗國反過來形成圍剿之勢,那麽魏國公徐達的中軍帳,那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非但如此,還特意讓他在魏國公身邊學習軍事韜略,這明明白白就是一種重用和培養!
可是這沐英,之前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名氣呀!
換句話說,就算是聖上的親兒子朱棣,也沒得到這個待遇,雖然得了個西征副統帥的位置,但到了關鍵時刻,依然要衝鋒在前的。
到底,哪個才是親兒子?
眾人竟是微微迷糊,完全猜不透這位皇帝陛下心中所想,隻覺得莫測高深,天威難測。
“微臣遵旨!”沐英自然是感激涕零,雖然不明白究竟為什麽,但能跟隨魏國公學習,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至此,幾乎所有站在金鑾殿上的將領,都被分派了具體的職責,竟是幾乎沒有落下,全都編入西征大軍中。
就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陛下對帖木兒汗國的勢在必得。
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事關國運,關乎大明江山,不容半點差錯!
不知為何,金鑾殿上的文臣武將,不論職位高低,不論是否參與此次西征,都悄悄將目光轉向同一個方位,有的一觸就連忙彈開,有的則是長久注目,並不避諱聖上的關注。
那個方位,就在聖上寶座的下首,低了一點的位置,有一把顯得微微突兀的座椅,座椅上坐著那位身份地位超卓特異的大明國師,秦楓。
自從此次朝會開始,這位年輕的大明國師,幾乎沒有發表過任何看法,也從未對徐達或是其他任何人提出的具體戰術,置喙半句。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知道!
這位年輕的國師大人,可了不得,他竟不是這個世界的人,而是來自七百年後的另一方時空。
他的胸中,藏著七百年的興衰經緯!
此次西征大戰,事關國運之爭,但追本溯源,乃是為了大明未來的大航海戰略,清理所有可能得障礙和潛在的威脅。
國師秦楓,正是推進大航海戰略的最初動力!
所以,如今眾將都已經分派妥當,難道這位大明國師,對即將轟轟烈烈開始的西征大戰,就沒有什麽話要說?
“嗬……”
朱元璋似乎也注意到群臣的目光交錯,露出一個通透的笑容,屈指扣了扣龍椅的扶手,直接問道:“國師可有補充?”
這!
朱元璋這次卻是吃了一驚。
好家夥!
這秦楓的心聲,我已經偷聽了十幾年。
沒想到,還是藏著好些內容,是我從沒聽過的呀。
沐英這孩子,這麽厲害的??
朱元璋不由得微微瞪大眼睛,目光落在沐英的身上,這位義子是他很早就收下的,那一年沐英好像才隻有八歲。
到十二歲那年,沐英開始跟在自己身邊,攻伐征戰,屢立戰功,也算是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不凡的一份功勳。
但那時候,他畢竟還太年輕了,跟徐達常遇春這些人相比,遠遠不及。
到大明建立之後,好像是洪武九年的時候吧,才因為征討吐蕃的功勞,被封為西平侯,自己親手給他賜下了丹書鐵券,從此成為大明高級將領之一。
雲南?
沐王爺?
有點意思!
朱元璋饒有興味地望著沐英,耳邊繼續傳來秦楓源源不斷的心聲。
這種感覺,他十分熟悉,而且早已漸漸形成依賴。
此次西征在即,許多平常並不會來到朝堂之上的大明將領,濟濟一堂,剛才聽到了湯和的後世評價,朱元璋隻是微微莞爾,但這會兒聽到沐英居然也成了響當當的人物,甚至沐王府的存續,要比大明江山更長。
汗馬宣勞,純勤不二?
哈哈,可以!
手定雲南之經營,未十年百務具舉?
不錯!
若明得雲南,全出沐英力,而雲南人民,亦戴德不忘,終明世二百七十餘年,沐氏子孫守雲南,罕聞亂事,黔寧之功,固不在中山開平下也……
謔!
這孩子這麽有出息?
朱元璋越聽越高興,竟是龍顏大悅,沒想到今日從秦楓的心聲裏,竟是又發掘出一位之前都沒太注意過的大明棟梁之材!
好好好!
看來,此次西征之後,正可以借著戰功,好好重用一下這位義子。
未必是雲南,大明那麽大的疆域,有多少地方需要強有力的封疆大吏?
派沐英過去,正可以放心!
??
沐英有點發呆。
因為剛才金鑾殿上的氣氛,聖上點將的速度越來越快,隱隱已經有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
徐達、湯和、李文忠、傅友德、馮勝……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明開國名將,是沐英早就在心中暗暗崇拜並且效仿的對象,現在一一被分派了重要職責,為的全都是這場西征大戰。
就從這用人的配置來看,陛下對於西邊的那個帖木兒汗國,自然是勢在必得的。
既然點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管是多麽艱難的任務,就算豁出性命不要,也定要上報國家,對得起陛下對自己的信任。
可是,等了片刻,陛下卻忽然停了下來。
這自然讓沐英呆滯,不明所以。
難道說,自己擔負的責任,格外重大,甚至……有危險?
一念及此,沐英毫不猶豫,立刻再次躬身,主動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深受皇恩,無以為報,此次有機會跟隨西征大軍建功立業,正當肝腦塗地,馬革裹屍而還!”
“請陛下盡管下旨,不論任何艱險,微臣縱然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好,好啊!
本來聽了秦楓的心聲,朱元璋就對這個之前沒有太過關注的義子有了很好的印象。
這會兒見他主動請纓,一身勇武,不由得愈發滿意,點頭笑道:“沐英,此次你便跟在天德身邊,做個參議,跟隨大軍深入西域,好好學習帶兵打仗,行軍布陣的韜略,明白麽?”
啊?!
這下,沐英的神色反而古怪起來。
甚至不明所以的其他人,也都是暗暗稱奇。
徐達徐將軍身邊的參議?
好家夥!
這是什麽樣的聖眷啊?
誰不知道,雖然戰爭凶險,刀槍無眼,但隻要大明的這支西征大軍,沒有被帖木兒汗國反過來形成圍剿之勢,那麽魏國公徐達的中軍帳,那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非但如此,還特意讓他在魏國公身邊學習軍事韜略,這明明白白就是一種重用和培養!
可是這沐英,之前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名氣呀!
換句話說,就算是聖上的親兒子朱棣,也沒得到這個待遇,雖然得了個西征副統帥的位置,但到了關鍵時刻,依然要衝鋒在前的。
到底,哪個才是親兒子?
眾人竟是微微迷糊,完全猜不透這位皇帝陛下心中所想,隻覺得莫測高深,天威難測。
“微臣遵旨!”沐英自然是感激涕零,雖然不明白究竟為什麽,但能跟隨魏國公學習,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至此,幾乎所有站在金鑾殿上的將領,都被分派了具體的職責,竟是幾乎沒有落下,全都編入西征大軍中。
就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陛下對帖木兒汗國的勢在必得。
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事關國運,關乎大明江山,不容半點差錯!
不知為何,金鑾殿上的文臣武將,不論職位高低,不論是否參與此次西征,都悄悄將目光轉向同一個方位,有的一觸就連忙彈開,有的則是長久注目,並不避諱聖上的關注。
那個方位,就在聖上寶座的下首,低了一點的位置,有一把顯得微微突兀的座椅,座椅上坐著那位身份地位超卓特異的大明國師,秦楓。
自從此次朝會開始,這位年輕的大明國師,幾乎沒有發表過任何看法,也從未對徐達或是其他任何人提出的具體戰術,置喙半句。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知道!
這位年輕的國師大人,可了不得,他竟不是這個世界的人,而是來自七百年後的另一方時空。
他的胸中,藏著七百年的興衰經緯!
此次西征大戰,事關國運之爭,但追本溯源,乃是為了大明未來的大航海戰略,清理所有可能得障礙和潛在的威脅。
國師秦楓,正是推進大航海戰略的最初動力!
所以,如今眾將都已經分派妥當,難道這位大明國師,對即將轟轟烈烈開始的西征大戰,就沒有什麽話要說?
“嗬……”
朱元璋似乎也注意到群臣的目光交錯,露出一個通透的笑容,屈指扣了扣龍椅的扶手,直接問道:“國師可有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