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十年!
這可就有點開玩笑了!
陛下今年五十出頭,二十年的時間,以目前陛下的身體來看,未必就見不到!
還有名將徐達,比陛下還要年輕幾歲,那時候他就算沒法上馬殺敵,或許也能坐鎮中軍!
那麽問題來了,帖木兒是瘋了麽,敢用二十萬人馬,就進犯大明?
眾人紛紛浮現出不可置信的神色,認為秦楓所言,十分荒謬,不論從哪個角度,都猜想不透其中的奧妙。
“唉……”
秦楓幽幽歎息,眼眸中亦是浮現出一抹遺憾和悲傷。
這份遺憾,不止是秦楓的,也是後世幾乎所有曆史愛好者,幾乎所有對明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
帖木兒東征,這倒是個無關緊要的插曲,因為那是一場沒打起來的戰爭,一切都隻能是推測。
但帖木兒膽敢東征的原因,才是至關重要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不足百年內的土木堡之變!
那,被稱作是大明由盛而衰的轉折點,無數曆史學者,愛好者,都曾經不止一次地想過,倘若沒有土木堡,倘若大明能夠好好休養生息,正常發展,那麽未來一切都變化了的情況下,會怎樣推演?
哦?
眾人微微不解,目光都落在秦楓身上。
隻見這位年輕的大明國師,歎息著說道:“倘若是正常狀態下的大明,想必帖木兒也不會鋌而走險,他雖然狼子野心,卻並不蠢,既然膽敢東進,至少也是有那麽三四分的把握。”
什麽?
聞言,眾人更加不明白,但慢慢咀嚼國師的言外之意,漸漸就咂摸出一點味道。
“老師!”朱棣畢竟年輕,性子最急,想到那個可能,不由得瞪大眼睛,失聲說道:“您的意思是說!大明當時也很空虛?這、這怎麽會……發生了什麽大事?”
哼!
朱元璋看著這個急吼吼的兒子,氣不打一出來,但卻無法發泄出來。
“大明當時,剛剛經曆了一場內部的大戰。”秦楓知道這個秘密還不能揭破,隻能含混其次地說道:“這一戰,讓大明精銳幾乎損失殆盡,元氣大傷,那帖木兒正是瞅準了這樣的時機,才認為攻打大明的時機已經成熟,組織起數十萬人馬的東征。”
果然如此!
徐達等人紛紛神色恍然。
這的確就能說得通了!
但是新的問題,很自然而然地產生。
大明為什麽經過內亂?
要知道,既然帖木兒還在,那說明就是這一二十年的事兒啊。
一二十年間,就算陛下真的天不假年,無法支撐到那個時候,但大明第二代的君王,不出意外就是現在站在禦書房裏的太子殿下朱標。
不論從哪個角度,朱標都是一個穩健持重的君主,怎麽會搞出內亂來?
不過,這些問題,大家不敢問了。
另一個時空裏發生的事情,誰能說得好。
能夠掀起內亂,並且讓整個大明王朝都風雨飄搖的,那絕不會是什麽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小人物就算有那個心,也沒有那個力量,能攪動什麽風雨。
那麽難道……
天呐!
不會是我吧?
徐達等人心中紛紛泛起極其古怪的念頭,盡管覺得無比荒誕,但考慮到不要引火上身的原則,選擇三緘其口,不再追問此事。
剛好,秦楓也不打算說得太多。
話鋒一轉,回到帖木兒這邊,秦楓肅容道:“從另一個時空中發生的曆史事實來看,帖木兒亡我之心不死,之所以現在蟄伏不動,甚至還派人來朝貢表示臣服,不是因為他息了心思,而是因為現在的大明空前強大,他就算有什麽狼子野心,也壓根不敢付諸實踐。”
“但若是機會出現,情況就不一樣了!”
秦楓的目光環顧眾人,慢慢說道:“倘若我大明就此封閉,不再對外擴張,不考慮開疆拓土,也不去探索海洋,那麽我可以斷定,終帖木兒一生,都隻能是大明腳下的一條連叫都不敢叫的狗!”
“但是倘若我們要出海,要遠航,要舉全國之力,去探索海洋另一邊的奧秘,要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讓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恐怕這個近在咫尺的敵人,就不得不預先解決。”
眾人默然。
是啊,大明不可能永遠固步自封,尤其是國師在海圖中標明的,令所有人都激動不已的土豆等新型作物,那可是活人無數的寶貝啊。
再說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聽過楓蘭縣學秦楓親自上課的朱棣等人,對這裏麵的道理就算無法深刻領悟,但至少願意相信秦楓給出的結論。
倘若大明就是這樣一個大明,那未來人口大爆炸的時候,看似繁花似錦的和諧局麵,一下子就會變得風雨飄搖!
現在,洪武十五年,秦楓描繪的那個場景,雖然還沒到來,但其實已經有些征兆。
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按理說這應該是最好的時代,可是各地已經開始出現了災民!
這其實絕不合理!
然而戶部在仔細分析了各地匯總上的數據之後,發現產生這些災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了!
從洪武初年,到現在的洪武十五年,短短十五年的時間,大明人口的數量,竟然翻了三倍都不止!
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若是沒有秦楓推廣的水稻灌溉新法,那麽或許今天都無法支撐到。
但即便是用了最先進的灌溉方法,種植技術也經過幾次迭代,依然是入不敷出,眼瞅著就無法供給爆炸式增長的人口。
這時候,對那種名叫土豆的新型作物的期待,就愈發強烈起來。
出海,是一定要出海的!
而且要盡快!隻要工部那邊的海船技術升級達到了國師的既定要求目標,就要立刻開啟大航海時代,一刻也不能耽誤。
那麽在此之前……
眾人漸漸明白了。
的確,現在召集大軍西征,進入帖木兒汗國內作戰,對大明來說,並不是一件小事,甚至要麵對數之不盡的艱難險阻。
但不管怎麽說,總比大明未來全力以赴支持遠航,卻被這包藏禍心的帖木兒在背後捅了刀子,要好一百倍一千倍!
這可就有點開玩笑了!
陛下今年五十出頭,二十年的時間,以目前陛下的身體來看,未必就見不到!
還有名將徐達,比陛下還要年輕幾歲,那時候他就算沒法上馬殺敵,或許也能坐鎮中軍!
那麽問題來了,帖木兒是瘋了麽,敢用二十萬人馬,就進犯大明?
眾人紛紛浮現出不可置信的神色,認為秦楓所言,十分荒謬,不論從哪個角度,都猜想不透其中的奧妙。
“唉……”
秦楓幽幽歎息,眼眸中亦是浮現出一抹遺憾和悲傷。
這份遺憾,不止是秦楓的,也是後世幾乎所有曆史愛好者,幾乎所有對明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
帖木兒東征,這倒是個無關緊要的插曲,因為那是一場沒打起來的戰爭,一切都隻能是推測。
但帖木兒膽敢東征的原因,才是至關重要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不足百年內的土木堡之變!
那,被稱作是大明由盛而衰的轉折點,無數曆史學者,愛好者,都曾經不止一次地想過,倘若沒有土木堡,倘若大明能夠好好休養生息,正常發展,那麽未來一切都變化了的情況下,會怎樣推演?
哦?
眾人微微不解,目光都落在秦楓身上。
隻見這位年輕的大明國師,歎息著說道:“倘若是正常狀態下的大明,想必帖木兒也不會鋌而走險,他雖然狼子野心,卻並不蠢,既然膽敢東進,至少也是有那麽三四分的把握。”
什麽?
聞言,眾人更加不明白,但慢慢咀嚼國師的言外之意,漸漸就咂摸出一點味道。
“老師!”朱棣畢竟年輕,性子最急,想到那個可能,不由得瞪大眼睛,失聲說道:“您的意思是說!大明當時也很空虛?這、這怎麽會……發生了什麽大事?”
哼!
朱元璋看著這個急吼吼的兒子,氣不打一出來,但卻無法發泄出來。
“大明當時,剛剛經曆了一場內部的大戰。”秦楓知道這個秘密還不能揭破,隻能含混其次地說道:“這一戰,讓大明精銳幾乎損失殆盡,元氣大傷,那帖木兒正是瞅準了這樣的時機,才認為攻打大明的時機已經成熟,組織起數十萬人馬的東征。”
果然如此!
徐達等人紛紛神色恍然。
這的確就能說得通了!
但是新的問題,很自然而然地產生。
大明為什麽經過內亂?
要知道,既然帖木兒還在,那說明就是這一二十年的事兒啊。
一二十年間,就算陛下真的天不假年,無法支撐到那個時候,但大明第二代的君王,不出意外就是現在站在禦書房裏的太子殿下朱標。
不論從哪個角度,朱標都是一個穩健持重的君主,怎麽會搞出內亂來?
不過,這些問題,大家不敢問了。
另一個時空裏發生的事情,誰能說得好。
能夠掀起內亂,並且讓整個大明王朝都風雨飄搖的,那絕不會是什麽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小人物就算有那個心,也沒有那個力量,能攪動什麽風雨。
那麽難道……
天呐!
不會是我吧?
徐達等人心中紛紛泛起極其古怪的念頭,盡管覺得無比荒誕,但考慮到不要引火上身的原則,選擇三緘其口,不再追問此事。
剛好,秦楓也不打算說得太多。
話鋒一轉,回到帖木兒這邊,秦楓肅容道:“從另一個時空中發生的曆史事實來看,帖木兒亡我之心不死,之所以現在蟄伏不動,甚至還派人來朝貢表示臣服,不是因為他息了心思,而是因為現在的大明空前強大,他就算有什麽狼子野心,也壓根不敢付諸實踐。”
“但若是機會出現,情況就不一樣了!”
秦楓的目光環顧眾人,慢慢說道:“倘若我大明就此封閉,不再對外擴張,不考慮開疆拓土,也不去探索海洋,那麽我可以斷定,終帖木兒一生,都隻能是大明腳下的一條連叫都不敢叫的狗!”
“但是倘若我們要出海,要遠航,要舉全國之力,去探索海洋另一邊的奧秘,要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讓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恐怕這個近在咫尺的敵人,就不得不預先解決。”
眾人默然。
是啊,大明不可能永遠固步自封,尤其是國師在海圖中標明的,令所有人都激動不已的土豆等新型作物,那可是活人無數的寶貝啊。
再說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聽過楓蘭縣學秦楓親自上課的朱棣等人,對這裏麵的道理就算無法深刻領悟,但至少願意相信秦楓給出的結論。
倘若大明就是這樣一個大明,那未來人口大爆炸的時候,看似繁花似錦的和諧局麵,一下子就會變得風雨飄搖!
現在,洪武十五年,秦楓描繪的那個場景,雖然還沒到來,但其實已經有些征兆。
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按理說這應該是最好的時代,可是各地已經開始出現了災民!
這其實絕不合理!
然而戶部在仔細分析了各地匯總上的數據之後,發現產生這些災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了!
從洪武初年,到現在的洪武十五年,短短十五年的時間,大明人口的數量,竟然翻了三倍都不止!
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若是沒有秦楓推廣的水稻灌溉新法,那麽或許今天都無法支撐到。
但即便是用了最先進的灌溉方法,種植技術也經過幾次迭代,依然是入不敷出,眼瞅著就無法供給爆炸式增長的人口。
這時候,對那種名叫土豆的新型作物的期待,就愈發強烈起來。
出海,是一定要出海的!
而且要盡快!隻要工部那邊的海船技術升級達到了國師的既定要求目標,就要立刻開啟大航海時代,一刻也不能耽誤。
那麽在此之前……
眾人漸漸明白了。
的確,現在召集大軍西征,進入帖木兒汗國內作戰,對大明來說,並不是一件小事,甚至要麵對數之不盡的艱難險阻。
但不管怎麽說,總比大明未來全力以赴支持遠航,卻被這包藏禍心的帖木兒在背後捅了刀子,要好一百倍一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