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所有人心態都崩了!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伯溫死到臨頭,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神色各不相同,有的憐憫,有的憤怒,但誰都不會懷疑國師秦楓,畢竟秦楓之前件件都沒有說錯,更沒必要去汙蔑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唯有朱元璋微微一愣,浮現出一個恍然的笑容。
哈哈,這個秦楓!
倒是以德報怨呢,光是這份胸襟,就比劉基這老小子強得多!
唔,那咱就配合一下。
一念及此,朱元璋微微點點頭,沉聲追問道:“秦愛卿,那後世發掘出的書信裏,說了些什麽?”
“啟稟陛下。”秦楓正色道:“書信乃是劉先生親筆所寫,信上痛斥了王保保的勸降,反而勸王保保放棄抵抗,率領前元的殘存力量,歸順大明,免得來日天兵一至,那便是玉石俱焚……”
誒?
眾人微微呆滯。
因為秦楓口述的這份書信的內容,竟然跟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樣。
書信不但不能作為劉伯溫通敵賣國的證據,反而塑造了一個義正詞嚴的大明忠臣形象,把那王保保罵了個狗血淋頭……
於是,眾目睽睽之下,大明天子朱元璋,“轉怒為喜”,親手將滿腦子漿糊的劉伯溫攙扶起來,重新扶到椅子上,稍稍勉勵幾句,便讓死裏逃生的劉伯溫,老淚縱橫,歡喜得差點直接暈厥過去。
救命之恩!
這是救命之恩啊!
劉伯溫知道,根本就沒有這封子虛烏有的信,秦楓之所以捏造出來,卻原來並不是為了落井下石羅織罪名,而是為了以此來打消皇帝心中的芥蒂,真的是用心良苦。
從今天起,他欠了國師一條命……啊不對,是全家一百多條命!
以德報怨,國師大人真的有古仁人之風啊!
劉伯溫不知道的是,這出戲的演出者,除了秦楓之外,還有朱元璋。
從秦楓的心聲裏,朱元璋早就知道他的想法。
劉伯溫固然固執,但出發點是好的,不是為了跟秦楓做對,而是為了大明社稷,這才以老邁多病之軀,站出來質疑。
所以秦楓也不為己甚,反而是撈了他一把,免得這位大明開國功勳,落個晚節不保的淒慘局麵。
朱元璋讀懂了秦楓的心聲,也尊重秦楓的意見,將劉基其人輕輕放過,讓他繼續在椅子上享受大明老臣的尊崇,卻無人再關注這個已經喪失所有話語權的唐國公。
徐達、湯和、李文忠、朱標、朱棣……數道目光,漸漸在秦楓身上交織,探尋,甚至於瞪大眼睛用力看過去,仿佛要借此將這位來曆不凡的國師大人,看個清楚明白。
來自後世?
另一時空?
相隔七百年?
這太不可思議了!
剛才雖然站出來的隻有一個劉基,但是其他人心中同樣有一大堆的疑惑。
禦書房內,竟是陷入了詭異的寂靜。
這些大明朝的柱石之臣,或是未來儲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盡管內心都憋了無數問題,但竟是誰也沒有先開口。
皇帝還在這裏呢,鬧個君前失儀那就不太好了。
不過看起來,陛下好像並沒有不滿的意思,反而用一種很玩味的目光望著眾人。
終於,魏國公徐達,第一個按捺不住,既然陛下不會見怪,那當然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這位國師大人問個明白。
深吸一口氣,徐達第一個開口,沉聲道:“國師……既然是來自後世!那麽,在國師所在的那個時空中,我大明……後世如何?國師莫非在另一個時空,也是我大明的臣子?又是因為什麽緣故,要穿梭時空,來到這裏?”
哈哈!
果然不愧為好兄弟。
朱元璋禁不住浮現出微笑。
這個問題,跟他一開始得知秦楓來自後世時,第一反應幾乎是一模一樣。
畢竟,這個大明,是他們這幫老兄弟,經曆了無數腥風血雨,這才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
毫不誇張地說,不論是朱元璋或是徐達,都將這個新生的大明朝,看得比自己身家性命更重。
顯然,這問題,也完全在秦楓的意料之內。
秦楓望著這位大明開國名將,見他粗糲的手掌緊緊攥著腰間的玉帶,粗大的指節都微微泛白,顯然內心極不平靜,不知道他追隨老朱打下的江山,傳到後世,數百年後,會是怎樣的一幅光景。
唉。
隻怕這個問題的答案,隻會讓魏國公失望。
瞥了一眼朱元璋,見他沒有阻止的意思,秦楓便點了點頭,正色道:“我所在的那個時空中,已經沒有大明了。事實上,大明國祚兩百七十六年,若是按照現在的時間計算,在我的那個時空裏,僅僅兩百六十一年後,大明便不複存在……”
什麽!?
此言一出,如石破天驚!
除了朱元璋之外,其餘的這些朝廷重臣,或是太子,或是手握兵權的皇子,都是第一次聽過這爆炸性的消息。
大明國祚,隻有不到三百年!
這怎麽可能?!
說好的千秋萬載呢?
說好的永鎮神州呢?
怎麽可能,隻有不到三百年!
這、這分明是欺君之罪,簡直罪該萬死!
眾人的呼吸猛地急促起來,第一時間望向朱元璋,如果說這個消息令人憤怒,那麽最怒不可遏的,當然還要數當今陛下。
陛下為了這個偉大的大明王朝,付出了多少,眾人都看在眼裏。
建國之前的南征北戰,那都不用提了,就算是大明建立之後,這一十五年來,陛下真可謂是殫精竭慮,不眠不休,縱觀整個華夏的曆史長河,能如此勤勉的皇帝,那也是絕無僅有!
徐達也好,朱標也好,不論是舊將或是新臣,都將陛下所有的努力看在眼裏,幾乎是親眼見證他事無巨細地打理國家,處置朝政,忙碌的時候每天甚至要批閱奏折數千上萬份!
都已經這麽努力了!
難道這個生機勃勃的大明,才隻能存在不到三百年?
然而,朱元璋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
他隻是流露出一個微微感喟的神情,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
事實上,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在秦楓的心聲中,那一次,盡管以朱元璋的城府深沉,表現也未見得比在場的這些人強多少。
現在,輪到你們了……
神色各不相同,有的憐憫,有的憤怒,但誰都不會懷疑國師秦楓,畢竟秦楓之前件件都沒有說錯,更沒必要去汙蔑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唯有朱元璋微微一愣,浮現出一個恍然的笑容。
哈哈,這個秦楓!
倒是以德報怨呢,光是這份胸襟,就比劉基這老小子強得多!
唔,那咱就配合一下。
一念及此,朱元璋微微點點頭,沉聲追問道:“秦愛卿,那後世發掘出的書信裏,說了些什麽?”
“啟稟陛下。”秦楓正色道:“書信乃是劉先生親筆所寫,信上痛斥了王保保的勸降,反而勸王保保放棄抵抗,率領前元的殘存力量,歸順大明,免得來日天兵一至,那便是玉石俱焚……”
誒?
眾人微微呆滯。
因為秦楓口述的這份書信的內容,竟然跟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樣。
書信不但不能作為劉伯溫通敵賣國的證據,反而塑造了一個義正詞嚴的大明忠臣形象,把那王保保罵了個狗血淋頭……
於是,眾目睽睽之下,大明天子朱元璋,“轉怒為喜”,親手將滿腦子漿糊的劉伯溫攙扶起來,重新扶到椅子上,稍稍勉勵幾句,便讓死裏逃生的劉伯溫,老淚縱橫,歡喜得差點直接暈厥過去。
救命之恩!
這是救命之恩啊!
劉伯溫知道,根本就沒有這封子虛烏有的信,秦楓之所以捏造出來,卻原來並不是為了落井下石羅織罪名,而是為了以此來打消皇帝心中的芥蒂,真的是用心良苦。
從今天起,他欠了國師一條命……啊不對,是全家一百多條命!
以德報怨,國師大人真的有古仁人之風啊!
劉伯溫不知道的是,這出戲的演出者,除了秦楓之外,還有朱元璋。
從秦楓的心聲裏,朱元璋早就知道他的想法。
劉伯溫固然固執,但出發點是好的,不是為了跟秦楓做對,而是為了大明社稷,這才以老邁多病之軀,站出來質疑。
所以秦楓也不為己甚,反而是撈了他一把,免得這位大明開國功勳,落個晚節不保的淒慘局麵。
朱元璋讀懂了秦楓的心聲,也尊重秦楓的意見,將劉基其人輕輕放過,讓他繼續在椅子上享受大明老臣的尊崇,卻無人再關注這個已經喪失所有話語權的唐國公。
徐達、湯和、李文忠、朱標、朱棣……數道目光,漸漸在秦楓身上交織,探尋,甚至於瞪大眼睛用力看過去,仿佛要借此將這位來曆不凡的國師大人,看個清楚明白。
來自後世?
另一時空?
相隔七百年?
這太不可思議了!
剛才雖然站出來的隻有一個劉基,但是其他人心中同樣有一大堆的疑惑。
禦書房內,竟是陷入了詭異的寂靜。
這些大明朝的柱石之臣,或是未來儲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盡管內心都憋了無數問題,但竟是誰也沒有先開口。
皇帝還在這裏呢,鬧個君前失儀那就不太好了。
不過看起來,陛下好像並沒有不滿的意思,反而用一種很玩味的目光望著眾人。
終於,魏國公徐達,第一個按捺不住,既然陛下不會見怪,那當然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這位國師大人問個明白。
深吸一口氣,徐達第一個開口,沉聲道:“國師……既然是來自後世!那麽,在國師所在的那個時空中,我大明……後世如何?國師莫非在另一個時空,也是我大明的臣子?又是因為什麽緣故,要穿梭時空,來到這裏?”
哈哈!
果然不愧為好兄弟。
朱元璋禁不住浮現出微笑。
這個問題,跟他一開始得知秦楓來自後世時,第一反應幾乎是一模一樣。
畢竟,這個大明,是他們這幫老兄弟,經曆了無數腥風血雨,這才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
毫不誇張地說,不論是朱元璋或是徐達,都將這個新生的大明朝,看得比自己身家性命更重。
顯然,這問題,也完全在秦楓的意料之內。
秦楓望著這位大明開國名將,見他粗糲的手掌緊緊攥著腰間的玉帶,粗大的指節都微微泛白,顯然內心極不平靜,不知道他追隨老朱打下的江山,傳到後世,數百年後,會是怎樣的一幅光景。
唉。
隻怕這個問題的答案,隻會讓魏國公失望。
瞥了一眼朱元璋,見他沒有阻止的意思,秦楓便點了點頭,正色道:“我所在的那個時空中,已經沒有大明了。事實上,大明國祚兩百七十六年,若是按照現在的時間計算,在我的那個時空裏,僅僅兩百六十一年後,大明便不複存在……”
什麽!?
此言一出,如石破天驚!
除了朱元璋之外,其餘的這些朝廷重臣,或是太子,或是手握兵權的皇子,都是第一次聽過這爆炸性的消息。
大明國祚,隻有不到三百年!
這怎麽可能?!
說好的千秋萬載呢?
說好的永鎮神州呢?
怎麽可能,隻有不到三百年!
這、這分明是欺君之罪,簡直罪該萬死!
眾人的呼吸猛地急促起來,第一時間望向朱元璋,如果說這個消息令人憤怒,那麽最怒不可遏的,當然還要數當今陛下。
陛下為了這個偉大的大明王朝,付出了多少,眾人都看在眼裏。
建國之前的南征北戰,那都不用提了,就算是大明建立之後,這一十五年來,陛下真可謂是殫精竭慮,不眠不休,縱觀整個華夏的曆史長河,能如此勤勉的皇帝,那也是絕無僅有!
徐達也好,朱標也好,不論是舊將或是新臣,都將陛下所有的努力看在眼裏,幾乎是親眼見證他事無巨細地打理國家,處置朝政,忙碌的時候每天甚至要批閱奏折數千上萬份!
都已經這麽努力了!
難道這個生機勃勃的大明,才隻能存在不到三百年?
然而,朱元璋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
他隻是流露出一個微微感喟的神情,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
事實上,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在秦楓的心聲中,那一次,盡管以朱元璋的城府深沉,表現也未見得比在場的這些人強多少。
現在,輪到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