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滅國的消息,漸漸傳開。


    盡管是在洪武年間,不可能有後世那樣爆炸的資訊傳播速度,但地處南方的安南國,憑借地利的優勢,抗拒大明天威,並且拉開架勢欲要跟大明一決雌雄的消息,其實早就傳遍了東南亞幾乎所有國家。


    一雙雙眼睛,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隔著萬裏海疆,其實都在悄悄觀察著那個名叫安南的地方。


    如今,塵埃落定。


    沒有任何意外。


    這是一場摧枯拉朽的勝利!


    據說,大明征南元帥朱棣,隻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橫掃了坡壘關,隘留關,雞翎關,並且在雞翎關前,徹底摧毀安南國引以為傲的戰象部隊,從而擊潰了對方的所有信心,選擇舉國投降。


    從今往後,不再有安南這個稱呼。


    那片土地,將被稱作交趾布政司,作為大明行政區劃的一部分。


    一雙雙帶著驚懼的眼睛,悄悄收了回去。


    但他們很快就得知,那位一戰便奠定了不凡地位的征南大元帥,也正是如今大明皇帝的親生兒子,朱棣朱元帥,回到京城隻是短暫休整,之後便馬不停蹄,再次率領一支堪稱無敵天下的強大艦隊,開始巡視大明海疆範圍。


    朝鮮國、暹羅國……等等這些跟大明隔海相望的國家,紛紛戰栗不已。


    有了安南國的前車之鑒,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東南亞的小國,敢對大明提出的任何要求表示哪怕一點點質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臣服,大明帶來的或許是先進的技術,豐富的商品。


    但若是抗拒王師,迎接他們的將是朱棣親自率領的虎狼之師,以及那些令人心膽俱裂的新型火器。


    如此,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朱棣已經按照秦楓的具體指點,橫掃整個東南亞地區,將海圖上的那三個錯落有致的圈子,完全納入大明的控製範圍內。


    到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大明已經真正做好了遠航的準備。


    除了東南亞海域的一個個國家,就是大明在海上的一個個補給站之外,工部這些年也一點都沒閑著!


    曾經在楓蘭縣學裏隻是個小透明的楊開天,如今已經是舉國矚目的青年才俊,在秦楓的一手安排下,楊開天不經過科舉,卻也進入工部,如今已經破格提拔,成為曆史上最年輕的工部右侍郎。


    而楊開天負責的事情很簡單,遠離任何勾心鬥角和朝廷爭鬥,隻讓他專心負責已經隸屬於大明工部的工物工坊。


    被完全解放了天性的楊開天,也沒有讓老師秦楓失望。


    從洪武八年,到洪武十四年,短短六年的事件,從工物工坊裏研發出來的新技術,新武器,速度之快,甚至連秦楓都為之咋舌。


    倘若不是細節對不上,秦楓甚至以為,楊開天是另一個穿越者呢。


    令人歡欣鼓舞的科技樹,被依次點亮。


    朱棣征服大海的同時,工部也將海船的新技術,至少更新了三到五個輪次!


    這次,真的已經做好準備了。


    洪武十四年,九月十八日,乃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生辰。


    這一年,朱元璋五十三歲。


    這位破碗開局,奄有四海的無雙帝王,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盡管依然精力旺盛,但終於可以在臉上看到一絲不同於壯年時期的微微老態。


    “……唔,劉愛卿,你繼續說。”朱元璋從書案上卷帙浩繁的奏折中抬起頭,瞥了一眼禮部尚書劉章,示意他繼續匯報。


    “是,陛下。”劉章聞言躬了躬身子,小心地低聲說道:“此次生辰朝貢,所有的禮儀準備,已經全部完成,尤其是來自海外的各國使臣朝拜,更是再三推敲,確保可以萬無一失……”


    “嗯。”朱元璋點了點頭,看著也已經不複當年風華的劉章,腦子裏還是他剛剛就任禮部尚書的模樣,那叫一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倘若不是秦楓支持,這個位子或許也落不到他的頭上。


    朝貢。


    麻煩!


    其實若是按朱元璋的意思,早就不喜歡搞這種挺無聊的萬國來朝了。


    一方麵,那些被嚇破膽的東南亞國家,能拿出來的好東西早就拿出來了,近年來朝貢的貢品,品種越來越單調,內容也越來越匱乏。


    倒不是他們竟敢怠慢宗主國,實在是已經掏無可掏,那些剛開始還覺得新鮮的當地土特產,年年都送,送得多了之後,也就沒了新鮮勁兒,根本不放在地大物博的大明眼中了。


    相反,倒是大明這些年來,跟那些周邊小國開放通商之後,將無數的先進技術,豐富商品,傳遞過去,今年數年的光景,朝鮮國、暹羅國這些地方,都有了日新月異的進步發展。


    或許一開始,他們還以臣服為羞恥,至少是覺得臉麵上掛不住,但看到了安南國的下場,還有之前倭國的下場,誰也不敢再冒犯大明天威。


    但後來,他們已經徹底被大明的先進文化所征服,心甘情願作為藩屬國,緊緊抱住大明這條大粗腿,再也沒有任何微詞。


    另一方麵,朱元璋的身體的確是不如前些年,這種朝貢的儀式,關乎國體,他又不能太過馬虎,一整套流程下來,相當膩歪而且無聊,實在懶得搞。


    但這次不一樣。


    這次要搞朝貢的,正是那位隱居在淳化縣的大明國師,秦楓。


    威懾?


    儀式感?


    未來的方向?


    朱元璋想到心聲裏聽到的那些零零碎碎,對秦楓心中的那幅廣闊藍圖,自然是認可的。


    於是,在大明皇帝的旨意下,洪武十四年的這場不同尋常的生辰朝貢,緩緩拉開帷幕。


    這一日,正是九月十八。


    清晨,應天府的紫禁城中,晨鍾清澈敲響,清揚悠遠,仿佛驚開了秦淮河上的薄霧重重,也讓所有聽到鍾聲的人,心中凜然,連忙各司其職,誰也不敢亂了這場籌備已久的國之大典。


    紫禁城,九重宮闕,依次亮起鎏金燈火,莊嚴肅穆的氣氛,在宮殿內緩緩流淌,令不遠萬裏,隔山跨海來到此地的數十個國家的使臣們,心中泛起神聖肅穆,不敢抬頭,按照早就學會的大明宮廷禮儀,規規矩矩地垂首而立,等待那位無上帝王駕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西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西來並收藏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