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淳化縣,秦府。


    “秦楓。”朱鏡媺抱著繈褓中的秦開,微笑道:“老四回來了,估摸著見過聖駕之後,便要來這裏拜見你這個老師了。”


    “唔,來唄。”秦楓正在教秦湖讀書寫字,享受兒女雙全的愜意,聞言也不抬頭,笑道:“征南之戰,打得不錯,打出了大明的威風,這段時間已經讓許多國家紛紛表示歸順,接受我大明駐軍和開放口岸等要求,這就很對路。”


    “人家都說,這次南征能夠大獲全勝,都是你這個國師的功勞呢。”朱鏡媺望著秦楓,目光中的崇敬不必遮掩,哪怕是同床共枕的妻子,她也還是覺得,愈發看不透秦楓,到底還有多少神奇的本事。


    “嗨,不能那麽說。”


    秦楓擺擺手,笑道:“仗終究是朱棣打的,是三十萬將士上下用命,才有了如此摧枯拉朽的勝利,我雖然提供了一些新型武器,最多也就是輔助作用,豈可胡亂居功。”


    “我聽說,周邊的小國,聽說安南之事,紛紛驚懼顫抖,有的派出使團,有的送來書信,都表達了願意完全臣服的意思。”朱鏡媺的消息似乎很靈通,將最近的局勢變化了如指掌。


    “嗯,所以這一仗,就不白打。”秦楓點頭道:“倘若安南國之事再來幾次,雖然不至於影響未來大局,但會耽誤時間,時間是很重要的東西,如果耽誤得太多,可能老朱……就看不到那一天了。”


    啊?


    朱鏡媺微微一驚,但沒有深問,而是繼續就著剛才的話題,繼續問道:“拿下這些小國,分別駐軍,掌控港口以及軍事防禦,是為了什麽,怕他們反叛麽?”


    “哈哈,不是不是。”秦楓搖頭道:“安南也好,朝鮮也好,都隻是彈丸之地,他們的土地也好,百姓也好,對大明的危機,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最多是稍稍緩解。”


    “拿下他們,並且確保大明周邊的三環圈子牢牢掌控,為的是將來的大事。”


    什麽大事?


    朱鏡媺沒插嘴,但眼眸中都是詢問。


    嘿嘿!


    秦楓指了指繈褓中,還在吃奶的秦開,正色道:“你知道我為什麽給他取名叫秦開?這個開,是繼往開來的開,是開疆拓土的開。”


    “大明內部,已經不再有任何危機。”


    “隨著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人口大爆發不可避免。”


    “從戶部那邊提供的數據來看,最多五年之內,大明的人口就將衝向兩億,也就是兩萬萬!”


    “這麽多的人口,就算是莊稼的收成再好,也越來越難養活。”


    “除非……我真的可以點出雜交水稻的科技……不過這幾年來,實驗連連失敗,雖然方向是確定的,但不得不說太難了,受限的條件太多,不能完全指望這個。”


    他知道朱鏡媺聽得似懂非懂,也不打算解釋更多的細節,話鋒一轉,直接說道:“所以,最簡單粗暴的辦法,還是向外拓展,將大明的領土大規模擴大,將百姓移民出去,在廣袤的世界裏,大有作為。”


    “至不濟,未來的大航海計劃,也能把土豆、番薯之類的東西都帶回來,也能解決即將爆發的人口危機,糧食危機。”


    “這,才是陛下打安南,征服周邊小國的根本目的。”


    誒,不對啊,這是老朱的目的麽?


    這……不應該是我才能想到的?


    秦楓說著說著,臉色漸漸古怪起來。


    記憶裏,自己並沒有跟老朱提到過多大航海時代的意義和戰略。


    但現在怎麽好像大明的發展方略,越來越接近自己的思路。


    沒道理啊!


    我肚子裏還真有幾條叛變的蛔蟲?


    是你嗎,老朱同誌……


    “大人。”


    賀三鬥的身影進入院子,依然用著熟悉的稱呼,躬身道:“四皇子殿下來了,求見大人。”


    “不是外人,叫他進來就是。”秦楓擺了擺手,站起身來,牽著秦湖的小手,很快就見到了英武不凡的征南大元帥朱棣,一身的風塵仆仆,顯然抵達京城之後,馬不停蹄,沒有片刻休息。


    “老師。”


    朱棣見到秦楓,連忙上前見禮,解釋道:“回京之後,除了拜見父皇,還去拜見大哥,所以耽誤了時間,老師莫怪。”


    哈哈,可以的。


    秦楓微笑點頭。


    這個自己看著長大的小男孩,越來越成熟了。


    作為征南元帥,班師之後首先見駕,那是題中應有之義。


    但他能想到去拜見他大哥,太子朱標,說明他政治上的成熟,不再是小時候那個硬要跟哥哥摔跤,非得把哥哥摔倒的那個不曉事的小孩了。


    “怎麽樣,此行還算順利?”秦楓沒見外,跟朱棣隨意在院子裏落座,直接問道:“都有什麽收獲,可以說來聽聽。”


    於是,朱棣將這次南征,從頭到尾,所有的事情,都跟秦楓匯報一邊。


    秦楓微笑聽著,不時插上幾句,往往讓朱棣直拍大腿,茅塞頓開,倘若早聽到這些辦法,又能少走許多彎路。


    隻是最後,說到雞翎關受阻,然後開啟第二個錦囊的時候,朱棣雖然一提到洪武天雷就讚不絕口,但語氣中總有些未竟之意,似乎是欲言又止。


    “哈哈,你是不是想問,這東西為何不早點交代給你,而非要損兵折將之後,才允許你打開第二個錦囊?”秦楓一眼看透了朱棣心中所想,微笑問道。


    呃……


    朱棣一驚,再次感歎這位老師的算無遺策。


    的確是這個疑問!


    事實上,坡壘關已經是苦戰,雖然用了奇襲的辦法,花費不大的代價就拿下這座關隘,但奇襲坡壘關的小隊,三千人去,隻有不到三百人回來,帶隊的將軍也死在打開城門前的最後一刻。


    陳將軍死得壯烈,令人動容。


    打仗麽,沒有不死人的。


    用幾千人的犧牲,來換取一場大勝,換取坡壘關的攻破,明軍先聲奪人,從而氣勢如虹,這不論從哪個角度上看,的確是大賺特賺。


    可是……


    朱棣後來卻不止一次想到,倘若之前就有洪武天雷,那麽以坡壘關的防禦能力,隻需要最多三發炮彈,就能轟得那安南守將放棄抵抗。


    也就是說,原本……可以用更小代價的!


    老師偏要將如此犀利的武器,藏在第二個錦囊裏,到底是什麽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西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西來並收藏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