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黃鐸,還真是有點東西。


    眾人明白了聖上的意圖,再也不敢提什麽反對意見。


    相反,對黃鐸剛才那些無比詳細的數據,眾人越琢磨越覺得佩服。


    這人,難怪能被老尚書楊思義尚書看中,作為戶部的接班人。


    單是這份細致,就遠非常人所及!


    不過……黃鐸的長處在細致,但對於大方向的改革創見上,應該沒那麽大的魄力!


    士紳一體納糧?


    毫不客氣地說,這甚至要比流官製造成的影響,更加深遠,更加巨大。


    就憑黃鐸?


    不太可能。


    那麽答案……好像也就隻有一個。


    無數目光,再次紛紛兜轉,落向那個唯一有可能的男人。


    戶部左侍郎,秦楓。


    能提出這樣創見的,除了秦楓,應該不會有第二人了。


    況且,很多人早就注意到,黃鐸往秦府跑的次數,那叫一個多啊!


    要不是去問計的,難道黃鐸把外室養在了淳化縣麽?


    現在,麵對皇帝的詢問,黃鐸也是不慌不忙,鄭重說道:“關於士紳一體納糧,微臣跟戶部左侍郎秦大人商量之後,認為主要應該分四步……”


    謔!


    果然是他!


    攤牌了是吧?


    眾人神色古怪,雖然早就猜到了,但還是忍不住發出一陣陣驚咦聲。


    四步?


    倒要聽聽,具體是哪四步。


    就連朱元璋也饒有興趣,哪怕士紳一體納糧這個話題,早就擺在了禦書房的桌麵上,但朱元璋知道,黃鐸是沒有這個魄力的,真正推動這件事的,正是那個被他許為大明國師的秦楓!


    那麽,秦楓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朱元璋神色微微凝重,開口道:“黃愛卿不妨仔細說說。”


    “遵旨!”


    黃鐸躬身行禮,侃侃而談道:“第一步,微臣以為,要明確納糧的範圍和標準。”


    “我們應當按照以往的賦稅製度,根據現在登記在冊的所有士紳,統計他們的土地和財產的具體情況,從而製定出合理的納糧額度。”


    “一方麵,確保公平公正,另一方麵,也要讓這個征收的標準,既不損害朝廷的賦稅,又不至於讓地方的士紳苦不堪言。”


    “這第一步的意義,主要是從無到有,讓士紳明白自己也是大明的一份子,並不能置身於賦稅之外,也同樣要承擔一定比例的義務,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諸如土地進獻,土地侵占,土地兼並這類嚴重問題。”


    “從長遠來看,此舉對於大明百姓的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這黃鐸,果然是有備而來!


    眾人心中凜然,隻聽黃鐸光是這第一步,就洋洋灑灑說了這麽多,要說背後沒人指點,那是不可能的。


    秦楓,你到底要做什麽?


    現在看來,不管是流官製,還是士紳一體納糧,都有秦楓的影子在裏麵。


    這是要改天換日麽?


    也是奇了!


    這種犯忌諱的事情,若是換了旁人,哪怕是公認最受聖上信任的魏國公徐達,恐怕也早就被砍了腦袋!


    這個大明,到底是朱家的,還是你秦家的?


    從官員到士紳,你全都要下手!


    瘋了吧?


    再說了,什麽土地進獻,土地侵占,土地兼並……哪有黃鐸說得那麽離譜!


    充其量就是老百姓遇到困難的時候,實在沒有法子,才將土地出讓給當地的富戶,然後求得活命。


    這,不是很合理的麽?


    本來你都快活不下去了,還留著土地做什麽?


    能把土地讓出去,自己做個佃農,倒也合理吧,不然難道還指望著人家士紳能夠平白無故就幫你渡過難關?


    不存在的!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不過,這個話他們隻敢在心裏嘀咕,可不敢宣之於口。


    因為……


    那個人,曾經就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據說,皇上當年家裏,就是因為沒了土地,租種地主的土地,然後遇到災年,終於山窮水盡,全家人餓死了一大半……


    慘那。


    也難怪皇帝會直到今天還耿耿於懷,總把自己放在百姓的位置上。


    任何人有了那麽悲慘的經曆,永生永世都不會忘記。


    嗬……


    朱元璋居高臨下,再一次將所有人的神色,都盡收眼底。


    老朱很失望。


    這才過了多久!


    大明,才建立了幾年啊?


    你們當中的很多人,也曾經是老百姓,也曾經窮過,苦過,難過。


    你們餓過肚子,你們受過欺壓,你們承受過最沉重的苦難,才終於揭竿而起,一同推翻了那個黑暗的元朝。


    可是現在呢?


    都忘啦?!


    朱元璋知道,他們心中,依然是不服。


    隻不過是礙於自己的威勢,不敢表露出來。


    倘若今天在這裏說這件事的,隻有黃鐸,甚至加上秦楓,都完全頂不住那種壓力,會被這些人幹脆生吞活剝。


    這,就是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明?


    哼!


    朱元璋微微冷笑,直接將目光轉向秦楓,淡淡道:“秦愛卿,你剛從江西回來,說說那邊見到的情況。”


    秦楓微愣,隨即明白了老朱的意思。


    其實這些事,他一回到京城,就第一時間跟老朱匯報過。


    的確是觸目驚心。


    隻可惜,這些人,朝堂上的袞袞諸公,都還不知道。


    既然皇帝要震驚一下他們,我自然知道該怎麽做。


    於是秦楓微笑,轉向那些心中還有些不服不忿的文武百官,似乎很平靜地問道:“土地兼並的問題,很複雜,但此次江西千金陂決堤,剛好遇到一些類似的情況,也算是窺豹一斑吧。”


    秦楓開口,眾人皺眉。


    明知道他是要給聖上當這個先鋒官,但……你遇到了什麽情況?


    無非就是百姓的土地,在災年的時候被鄉紳買了去唄。


    那有什麽稀奇!


    果然,秦楓的話,並沒有太出乎意料之外,直接說道:“有一戶人家,姓周,家裏大約有十幾畝田。”


    “這次趕上千金陂的決堤,家裏的田地、房屋,全都被衝毀,所有的糧食也都蕩然無存。”


    “前任江西布政司使崔伯玉,貪贓枉法,罪大惡極,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遲遲不肯賑災。”


    “在這種情況下,短短數日,周家就遇到了嚴重的吃飯的問題。”


    “苦等賑災不來的情況下,他隻好到附近的富戶家裏,去借糧食渡過難關。”


    “可是有借有還,才能再借不難。”


    “第二次借糧的時候,勞而無功,那邊提出了用土地抵押的主意,其實……諸位大人都是明白人,知道這這所謂的抵押,就是兼並!他們有一萬種辦法,把這暫時的抵押,變成永遠的發賣。”


    “所以,現在我想請各位大人猜一猜,周家的十畝田,換了多少糧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西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西來並收藏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