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正文第二三六章
榮烺心說,宗室子弟要是願意一起來考一考,這也沒啥啊。反正考十人是考,考百人也是考,一套卷子,無非就是批卷的累些罷了。
她待宗室也是一樣的。
不過,齊師傅特意提醒,怕還有旁的緣故。
齊師傅也是愛故弄玄虛,啥事不喜一下子說明白,就顯得他聰明似的。
真是的,既然知道宗室也想考,怎麽不早跟她說一聲。
好吧,早她敢沒告訴齊師傅。
榮烺琢磨一陣子,年下太忙,她沒把宗室這點事放心上。
宗室找的是郢王,郢王也聽說榮烺明春要考校勳貴子弟,許多在帝都的宗室也找到他,希望能一起參加考較。
家裏孩子成不成的,起碼進宮見見世麵,萬一得了殿下眼緣,也是福分。就是不成,也沒啥。
郢王道,“此事我會稟明大殿下。”就是考校也是跟大殿下考校,在大殿下跟前露臉,公主什麽,這事原就是公主仗著萬壽宮逾越。
於是,郢王先進宮稟明榮晟帝,宗室聽說明春考較勳貴子弟,是否也讓大殿下一同考較宗室子弟,也看看咱宗室子弟的本領。
榮晟帝道,“那些無非是沒錄上差使的子弟,若宗室子弟也想參加考較,這人就多了,你去跟阿綿商量,公主一人怕忙不過來,讓他過去搭把手。”
郢王猶豫再三,十分想勸陛下訓導公主安於內宮,礙於他近來與公主有隙,這話說了,好像特意告公主狀似的,郢王便沒提,告退尋榮綿去了。
榮綿聽郢王說是父親的意思,便讓郢王去統計願意參加考較的宗室子弟的人數,傍晚到萬壽宮時,跟妹妹說了宗室子弟一並參加的意思。
榮烺向來聰明,立刻知道郢王必是去找皇兄商量的,想著,郢王明知是我管勳貴子弟的事,還偏去找皇兄,顯然是與皇兄更近。
他也不想想,我跟皇兄是同胞兄妹,不比他近一千倍。
真個小心眼兒!
大才幹沒有,小心眼兒一堆一堆的。
榮烺心胸寬廣的沒計較郢王,跟兄長說,“等郢王把名單遞上來,到時無非多印幾張卷子。那到時考較時皇兄你可得來,不能光我一個!”
榮綿笑,“來,一定來,我幫你助陣。”
“咱們倆才顯得更威風!”榮烺跟兄長說,“我早想好了,到時就在昭德殿門前的廣場上,讓內務司置兩頂五彩斑斕的大傘,咱倆一人一張赤紅大椅,坐上頭,就看他們考。連喊開考的人選我都想好了,不用旁的,跟父皇借他的殿前官,那人嗓子亮堂!”
榮綿一想到妹妹安排的五彩斑斕大傘,就有些不好意思,連忙道,“不用這樣,不用這樣,這也太排場了。”
“就得這樣才威風!”榮烺堅持。
榮晟帝在邊兒上聽的直笑,還說,“行,到時我讓殿前官過去給你們支應。”
“要是父皇也一起來就更好了,我給父皇弄個雙層大傘,上麵貼金箔,陽光一照下來,金光閃閃,多好看哪。”
“不用不用,這就不用了。”榮晟帝自覺受用不了那雙層黃金大傘。
鄭太後笑,“你們好生安排,若能選出一二得用的,也能為朝廷出力。”
兄妹倆都認真應了。
徐妃聽聞明春考較勳貴,還特意在閨女兒子到麟趾宮定省時囑托了兒女一番,若有徐公府的人參選,必要照應一二。
榮烺就仿佛個聽不懂人話的二傻子,很實誠的說,“母妃放心,一定嚴格要求。”
徐妃一急,榮綿寬慰母妃,“母妃放心吧,我聽說外祖母舅舅教導子弟甚嚴,介時考較,也要請禮部兵部判卷,難道母妃還怕舅家子弟有誌難伸?”
徐妃歎,“不說旁人,你珠表兄,這都當差幾年了,也隻升了半品。”
榮綿道,“官員升遷向來如此,三年升遷,若順遂,便是三年升半品。可見珠表兄差使當的好,不然如何能升呢。”
“現在升了也隻是個從四品小官。”徐妃不滿。
榮烺找個現成例子,“阿衡哥也是從四品哪。”
“鄭衡在朱雀衛,你珠表兄呢?不過是個巡城官。”說到侄子,徐妃頗心疼,“想你珠表兄,也是自幼苦讀,滿腹才學。”
榮烺說,“那為何不考個功名呢?”
徐妃瞪眼,“徐家堂堂公府,你珠表兄還是嫡長子,考功名做什麽?”
榮烺看事比較現實,她說,“現在爵位沒影兒,就不能再端公府的架子,要是想考,考一個又何妨?”
榮綿說,“那表兄就得卸了身上官職。想來舅家自有考量。”
“就是。便是考取功名,狀元授官不過六品,這不越幹越低麽。再說,徐家乃勳貴起家,何需跟貧寒學子爭飯碗。”徐妃自有一套邏輯。
榮烺並未反駁,“那你還報怨什麽呀。你要嫌巡城的官兒不好,那你覺著什麽官兒好?”
徐妃道,“我想著,做個侍郎,做個巡撫,總做得。”
榮綿瞪大眼睛,“母妃你說什麽呢?侍郎是尚書副手,巡撫乃一省之首,自來哪兒有未到二十就居侍郎巡撫位的!”
好在徐妃一聽也覺離譜,她笑,“我就隨口這麽一說,就是想你表兄好的意思。你不知道,現在你外家日子難哪。”
榮綿板著臉,“那母妃賞他們些銀錢,官職之事,母親不能亂說。傳出去,對母妃名聲不利,對珠表兄更不利。明明他靠自己本事升的官,一聽母妃這話,都得說他是靠您哪。”
徐妃笑,“知道了知道了。我托你的事你記心裏,勿必照顧徐家些。”
榮綿鐵麵無私,“考得好,我不會埋沒他們。考的爛,自己就沒臉,還求什麽照顧。”
待自麟趾宮告辭,榮烺在路上就忍不住誇她哥,“哥你說的真好,咱母妃這顆心,多一半都給了徐家。”
榮綿還得說妹妹,“母妃婦道人家,書讀的少,無甚見識,聽聽也就罷了。但咱們不能說母妃的不是。”
“我沒說呀,我是誇你哪。”榮烺一副精靈相,榮綿笑著摸摸她頭,幸而妹妹靠譜。
既一同給了宗室恩典,宗室子弟頗振奮。他們想求個實缺,實際比勳貴子弟都要難。宗室就沾了姓氏的光,可是吧,想弄個實缺,一不比勳貴大權在握,二不及清流自幼苦讀,哪怕做生意,真弄個富可敵國也麻煩。
再說,若真有這樣的本領,便是宗室也埋沒不了。
如今既然朝廷考較,想出頭的,自然要開始準備。
顏姑娘還進宮探了回榮烺的口風,“我好幾個族兄弟,在外聽鄭公府的旁支子弟說,若官宦子弟想參加,也可以報名。他們有的在官學讀書,有的在家讀書,不知這信兒準不準,我想著,幫他們問問,我回去給他們個準話,不叫他們白準備一場。”
榮烺想,這是選拔人才的好事,便大手一揮,“省得官員們說我和皇兄偏心,既準勳貴子弟參加,也難宗室子弟參加,自然也準官宦子弟參考。”
準了。
顏姑娘含笑建議,“既如此,殿下何不與大殿下聯名明諭,一則明曉那些不知道的人家,二則師出有名,方顯鄭重。”
榮烺一想,“這也成。待晚上我與皇兄商議後,就發明諭。”
顏姑娘道,“我忝為殿下伴讀,如今休假回家,不能侍俸殿下左右,心裏也一直記掛殿下的事,令旨我擬了一封,殿下看看,若大殿下允準,可做參考。”說著自袖中取出自己擬的令旨,奉給公主殿下。
榮烺接過,吃驚的說,“阿顏你這都想好了?”一麵看顏姑娘擬的令旨。
顏姑娘謙虛一笑,“我跟殿下同吃同住這些年,知殿下能納百川,必給官宦子弟這恩典,自然要為殿下分憂。”
榮烺覺著顏姑娘擬的頗不賴,聽說顏相當年就做過翰林掌院,擬寫詔書從來是一氣嗬成,號稱一字不改。
當初榮烺訓示內閣的令旨,就是顏姑娘擬的。
榮烺笑讚,“阿顏你以後必能青出於藍,我看顏相在你這年紀時,都不一定有你擬的好。”
顏姑娘道,“這可不敢當。這道令旨是要明諭朝堂的,我已先請父親看過。”
“嗯,就用這個。”
榮烺還把自己對考試的一些設想計劃跟顏姑娘商量了,知年下事忙,顏姑娘並未留膳,倆人商量過正事,顏姑娘便告退出宮去了。
不過,她能進宮把這事問個準信兒出來,顏家諸長輩叔嫂都覺著,沒白把大姑娘送宮裏給公主做伴讀,這就能在公主跟前說上話了,打聽事兒也幹脆俐落,果然是家族未來棟梁。
正文第二三六章
榮烺心說,宗室子弟要是願意一起來考一考,這也沒啥啊。反正考十人是考,考百人也是考,一套卷子,無非就是批卷的累些罷了。
她待宗室也是一樣的。
不過,齊師傅特意提醒,怕還有旁的緣故。
齊師傅也是愛故弄玄虛,啥事不喜一下子說明白,就顯得他聰明似的。
真是的,既然知道宗室也想考,怎麽不早跟她說一聲。
好吧,早她敢沒告訴齊師傅。
榮烺琢磨一陣子,年下太忙,她沒把宗室這點事放心上。
宗室找的是郢王,郢王也聽說榮烺明春要考校勳貴子弟,許多在帝都的宗室也找到他,希望能一起參加考較。
家裏孩子成不成的,起碼進宮見見世麵,萬一得了殿下眼緣,也是福分。就是不成,也沒啥。
郢王道,“此事我會稟明大殿下。”就是考校也是跟大殿下考校,在大殿下跟前露臉,公主什麽,這事原就是公主仗著萬壽宮逾越。
於是,郢王先進宮稟明榮晟帝,宗室聽說明春考較勳貴子弟,是否也讓大殿下一同考較宗室子弟,也看看咱宗室子弟的本領。
榮晟帝道,“那些無非是沒錄上差使的子弟,若宗室子弟也想參加考較,這人就多了,你去跟阿綿商量,公主一人怕忙不過來,讓他過去搭把手。”
郢王猶豫再三,十分想勸陛下訓導公主安於內宮,礙於他近來與公主有隙,這話說了,好像特意告公主狀似的,郢王便沒提,告退尋榮綿去了。
榮綿聽郢王說是父親的意思,便讓郢王去統計願意參加考較的宗室子弟的人數,傍晚到萬壽宮時,跟妹妹說了宗室子弟一並參加的意思。
榮烺向來聰明,立刻知道郢王必是去找皇兄商量的,想著,郢王明知是我管勳貴子弟的事,還偏去找皇兄,顯然是與皇兄更近。
他也不想想,我跟皇兄是同胞兄妹,不比他近一千倍。
真個小心眼兒!
大才幹沒有,小心眼兒一堆一堆的。
榮烺心胸寬廣的沒計較郢王,跟兄長說,“等郢王把名單遞上來,到時無非多印幾張卷子。那到時考較時皇兄你可得來,不能光我一個!”
榮綿笑,“來,一定來,我幫你助陣。”
“咱們倆才顯得更威風!”榮烺跟兄長說,“我早想好了,到時就在昭德殿門前的廣場上,讓內務司置兩頂五彩斑斕的大傘,咱倆一人一張赤紅大椅,坐上頭,就看他們考。連喊開考的人選我都想好了,不用旁的,跟父皇借他的殿前官,那人嗓子亮堂!”
榮綿一想到妹妹安排的五彩斑斕大傘,就有些不好意思,連忙道,“不用這樣,不用這樣,這也太排場了。”
“就得這樣才威風!”榮烺堅持。
榮晟帝在邊兒上聽的直笑,還說,“行,到時我讓殿前官過去給你們支應。”
“要是父皇也一起來就更好了,我給父皇弄個雙層大傘,上麵貼金箔,陽光一照下來,金光閃閃,多好看哪。”
“不用不用,這就不用了。”榮晟帝自覺受用不了那雙層黃金大傘。
鄭太後笑,“你們好生安排,若能選出一二得用的,也能為朝廷出力。”
兄妹倆都認真應了。
徐妃聽聞明春考較勳貴,還特意在閨女兒子到麟趾宮定省時囑托了兒女一番,若有徐公府的人參選,必要照應一二。
榮烺就仿佛個聽不懂人話的二傻子,很實誠的說,“母妃放心,一定嚴格要求。”
徐妃一急,榮綿寬慰母妃,“母妃放心吧,我聽說外祖母舅舅教導子弟甚嚴,介時考較,也要請禮部兵部判卷,難道母妃還怕舅家子弟有誌難伸?”
徐妃歎,“不說旁人,你珠表兄,這都當差幾年了,也隻升了半品。”
榮綿道,“官員升遷向來如此,三年升遷,若順遂,便是三年升半品。可見珠表兄差使當的好,不然如何能升呢。”
“現在升了也隻是個從四品小官。”徐妃不滿。
榮烺找個現成例子,“阿衡哥也是從四品哪。”
“鄭衡在朱雀衛,你珠表兄呢?不過是個巡城官。”說到侄子,徐妃頗心疼,“想你珠表兄,也是自幼苦讀,滿腹才學。”
榮烺說,“那為何不考個功名呢?”
徐妃瞪眼,“徐家堂堂公府,你珠表兄還是嫡長子,考功名做什麽?”
榮烺看事比較現實,她說,“現在爵位沒影兒,就不能再端公府的架子,要是想考,考一個又何妨?”
榮綿說,“那表兄就得卸了身上官職。想來舅家自有考量。”
“就是。便是考取功名,狀元授官不過六品,這不越幹越低麽。再說,徐家乃勳貴起家,何需跟貧寒學子爭飯碗。”徐妃自有一套邏輯。
榮烺並未反駁,“那你還報怨什麽呀。你要嫌巡城的官兒不好,那你覺著什麽官兒好?”
徐妃道,“我想著,做個侍郎,做個巡撫,總做得。”
榮綿瞪大眼睛,“母妃你說什麽呢?侍郎是尚書副手,巡撫乃一省之首,自來哪兒有未到二十就居侍郎巡撫位的!”
好在徐妃一聽也覺離譜,她笑,“我就隨口這麽一說,就是想你表兄好的意思。你不知道,現在你外家日子難哪。”
榮綿板著臉,“那母妃賞他們些銀錢,官職之事,母親不能亂說。傳出去,對母妃名聲不利,對珠表兄更不利。明明他靠自己本事升的官,一聽母妃這話,都得說他是靠您哪。”
徐妃笑,“知道了知道了。我托你的事你記心裏,勿必照顧徐家些。”
榮綿鐵麵無私,“考得好,我不會埋沒他們。考的爛,自己就沒臉,還求什麽照顧。”
待自麟趾宮告辭,榮烺在路上就忍不住誇她哥,“哥你說的真好,咱母妃這顆心,多一半都給了徐家。”
榮綿還得說妹妹,“母妃婦道人家,書讀的少,無甚見識,聽聽也就罷了。但咱們不能說母妃的不是。”
“我沒說呀,我是誇你哪。”榮烺一副精靈相,榮綿笑著摸摸她頭,幸而妹妹靠譜。
既一同給了宗室恩典,宗室子弟頗振奮。他們想求個實缺,實際比勳貴子弟都要難。宗室就沾了姓氏的光,可是吧,想弄個實缺,一不比勳貴大權在握,二不及清流自幼苦讀,哪怕做生意,真弄個富可敵國也麻煩。
再說,若真有這樣的本領,便是宗室也埋沒不了。
如今既然朝廷考較,想出頭的,自然要開始準備。
顏姑娘還進宮探了回榮烺的口風,“我好幾個族兄弟,在外聽鄭公府的旁支子弟說,若官宦子弟想參加,也可以報名。他們有的在官學讀書,有的在家讀書,不知這信兒準不準,我想著,幫他們問問,我回去給他們個準話,不叫他們白準備一場。”
榮烺想,這是選拔人才的好事,便大手一揮,“省得官員們說我和皇兄偏心,既準勳貴子弟參加,也難宗室子弟參加,自然也準官宦子弟參考。”
準了。
顏姑娘含笑建議,“既如此,殿下何不與大殿下聯名明諭,一則明曉那些不知道的人家,二則師出有名,方顯鄭重。”
榮烺一想,“這也成。待晚上我與皇兄商議後,就發明諭。”
顏姑娘道,“我忝為殿下伴讀,如今休假回家,不能侍俸殿下左右,心裏也一直記掛殿下的事,令旨我擬了一封,殿下看看,若大殿下允準,可做參考。”說著自袖中取出自己擬的令旨,奉給公主殿下。
榮烺接過,吃驚的說,“阿顏你這都想好了?”一麵看顏姑娘擬的令旨。
顏姑娘謙虛一笑,“我跟殿下同吃同住這些年,知殿下能納百川,必給官宦子弟這恩典,自然要為殿下分憂。”
榮烺覺著顏姑娘擬的頗不賴,聽說顏相當年就做過翰林掌院,擬寫詔書從來是一氣嗬成,號稱一字不改。
當初榮烺訓示內閣的令旨,就是顏姑娘擬的。
榮烺笑讚,“阿顏你以後必能青出於藍,我看顏相在你這年紀時,都不一定有你擬的好。”
顏姑娘道,“這可不敢當。這道令旨是要明諭朝堂的,我已先請父親看過。”
“嗯,就用這個。”
榮烺還把自己對考試的一些設想計劃跟顏姑娘商量了,知年下事忙,顏姑娘並未留膳,倆人商量過正事,顏姑娘便告退出宮去了。
不過,她能進宮把這事問個準信兒出來,顏家諸長輩叔嫂都覺著,沒白把大姑娘送宮裏給公主做伴讀,這就能在公主跟前說上話了,打聽事兒也幹脆俐落,果然是家族未來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