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福禍相依
越州自從陸續湧進各路才子,高門大戶登門拜訪宴請不斷,趙家亦沒有屈之人後,帶著那趙小郎君結實英才。
裴寓衡拒絕了趙家要帶著他赴宴的好意,徹底清閑下來,好好養身子。
院子裏時常能聽見他帶著悶咳的講課聲,本身就帶著活力的孩子們,給裴家這個小院增添了不少樂趣。
門外的小溪邊,崔棱如往常一般靠樹垂釣,除非魚鉤下沉,否則一派閉著眼睛的世外高人模樣。
腳步聲從遠及近,每一步都像是量了好般落下,不似平日裏兩個孩子歡快跑來雜亂無章的聲音。
他張口說道:“裴郎身子大好了?怎的今日是你出來換魚,背簍裏的你且都拿走,回去告訴你阿妹,老丈我今日想吃她做的八仙盤。”
八仙盤乃是將一隻大鵝燉好入味後,待其放涼改刀擺盤的一道菜,想吃還得專門去買隻鵝。
打從那日送了裴家幾條魚給裴寓衡補身子,裴家回贈乳釀魚後,崔棱就盯上了宣月寧,日日將自己閑來無事垂釣上來的魚分給裴家。
然後裴家就會將自己家吃的菜分出一道送往崔家,每每還附帶一壺綠蟻酒,真可謂是合了崔棱心意。
夫人回娘家後,他和愛女就靠著裴家的菜活著了。
漸漸的,裴家也琢磨出味來了,實在也是受不了每日都吃魚了!
宣夫人整日在家中,和鄰居待的時間比同宣月寧和裴寓衡都長,也知道崔棱之妻近日不在家。
想著經常受鄰裏照顧,崔棱送魚她便收著,晚上家裏吃什麽,就給崔家送什麽,那些魚也不能天天吃,不要還不好,院子裏便放了一個大缸用來養魚。
既母雞之後,兩個孩子又有了新愛好,給魚起名,這回因著都是崔棱釣來的,他們可是很大度的同意讓宣月寧燉了它們。
宣月寧知曉崔棱喜愛她的菜,那還有什麽好說的,每每從文涯閣回來,都以給裴寓衡補身子為由,變著法的做好吃的,直把兩個孩子的小臉又養圓了一圈。
兩家用魚換菜,到如今已經變成崔棱可以隨意點菜的地步了。
裴寓衡離那還在背簍裏甩尾的魚三丈遠,連帶著離崔棱都甚遠,想著家中那都快裝不下的魚缸,語氣不善,“想吃八仙盤也得等明日買了鵝才能做。”
正巧魚鉤下沉,崔棱猛地睜開眼睛收竿,魚躍出水麵時,餘光瞥見裴寓衡動作迅速地向後退,邊退還邊用寬袖擋麵。
待他將魚放進背簍裏,裴寓衡堪堪站在樹蔭和陽光的交界處,小心地用水輕拂衣裳,生怕沾上一滴水。
崔棱摸著自己下巴處的美須,“裴郎既不是來取魚的,找某何事?”
裴寓衡聞言,神情立馬陰沉一瞬,走到近處問:“聽聞老丈家中有兒在朝中為官。”
“確有此事。”
他伸手將背簍放在柳樹另外一側,拍著身邊草地示意裴寓衡坐下說話。
裴寓衡盯著那還泛著泥土的綠草地,想也沒想就拒絕了,看向崔棱的目光裏都帶上了刀子。
那廂崔棱一下一下摸著胡須,心想這裴寓衡莫不是想試探自己的身份,便道:“裴郎怎的突然對老丈我的家事感興趣了?我家大朗,現任湖……”
“敢問可有婚否?”裴寓衡打斷他的話。
手一重,一縷胡須被他揪了下來,心疼不已,“自然,孫女都五歲了,其……”
“敢問老丈家中兒郎幾何?”
崔棱硬生生憋了回去炫耀兒子的話,本還琢磨怎麽樣才能不露痕跡的讓裴寓衡知曉自己的身份,被他一打岔,胸中橫亙了一團火。
“我膝下共有四子一女,如今隻有小女還養在身邊。”
裴寓衡皺皺眉,複又問道:“均有婚否?”
“除了四郎,都成家立業了,現今在任上做著各自的父母官,其中大郎後年就要入洛陽述職,估計會定居在洛陽……”
“那老丈家四郎,不知是何年紀?可有功名在身?”
再一次被打斷的崔棱,呼出一口長氣,語氣驕傲,“四郎已弱冠四年有餘,未及弱冠之時便已名動長安考取了進士!”
大洛男子二十弱冠成年,那他家四郎就是二十四歲,二十四還尚未成親?
想著便問了出來。
崔棱看向裴寓衡的目光不對了,這哪裏像是試探自己身份,更像是刨根問底的媒婆。
想到四郎,也歎了一口氣,“自然是打小就訂了親的,不過那小娘子先是母喪又是父喪,四郎這一等,便拖到了現在,不日即將完婚。”
說完,他等著裴寓衡的反應,能名動長安的才子,他不可能不認識,在加上四郎曲折的婚事,稍一琢磨,都能猜到自己身份。
誰料,裴寓衡聽完後如釋重負一般,臉上竟有了點笑容,“如此,多謝老丈據實相告。”
聽到崔棱兒子都外出公幹,他就有些不喜,宣月寧若是嫁過去豈不是外嫁,到時想為她撐腰都不好做主。
再聽到他四個兒子,三個成親,一個定親,更是喜上眉梢,宣月寧他是絕對不會許給人家當妾的,再說為官者多顧忌自己名聲,納官家之女為妾,怕不是想被參上一本。
崔棱試探道:“你可有甚想法?”
“嗯?無甚想法。”
裴寓衡所有心思都繞著回去怎麽跟宣月寧解釋,老丈家的兒子不是良人,勸她打消念頭,隨即一想,他為何要勸?
她屁顛屁顛地日日給崔家做菜,不就是想成為崔家兒媳,如今希望落空,也是她應當經此一劫,得學會擦亮眼睛。
便施施然向崔棱行禮走了,動作可謂瀟灑又賞心悅目。
唯獨柳樹下的崔棱處處被噎,轉而想到還未嫁人的宣月寧,哈哈大笑起來,震跑溪裏一群魚,主動拎起背簍走向裴家。
別看他年紀不小,腿腳可是利索的緊,幾步趕上裴寓衡問他拔解準備的如何?
裴寓衡被人追到家門口,無奈之下隻好請進門。
越州現已不再有才子湧入,在官衙核對了眾才子祖籍確實屬於越州後,越州州長已定下拔解終選的日子,那些後來的才子便得了便宜,悉數進入終選。
趙家通過運作,已經為裴寓衡要來了一張帖子,憑其,他可參加終選。
但他也知,想要借此獲得鄉貢生名額,困難多多,是以隻回道:“謝過老丈關心,成事在人,謀事在天。”
崔棱隻歎道:“越州的天要變了。”
鄉貢生的名額是有數的,被越州才子如臨大敵的世家郎君們,可沒將這小小的拔解終選放在心上,各家的祖輩早在他們來越州時就給州長遞了話,是以他們遊山玩水好不痛快,隻將越州之行當做一場遊曆。
那些陪同家中阿兄過來的小娘子們,更是將此行定位在了,出嫁前的盡力玩樂,在祭祖之後,便在越州閑逛起來,各類賞花會、品茗會不知參加了多少。
越州雖發展的不如洛陽、長安繁華,但因其新建,又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街上隨處可見胡人,獨有自己的一番風味。
世家大族的小娘子習慣了高高在上,一行人端著臉,目光卻好奇的望向歸行坊兩側的酒肆。
其中一位圓臉小娘子道:“到也沒成想,原以為是窮鄉僻壤之地的越州,也會有如此規模的酒肆。”
“慎言。”
走在中間,被眾星拱月的小娘子一開口,就讓其餘人心悅誠服的閉緊了嘴。
在這一群鶯鶯燕燕的小娘子中,就屬她容貌氣質最為出眾,炎炎夏日,小娘子穿著薄如蟬衣的上衣,隱隱透出滑嫩的肩膀,下身著一條月牙白刺梅鑲銀邊八幅裙,也是即為透氣輕薄的料子。
臉上稚氣已退,描眉敷粉,因其同身邊小娘子相比,矮了一分,故而梳著高聳的發髻,插著的珍珠步搖隨她走動,在發髻下側晃來晃去,顆顆珍珠飽滿圓潤。
那說錯話的小娘子急忙討好,“十一娘,是我的不是,我也是被那州長之女給氣著了。”
聽見她此話,她們一行人同時想起了那日丟臉之事。
想她們自詡從長安長大,複跟隨家中父輩遷至洛陽的貴女,竟在韓夫人舉辦的宴會上,被其女比了下去!
不光其女,就連韓夫人身上所穿的衣裳服飾,都是她們見都未見過的,同席的那些小娘子們見怪不怪,還頗為疑惑的看她們驚奇的模樣,還道:“這不是從長安傳過來的樣式嗎?”
可把她們羞的差點想憤然離席。
若不是她們還有鄭十一娘撐場子,傳回洛陽,可是要被那些人笑話死。
“我已讓家中奴仆打聽過了,她們穿戴的衣裳服飾均是在歸行坊的文涯閣定製的。”
“十一娘,我們也去瞧瞧。”
“就是,要是確實不錯,我們也讓畫工給畫兩身。”
舉手投足都帶著大家風範的小娘子到了文涯閣,瞧見鋪子裏的成衣,便欣喜的讓掌櫃喚畫工出來。
“這衣裳竟是一位畫工想出來的?好巧的心思,掌櫃你快讓她出來,我們要親自見見她,同她說想畫的樣式,屆時少不了打賞。”
在文涯閣裏的宣月寧還不知道裴寓衡想岔了不說,還追問到了崔棱那裏,聽見掌櫃白秋之喚她,就下了樓。
巧與聽見聲響,抬頭看她的鄭亦雪,四目相對。
越州自從陸續湧進各路才子,高門大戶登門拜訪宴請不斷,趙家亦沒有屈之人後,帶著那趙小郎君結實英才。
裴寓衡拒絕了趙家要帶著他赴宴的好意,徹底清閑下來,好好養身子。
院子裏時常能聽見他帶著悶咳的講課聲,本身就帶著活力的孩子們,給裴家這個小院增添了不少樂趣。
門外的小溪邊,崔棱如往常一般靠樹垂釣,除非魚鉤下沉,否則一派閉著眼睛的世外高人模樣。
腳步聲從遠及近,每一步都像是量了好般落下,不似平日裏兩個孩子歡快跑來雜亂無章的聲音。
他張口說道:“裴郎身子大好了?怎的今日是你出來換魚,背簍裏的你且都拿走,回去告訴你阿妹,老丈我今日想吃她做的八仙盤。”
八仙盤乃是將一隻大鵝燉好入味後,待其放涼改刀擺盤的一道菜,想吃還得專門去買隻鵝。
打從那日送了裴家幾條魚給裴寓衡補身子,裴家回贈乳釀魚後,崔棱就盯上了宣月寧,日日將自己閑來無事垂釣上來的魚分給裴家。
然後裴家就會將自己家吃的菜分出一道送往崔家,每每還附帶一壺綠蟻酒,真可謂是合了崔棱心意。
夫人回娘家後,他和愛女就靠著裴家的菜活著了。
漸漸的,裴家也琢磨出味來了,實在也是受不了每日都吃魚了!
宣夫人整日在家中,和鄰居待的時間比同宣月寧和裴寓衡都長,也知道崔棱之妻近日不在家。
想著經常受鄰裏照顧,崔棱送魚她便收著,晚上家裏吃什麽,就給崔家送什麽,那些魚也不能天天吃,不要還不好,院子裏便放了一個大缸用來養魚。
既母雞之後,兩個孩子又有了新愛好,給魚起名,這回因著都是崔棱釣來的,他們可是很大度的同意讓宣月寧燉了它們。
宣月寧知曉崔棱喜愛她的菜,那還有什麽好說的,每每從文涯閣回來,都以給裴寓衡補身子為由,變著法的做好吃的,直把兩個孩子的小臉又養圓了一圈。
兩家用魚換菜,到如今已經變成崔棱可以隨意點菜的地步了。
裴寓衡離那還在背簍裏甩尾的魚三丈遠,連帶著離崔棱都甚遠,想著家中那都快裝不下的魚缸,語氣不善,“想吃八仙盤也得等明日買了鵝才能做。”
正巧魚鉤下沉,崔棱猛地睜開眼睛收竿,魚躍出水麵時,餘光瞥見裴寓衡動作迅速地向後退,邊退還邊用寬袖擋麵。
待他將魚放進背簍裏,裴寓衡堪堪站在樹蔭和陽光的交界處,小心地用水輕拂衣裳,生怕沾上一滴水。
崔棱摸著自己下巴處的美須,“裴郎既不是來取魚的,找某何事?”
裴寓衡聞言,神情立馬陰沉一瞬,走到近處問:“聽聞老丈家中有兒在朝中為官。”
“確有此事。”
他伸手將背簍放在柳樹另外一側,拍著身邊草地示意裴寓衡坐下說話。
裴寓衡盯著那還泛著泥土的綠草地,想也沒想就拒絕了,看向崔棱的目光裏都帶上了刀子。
那廂崔棱一下一下摸著胡須,心想這裴寓衡莫不是想試探自己的身份,便道:“裴郎怎的突然對老丈我的家事感興趣了?我家大朗,現任湖……”
“敢問可有婚否?”裴寓衡打斷他的話。
手一重,一縷胡須被他揪了下來,心疼不已,“自然,孫女都五歲了,其……”
“敢問老丈家中兒郎幾何?”
崔棱硬生生憋了回去炫耀兒子的話,本還琢磨怎麽樣才能不露痕跡的讓裴寓衡知曉自己的身份,被他一打岔,胸中橫亙了一團火。
“我膝下共有四子一女,如今隻有小女還養在身邊。”
裴寓衡皺皺眉,複又問道:“均有婚否?”
“除了四郎,都成家立業了,現今在任上做著各自的父母官,其中大郎後年就要入洛陽述職,估計會定居在洛陽……”
“那老丈家四郎,不知是何年紀?可有功名在身?”
再一次被打斷的崔棱,呼出一口長氣,語氣驕傲,“四郎已弱冠四年有餘,未及弱冠之時便已名動長安考取了進士!”
大洛男子二十弱冠成年,那他家四郎就是二十四歲,二十四還尚未成親?
想著便問了出來。
崔棱看向裴寓衡的目光不對了,這哪裏像是試探自己身份,更像是刨根問底的媒婆。
想到四郎,也歎了一口氣,“自然是打小就訂了親的,不過那小娘子先是母喪又是父喪,四郎這一等,便拖到了現在,不日即將完婚。”
說完,他等著裴寓衡的反應,能名動長安的才子,他不可能不認識,在加上四郎曲折的婚事,稍一琢磨,都能猜到自己身份。
誰料,裴寓衡聽完後如釋重負一般,臉上竟有了點笑容,“如此,多謝老丈據實相告。”
聽到崔棱兒子都外出公幹,他就有些不喜,宣月寧若是嫁過去豈不是外嫁,到時想為她撐腰都不好做主。
再聽到他四個兒子,三個成親,一個定親,更是喜上眉梢,宣月寧他是絕對不會許給人家當妾的,再說為官者多顧忌自己名聲,納官家之女為妾,怕不是想被參上一本。
崔棱試探道:“你可有甚想法?”
“嗯?無甚想法。”
裴寓衡所有心思都繞著回去怎麽跟宣月寧解釋,老丈家的兒子不是良人,勸她打消念頭,隨即一想,他為何要勸?
她屁顛屁顛地日日給崔家做菜,不就是想成為崔家兒媳,如今希望落空,也是她應當經此一劫,得學會擦亮眼睛。
便施施然向崔棱行禮走了,動作可謂瀟灑又賞心悅目。
唯獨柳樹下的崔棱處處被噎,轉而想到還未嫁人的宣月寧,哈哈大笑起來,震跑溪裏一群魚,主動拎起背簍走向裴家。
別看他年紀不小,腿腳可是利索的緊,幾步趕上裴寓衡問他拔解準備的如何?
裴寓衡被人追到家門口,無奈之下隻好請進門。
越州現已不再有才子湧入,在官衙核對了眾才子祖籍確實屬於越州後,越州州長已定下拔解終選的日子,那些後來的才子便得了便宜,悉數進入終選。
趙家通過運作,已經為裴寓衡要來了一張帖子,憑其,他可參加終選。
但他也知,想要借此獲得鄉貢生名額,困難多多,是以隻回道:“謝過老丈關心,成事在人,謀事在天。”
崔棱隻歎道:“越州的天要變了。”
鄉貢生的名額是有數的,被越州才子如臨大敵的世家郎君們,可沒將這小小的拔解終選放在心上,各家的祖輩早在他們來越州時就給州長遞了話,是以他們遊山玩水好不痛快,隻將越州之行當做一場遊曆。
那些陪同家中阿兄過來的小娘子們,更是將此行定位在了,出嫁前的盡力玩樂,在祭祖之後,便在越州閑逛起來,各類賞花會、品茗會不知參加了多少。
越州雖發展的不如洛陽、長安繁華,但因其新建,又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街上隨處可見胡人,獨有自己的一番風味。
世家大族的小娘子習慣了高高在上,一行人端著臉,目光卻好奇的望向歸行坊兩側的酒肆。
其中一位圓臉小娘子道:“到也沒成想,原以為是窮鄉僻壤之地的越州,也會有如此規模的酒肆。”
“慎言。”
走在中間,被眾星拱月的小娘子一開口,就讓其餘人心悅誠服的閉緊了嘴。
在這一群鶯鶯燕燕的小娘子中,就屬她容貌氣質最為出眾,炎炎夏日,小娘子穿著薄如蟬衣的上衣,隱隱透出滑嫩的肩膀,下身著一條月牙白刺梅鑲銀邊八幅裙,也是即為透氣輕薄的料子。
臉上稚氣已退,描眉敷粉,因其同身邊小娘子相比,矮了一分,故而梳著高聳的發髻,插著的珍珠步搖隨她走動,在發髻下側晃來晃去,顆顆珍珠飽滿圓潤。
那說錯話的小娘子急忙討好,“十一娘,是我的不是,我也是被那州長之女給氣著了。”
聽見她此話,她們一行人同時想起了那日丟臉之事。
想她們自詡從長安長大,複跟隨家中父輩遷至洛陽的貴女,竟在韓夫人舉辦的宴會上,被其女比了下去!
不光其女,就連韓夫人身上所穿的衣裳服飾,都是她們見都未見過的,同席的那些小娘子們見怪不怪,還頗為疑惑的看她們驚奇的模樣,還道:“這不是從長安傳過來的樣式嗎?”
可把她們羞的差點想憤然離席。
若不是她們還有鄭十一娘撐場子,傳回洛陽,可是要被那些人笑話死。
“我已讓家中奴仆打聽過了,她們穿戴的衣裳服飾均是在歸行坊的文涯閣定製的。”
“十一娘,我們也去瞧瞧。”
“就是,要是確實不錯,我們也讓畫工給畫兩身。”
舉手投足都帶著大家風範的小娘子到了文涯閣,瞧見鋪子裏的成衣,便欣喜的讓掌櫃喚畫工出來。
“這衣裳竟是一位畫工想出來的?好巧的心思,掌櫃你快讓她出來,我們要親自見見她,同她說想畫的樣式,屆時少不了打賞。”
在文涯閣裏的宣月寧還不知道裴寓衡想岔了不說,還追問到了崔棱那裏,聽見掌櫃白秋之喚她,就下了樓。
巧與聽見聲響,抬頭看她的鄭亦雪,四目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