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大霧


    上林苑獵場。


    翌日清晨,睡夢中的宋江被吳用等人叫醒,走出了營帳,放眼看去,四周竟升起了濃霧,人相隔五步之內,都無法辨認。


    宋江大喜,仰天狂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他立即點齊兵馬,以林衝、雷橫、李逵領八千人為先鋒,孫立、呂方等各率五千人為兩兩翼,宋江本人自率主力居中,一起出了上林苑,往童貫的營地殺去!


    數萬曹州軍一路疾行,擔心走到一半,這大霧便散去了,


    若真是那樣,他們既出了上林苑這個埋伏之地,又沒了大霧掩護,就隻能是與童貫軍硬碰硬的血戰了。


    幸好這一次,老天似乎站在了宋江這一邊,當作為先鋒的林衝、李逵等人領兵殺到了童貫軍營寨時,大霧依舊沒有散去。


    童貫當初率十萬大軍下江南,現在回來的隻有七萬餘人,


    征戰一兩年,如今終於得勝而歸,又根本沒將宋江的兵馬放在心上,故而營地的防備十分鬆懈。


    這個時候,仍有許多士兵還在睡夢之中,就連童貫,也不過是剛在女兵的服侍下剛剛起身穿衣罷了。


    林衝於是沒再猶豫,立即率軍突入敵營,發起了襲擊,


    童貫軍都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殺得有些懵了,不知敵人是誰,有多少人,瞬間恐慌無比,


    童貫甚至一開始得到的消息,還不是遭遇了敵襲,而是發生了炸營,還覺得問題不算嚴重。


    直到喊殺聲越來越近,童貫這才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將令四處,拚命的指揮著士兵抵禦敵兵。


    但這時,他整個兵營已然是大亂,兵卒都爭相翻越柵欄逃走,任憑童貫如何呐喊,如何指揮,也是無法製止。


    當宋江領著後軍也殺了過來時,兵力並不比他少,局麵就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最終,童貫隻帶著千餘騎倉惶逃竄,一路收攏潰兵,但因宋江在後邊緊追不舍,卻也隻得了數千人逃脫。


    童貫吃了這平生未有的第一等大敗仗,心中既羞愧又驚懼萬分,連都城也不敢去了,直接往關中逃去。


    但他逃到西京洛陽時,卻再也支撐不住病倒了,隻好暫時留在那裏養病,惶惶不可終日……


    宋江押著上萬俘虜與眾多軍械物資,返回了東京城下,將上林苑一戰大肆宣揚了一番。


    曹州軍除去一大外憂,自然是士氣大振,而城內守軍則是震驚萬分,麵麵相覷了許久,有些難以相信這件事是真的。


    宋江為此也有準備,一邊在城下擺列童貫各軍的旗幟、盔甲等戰利品,一麵早早的放了許多潰兵進去,又仍扔了幾顆童貫麾下大將的頭顱進去,


    如此一來,就算是再怎麽質疑的人,也是不得不相信童貫已然戰敗的事實。


    一時間,東京城的守軍頓時為之氣泄,


    宋江攜此大勝繼續攻城,遇到的抵抗再不似之前那麽頑固了。


    四壁防禦使使李綱對此也是毫無辦法,隻得繼續苦苦支撐著。


    而皇宮之中,天子趙佶聽聞童貫慘敗後,心中也同樣驚懼完全,覺得繼續待在這東京實在太過危險,起了移駕揚州的心思。


    但李綱等大臣卻拚死勸諫,說趙佶身為一國之君,若是他棄東京而走,軍心、民心必然浮動,絕無可能守住。


    趙佶為此深感苦惱,這時蔡攸卻給了他一條建議:不如禪位與太子,讓太子登基!


    如此一來,趙佶便隻是太上皇而不是一國之君了,讓趙桓這位皇帝死守東京,趙佶不就可以安心千萬揚州了嗎?


    那個太師蔡京此時已經老死了,蔡家正是由蔡攸做主,這些日子少了他老爹在背後掌舵,已是犯了不少錯誤,聖眷稍有消退。


    蔡攸如此建議趙佶,其實背後也是有一些人挑唆的……


    但天子趙佶聽了這消息後,卻是大喜過望,甚合他的心意,於是很快便召集了李綱等大臣,言道:


    “朕登基以來,上不能開疆擴土,下不能安治百姓,致使時局崩壞,愧對祖宗,愧對黎民……故欲讓位與太子,讓其光複趙家社稷……”


    此言一出,真可謂是石破天驚,


    古往今來,雖然也有父親主動讓位給兒子的,但那大都是自知行將就木,才無奈為之,


    此外要麽便是趙武靈王讓位給了兒子趙惠文王,李淵讓位給了李世民最為人所知,


    但後者是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掌握了唐朝的軍政大權,李淵不得不讓位,


    而前者雖然確實是趙武靈王心甘情願的讓位,但後來卻發生了“沙丘之亂”,堂堂一代霸主趙武靈王,竟被他兒子給活活餓死……


    趙佶此時卻將話說得極為漂亮,竟承認了他沒有管理好這江山社稷,並稱讚太子如何如何賢能。


    眾大臣自是苦勸不止,但心裏卻都在盤算著其中的得失。


    別人不知如何做想,至少李綱對此是極為願意趙佶讓位與太子的。


    因為李綱知道,東京城的百姓乃至整個天下間的黎民,無不在心裏怨恨著這位天子。


    若是能讓太子繼承大統,肯定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民怨,讓東京城防守得更加的牢固。


    而於私來說,李綱與太子趙桓的關係無疑要更加的親近,


    趙桓繼位後,他李綱個人的權勢,也必然能更重一些,好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


    於是在哄鬧了數天後,天子趙佶終於還是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匆匆登台舉行了禪讓儀式,將皇位禪讓給了太子趙桓,自任太上皇,然後準備逃離東京,前往揚州的事情。


    這可不是件能倉促的大事,金銀器物要裝好,那些大臣、妃嬪要一起走等諸多雜事,都要時間定下來。


    卻說趙桓繼位後,首先當然是進行了一番人事變動,然後卻傳詔去了河北,調停李慶與鄭撫之間的戰爭,


    為此,趙桓還下了血本,晉封李慶為樞密副使、齊國公,幾乎給盡了他所能給的各種封賞,


    然而,趙桓派去的使者剛到河北,卻驚聞李慶已經攻下了大名府,威震河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第一大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目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目魚並收藏水滸第一大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