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放債


    李慶見了那潘金蓮,便上前唱個喏,潘金蓮慌忙放下手上的針線,還了萬福,卻依舊坐在那裏,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其實兩人見麵這一環節,也是計劃中相當重要的一步,


    若此時潘金蓮見到突然出現的李慶後,便起身跑了歸去,王婆與李慶難道要硬拖住她?


    若是那樣的話,此事就隻能暫且作罷。


    但若潘金蓮見李慶進來後,卻不動身離開,這事便有了四成把握。


    所以這時的李慶與王婆見潘金蓮沒動身離開後,便不著痕跡的對視了一眼,眼裏的欣喜不言自明。


    王婆直著李慶向潘金蓮道:


    “潘娘子,你認得這官人嗎?”


    潘金蓮低眉道:“奴不認識。”


    王婆道:“這個大官人是咱陽穀縣一個大財主,縣衙裏的知縣相公、才子佳人都也和他有來往,叫做李慶大官人的便是。”


    王婆隻顧著吹噓李慶的厲害,吹捧起來根本不帶眨眼的:


    “他在縣裏開著個藥材鋪,又有諸多財源門路,所以家裏攢下了萬萬貫錢財,正是錢過北鬥,米爛陳倉,赤的是金,白的是銀;圓得是珠,光的是寶。也有犀牛頭上角,亦有大象口中牙……”


    一旁的李慶聽後,自個倒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言道:“王幹娘言重了。”


    說這話時,他不住的把眼睛往潘金蓮那裏瞄去,見她正低著頭縫針線,神色間似是動了情思,更顯誘人了,


    上次見她時匆匆忙忙,沒仔細看,此時李慶走得近了,終於能細細打量這潘金蓮,


    隻見她那烏黑的發髻上插了根小簪,頭上斜戴一朵並頭花,排草梳兒後押,彎彎的柳葉眉襯著兩朵桃花,穿著毛青布大袖衫,外加短襯湘裙,再往下看,便是尖翹翹的三寸金蓮小腳了。


    這可是純天然的金蓮小腳,而非明清時那種裹來的畸形物,簡直就是李慶這種腿控愛好者眼中的絕品珍寶。


    李慶越看心裏便越是喜愛,恨不得馬上把她摟著懷裏把玩,


    但他也知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還是得按下心裏的急躁慢慢來才行。


    王婆這時卻倒了兩盞茶來,一盞給了李慶,另一盞給了潘金蓮,說道:


    “娘子相待大官人則個。”


    潘金蓮接過茶後,福了一福後喝了,


    喝罷茶後,屋子裏便覺有些眉目送情的意思了,王婆見此,便看向李慶,伸出五根手指在臉上撓了撓。


    李慶看了她的手勢,便知是有五分成算了的意思。


    隻是還是那句話,欲速則不達,今天的事便到這了,李慶也不多待,又小坐了一會後便起身告辭,離開了茶坊。


    不過李慶離開後,心裏仍不住的念想著那美婦,而那美婦接著再做針線活時,也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還一不留神的被針紮到了手……


    李慶剛從王婆茶坊回到家裏小廝玳安兒便迎著說道:


    “大官人,吳四爺等候您多時了,似是有什麽急事。”


    玳安口中的“吳四爺”名叫吳典恩,本是縣裏的陰陽生(觀測天文、氣候現象的官吏),後因犯了事被革退,於是被李慶收羅到了手下做事,


    吳典恩現在負責的事,便是在縣裏與官吏打交道,此外與人保債的事宜也由他來打理,與之前的那個傅二叔並稱李慶的左膀右臂。


    所以這時李慶聽到玳安說這吳典恩有什麽急事找自己後,便加快了腳步向前走去。


    到了客廳後,便見一個四十出頭的男子正著急的在那裏來回踱步,一身的文士打扮,像極了後世影視劇裏常見的那些狗頭師爺。


    此人便是那吳典恩了,


    他見到李慶後,頓時如釋重負,上前急急喊道:“


    “我的爺,您可算是回來了!”


    李慶慢條斯理的在主位處坐下,對吳典恩道:“有什麽事也慢慢說來,天還能塌下來不成?”


    吳典恩這才在李慶下首坐下,理順了氣後,這才說道:


    “有個叫張子清的年輕子弟,大官人可記得?”


    李慶回想了一下原主的記憶,說道:


    “有些印象,這人家裏原也十分富裕,但他爹死後,家業傳到了此人手裏,便快速的揮霍,還典押了不少好物件給咱。”


    這張子清說白了就是個典型的敗家子,他爹留下個偌大家業沒兩年就幾乎快給他敗光了。


    這張子清是怎麽個敗家的?


    隻因他喜好兩件事,一是好賭,二是好麵子,


    好賭敗家好理解,好麵子又是怎麽敗家的?


    原來這張子清在他爹在世的時候,就是縣裏有名的闊公子,混跡勾欄時出手十分大方,大把大把的銀子潑水似的使出去。


    直到後來家境漸漸變得有些困難時,卻仍不改這個習慣,反而為了能繼續裝門麵,不停的把家裏值錢的東西拿去典賣,又或是找到李慶直接換取錢財。


    所以這張子清以前便算是李慶的一個大主顧,從他那得了不少好處,故而至今腦海裏仍有些記憶。


    吳典恩繼續道:


    “那張子清家裏值錢的也就城外的上百畝好田了,因田鍥一直握在他老娘手裏,這才沒被他敗掉,


    前些月他老娘也被他氣死,那田鍥就拿了出來,到我們那典押著換了些銀子……”


    李慶這放債的勾當與後世的高—利—貸,其實還是有些不同的,


    最大的區別就是要看人放債,還要有一定的事物做典押,以免收不回本錢來。


    所以若是個家徒四壁的人去他那裏借錢很大可能是借不到半個銅板的。


    一句話,李慶這勾當是不做窮人生意的,走的是高端路線,專賺那些有家底之人的錢。


    可能有人會疑惑,有家底的人怎麽會去找李慶放債?


    一是縣裏像張子清這類的人可不少,二是做生意的難免都會有資金急缺的時候,那時便得去找李慶了,


    “今日張子清借債的日期也到了,沒有償還,於是我便帶人拿了田契去城外接手良田,誰知……誰知那些田卻都被楊屠子的人給占了!”


    “楊屠子”原名叫什麽已不清楚了,他早年是開豬肉檔起家的,後來憑著狠勁也涉足了放債的行當,隻不過與李慶不同,他走的是“低端路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第一大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目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目魚並收藏水滸第一大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