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東教授放下水杯,笑著對周強說道:“嗯,周局,說說你的看法,不要光我講嘛,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說不定思維碰撞,就能有新的發現了。”
周強擺了擺手,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著說道:“我這純粹是班門弄斧,白教授你就當聽我說笑啊。”
“我從我們斷案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啊,首先記述的人,能這麽反常的記述下來,那麽就說明記述的人,對這件事情,有著超出一般的看法,或者認識,覺得這個必須要記載下來。”
“其次,敵國的俘虜,被委以重任,這個確實有點奇怪,尤其是在秦國統一之後,秦始皇,能用這個姓葉的祭祀,肯定是這個姓葉的祭司有過人之處。”
“而把這兩點重合一下,我覺得記述整個過程的人,對這個葉姓祭司,應該有著不同一般的情緒,或者恐懼,或者崇敬,或者其他的什麽,在這個記述的人眼中,這個葉姓祭司,不是一般的人,所以才會記述下葉姓祭司的簡介。”
周強一口氣把自己的猜測說完,白教授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微微晃著頭,片刻後說道:“周局說的有一定道理,接著往下說吧。”
“記載中說,這塊基石,就是這位葉姓祭司負責打造的,始皇帝很重視,給予了最大的支持,而舉行這次祭祀活動,就是為了安放這塊基石。”
“為了感召天地,讓鬼神看到始皇帝的誠意,始皇帝把自己祭天用的一整套禮器,都賜予了這位葉姓祭司,葉姓祭司齋戒三月之後,穿著始皇帝賜予的這套禮器,主持了這次祭祀活動。”
“對於這套禮器,竹簡中有著詳細記載,祀魂之衫,安天下鬼魂,為戰亂死者招魂安息,祭天之劍,奉天之運勢,承載上天意誌統治終生,鎮嶽之冠,承地之德行,為國家風調雨順萬民安康。”
祀魂之衫,應該就是祀魂衫了,祭天之劍,按照白曉東教授的說法,就是這把秦劍了,那麽我們還差鎮嶽之冠,如果說在章家後院溫養的那件東西,是尋找華夏基石的線索的話,那麽就應該是鎮嶽之冠了。
“禮器記載的是這三樣,在這後麵還記在了禮器的形製,對於祭天之劍的形製記述,和這把秦劍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劍柄尾端的字樣不同。”
“在記載中,尾端的字樣是天字,而這柄秦劍是邯字,不過考慮到有修改過的痕跡,我覺得這柄劍,應該是在秦國滅亡的過程中,落到某個名字帶邯的人的手裏,他把劍尾端的字進行了修改。”
“如果從邏輯推理的話,秦朝末年,能拿到這種規格的劍,並且名字中帶邯字的,我覺得也就隻有章邯了,當時章邯的地位,勢力,是最有可能拿到這把祭天之劍的人。”
白曉東教授說著,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秦劍,接著說道:“就是不知道章邯為什麽要把劍柄的字改了,難道是章邯覺得天字太大了,承受不了?”
白曉東教授好似是在自言自語,我卻覺得他像是在暗示我什麽,雖然心中對白曉東教授充滿了懷疑,但是麵對白曉東教授的暗示,我卻更加的好奇,十分想知道他暗示的是什麽。
我微微皺著眉,做出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看向白曉東教授問道:“白教授,那你覺得章邯為什麽把劍柄的字給改了?章邯這樣做感覺挺奇怪的。”
“嗯,是啊,我也挺奇怪的。”白曉東教授說著看了看我們,然後說道:“我的猜測是,可能和祭祀有關,這把是祭祀用的禮器,章邯不可能拿著當佩劍上陣殺敵用。”
“那麽能讓章邯使用的場景,也就隻有祭祀了,秦朝滅亡之後,章邯被項羽封王,那麽按照規製,章邯是不能用這把劍盡心祭祀的,不過那個時候,都很混亂,用了也不會有什麽事情。”
“可能章邯是想用這把劍祭祀,有怕自己壓不住,所以就把天字磨了,重新刻上了自己的字,除此之外,我就在也想不出別的解釋了。”
章邯用祭天之劍祭祀?或許還真的有可能,當時章邯奉命遷移華夏基石,隱藏起來,肯定也是要有一係列祭祀行動的。
那麽有可能是那時候,章邯就得到了三件禮器,作為遷移安放的祭祀用禮器,安放完之後,章邯應該沒有把三件禮器歸還,而是自己留了下來。
白曉東教授,說完自己的猜測,拿起影印資料,看了兩眼,繼續說了起來:“後麵都記載的是常規的祭祀內容,沒有什麽好說的,不同的是祭祀的最後。”
“記載中,最後時刻,這位主持祭祀的葉姓祭司,完成祭祀之後,以身獻祭,投身進入基石之中。”
白曉東教授說完,帶著一臉不解的表情看向我,對我說道:“葉先生,你是搞玄學的人,你能不能明白這個投身進入基石之中,是個怎麽樣的動作?”
“這點我百思不得其解啊,人怎麽投身到石頭或者金屬中?是磕死在上麵?如果是磕死的話,用進入這個詞就不對嘛。”
“可是不是磕死的話,難道那個基石是個中空的,人鑽進去,活活餓死在裏麵,算是以身獻祭?”
白曉東教授說完看著我,想要我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獻祭我沒有實質接觸過,隻是通過古籍記載了解的,我微微皺眉,回憶著以前看過的書籍。
“或許白教授你太執著於所謂的以身了。以身獻祭的身,指的不是活著的時候人的身體,而是用自己生命中的靈魂去獻祭。”
“所以這個投身進入基石之中,我的理解是,這位葉姓祭司,死在了這塊基石之前,用自己的亡魂進行了獻祭,然後他的亡魂就進入了這塊基石之中。”
我結合自己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做出了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解釋的過程中,我都在仔細觀察著白曉東教授的表情。
周強擺了擺手,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著說道:“我這純粹是班門弄斧,白教授你就當聽我說笑啊。”
“我從我們斷案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啊,首先記述的人,能這麽反常的記述下來,那麽就說明記述的人,對這件事情,有著超出一般的看法,或者認識,覺得這個必須要記載下來。”
“其次,敵國的俘虜,被委以重任,這個確實有點奇怪,尤其是在秦國統一之後,秦始皇,能用這個姓葉的祭祀,肯定是這個姓葉的祭司有過人之處。”
“而把這兩點重合一下,我覺得記述整個過程的人,對這個葉姓祭司,應該有著不同一般的情緒,或者恐懼,或者崇敬,或者其他的什麽,在這個記述的人眼中,這個葉姓祭司,不是一般的人,所以才會記述下葉姓祭司的簡介。”
周強一口氣把自己的猜測說完,白教授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微微晃著頭,片刻後說道:“周局說的有一定道理,接著往下說吧。”
“記載中說,這塊基石,就是這位葉姓祭司負責打造的,始皇帝很重視,給予了最大的支持,而舉行這次祭祀活動,就是為了安放這塊基石。”
“為了感召天地,讓鬼神看到始皇帝的誠意,始皇帝把自己祭天用的一整套禮器,都賜予了這位葉姓祭司,葉姓祭司齋戒三月之後,穿著始皇帝賜予的這套禮器,主持了這次祭祀活動。”
“對於這套禮器,竹簡中有著詳細記載,祀魂之衫,安天下鬼魂,為戰亂死者招魂安息,祭天之劍,奉天之運勢,承載上天意誌統治終生,鎮嶽之冠,承地之德行,為國家風調雨順萬民安康。”
祀魂之衫,應該就是祀魂衫了,祭天之劍,按照白曉東教授的說法,就是這把秦劍了,那麽我們還差鎮嶽之冠,如果說在章家後院溫養的那件東西,是尋找華夏基石的線索的話,那麽就應該是鎮嶽之冠了。
“禮器記載的是這三樣,在這後麵還記在了禮器的形製,對於祭天之劍的形製記述,和這把秦劍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劍柄尾端的字樣不同。”
“在記載中,尾端的字樣是天字,而這柄秦劍是邯字,不過考慮到有修改過的痕跡,我覺得這柄劍,應該是在秦國滅亡的過程中,落到某個名字帶邯的人的手裏,他把劍尾端的字進行了修改。”
“如果從邏輯推理的話,秦朝末年,能拿到這種規格的劍,並且名字中帶邯字的,我覺得也就隻有章邯了,當時章邯的地位,勢力,是最有可能拿到這把祭天之劍的人。”
白曉東教授說著,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秦劍,接著說道:“就是不知道章邯為什麽要把劍柄的字改了,難道是章邯覺得天字太大了,承受不了?”
白曉東教授好似是在自言自語,我卻覺得他像是在暗示我什麽,雖然心中對白曉東教授充滿了懷疑,但是麵對白曉東教授的暗示,我卻更加的好奇,十分想知道他暗示的是什麽。
我微微皺著眉,做出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看向白曉東教授問道:“白教授,那你覺得章邯為什麽把劍柄的字給改了?章邯這樣做感覺挺奇怪的。”
“嗯,是啊,我也挺奇怪的。”白曉東教授說著看了看我們,然後說道:“我的猜測是,可能和祭祀有關,這把是祭祀用的禮器,章邯不可能拿著當佩劍上陣殺敵用。”
“那麽能讓章邯使用的場景,也就隻有祭祀了,秦朝滅亡之後,章邯被項羽封王,那麽按照規製,章邯是不能用這把劍盡心祭祀的,不過那個時候,都很混亂,用了也不會有什麽事情。”
“可能章邯是想用這把劍祭祀,有怕自己壓不住,所以就把天字磨了,重新刻上了自己的字,除此之外,我就在也想不出別的解釋了。”
章邯用祭天之劍祭祀?或許還真的有可能,當時章邯奉命遷移華夏基石,隱藏起來,肯定也是要有一係列祭祀行動的。
那麽有可能是那時候,章邯就得到了三件禮器,作為遷移安放的祭祀用禮器,安放完之後,章邯應該沒有把三件禮器歸還,而是自己留了下來。
白曉東教授,說完自己的猜測,拿起影印資料,看了兩眼,繼續說了起來:“後麵都記載的是常規的祭祀內容,沒有什麽好說的,不同的是祭祀的最後。”
“記載中,最後時刻,這位主持祭祀的葉姓祭司,完成祭祀之後,以身獻祭,投身進入基石之中。”
白曉東教授說完,帶著一臉不解的表情看向我,對我說道:“葉先生,你是搞玄學的人,你能不能明白這個投身進入基石之中,是個怎麽樣的動作?”
“這點我百思不得其解啊,人怎麽投身到石頭或者金屬中?是磕死在上麵?如果是磕死的話,用進入這個詞就不對嘛。”
“可是不是磕死的話,難道那個基石是個中空的,人鑽進去,活活餓死在裏麵,算是以身獻祭?”
白曉東教授說完看著我,想要我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獻祭我沒有實質接觸過,隻是通過古籍記載了解的,我微微皺眉,回憶著以前看過的書籍。
“或許白教授你太執著於所謂的以身了。以身獻祭的身,指的不是活著的時候人的身體,而是用自己生命中的靈魂去獻祭。”
“所以這個投身進入基石之中,我的理解是,這位葉姓祭司,死在了這塊基石之前,用自己的亡魂進行了獻祭,然後他的亡魂就進入了這塊基石之中。”
我結合自己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做出了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解釋的過程中,我都在仔細觀察著白曉東教授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