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蹇蕥的父親目光漸漸陷入回憶之色,開始給我們講述起了曾經的曆史:“咱們五大卜陰匠世家,其實是從先秦時期的陰陽家學派衍變而來,當是齊國的鄒衍在稷下學宮初創了卜陰之法,咱們五家的先祖都是鄒衍的學生。”
“鄒衍把自己的卜陰術按照每個徒弟的天賦性格喜好,進行了不同的傳授,所以現在咱們五家的卜陰手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就在這裏,其實咱們五家都是師出同門的。”
聽到這裏,我不禁心馳神往起來,沒想到齊國的鄒衍竟然有這般大才,能創出這般神奇的法門,還給傳授每個弟子不同的使用方法,實在是讓人敬佩。
“後來秦國強盛,在始皇帝的號令下征討六國,最終統一了天下。統一之後的始皇帝開始信任方士,有為頗得始皇帝信任的方士,就給始皇帝進言,他說要想保證秦朝萬世基業,需要做三件事。”
我越聽,心內越加好奇,秦國二世而亡。那麽那個方士提出的三件事,肯定是不靠譜的,就像那個方士徐福,騙了秦始皇一大筆錢,帶著童男童女就扶桑稱王去了,看來秦始皇當年沒少被方士忽悠。
胡蹇蕥的父親看著我,神秘的一笑,那目光像是猜到了我心中的想法了一般。胡蹇蕥的父親笑完之後,輕飄飄對我說道:“那個給始皇帝提出保秦朝萬世基業三件事的人,就是你葉家先祖。”
“咳咳咳”我聽到胡蹇蕥父親的話,被自己的口水嗆到了,劇烈的咳嗽起來。那個忽悠始皇帝的方士,竟然是我葉家先祖?這事情實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孔道生也驚訝的合不攏嘴,看著我不知道該說什麽好。胡蹇蕥的父親等我緩過來之後繼續說道:“當年齊國被滅,我們四家的先祖都四散而逃,隻有你葉家先祖堅守稷下學宮,最後被秦軍抓回了鹹陽。”
“後來你葉家先祖用卜陰之法,博取了始皇帝的信任,成為始皇帝身邊幾個最受信任的方士之一,當時你葉家先祖是要比徐福還受寵的。”
我聽著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我家祖上原來還曾經這麽風光過。能夠從俘虜逆襲成為秦始皇身邊最受寵的方士,我家先祖也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啊。
“你家先祖提出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用和氏璧製鎮國玉璽,永鎮國運。第二件事,是收天下兵刃,鑄造十二金人,永斷天下兵戈戰禍,第三件事,是召集另外四大卜陰匠,和你葉家先祖一起,鑄造國之重器,穩固華夏萬代基業。”
“你葉家先祖對始皇帝說,這三件事隻要全部做成,就可以基業永固,不起刀兵,權掌萬代。始皇帝聽了立即就下令,按照你葉家先祖所言進行。”
“和氏璧的玉璽,和十二金人先後製好,而鑄造國之重器的的人,卻一直沒有到齊,因為我們這另外四家星散各地,即便始皇帝發出榜文,另外四家也沒有出現。”
“後來你葉家先祖請命,四處尋訪,才將我們另外四家的人找齊,到了鹹陽鑄造成了華夏基石,國之重器。鑄造好了之後,國之重器被安放在了阿旁宮中。”
“再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章邯領命發驪山囚徒出兵征討,開始時章邯屢戰屢勝,後來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敗給項羽之後章邯回了鹹陽,受秦二世所命,將國之重器秘密埋藏於終南山中。”
“所以關於國之重器的事情,知道的隻有咱們五大卜陰匠家族,以及章邯的後人,不過對於最後國之重器的具體埋藏在哪裏,隻有章邯的後人才知道,章明升就是現在章邯僅存的後人。”
聽著胡蹇蕥父親的講述,我總算明白了國之重器和我們五大卜陰匠家族之間的關係。
不過聽完之後我心中還是有著很多的疑惑:“伯父,既然秦始皇將我葉家先祖說的三件事都做到了,為什麽秦朝還會二世而亡?這豈不是說明了,我家先祖的方法是錯的?”
胡蹇蕥的父親笑著搖了搖頭,看著我說道:“你家先祖本就沒有想保秦朝萬世基業,保秦朝萬世基業隻是說辭而已,和氏璧玉璽和十二金人也是虛的,那兩樣根本就沒有鎮壓國運,和止戈的作用。”
我聽著就是一愣,十二金人就不說了,那個東西秦朝滅亡之後,就被毀了。可和氏璧的玉璽,那可是一直備受推崇的寶物啊,雖然在唐朝和氏璧玉璽就消失不見了,但是關於和氏璧玉璽的傳說可是一直都有的。
“我家先祖做了那麽多,難道隻是為了鑄造國之重器?那這個國之重器到底有什麽用?還有這個國之重器到底是什麽樣子?”我實在壓製不住心頭的疑問,將所有問題都一口氣問了出來。
胡蹇蕥的父親思考了一下,看著我和孔道生說道:“國之重器的樣子,材質,我也不知道,可能連章明升都不知道。可能是鼎,可能是巨石,可是是……總之一切皆有可能。”
“至於國之重器的作用,就是保華夏萬世不斷絕。保的是華夏民族,而不是哪一個朝代。所以五胡亂華,蒙元入侵,滿族入關,都是亡族滅種的危局,但是在國之重器的氣運鎮壓之下,咱們華夏民族都挺了過來。”
“你家先祖做了那麽多,就是為了鑄造出國之重器。因為這個國之重器的設計出自鄒衍。你葉家先祖是鄒衍的首徒,鄒衍設計出國之重器的時候,感覺自己時日無多,完成不了國之重器的鑄造,所以將鑄造國之重器的重任交給了你葉家先祖。”
“為了完成師命,也為了不讓鄒衍圖算出來的亡族滅種的事情發生,你葉家先祖在鹹陽忍辱負重,最後總算是完成了鄒衍的托付,鑄造出了華夏基石,國之重器。”
“在最後鑄造完成的時候,你葉家先祖,是以自身性命完成了國之重器的祭祀。”
“鄒衍把自己的卜陰術按照每個徒弟的天賦性格喜好,進行了不同的傳授,所以現在咱們五家的卜陰手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就在這裏,其實咱們五家都是師出同門的。”
聽到這裏,我不禁心馳神往起來,沒想到齊國的鄒衍竟然有這般大才,能創出這般神奇的法門,還給傳授每個弟子不同的使用方法,實在是讓人敬佩。
“後來秦國強盛,在始皇帝的號令下征討六國,最終統一了天下。統一之後的始皇帝開始信任方士,有為頗得始皇帝信任的方士,就給始皇帝進言,他說要想保證秦朝萬世基業,需要做三件事。”
我越聽,心內越加好奇,秦國二世而亡。那麽那個方士提出的三件事,肯定是不靠譜的,就像那個方士徐福,騙了秦始皇一大筆錢,帶著童男童女就扶桑稱王去了,看來秦始皇當年沒少被方士忽悠。
胡蹇蕥的父親看著我,神秘的一笑,那目光像是猜到了我心中的想法了一般。胡蹇蕥的父親笑完之後,輕飄飄對我說道:“那個給始皇帝提出保秦朝萬世基業三件事的人,就是你葉家先祖。”
“咳咳咳”我聽到胡蹇蕥父親的話,被自己的口水嗆到了,劇烈的咳嗽起來。那個忽悠始皇帝的方士,竟然是我葉家先祖?這事情實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孔道生也驚訝的合不攏嘴,看著我不知道該說什麽好。胡蹇蕥的父親等我緩過來之後繼續說道:“當年齊國被滅,我們四家的先祖都四散而逃,隻有你葉家先祖堅守稷下學宮,最後被秦軍抓回了鹹陽。”
“後來你葉家先祖用卜陰之法,博取了始皇帝的信任,成為始皇帝身邊幾個最受信任的方士之一,當時你葉家先祖是要比徐福還受寵的。”
我聽著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我家祖上原來還曾經這麽風光過。能夠從俘虜逆襲成為秦始皇身邊最受寵的方士,我家先祖也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啊。
“你家先祖提出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用和氏璧製鎮國玉璽,永鎮國運。第二件事,是收天下兵刃,鑄造十二金人,永斷天下兵戈戰禍,第三件事,是召集另外四大卜陰匠,和你葉家先祖一起,鑄造國之重器,穩固華夏萬代基業。”
“你葉家先祖對始皇帝說,這三件事隻要全部做成,就可以基業永固,不起刀兵,權掌萬代。始皇帝聽了立即就下令,按照你葉家先祖所言進行。”
“和氏璧的玉璽,和十二金人先後製好,而鑄造國之重器的的人,卻一直沒有到齊,因為我們這另外四家星散各地,即便始皇帝發出榜文,另外四家也沒有出現。”
“後來你葉家先祖請命,四處尋訪,才將我們另外四家的人找齊,到了鹹陽鑄造成了華夏基石,國之重器。鑄造好了之後,國之重器被安放在了阿旁宮中。”
“再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章邯領命發驪山囚徒出兵征討,開始時章邯屢戰屢勝,後來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敗給項羽之後章邯回了鹹陽,受秦二世所命,將國之重器秘密埋藏於終南山中。”
“所以關於國之重器的事情,知道的隻有咱們五大卜陰匠家族,以及章邯的後人,不過對於最後國之重器的具體埋藏在哪裏,隻有章邯的後人才知道,章明升就是現在章邯僅存的後人。”
聽著胡蹇蕥父親的講述,我總算明白了國之重器和我們五大卜陰匠家族之間的關係。
不過聽完之後我心中還是有著很多的疑惑:“伯父,既然秦始皇將我葉家先祖說的三件事都做到了,為什麽秦朝還會二世而亡?這豈不是說明了,我家先祖的方法是錯的?”
胡蹇蕥的父親笑著搖了搖頭,看著我說道:“你家先祖本就沒有想保秦朝萬世基業,保秦朝萬世基業隻是說辭而已,和氏璧玉璽和十二金人也是虛的,那兩樣根本就沒有鎮壓國運,和止戈的作用。”
我聽著就是一愣,十二金人就不說了,那個東西秦朝滅亡之後,就被毀了。可和氏璧的玉璽,那可是一直備受推崇的寶物啊,雖然在唐朝和氏璧玉璽就消失不見了,但是關於和氏璧玉璽的傳說可是一直都有的。
“我家先祖做了那麽多,難道隻是為了鑄造國之重器?那這個國之重器到底有什麽用?還有這個國之重器到底是什麽樣子?”我實在壓製不住心頭的疑問,將所有問題都一口氣問了出來。
胡蹇蕥的父親思考了一下,看著我和孔道生說道:“國之重器的樣子,材質,我也不知道,可能連章明升都不知道。可能是鼎,可能是巨石,可是是……總之一切皆有可能。”
“至於國之重器的作用,就是保華夏萬世不斷絕。保的是華夏民族,而不是哪一個朝代。所以五胡亂華,蒙元入侵,滿族入關,都是亡族滅種的危局,但是在國之重器的氣運鎮壓之下,咱們華夏民族都挺了過來。”
“你家先祖做了那麽多,就是為了鑄造出國之重器。因為這個國之重器的設計出自鄒衍。你葉家先祖是鄒衍的首徒,鄒衍設計出國之重器的時候,感覺自己時日無多,完成不了國之重器的鑄造,所以將鑄造國之重器的重任交給了你葉家先祖。”
“為了完成師命,也為了不讓鄒衍圖算出來的亡族滅種的事情發生,你葉家先祖在鹹陽忍辱負重,最後總算是完成了鄒衍的托付,鑄造出了華夏基石,國之重器。”
“在最後鑄造完成的時候,你葉家先祖,是以自身性命完成了國之重器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