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不睡的經曆,對於我來說,已經有十來年沒遇到過了。人處於極度疲勞之中,是因為身體與心理,太不適應。在上半夜跳舞的過程中,身體與情感的劇烈釋放,下半夜看小胡發來的文件,以及對其的思考與回信,也極大地消耗了腦力,所以,此時的天亮,讓我比較茫然。


    我想睡一下,結果發現,怎麽也睡不著。既然已經睡不著了,就索性不睡。最累的時候睡不著,有一種物極必反的意思,大腦裏像一把挫刀,一切的是非遠近,回憶與情感同時隱約襲來,你想理清頭緒,卻抓不住重點。


    多年來第一次失眠,是我自找的。我決定,打一會坐,也許會好些。於是念佛號打坐,也不參禪,隻默念佛號。


    結果,迅速進入了停止狀態。我是指,思維的停止,完全停止到,仿佛跟隨身體的狀態,心思也麻木了。一切如動畫一般的思緒,突然隱藏於背後,一切窗外的白色,照耀我的全身。


    隻有一刻,就那一刻,我享受到某種類似的高峰體驗,空是什麽?那一刻,仿佛思想就真空了。什麽也沒有,想不起來我是誰。可能由於精力的緣故,主觀上在逃避思想,思想也不主動產生。


    什麽時候佛號也忘記了,進入某種昏沉的狀態。但是我明白,我自己在打坐。仿佛也有一點清醒。這是不是那種入禪的安定感呢?


    當我要參照過去的理論,來確認這種貌似安定的感覺,是否對頭時,雜念重新襲來,我又不安定了。卻好像在跳,膝蓋上麵的肌肉在跳,血管內的血液在流動,我又感覺到身體了。


    重新回到原來安定的狀態已經不可能,那舒服的狀態,竟然成了短暫的一瞬,就消失了,拉都拉不回來。凡有所想,皆是虛妄!


    此時我處於尷尬的境地,是坐是躺是起是睡,無法決斷了。而樓下,似乎也發出聲音,好像劉大哥與文大姐,已經起來了。


    算了,我決定還是要起床,假如睡下,即使睡著了,他們叫我起來吃早餐,也會打擾我,或者我的狀態,也會幹擾他們。我趕快洗漱,看了看鏡子,除了因為喝水,稍有眼袋以外,沒什麽不正常。等我洗漱下樓時,我聽到廚房內已經叮叮當當。


    “你們早啊,這麽早就起來了。”我進廚房打著招呼:“有沒什麽需要我做的?”


    “你昨天晚上沒跳夠?我們還以為你今天要睡懶覺呢。”劉大哥一邊拍著大蒜,一邊對我說到。


    “估計太興奮了,回來反而睡不著了。”我轉移話題:“劉大哥,這拍蒜的事,我來就行,你搞技術活。”


    “沒事,這就完事了。你出去,餐桌上茶已經泡得差不多了,你嚐嚐”。此時文大姐也說到:“一晚沒睡,喝點茶清醒一下,快去吧,我們馬上就好。”


    沒辦法,我隻好出來。喝了一口普洱,那熟悉的陳香,有一種厚重而穩定的感覺,頓時覺得內心踏實起來。


    等吃飯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真是用心。除了幾個涼菜泡菜之類的,還有羊肉湯,米線,很是豐盛。


    吃完了飯,我主動起來收拾碗筷,他們倒沒生分地拒絕。在廚房收拾時,文大姐說到:“小莊,你忙完了,上午也別說什麽了,上去休息半天,中午吃飯時,我們來叫你。”


    “還說,昨天晚上興奮得沒睡著,今天早上想睡個懶覺,雖然人太疲倦了,但就是睡不著。打了會坐,人是麻的,不知道該怎麽好。不知道,上午睡覺能不能行。”


    “沒事,像你這個年齡,我倒下就睡。主要是昨天晚上興奮了,再加上饑餓感,讓你無法入睡。我保證,你吃了早餐,心就定了,就睡得著了。”劉大哥所說的,還真是那麽回事。昨天晚上後半夜,我還真想吃點東西。


    “對了,劉大哥,你家有沒有書啊什麽的,給我看,或許就好睡覺了。估計,這也是我成績差的原因吧?”


    文大姐笑了起來。問到:“你要什麽樣的書?”


    “我在廟子時,見性師不收我為弟子,說我最好學密教。你們不是學密教的嗎?有沒有這方麵的資料,讓我打個基礎?”


    劉大哥跟文大姐對視了一眼,劉大哥洗手時對我說:“你在外麵先喝口茶,我這就進去給你找。”


    過了一會,他找出來一本資料,封皮是自己裝的,我翻了一下,是自己記錄打印出的資料。劉大哥說到:“我覺得這本資料適合你,是原來一個上師介紹共法的講座,根據錄音整理的,如果你想初步了解密教,看這就行。”


    我謝過後,就拿著這書上樓了。


    躺在床上,打開封麵,看到所謂的書名,就是簡單的幾個字上師開示,下麵寫的是:覺海記錄。我甚至都不知道這個上師的名字,但看無妨。


    我當時不知道是哪裏來的衝動,這本厚書,我不準備從最開始看起,我想從最後一部分看起。可能,我想更快地看到,密教最專業最深奧的教理,究竟是什麽樣子的。


    結果,如漢傳佛教一樣,最後的部分,講的是回向。隻不過,漢傳佛教開示最後的回向文,隻是短短的幾句話或者一首詩的體裁,而這本書的最後部分,把回向的方法原理及功效都作了係統的介紹,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文章。


    第一個印象是,它說理與思辨的水平很高。與我原來印象中的密教不講道理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其正文有理有據,完全與今天的論文有些相似。我把最主要的內容,通過手機拍攝,記錄了下來。


    他為了說明前行與回向的功德,先引述經典與前輩聖者的說法,這一點,與漢傳佛教的大師們,沒什麽不同。


    頂金剛續雲:“諸多分別心收束,具有甚善意聞法,金剛心等三世佛,不予失念者加持。”因此,聞法時,應當有純潔的等次(動機)和行為。諸多分別心收束是指清除救難心、求樂心及私心等惡念。善意指必須具有菩提心。失念是指器的三過失等。要舍去一切壞的行為去聞法。這就是說我們講法、聞法及修法時一定要具備三妙法。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聖勝的無垢光尊者亦告誡道:“前行發心正行無所緣,結行回向引攝全善根,行往解脫之道三妙法。”


    接著,他又說了前行、結行回向及解脫之道的三妙法。這算是整個文章的綱要,有點類似於學科簡介了。


    前行發心妙:利他禪修菩提。這兩個條件必須具備:利他、求正果。這不複雜,也沒什麽難題,不用怕搞錯,前後什麽時候都可以想。這很簡單,但很重要。這就是菩提心。誰要是擁有了它,誰就是名符其實的菩薩。寂天菩薩說到:“生了菩提心的刹那間,輪回苦海中的諸眾生,皆可號稱諸佛之長子,世上天人皆應行禮拜。”


    另外,有了它像有了一個英雄好漢的護送一樣,使確定的罪過可以製服,又像末劫火一樣使不定的罪過全部消滅。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議,這樣的功德不會耗盡,如入菩薩行雲:“別的善業猶如芭蕉樹,結了一次果即會枯萎;菩提心這寶樹結了果,永不耗盡反而會增長。”


    正行無所緣妙:上等根器者以中觀、大手印及大圓滿等的見為基礎而禪修。沒有這個境界者,就應保持清淨、沒雜念的心境,明白如幻如泡這道理進行修持,也可以說是正行的“代替品”。


    結行回向妙:十方諸佛菩薩怎樣回向,我也就怎樣回向,就這麽想也可以說是“同分回向”。這樣的善業,好比是一滴水滴進了大海,所有的海水沒幹涸之前,這一滴水就不會幹涸。就是說沒成就之前是決不會消耗這種善業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得到的結論是修行的方法比修行更為重要。阿底峽尊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喜金剛也許會把你送到地獄或餓鬼道,也許會把你送到佛的果位上。”達波仁波切也說了同樣道理的話:“法要如法地修,否則法會使你墮惡道。”這些話都是強調修行方法的重要性。


    所要修的佛法,在西藏就有八大傳承係統,都是佛法,不要去分別。如無垢光法王、薩班大智者及宗喀巴至尊被稱為“西藏三文殊”。不管是哪一宗派,都屬於佛教。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證悟全佛經不相違;知明諸論著均教誡。”好似一塊白糖與一塊黃糖,吃到哪塊都是甜的,不偏向哪一宗派,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佛與成就者的智慧是等同的。”如此說來,我們應當有正知正見。否則,賢哲們自立宗,辯論真理時,有人會以貪心與嗔心去誹謗,這樣產生了偏見與邪見就要造惡了。因此,無論是哪一宗派,都應該用清淨心、恭敬心來看待,虔誠供奉才是對的。但也要知道自己生長在哪一宗派門下,這法脈是自己的有緣之法,以此法為主而修行使你得法益快,成就究竟果位的把握性大。如果放棄這法門就斷了法緣。因此宏揚各自的法脈是應該的。


    傳承法脈是殊勝的,上師是有功有德的成就者,這還不夠。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成為禪修大圓滿者。所以即使法脈是大圓滿也沒有用;上師再好,弟子不去修上師傳的法,就不會有成就。所以說,有了食物還得吃才飽,有了衣裳還得穿才暖,聞了佛法得好好修行才受法益。請大家記住無畏洲大自在說的這句話:“隻是聽聽法不得解脫,穿袈裟不一定是聲聞,沒有了十二頭陀功德,切忌行商謀利持家事。”我重視你們才把智慧上師給予傳授,這密法不可泄漏,要根器好才受益。我想你們與眾不同,大有希望,大家努力吧!


    你們回去後,我要一個一個地問:“這個在何處?”、“那個在幹啥?”。今後你們不要到處去“化緣”、積累“資糧”,要注意非分享受信財的罪障有礙於清淨的修持。遍知者無畏洲至尊說:“信眾布施的錢財物質,亡者關鍵時供的受用品,它會強斷你的解脫之道,別浪費一針一線而供施。”這是告誡我們不要太貪財。以前我們都有過或多或少的財產,連身上的衣服、兜裏的碗也難以保住的時代都經曆了。財物使人受了多少苦,我們自己的心裏應該清楚。過去雖然是那樣,但現在還沒有一點對錢財的厭離心,拚命去追求享受物質的“大快樂”的人,他絕對不會得到究竟的快樂之果,這是因為物質本身是苦因組成的。龍樹菩薩歸納起來說到:“積累守護失去的苦惱,要知財物無邊的禍根。”事實也是如此。先積蓄苦,中防守苦,後遺失苦,它具有這三種因素。相對來說,一個出家人,身不寒凍腹不饑餓就可以了。雖然清苦點,但這樣心裏輕鬆爽快得多。


    我第一次看到如此之多的聖者名字,雖然記不住,但我的印象是,密教中的成就者,也是很多的。


    現在就算是認識了明智(本來麵目)的人們,若不是一心一意、認真努力地禪修的話,就僅僅是認識一下,決不會達到高一層次的境界。


    自以為是認識了明智,一座也不修,整天都在熱鬧、懶散、漫遊與朝山等等繁華複雜的生活中度過,心一點也靜不下來,就像一屁股坐在螞蟻窩上,坐立不安。這些現象據說是“貝卡爾”魔王占有了你的心。如果真的是中了魔,修證就會自然失去,臨終時除了平庸的心境外毫無收獲,這才是真正的一無所有了。因此,請大家在一個平靜的地方,專注一趣,吃苦耐勞地常修持,如提煉酥油時,需要反複攪動一樣,至少禪修十年方才穩定。這樣的話,修行大圓滿的竅訣成就就快。


    要不然,就像讚巴?珠青尊者(珠旺向巴曲真)虛擬所說:“如果有一個人一生中能念誦一億遍大藏經的話,這功德不可思議,但他不會成就佛的果位。”這就是說,賢劫千佛當中沒有一尊是誦經及朝山得成就的。你們不要東奔西跑,就算是圍繞著整個地球轉一圈也不會成就佛果。我記得有這麽一句話:“走破了鞋子不如坐破了墊子。”米拉日巴尊者曾對岡波巴尊者說:“離別時,我有個最為殊勝的密訣傳授給你。”於是給岡波巴看長了厚繭的臀部。


    “如果你是遍知者無垢光尊者的傳承,那就得長時間地依止上師,博聞廣思,要得到全部的傳承。”然而,現在有不少人給我講:“聞佛法,學經論,太難懂,還不如直接聞大圓滿。”等等不契合實際的話。我想他連心識可以享用的聞思都不懂的話,哪裏會懂得超出心識的隻有智慧才能享用的大圓滿。這就是“殺不了山羊還說能殺犛牛”的大話。不要模仿這種人,要多聞勤思。


    薩班大智者寫道:“不學就成遍知者,此事若對因果錯。”又寫道:“明日死亦學知識,這生雖然不成材,來世好比寄存物,自己可去領取般。”事實上,博聞廣思是大圓滿的前行,像報春的燕子一樣。法得到後,在一個寂靜的地方專心禪修,“上等修行者每日增,中等者每月增,下等者每年增。”這就是說禪修的境界漸漸增長。要不然,像小鳥喝水時抬起頭來那麽短暫的時間內修不出高層次的境界。


    現在有些人說什麽“無修大圓滿”,隻要有了大圓滿的見就夠了,不用禪修。這話說得不切實際。雖然沒有專注對境、執著的修行,但還是有持續禪修的本性。蓮花生大士也說到:“雖然無禪可是有煉修。”又說:“瑜伽不是禪修是熟習,熟成自然則為禪修寶。”


    要修持成自然之前,應當舍去掉舉(散逸)、雜亂心等違緣。精進地禪修是很有必要的。無畏洲至尊說到:“貪愛情感是二取栓係樁,會麵親朋是善行的魔障,空話綺語是惡業之源泉。要注意這三大罪障的危險!”


    我給你們再三地講這些是因為“要事須當慎重”,請大家記住。


    這大圓滿法門,除有緣的個別人能享用外,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麥彭仁波切寫道:“超出‘癡修心’的大圓滿。”這就是說大圓滿超出了心識所能享用的範圍。現在修大圓滿的不少人迷閉在清醒、昏沉、眼識及阿賴耶識等狀態中,實是自以為是,枉費心機啊!如果是這樣,還不如發慈悲心,修菩提心。佛說三摩地王經裏寫到:“身色似黃金,清淨依怙主,作意此緣境,菩提為禪定。”如此說來,觀想佛、刻經文、印幡文、頂禮、朝山及誦經等是最重要的行善積德。


    然而得到了大圓滿法門、已證得明智的人,去刻經文、印幡文、頂禮、朝山及誦經等都不如禪修的功德大。如果禪修的功德少於刻經文等的功德的話,下一世用我自身的血肉來給你們補償。為什麽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有著有漏與無漏之別,心識與智慧之別,世俗與勝義之別,所以出現了功德大小之別。


    請大家去找一個寂靜的地方修持。入禪定時,明智本性要超出是與非、顧與慮、破與立、舍與取等,樹立正見,持續修持。出禪定後,對上師三寶要恭敬,對可憐的乞丐要發布施,對眾生要發慈悲心,因果取舍等行為即使是細微的一點過患也不能有。講這個道理的一句話是:“己見要勇敢,行為要畏懼”。蓮花生大士也說到:“我的見比天空還高,因果業比麵粉還細。”又說:“見不依照行,行不依照見”、“外依契經行,取舍因果業。內照密宗修,二次第成就。密按阿底禪,即身成虹化。”無畏洲至尊也寫到:“一心向往上師是究竟的皈依,承擔利他的責任是發心的性質,正念與正知時時撫育自己的心是顯密乘共同的轉為道用,不要作一個什麽雜事都會的‘中用’而‘能幹’的人。”


    德洛巴尊者對那若巴尊者說:“兒啊,真實了因緣的景象,直到證得勝義無生時,千萬不要離開福慧二資糧的車輪。”又說:“雖然有了不求俗諦佛的大把握,也不要放棄積累福資糧。”


    切切實實地去做好見、修、行這三方麵,這樣就“聞思者溫和多,修持者煩惱少”。自己心裏的貪嗔癡越來越少,十地五道的功德自然得到。無垢光尊者的教誡是:“熟練本性功德是證境,明知無常心無遠謀略,生起淨相無邊恭敬心,慈悲心等不斷發出來。”比如說,太陽本來就有熱與光,並且還有消除黑暗的功能。同樣道理,如實證悟智慧的瑜伽士也應該智慧增長,從中發出正信心等十地五道的功德以及經論中的詞、義自然流露出來,這樣才可以叫“開了悟”的人。


    現在是末法時代,自稱為“智者”、“成就者”、“伏藏師”的人不少。他們騎著馬,背著槍,隨口亂說話,煙癮和酒癮比誰都大,找很多女人,胡說預言,煩惱使之顛倒取舍因果,還說這是我成就者的外表行跡,使很多不知取舍的人走上左道邪見裏。無畏洲至尊的告誡是:“山上苦修得來的諸功德,賣給有錢人家作消災品,‘利他’事業發達傲慢氣漲,是中了惡魔當心墮險境。”


    和以前相比,自己的內心變了,變得貪與嗔的自相(實物)煩惱增多了,越來越違背佛法了。但還認為此現象是成就者的征象。你可知道,這是魔在捉弄你。成就者的征象是沒有煩惱,厭離輪回,自發慈悲心,有利他的菩提心,具足淨相及信心。恰美仁波切隻說過:“老僧清淨戒律即是成就者的大征象。”而沒有說過:“老僧破了戒律即是成就者的大征象,老僧增多了貪愛即是成就者的大征象。”


    如法不如法一定要分清楚。如果誰認為飲酒、吸煙、嫖賭均為成就者的特征的話,那麽他必定是一個思維錯亂的人。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說:“飲酒者不是我的徒弟,我不是他的上師。”從這句話我們得知,原來佛祖與飲酒者斷絕了關係。律藏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裏寫到:“認吾為祖師的居士以上諸弟子,不釀酒、不斟酒、不飲酒。若不如此執行,汝不是佛家弟子,吾亦不是汝的祖師。”


    吸煙者行為不好,又損害健康。雖然佛祖在世時沒有人吸煙,佛祖沒有親自製定吸煙的罪,但是律經根本律中講到了這樣一句話:“根、莖、葉、花及果麻醉物亦之。”“麻醉物”包含了煙。吸煙增加煩惱,對別的戒律有害。常嚐味嗅就上癮這是貪,不知它的罪障是癡,與他人比又自慢是嗔,還為它說妄語、自滿、貪圖及偷盜等犯諸多戒造很多惡業。因此吸煙皆有性罪及遮罪。蓮花生大士的授記中多次提到關於煙的名、義、分類、前因及罪過等等。“若能吃黑烏頭毒藥不傷身心者可用之。”就是說除能把煙酒的味及性轉變為甘露的瑜伽行者可以享用外,決不允許貪者放逸無度地享受。


    女人大都有多心、膽小、易依他、很吝嗇及成見大等五大缺點。如果你成了她控製下的被動人,這樣就難於脫離出來,要知道依她會耗盡善根,就像下了一場冰雹,所有的莊稼都被摧毀。


    要注意具備了這些因緣,並非是成就者。正因為如此,大智者麥彭仁波切說到:“寧瑪巴修法時,要注意貪愛的危害。”


    現在的好酒、邪淫等不良行為早就被瑪吉空行母說過,“黑衣粗毛布,黑飲麻醉酒,黑伴漏女人”等九種黑法邪道得到散布的授記已經實現了。所以說要注意有這種行為的人,實際上他是在破壞舊譯密乘這殊勝的法脈。


    所有的顯密經典裏沒有講到過可以享用實在的煩惱。要知道,聲聞斷煩惱,菩薩轉煩惱為菩提,密乘把煩惱用來修道,大圓滿讓煩惱自然解脫。明白五煩惱即是五智慧的本性而修持,這也按照個人的根器善知方便。實際上消除煩惱是共同的目的。阿日班禪尊者說到:“斷轉道用等不同的法門,目的是消除煩惱,諸大智者的宗旨都是一致的。”


    另外,當今社會有不少所謂的“活佛”,按道理講他們應該是從極樂世界和蓮師刹土等淨土中為度化這娑婆世界眾生而專程來臨。然而,他們不是宏法利情,而是到處去尋找馬牛羊等大供養來積財,一輩子為別人作吉祥及消災等活動來度過。看到這種情景,我倒覺得那些淨土中遇到了災荒,缺少物質的東西,才安排人來找財似的。如果你是為佛法而來,那麽請記住岡唐仁波切說的這句話:“若您是為宏揚佛法而來這世間,就應該有一點講修兩方麵的貢獻。積財搞世間法的身軀,一個富人家與有權勢人家的兒子也可以替代。”就是說應該對教證佛法作出貢獻才是佛菩薩的轉世。如果你是為眾生而來,修大圓滿這殊勝法的密訣,臨終法界得解脫時,與三千有情共同成就,不用去為幾個人的“利他”而忙碌一輩子。


    如果你是一個化身轉世,不依上師,不聞教誡,不修佛法的話,你也會退落和滅亡。“無畏洲至尊是無垢光尊者的轉世的話不應該有攝受之事。”有人這麽說。但無畏洲至尊用事實反駁說:“不如此攝受加被的話,此轉世化身就有退落或滅亡的危險。”


    目前,某某大德的所謂“轉世”,某某成就者的所謂“化身”,都是些出賣靈魂的人。如經雲:“如視鷗,知有水;如視煙,知有火;大菩薩,大智者,是何種,征知也。”又雲:“有煙之山中有火,以有煙故。”這是以煙果證成火因的。用因明學中的比量來推斷及了知隱蔽之事物或人都是可以的。


    從前蔣揚欽則旺波尊者為阿吾仁波切作了一幅觀音菩薩畫像,畫的背麵寫了一首頌偈:“外行猶如寂天大菩薩,內修成就夏瓦瑞自在,密為殊勝大悲觀世音,晉美曲吉旺波虔祈請。”這幅畫呈現予巴珠仁波切時,巴珠仁波切很不高興地說:“這是依名字為根本的魔作”,邊歎氣邊往山上逃跑,七日後才返回。要知道所謂的“活佛”這名字都不是輕易用上的。唉!這些話是我多嘴,該講的和不該講的都講出來了。


    何故說呢?嗡班雜薩埵吽!別人怎麽做就怎麽做,我們千萬不要跟隨這種人,要有思想行為自拿主意,堅持修行。無垢光尊者的教誡是:“你住在城市、寺院及山洞等處時,請別找特殊的親朋好友,與誰接觸都保持不親又不怨的心態,一定要自拿主意。這是我的心裏話。”


    有的人不但沒有正見,也沒有修證,又不堅持禪修,還希望中陰間得度、法界成就及往生淨土中。這種人不懂佛法的理論依據。現在你的夢境光明自然解脫的話,中陰間就能得度。現在有了圓滿資糧、成熟有情及清淨刹土的因,必然就有希望往生刹土之中的果。僅僅是希望而不去修持是不行的。如米拉日巴尊者說到:“自己持戒不清淨,就不要希望願力實現。”


    在一個寂靜的地方,放下一切來禪修,長期苦修,才會證悟,才會把燦爛的功德從內心中爆發出來。不用去問:“我登了何地?得了何道?”及“我將往生哪刹土?”如此等等的認證及授記都沒有必要了,這是因為禪修的征象在自己的三門中發現,量度在自己的夢境中了知,來世去何處看看自己的心即可明白。


    自己好好修持佛法才能得成就。要不然,想自己的上師比誰都好,教誡比任何法門都殊勝,隻是這麽想,不去修是沒有用的。沒被過去的諸佛菩薩度化的自己,還孤零零地漂泊在輪回的苦海中,這不是諸佛菩薩不度,更不是諸佛菩薩沒有加持力,而是靠單方麵的他力是不夠的,就像一塊石頭用投石帶拋出一樣超度是不可能的事。經雲:“諸佛不用水來清洗罪障,不用手拔除眾生的苦,更不把自己的證悟搬到別人的身上,而講法性寂靜即得解脫。”又雲:“我把解脫之道教予你,要知道解脫還是靠自己。”


    如此所說,還是我們自己努力地修持才有成就的機會。我們算是師徒關係,但是我不具足上師的性相,就作輔導老師般為你們傳這些法。今後你們不要找太多的去處,一個人住在寂靜的地方禪修。這樣的話,我為你們而感到高興,我傳法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們三時所作一切善業功德都集中在自心而回向。如雲:“回向這不盡之道,是故增長變化法。”回向使善根不耗盡並且發展。米拉日巴尊者說到:“我這住在山上的修行者,與供養食物的大施主們,有共同成佛的緣起。緣起的精要是回向。”


    就是這樣,記住回向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請大家共同回向吧!


    本想看看就睡覺的,誰知一看就丟不了,這文章我雖然不是完全理解,但其說理的透徹以及方法的簡便,即使讓我這個門外漢,也感到很有把握。


    我知道,要完全理解這篇文章,需要漫長的時間。我現在終於感覺到自己有收獲了。如果早餐讓我有身體的收獲,這就是心靈上的收獲。一個自得意滿的人,是睡得著的。


    臨睡前,我記憶中浮現其中一個詞:大圓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山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山詩人並收藏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