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馮保製定了一個完美的計劃。這個計劃足矣讓高拱萬劫不複。
可馮保畫了一條蛇,卻非要給這條蛇添上兩隻足。
他先派幾名親信官員,在官場之中散布刺客王大臣是高拱指使的流言。他的本意,是在五衙會審之前,大造輿論,搞臭高拱。為五衙會審後,誅殺高拱做鋪墊。
哪曾想,京城的官員們形成了空前一致的看法:有人栽贓高老首輔!
這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先把人搞垮台,再把人搞臭,最後要人的命!
這套把戲,早就是馮保的老前輩呂芳、陳宏玩剩下的了!一點都不稀奇!
於是,無數官員明裏、暗裏找到張居正,希望他手下留情,放過高拱。張居正開始還裝聾作啞,不表明態度。到了後來,他幹脆閉門謝客。那意思很明白:找我求情?沒門!
這日傍晚,賀六府中來了一位稀客:吏部尚書,楊博!
要說楊博這老頭,不愧為朝廷裏的一號猛人!他從嘉靖八年中進士開始,為官四十三載。楊一清、張璁、翟鑾、張孚敬、方獻夫、李時、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十位首輔都成了昨日黃花。楊博老頭兒還康健的活著,且老當益壯,老而彌堅,一頓能吃三大碗幹飯,繼續為大明王朝奔走效力。
楊博,已經成為了大明官場之中一個不老的神話!
楊博的資格老,功勞大。朝廷之中,即便是首輔張居正見到他,亦要恭恭敬敬的作個揖,尊稱他一聲:“楊老部堂。”
賀六見到楊博,連忙行禮:“楊老部堂,您怎麽來了?”
楊博冷冷的說:“來求你。”
賀六驚訝:楊博為人一向清高。他今天怎麽放下身段,來求我這個錦衣衛頭子了?要知道,在楊博這種人眼裏,錦衣衛隻是一條吃人不吐骨頭的惡犬!
賀六道:“楊老部堂讓我辦事,何談一個‘求’字?什麽事,請說吧!”
楊博道:“我先問你一件事。最近朝野紛傳,是高拱指使王大臣入宮行刺皇上。我相信,這一定是栽贓。高拱的為人我知道。他雖然專橫跋扈,卻絕不會幹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來!你錦衣衛賀六爺,有沒有參與栽贓高拱?”
賀六搖頭,斬釘截鐵的說道:“絕對沒有!楊老部堂,您是朝廷的功勳老臣。我賀六一向敬重您的為人!我不敢隱瞞您。其實,我亦想保高拱。高拱雖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可他在任時,多有恩惠於百姓,大節無虧。他再專橫跋扈,也罪不至死!”
楊博道:“好!你帶著我,去趟首輔府,見張太嶽!”
賀六愣了:“您是要去求張先生麽?為何要拉上我?”
楊博道:“現在張太嶽誰也不見!我去他府門前,遞了三回名帖求見,他竟以病重為名,讓我吃了三回閉門羹。隻有你這個錦衣衛頭子去求見他,他家的府門才能打開!”
賀六思索片刻道:“好,我帶楊老部堂去首輔府!”
首輔府,書房。
張居正拿著筆,正在一方折子上,寫著一條鞭法的實施方略。
管家來報:“老爺,有人求見。”
張居正不耐煩的說道:“我不是說過了麽?我誰也不見!”
管家道:“來求見您的,是錦衣衛的賀六爺!”
張居正放下了筆:“哦?他入夜來找我,想必一定是出了什麽大事。”
張居正道:“快請!”
賀六領著一個“下人”,進到張居正的書房。
這“下人”不是別人,正是吏部尚書楊博!
張居正驚訝道:“楊老部堂,您怎麽來了?”
楊博道:“你為了躲給高拱求情的人,閉門謝客。我隻能去求賀六,讓他領我進你的府邸。”
張居正歎了聲:“唉,這麽說,楊老部堂也是來為高拱求情的了?”
張居正表麵平靜,腦子卻像走馬燈一樣的在轉。
他心道:楊博平日跟高拱並無交情。在政見上還頗為不和。他為何要為高拱求情?哦,明白了!楊博的親家是掌管西北兵馬的王崇古!王崇古雖然因為兵製的事,跟高拱鬧得不可開交。可那是公事。高、王二人私底下是依舊是至交!一定是王崇古托了自己的親家楊博來幫高拱求情的!
楊博雖是文人,卻統了半輩子兵,說話喜歡開門見山。他直接說:“太嶽,你又何苦這樣做?他已經沒了權,你高抬貴手,放他一馬不成麽?”
賀六亦在一旁,為高拱求情:“張先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殺人誅心。高拱這些年的確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可他罪不至死。”
張居正意味深長的對二人說道:“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你們認為是我安排的嘛?”
張居正明顯是話裏有話:李太後想殺高拱,我有什麽辦法?利用王大臣殺高拱的人,不是我,是李太後的親信大太監馮保!
楊博道:“我沒說這件事是你張太嶽安排的!但是隻有你,才能解決這件事,保高拱一條活命!”
張居正啞然。
楊博又道:“我四十多年前就在邊關殺韃靼人。打了一輩子仗,做了一輩子官兒。我自認為自己還算有幾分功勞。就請張太嶽,不,張首輔你,看在我楊博這張老臉上,放過高拱一馬吧!”
說完,楊博竟然給張居正跪下了!
賀六見狀,亦給張居正跪下:“張先生。我也求您了!放過高拱,隻當是做了一件善事,好麽?”
張居正連忙上前攙扶二人:“你們這是做什麽。罷了,你們先回去。這件事,容我再考慮考慮。”
楊博和賀六出了書房。
張居正沉思良久,他知道,楊博是對的,高拱的生死不在馮保手中,隻在他張首輔手中。
殺,還是保?
殺高拱,有愧於自己的良心。
保高拱,既會埋下隱患,又會得罪馮保、李太後。
張居正矛盾萬分。他決定,求簽!
他虔誠的來到自己夫人平日裏敬佛用的佛堂。虔誠的跪倒在觀世音麵前。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娘娘,請你告訴我,我是該殺高拱,還是保高拱?”
一番虔誠的祈禱後,張居正搖晃著卦筒。
“啪嗒。”一張卦簽落地。
張居正撿起來一看。上麵寫著八個字:所求不善,何必禱神?
可馮保畫了一條蛇,卻非要給這條蛇添上兩隻足。
他先派幾名親信官員,在官場之中散布刺客王大臣是高拱指使的流言。他的本意,是在五衙會審之前,大造輿論,搞臭高拱。為五衙會審後,誅殺高拱做鋪墊。
哪曾想,京城的官員們形成了空前一致的看法:有人栽贓高老首輔!
這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先把人搞垮台,再把人搞臭,最後要人的命!
這套把戲,早就是馮保的老前輩呂芳、陳宏玩剩下的了!一點都不稀奇!
於是,無數官員明裏、暗裏找到張居正,希望他手下留情,放過高拱。張居正開始還裝聾作啞,不表明態度。到了後來,他幹脆閉門謝客。那意思很明白:找我求情?沒門!
這日傍晚,賀六府中來了一位稀客:吏部尚書,楊博!
要說楊博這老頭,不愧為朝廷裏的一號猛人!他從嘉靖八年中進士開始,為官四十三載。楊一清、張璁、翟鑾、張孚敬、方獻夫、李時、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十位首輔都成了昨日黃花。楊博老頭兒還康健的活著,且老當益壯,老而彌堅,一頓能吃三大碗幹飯,繼續為大明王朝奔走效力。
楊博,已經成為了大明官場之中一個不老的神話!
楊博的資格老,功勞大。朝廷之中,即便是首輔張居正見到他,亦要恭恭敬敬的作個揖,尊稱他一聲:“楊老部堂。”
賀六見到楊博,連忙行禮:“楊老部堂,您怎麽來了?”
楊博冷冷的說:“來求你。”
賀六驚訝:楊博為人一向清高。他今天怎麽放下身段,來求我這個錦衣衛頭子了?要知道,在楊博這種人眼裏,錦衣衛隻是一條吃人不吐骨頭的惡犬!
賀六道:“楊老部堂讓我辦事,何談一個‘求’字?什麽事,請說吧!”
楊博道:“我先問你一件事。最近朝野紛傳,是高拱指使王大臣入宮行刺皇上。我相信,這一定是栽贓。高拱的為人我知道。他雖然專橫跋扈,卻絕不會幹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來!你錦衣衛賀六爺,有沒有參與栽贓高拱?”
賀六搖頭,斬釘截鐵的說道:“絕對沒有!楊老部堂,您是朝廷的功勳老臣。我賀六一向敬重您的為人!我不敢隱瞞您。其實,我亦想保高拱。高拱雖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可他在任時,多有恩惠於百姓,大節無虧。他再專橫跋扈,也罪不至死!”
楊博道:“好!你帶著我,去趟首輔府,見張太嶽!”
賀六愣了:“您是要去求張先生麽?為何要拉上我?”
楊博道:“現在張太嶽誰也不見!我去他府門前,遞了三回名帖求見,他竟以病重為名,讓我吃了三回閉門羹。隻有你這個錦衣衛頭子去求見他,他家的府門才能打開!”
賀六思索片刻道:“好,我帶楊老部堂去首輔府!”
首輔府,書房。
張居正拿著筆,正在一方折子上,寫著一條鞭法的實施方略。
管家來報:“老爺,有人求見。”
張居正不耐煩的說道:“我不是說過了麽?我誰也不見!”
管家道:“來求見您的,是錦衣衛的賀六爺!”
張居正放下了筆:“哦?他入夜來找我,想必一定是出了什麽大事。”
張居正道:“快請!”
賀六領著一個“下人”,進到張居正的書房。
這“下人”不是別人,正是吏部尚書楊博!
張居正驚訝道:“楊老部堂,您怎麽來了?”
楊博道:“你為了躲給高拱求情的人,閉門謝客。我隻能去求賀六,讓他領我進你的府邸。”
張居正歎了聲:“唉,這麽說,楊老部堂也是來為高拱求情的了?”
張居正表麵平靜,腦子卻像走馬燈一樣的在轉。
他心道:楊博平日跟高拱並無交情。在政見上還頗為不和。他為何要為高拱求情?哦,明白了!楊博的親家是掌管西北兵馬的王崇古!王崇古雖然因為兵製的事,跟高拱鬧得不可開交。可那是公事。高、王二人私底下是依舊是至交!一定是王崇古托了自己的親家楊博來幫高拱求情的!
楊博雖是文人,卻統了半輩子兵,說話喜歡開門見山。他直接說:“太嶽,你又何苦這樣做?他已經沒了權,你高抬貴手,放他一馬不成麽?”
賀六亦在一旁,為高拱求情:“張先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殺人誅心。高拱這些年的確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可他罪不至死。”
張居正意味深長的對二人說道:“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你們認為是我安排的嘛?”
張居正明顯是話裏有話:李太後想殺高拱,我有什麽辦法?利用王大臣殺高拱的人,不是我,是李太後的親信大太監馮保!
楊博道:“我沒說這件事是你張太嶽安排的!但是隻有你,才能解決這件事,保高拱一條活命!”
張居正啞然。
楊博又道:“我四十多年前就在邊關殺韃靼人。打了一輩子仗,做了一輩子官兒。我自認為自己還算有幾分功勞。就請張太嶽,不,張首輔你,看在我楊博這張老臉上,放過高拱一馬吧!”
說完,楊博竟然給張居正跪下了!
賀六見狀,亦給張居正跪下:“張先生。我也求您了!放過高拱,隻當是做了一件善事,好麽?”
張居正連忙上前攙扶二人:“你們這是做什麽。罷了,你們先回去。這件事,容我再考慮考慮。”
楊博和賀六出了書房。
張居正沉思良久,他知道,楊博是對的,高拱的生死不在馮保手中,隻在他張首輔手中。
殺,還是保?
殺高拱,有愧於自己的良心。
保高拱,既會埋下隱患,又會得罪馮保、李太後。
張居正矛盾萬分。他決定,求簽!
他虔誠的來到自己夫人平日裏敬佛用的佛堂。虔誠的跪倒在觀世音麵前。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娘娘,請你告訴我,我是該殺高拱,還是保高拱?”
一番虔誠的祈禱後,張居正搖晃著卦筒。
“啪嗒。”一張卦簽落地。
張居正撿起來一看。上麵寫著八個字:所求不善,何必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