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貴族們展示教養和風度的最佳場合。
春秋漫長的戰史上,到處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譬如晉宋赭丘之戰,晉國的公子城與宋國的華豹乘著戰車,在戰場上相遇。華豹一箭射空,又拉滿了弓想再射第二箭,公子城怒吼:‘不更射為鄙’(按照規矩,雙方應該輪流射箭)。
華豹居然當真撤下已經搭弓的箭……
公子城一箭就把他射死,又兩箭射死車右張匄。馭手幹犫此時手無寸鐵,公子城有意放過他,幹犫卻表示,不和戰友一同戰死有違軍法,催促對手趕快動手。公子城於是滿足他的心願,也射死了他。
先秦時期貴族之風度,可見一斑!
又如晉楚鄢陵之戰中,晉將郤至在戰鬥中連續三次與楚共王相遇,非但沒有衝上去‘擒賊先擒王’,反而每次都下車摘下頭盔、向楚共王以示恭敬。
楚共王則趁戰爭間隙派人送給他一張弓和一領鬥篷,問候他是否受傷,郤至客客氣氣摘下頭盔回答沒有,並對楚共王表示感謝,又向楚國使者肅拜了三次才走。
壯哉!
這些故事,如今看起來似乎很荒唐、不可思議……
如果把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比作一個人的話,春秋戰國,無疑正是他的青春時代。
人在少年時,會有義薄雲天、熱血沸騰的少年意氣;會有衝冠一怒、仰天長嘯的青春熱血;
而華夏文明的青春時代,也自然會有意氣風發、氣度大於生命的風氣了。
此時此刻,各國的貴族、大夫們,正展現著不遜於其先祖的武勇和風度——
在兩軍凶險而血腥的陣線中,戰車如同移動的堡壘,不斷穿插、推進……立於戰車上的貴族、士、大夫們手持長戈和弓箭,他們居高臨下,向著敵人發動攻擊。
和遙遠的春秋之世似有不同——現在,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戰車下麵的士卒們早就忘了郤至和楚共王的故事,拚盡一切力量,想要殺死更多的敵人……站在戰車上麵居高臨下勇猛作戰的貴族們,誠然可以有更大的殺敵效率,但是麵對冷箭突襲的時候也是最多的。
但戰車上的貴族、大夫們卻不以為意!
譬如大楚國的平陸君,現在正站在一輛左衝右突、如同失控一般的戰車上,放聲大笑,手中的長弓一次次拉如滿月,每一次手指微抖,都能取走一條敵軍的性命。
……
平陸君一脈,武勳世家也。
在大楚的眾多貴族中,這廝算是鐵杆的楚王親信之一……早在熊午良和昭雎、景充對峙的時候,平陸君等少部分武勳世家出身的貴族,就曾經堅定站在曲陽侯這一邊。
等到靖難之役的時候,像是溫蚺、平陸君等貴族,也都是遭受昭雎一派迫害的一方。
當然,他們抗住了曾經的迫害,再之後的回報也是極其豐厚的。
溫蚺那就不用說了——實打實的大楚新貴、大楚無敵艦隊的總統領、楚王身邊炙手可熱的大貴族;艦隊揚帆海外,除了給楚國帶回源源不斷的利潤之外,溫蚺全族也跟著掙得盆滿缽滿。
至於平陸君,也跟著熊午良在嶺南拓荒、殖民海外等活動中大發橫財。
如今的平陸君一脈,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封地偏遠、家道貧弱的小貴族了——在大楚,平陸君也是頂級貴族之一,炙手可熱、位高權重、而且深受楚王信賴。
此刻平陸君豪邁大笑——所乘的戰車上共載三人,除了平陸君本人和他的嫡子之外,擔任‘車右’的,則是另一位楚國的大夫……三人車組盡情馳騁,殺得興起。
即便是在眾多引人矚目的戰車之中,平陸君這一乘,也算是最惹眼的那一組了!
“大楚男兒,為國殺敵!”平陸君奮力拚殺:“報效王恩!殺——”
這廝上一次出場,還是在海上的時候——平陸君正乘著船掙錢呢,迎頭遇上了剛剛從呂宋亡命逃竄出來想要當海盜的倒黴馬科,給後者一頓收拾。
跑完那一趟海運之後,平陸君回到【琅琊】,聽說楚王傾舉國之兵在【洛陽】備戰,立刻帶著幾個兒子還有自家的親信部曲們披掛整齊,來到前線大軍之中投效。
話說自屈原變法‘強幹弱支’之後,楚國的貴族封君們所能擁有的部曲數目被嚴格限製。
因此,平陸君身邊的部曲親信數量不多,隻有幾十人而已——卻都是身經百戰、武技精湛的精銳!
此刻,這些部曲護著平陸君的戰車,在戰場上奮勇拚殺!
就連對麵的趙章,也不禁為之側目:“此乃何人?竟然如此驍勇!”
有認得平陸君的聯軍將領立刻道:“回稟趙王——此子乃楚國平陸君,楚武王熊通的14世孫,官居‘司敗’,乃當今楚王熊良的心腹也!”
趙章不禁感慨一聲:“羋良的親信……果然驍勇……”
此刻,戍卒之間的戰鬥已經趨於白熱化!
整個戰場變成了一片修羅場,鮮血染紅了大地,屍體堆積如山。
軍卒的呐喊聲、戰馬的嘶鳴聲、武器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血腥味,讓人幾乎窒息……
士兵們的眼中隻有殺戮,隻有生存,他們如同野獸般在戰場上廝殺,毫不留情。每一次刀劍的碰撞都帶著全部的力量……
生命如同草芥般被踐踏,但雙方士兵們依然奮勇向前,毫不退縮!
……
從單兵戰力上來看,楚國的戍卒其實戰鬥力更高些。
雖說聯軍的六十萬戍卒大軍之中不乏燕軍、趙軍這樣的老兵;但楚國的這四十萬戍卒,也不是吃素的——這裏麵至少二十萬,都是老兵。
譬如曾經跟著廉頗,在‘第一次北伐大戰’之中坐鎮中央、守得無懈可擊的十萬戍卒;
又譬如曾經跟著洪石頭,在巴蜀混戰、隴西之戰中屢立戰功,也曾在‘第一次北伐大戰’之中坐鎮隴西,與聯軍血戰的十萬老兵——都是從血火之中錘煉出來的悍卒。
四十萬楚戍卒之中,足有二十萬都是這樣的老兵——這些軍卒的戰鬥力縱然比不上武裝到牙齒的楚武軍,卻也足夠強悍!
而且在過去一年的對峙之中,楚軍的夥食明顯更好。
營養的充足,現在體現在軍卒們體魄的健壯、耐力的持久上……眼下兩軍纏鬥拚殺,楚軍的單兵戰力明顯更加勇武!
楚軍武器質量也更加優秀。
但,聯軍戍卒畢竟占據著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楚軍戍卒們縱然奮力血戰,可仍然被聯軍壓得節節後退,明顯居於下風……
……
春秋漫長的戰史上,到處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譬如晉宋赭丘之戰,晉國的公子城與宋國的華豹乘著戰車,在戰場上相遇。華豹一箭射空,又拉滿了弓想再射第二箭,公子城怒吼:‘不更射為鄙’(按照規矩,雙方應該輪流射箭)。
華豹居然當真撤下已經搭弓的箭……
公子城一箭就把他射死,又兩箭射死車右張匄。馭手幹犫此時手無寸鐵,公子城有意放過他,幹犫卻表示,不和戰友一同戰死有違軍法,催促對手趕快動手。公子城於是滿足他的心願,也射死了他。
先秦時期貴族之風度,可見一斑!
又如晉楚鄢陵之戰中,晉將郤至在戰鬥中連續三次與楚共王相遇,非但沒有衝上去‘擒賊先擒王’,反而每次都下車摘下頭盔、向楚共王以示恭敬。
楚共王則趁戰爭間隙派人送給他一張弓和一領鬥篷,問候他是否受傷,郤至客客氣氣摘下頭盔回答沒有,並對楚共王表示感謝,又向楚國使者肅拜了三次才走。
壯哉!
這些故事,如今看起來似乎很荒唐、不可思議……
如果把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比作一個人的話,春秋戰國,無疑正是他的青春時代。
人在少年時,會有義薄雲天、熱血沸騰的少年意氣;會有衝冠一怒、仰天長嘯的青春熱血;
而華夏文明的青春時代,也自然會有意氣風發、氣度大於生命的風氣了。
此時此刻,各國的貴族、大夫們,正展現著不遜於其先祖的武勇和風度——
在兩軍凶險而血腥的陣線中,戰車如同移動的堡壘,不斷穿插、推進……立於戰車上的貴族、士、大夫們手持長戈和弓箭,他們居高臨下,向著敵人發動攻擊。
和遙遠的春秋之世似有不同——現在,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戰車下麵的士卒們早就忘了郤至和楚共王的故事,拚盡一切力量,想要殺死更多的敵人……站在戰車上麵居高臨下勇猛作戰的貴族們,誠然可以有更大的殺敵效率,但是麵對冷箭突襲的時候也是最多的。
但戰車上的貴族、大夫們卻不以為意!
譬如大楚國的平陸君,現在正站在一輛左衝右突、如同失控一般的戰車上,放聲大笑,手中的長弓一次次拉如滿月,每一次手指微抖,都能取走一條敵軍的性命。
……
平陸君一脈,武勳世家也。
在大楚的眾多貴族中,這廝算是鐵杆的楚王親信之一……早在熊午良和昭雎、景充對峙的時候,平陸君等少部分武勳世家出身的貴族,就曾經堅定站在曲陽侯這一邊。
等到靖難之役的時候,像是溫蚺、平陸君等貴族,也都是遭受昭雎一派迫害的一方。
當然,他們抗住了曾經的迫害,再之後的回報也是極其豐厚的。
溫蚺那就不用說了——實打實的大楚新貴、大楚無敵艦隊的總統領、楚王身邊炙手可熱的大貴族;艦隊揚帆海外,除了給楚國帶回源源不斷的利潤之外,溫蚺全族也跟著掙得盆滿缽滿。
至於平陸君,也跟著熊午良在嶺南拓荒、殖民海外等活動中大發橫財。
如今的平陸君一脈,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封地偏遠、家道貧弱的小貴族了——在大楚,平陸君也是頂級貴族之一,炙手可熱、位高權重、而且深受楚王信賴。
此刻平陸君豪邁大笑——所乘的戰車上共載三人,除了平陸君本人和他的嫡子之外,擔任‘車右’的,則是另一位楚國的大夫……三人車組盡情馳騁,殺得興起。
即便是在眾多引人矚目的戰車之中,平陸君這一乘,也算是最惹眼的那一組了!
“大楚男兒,為國殺敵!”平陸君奮力拚殺:“報效王恩!殺——”
這廝上一次出場,還是在海上的時候——平陸君正乘著船掙錢呢,迎頭遇上了剛剛從呂宋亡命逃竄出來想要當海盜的倒黴馬科,給後者一頓收拾。
跑完那一趟海運之後,平陸君回到【琅琊】,聽說楚王傾舉國之兵在【洛陽】備戰,立刻帶著幾個兒子還有自家的親信部曲們披掛整齊,來到前線大軍之中投效。
話說自屈原變法‘強幹弱支’之後,楚國的貴族封君們所能擁有的部曲數目被嚴格限製。
因此,平陸君身邊的部曲親信數量不多,隻有幾十人而已——卻都是身經百戰、武技精湛的精銳!
此刻,這些部曲護著平陸君的戰車,在戰場上奮勇拚殺!
就連對麵的趙章,也不禁為之側目:“此乃何人?竟然如此驍勇!”
有認得平陸君的聯軍將領立刻道:“回稟趙王——此子乃楚國平陸君,楚武王熊通的14世孫,官居‘司敗’,乃當今楚王熊良的心腹也!”
趙章不禁感慨一聲:“羋良的親信……果然驍勇……”
此刻,戍卒之間的戰鬥已經趨於白熱化!
整個戰場變成了一片修羅場,鮮血染紅了大地,屍體堆積如山。
軍卒的呐喊聲、戰馬的嘶鳴聲、武器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血腥味,讓人幾乎窒息……
士兵們的眼中隻有殺戮,隻有生存,他們如同野獸般在戰場上廝殺,毫不留情。每一次刀劍的碰撞都帶著全部的力量……
生命如同草芥般被踐踏,但雙方士兵們依然奮勇向前,毫不退縮!
……
從單兵戰力上來看,楚國的戍卒其實戰鬥力更高些。
雖說聯軍的六十萬戍卒大軍之中不乏燕軍、趙軍這樣的老兵;但楚國的這四十萬戍卒,也不是吃素的——這裏麵至少二十萬,都是老兵。
譬如曾經跟著廉頗,在‘第一次北伐大戰’之中坐鎮中央、守得無懈可擊的十萬戍卒;
又譬如曾經跟著洪石頭,在巴蜀混戰、隴西之戰中屢立戰功,也曾在‘第一次北伐大戰’之中坐鎮隴西,與聯軍血戰的十萬老兵——都是從血火之中錘煉出來的悍卒。
四十萬楚戍卒之中,足有二十萬都是這樣的老兵——這些軍卒的戰鬥力縱然比不上武裝到牙齒的楚武軍,卻也足夠強悍!
而且在過去一年的對峙之中,楚軍的夥食明顯更好。
營養的充足,現在體現在軍卒們體魄的健壯、耐力的持久上……眼下兩軍纏鬥拚殺,楚軍的單兵戰力明顯更加勇武!
楚軍武器質量也更加優秀。
但,聯軍戍卒畢竟占據著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楚軍戍卒們縱然奮力血戰,可仍然被聯軍壓得節節後退,明顯居於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