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伐西夏,征遼庭
從小歡喜開啟諸天之旅 作者:布響玩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風蕭瑟。
邊境之地,狼煙四起,血腥味道彌漫,在野心跟欲望驅使之下,戰爭便不受控製的爆發開來。
東京城。
“伐無道,誅暴鄰。”
“武運侯陸澤,性英勇、謀無雙,縱橫沙場,捭闔睥睨,朕親封陸侯為天武上將軍,兼樞密院副使。”
“即日起,奔赴邊境。”
皇帝趙恒已然病入膏肓,這一月頭疼症狀加劇,大殿之內,太監總管那尖銳嗓音回蕩在諸臣耳邊。
自今天起,陸澤正式被任命為天武上將軍,負責統帥西境全部兵馬,同時節製三州十四府的十萬大軍。
這般任命,令朝野震動,武運侯陸澤如今尚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竟然是要統領數十萬的兵馬。
皇帝陛下趙恒,對武運侯似乎給予深深厚望,托付如此巨大權柄,要讓陸侯對西夏浩浩蕩蕩的動兵。
“臣領旨謝恩!”
陸澤恭聲領旨意。
陸澤心裏很是清楚,這並不是皇帝陛下過於信任他,而是在無數因素驅使之下,聯合導致的結果。
天意跟皇恩,無非也都是盤算。
邊境局勢比人們預想當中更糟糕,因為遼庭此番行軍動兵的速度太快,不過兩月時間,就已經攻入西夏腹地。
這一消息讓皇帝趙恒徹底坐不住,擔心那西夏國土,會在極短時間內落入到遼庭耶律皇室的手上。
屆時,大宋朝就好似香餑餑一般,要從西、北兩側麵對遼庭虎狼之師,東京城後任皇帝恐怕都要睡不著覺。
回府以後。
陸澤將提前出征的消息告知妻子。
趙盼兒知曉後卻沒有顯得震驚,顯然已經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她隻是安靜的替陸澤收拾準備著隨軍行囊。
“我等你回來。”
三日之後。
陸澤攜帶親衛營出東京城,四位統領被他帶走三位,陸風陸胖子則是被陸澤留在侯府。
再披戰甲,陸澤整個人的氣質跟在東京城時判若兩人,他此刻身上散發著難掩的威嚴跟肅殺之氣。
一路向西。
無數的軍馬開始跟隨在陸侯身後,直到抵達西境的時候,他的身邊已經有十萬大軍,即將浩蕩奔赴沙場。
闊別西境已經有整五年時間,這裏的風沙依舊很大,蕭瑟北風吹刮著青灰色的城牆,以及那麵獵獵作響的戰旗。
“吾等...”
“恭迎侯爺回西境!!!”
無數的將領出城十裏相迎,這些人看著麵前那張熟悉麵容,皆是滿臉喜色跟激動,紛紛對著陸澤單膝跪地見禮。
陸澤在西境的影響力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包括那些從三州之地跟隨陸澤來到西境的那些大宋兵士們。
陸澤灑然笑道:“諸君數年未見,皆是風采依舊,本侯又要跟你們同生共死,希望我們都能夠活著走下戰場。”
“是!”
大宋西境的核心邊防,是當年陸澤親手布置的,但是畢竟五年時間過去,很多東西都已經發生改變。
尤其是當年陸澤官職並不算高,隻是憑借著大戰獲勝後的威望、以及他那神機妙算、算無遺策的謀略獲得認可。
邊境在陸澤離開數年後,又隱隱間變成當初那八麵漏風的狀態,陸澤端坐在主廳之內,目光掃視一圈。
有數位將領都心虛地低下了頭去。
“本侯這次重返西境,隻有一件事情要做,不是討伐西夏,也不是北征遼庭,隻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令行禁止!”
陸澤的到來要重塑整個西境軍隊的麵貌風氣,他不再拘束,不再如五年前那般低調,而是展開大刀闊斧的動作。
盡管東京城那邊的皇帝陛下,一再催促陸澤抓緊時間動兵,乃至於半月時間裏連發三條加急軍令。
但,陸澤卻不為所動。
他隻是按照自己的既定部署,開始調教起麾下數十萬的軍士,天武上將軍此刻竟仍顯得不慌不忙,穩如泰山。
“陸侯。”
“這是東京城的第四道急詔!”
“您趕緊動兵吧,戰場局勢可以說是瞬息萬變,遼庭大軍如今都攻入到魏桉城下,距離西平府不足百裏!”
西平府乃是西夏陪都,跟主都興慶府並稱兩京,在西夏正式立國後,形成雙中心的格局。
遼庭大軍極度凶悍,如今都要攻入那陪都西平府裏,而他們大宋朝軍隊,卻還是固守在兩國邊界線之外。
這般動作,顯得泱泱大宋朝頗為膽怯,以至於在如今的朝堂上,文臣武將包括皇帝陛下都隱隱對陸侯感到不滿。
陸澤看著那封加急軍報,卻是笑著搖了搖頭:“回去告知陛下,我軍剛剛開始整頓,實在不易貿然開啟戰端。”
“等到時機合適,定會出征。”
陸澤當然知曉,他這般舉動指定是要被那些文官所彈劾,哪怕是武將都不理解陸澤為何會選擇按兵不動。
甚至平陽侯趙虞都給陸澤發私信,催促陸澤趕緊動兵,否則東京城這邊都要出現問題。
畢竟如今便已是大戰當中的狀態,每一日的軍需開銷都頗大,陸澤白白在邊境耽誤一日,就是白花花銀子出去。
東京城裏的那些官老爺們,平日裏對陸澤恭敬有加,但不代表著他們會允許陸澤這般大手大腳的去花錢。
為首之人,赫然就是皇帝陛下。
陸澤依舊表現得相當平穩,沒有人知曉陸澤究竟在等什麽,隻有陸侯自己知曉,他在等戰敗的消息。
等遼庭戰敗的消息。
“所有人都認為,西夏不過是夾在遼庭跟大宋中間的彈丸之地,如今雖有崛起苗頭,可依舊是國力頹弱。”
陸澤站在臨時搭建的營寨之外,他感受著北風越發急促,知曉耶律宗盛戰敗的消息很快就會傳來。
陸澤當初跟李元昊交過手,深深清楚西夏這位新即位的國君性情奸詐,這貨最擅長的就是打遊擊戰。
這也是為什麽西夏定難軍會讓之前大宋軍隊格外頭疼,恰恰是因為這種樂此不疲的侵襲。
這西夏就好似是一條沾屎的泥鰍。
你抓不住它,它還賊惡心人。
“耶律宗盛此番行軍,本是應該在賀蘭山北麓止步,此役已然斬獲頗盛,足以讓他在遼庭坐穩皇帝寶座。”
“可惜,他偏偏是在遼軍獲得優勢後上了頭,竟是真想要去一鼓作氣的打垮西夏,想要永除黨項禍患。”
大帳之內。
陸澤麵前是張全新的西夏地輿圖,上麵標注著遼軍如今的攻伐進度,十三萬大軍渡過黃河,已行軍足四百裏。
西境副統帥荀淮眼睛亮起,終於是明白,為何侯爺會選擇按兵不動,一直將東京城那邊的數道加急軍令旁置。
“侯爺,您難道是認為,如今氣勢正盛的遼軍,馬上就要敗下陣來?”
陸澤他笑著點了點頭,道:“不僅僅是敗陣,而且還會是大敗,因為李元昊會直接將陪都西平府讓出。”
“堅壁清野。”
“遼軍此番對西夏大戰,後勤補給是大問題,耶律宗盛應該是想要按照遼軍之前行軍慣例,以戰養戰。”
“但...西夏跟大宋不同。”
西夏偏居一隅,論繁華富庶程度,遠遠不如大宋朝,以戰養戰根本就行不通,尤其是在西夏堅壁清野的情況下。
事實很快應驗。
陸澤的猜測絲毫不差。
西夏李元昊麵對遼軍追擊,幹脆選擇放棄陪都西平府,同時他堅定去選擇堅壁清野策略。
燒掉路上所有的糧草跟居所。
隻留下空城給遼軍。
這種焦土策略,收獲到了奇效,遼軍十餘萬大軍因為戰線拉得過長,人糧馬料已然成為大問題。
尤其是遼軍戰馬。
因為缺少馬料,再加上西夏地理環境相對幹旱,一大半戰馬開始病亡,凶悍的遼庭騎兵當即失去最強的機動性。
“侯爺。”
“前線急報。”
“河曲那邊忽起大風,李元昊先是故意詐降,而後其率領西夏軍隊,乘著漫天風沙,對遼軍展開了突然襲殺。”
營帳之內。
有斥候來報緊急軍情。
陸澤聽完後,目光在帳內諸將領的臉上掃視一圈:“諸將軍聽令,今日申時一刻,我軍起兵三路,攻伐西夏。”
“中路軍主攻西夏的城池軍鎮。”
“西路軍攻負責圍點打援,以大軍所攻克的軍鎮為契點,主伏殺,無需追殺逃亡的西夏兵士。”
“東路軍...”
陸澤臉上浮現出淡淡笑意,東路軍是支隻有三千人的精銳騎兵,那是陸澤親手調教出來的。
如今,陸虎跟陸雨兩人負責帶領東路軍,朝著西夏跟遼庭邊境而去,這把尖刀提前堵住了耶律宗盛的退路。
“上次侯府匆匆一別,耶律兄台曾贈與我汗血寶馬當新婚賀禮,我陸澤當然是要回以最高的致敬禮。”
“贈你...以死亡。”
......
遼庭大敗!
這一消息很快就傳入到東京城,滿城文武一度認為這是條假消息,因為絕大部分人骨子裏對北遼皆心存畏懼。
當年,太宗皇帝高梁河慘敗,驅趕著驢車狼狽逃亡回京,如今官家趙恒更是差點帶著文臣武將南遷京都。
如果不是柯政為首的主戰派強烈反對,這東京城早早便落入遼人之手,在宋人眼裏的遼軍,是真正的虎狼之師。
可是如今,這被他們視作是虎狼的遼軍卻大敗於西夏之手,聽聞西夏在河曲俘獲數十位遼國的貴族大臣。
新即位的遼興宗耶律宗盛,則是狼狽的帶著千餘殘騎逃亡,勉強在風沙當中找到返回遼庭的路。
“陛下。”
“此消息應該屬實。”
“聽聞是天公作美,那日河曲風沙大作,契丹人一直信奉神鬼天象,兵士們麵對漫天風沙,皆是心驚膽戰。”
“西夏便是趁著這個機會,痛擊遼軍,遼興宗率殘軍敗逃。”
武英殿內。
諸臣們熱烈談論著發生在河曲的那場大戰,氣勢正盛的遼軍遭遇慘敗,在河穀口留下滿地的屍骸。
“陛下。”
“我軍應該趁此良機,對遼庭給予痛擊,請陛下下旨,令武運侯大軍轉移兵鋒,直指那燕雲十六州!”
武將們陸續請纓,皆是想要讓大宋朝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良機,趁著遼庭兵鋒頹然的大敗之時,主動對北遼開戰。
而武將的請求,還沒有得到皇帝趙恒的準許,便被文臣反駁:“我朝跟北遼締結澶淵之盟,兩國和平數十年。”
“我朝以信義立國,又如何能夠背信棄義的去撕毀和平盟約?屆時將戰火燒到中原,民不聊生。”
“屆時,誰來負這個責任?!”
文臣武將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皇帝陛下趙恒的腦袋更顯疼痛,官家將目光看向親弟弟、平陽侯趙虞。
“平陽侯。”
“朕想聽聽你的想法。”
大殿變得安靜。
平陽侯許久後才緩緩開口。
趙虞的回答僅一個字。
“戰!”
官家聽到這個回答,並不意外,但他還是沒有做出決定:“諸臣,這件事情事關重大,還是讓朕再思索幾日。”
......
河曲大戰後,遼軍潰散而逃。
耶律宗盛麵容極其狼狽。
這位遼庭新帝,再不複率領十餘萬大軍討伐西夏時的意氣風發,如今他的身邊就隻剩下數百兵士護佑左右。
“陛下耳鼻,仍在否乎?”
剛剛死裏逃生,耶律宗盛便聽到麵前有人這般開口打趣他,說話的是位年輕俊逸的男戲子,叫做羅輕衣。
西夏的軍隊有個傳統,總愛把被俘虜的敵人割掉耳鼻後放生,羅輕衣便是想以此為笑,調節下壓抑的氣氛。
不料耶律宗盛麵容冷冽:“我大遼軍士都戰死沙場,你這隨軍演戲的宮廷伶官,倒是還活得好好的。”
“來人。”
“將他拖下去,斬了吧。”
笑話確實好笑。
但耶律宗盛卻笑不出來,而說笑話想調節氣氛的羅衣輕也笑不出來,他的腦袋很快跟身體分開。
在臨死前,這伶官的眼神裏還透著不可置信,難以相信他竟然會被最寵愛自己的陛下給殺頭。
耶律宗盛幽幽道:“此役乃朕之過失,不該聽信諸臣之諫言,妄圖徹底覆滅掉西夏李氏。”
話音剛落。
陣陣馬蹄聲忽然響起。
耶律宗盛本以為是黃河對岸,負責接應他的遼國大軍趕來,可隨著馬蹄聲越來越近,他麵容卻大變。
因為這是衝陣的馬蹄!
近侍官看著不遠處飄蕩的旗幟,他驚呼出聲:“是...是...陸字旗!”
(本章完)
喜歡從小歡喜開啟諸天之旅請大家收藏:()從小歡喜開啟諸天之旅。
邊境之地,狼煙四起,血腥味道彌漫,在野心跟欲望驅使之下,戰爭便不受控製的爆發開來。
東京城。
“伐無道,誅暴鄰。”
“武運侯陸澤,性英勇、謀無雙,縱橫沙場,捭闔睥睨,朕親封陸侯為天武上將軍,兼樞密院副使。”
“即日起,奔赴邊境。”
皇帝趙恒已然病入膏肓,這一月頭疼症狀加劇,大殿之內,太監總管那尖銳嗓音回蕩在諸臣耳邊。
自今天起,陸澤正式被任命為天武上將軍,負責統帥西境全部兵馬,同時節製三州十四府的十萬大軍。
這般任命,令朝野震動,武運侯陸澤如今尚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竟然是要統領數十萬的兵馬。
皇帝陛下趙恒,對武運侯似乎給予深深厚望,托付如此巨大權柄,要讓陸侯對西夏浩浩蕩蕩的動兵。
“臣領旨謝恩!”
陸澤恭聲領旨意。
陸澤心裏很是清楚,這並不是皇帝陛下過於信任他,而是在無數因素驅使之下,聯合導致的結果。
天意跟皇恩,無非也都是盤算。
邊境局勢比人們預想當中更糟糕,因為遼庭此番行軍動兵的速度太快,不過兩月時間,就已經攻入西夏腹地。
這一消息讓皇帝趙恒徹底坐不住,擔心那西夏國土,會在極短時間內落入到遼庭耶律皇室的手上。
屆時,大宋朝就好似香餑餑一般,要從西、北兩側麵對遼庭虎狼之師,東京城後任皇帝恐怕都要睡不著覺。
回府以後。
陸澤將提前出征的消息告知妻子。
趙盼兒知曉後卻沒有顯得震驚,顯然已經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她隻是安靜的替陸澤收拾準備著隨軍行囊。
“我等你回來。”
三日之後。
陸澤攜帶親衛營出東京城,四位統領被他帶走三位,陸風陸胖子則是被陸澤留在侯府。
再披戰甲,陸澤整個人的氣質跟在東京城時判若兩人,他此刻身上散發著難掩的威嚴跟肅殺之氣。
一路向西。
無數的軍馬開始跟隨在陸侯身後,直到抵達西境的時候,他的身邊已經有十萬大軍,即將浩蕩奔赴沙場。
闊別西境已經有整五年時間,這裏的風沙依舊很大,蕭瑟北風吹刮著青灰色的城牆,以及那麵獵獵作響的戰旗。
“吾等...”
“恭迎侯爺回西境!!!”
無數的將領出城十裏相迎,這些人看著麵前那張熟悉麵容,皆是滿臉喜色跟激動,紛紛對著陸澤單膝跪地見禮。
陸澤在西境的影響力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包括那些從三州之地跟隨陸澤來到西境的那些大宋兵士們。
陸澤灑然笑道:“諸君數年未見,皆是風采依舊,本侯又要跟你們同生共死,希望我們都能夠活著走下戰場。”
“是!”
大宋西境的核心邊防,是當年陸澤親手布置的,但是畢竟五年時間過去,很多東西都已經發生改變。
尤其是當年陸澤官職並不算高,隻是憑借著大戰獲勝後的威望、以及他那神機妙算、算無遺策的謀略獲得認可。
邊境在陸澤離開數年後,又隱隱間變成當初那八麵漏風的狀態,陸澤端坐在主廳之內,目光掃視一圈。
有數位將領都心虛地低下了頭去。
“本侯這次重返西境,隻有一件事情要做,不是討伐西夏,也不是北征遼庭,隻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令行禁止!”
陸澤的到來要重塑整個西境軍隊的麵貌風氣,他不再拘束,不再如五年前那般低調,而是展開大刀闊斧的動作。
盡管東京城那邊的皇帝陛下,一再催促陸澤抓緊時間動兵,乃至於半月時間裏連發三條加急軍令。
但,陸澤卻不為所動。
他隻是按照自己的既定部署,開始調教起麾下數十萬的軍士,天武上將軍此刻竟仍顯得不慌不忙,穩如泰山。
“陸侯。”
“這是東京城的第四道急詔!”
“您趕緊動兵吧,戰場局勢可以說是瞬息萬變,遼庭大軍如今都攻入到魏桉城下,距離西平府不足百裏!”
西平府乃是西夏陪都,跟主都興慶府並稱兩京,在西夏正式立國後,形成雙中心的格局。
遼庭大軍極度凶悍,如今都要攻入那陪都西平府裏,而他們大宋朝軍隊,卻還是固守在兩國邊界線之外。
這般動作,顯得泱泱大宋朝頗為膽怯,以至於在如今的朝堂上,文臣武將包括皇帝陛下都隱隱對陸侯感到不滿。
陸澤看著那封加急軍報,卻是笑著搖了搖頭:“回去告知陛下,我軍剛剛開始整頓,實在不易貿然開啟戰端。”
“等到時機合適,定會出征。”
陸澤當然知曉,他這般舉動指定是要被那些文官所彈劾,哪怕是武將都不理解陸澤為何會選擇按兵不動。
甚至平陽侯趙虞都給陸澤發私信,催促陸澤趕緊動兵,否則東京城這邊都要出現問題。
畢竟如今便已是大戰當中的狀態,每一日的軍需開銷都頗大,陸澤白白在邊境耽誤一日,就是白花花銀子出去。
東京城裏的那些官老爺們,平日裏對陸澤恭敬有加,但不代表著他們會允許陸澤這般大手大腳的去花錢。
為首之人,赫然就是皇帝陛下。
陸澤依舊表現得相當平穩,沒有人知曉陸澤究竟在等什麽,隻有陸侯自己知曉,他在等戰敗的消息。
等遼庭戰敗的消息。
“所有人都認為,西夏不過是夾在遼庭跟大宋中間的彈丸之地,如今雖有崛起苗頭,可依舊是國力頹弱。”
陸澤站在臨時搭建的營寨之外,他感受著北風越發急促,知曉耶律宗盛戰敗的消息很快就會傳來。
陸澤當初跟李元昊交過手,深深清楚西夏這位新即位的國君性情奸詐,這貨最擅長的就是打遊擊戰。
這也是為什麽西夏定難軍會讓之前大宋軍隊格外頭疼,恰恰是因為這種樂此不疲的侵襲。
這西夏就好似是一條沾屎的泥鰍。
你抓不住它,它還賊惡心人。
“耶律宗盛此番行軍,本是應該在賀蘭山北麓止步,此役已然斬獲頗盛,足以讓他在遼庭坐穩皇帝寶座。”
“可惜,他偏偏是在遼軍獲得優勢後上了頭,竟是真想要去一鼓作氣的打垮西夏,想要永除黨項禍患。”
大帳之內。
陸澤麵前是張全新的西夏地輿圖,上麵標注著遼軍如今的攻伐進度,十三萬大軍渡過黃河,已行軍足四百裏。
西境副統帥荀淮眼睛亮起,終於是明白,為何侯爺會選擇按兵不動,一直將東京城那邊的數道加急軍令旁置。
“侯爺,您難道是認為,如今氣勢正盛的遼軍,馬上就要敗下陣來?”
陸澤他笑著點了點頭,道:“不僅僅是敗陣,而且還會是大敗,因為李元昊會直接將陪都西平府讓出。”
“堅壁清野。”
“遼軍此番對西夏大戰,後勤補給是大問題,耶律宗盛應該是想要按照遼軍之前行軍慣例,以戰養戰。”
“但...西夏跟大宋不同。”
西夏偏居一隅,論繁華富庶程度,遠遠不如大宋朝,以戰養戰根本就行不通,尤其是在西夏堅壁清野的情況下。
事實很快應驗。
陸澤的猜測絲毫不差。
西夏李元昊麵對遼軍追擊,幹脆選擇放棄陪都西平府,同時他堅定去選擇堅壁清野策略。
燒掉路上所有的糧草跟居所。
隻留下空城給遼軍。
這種焦土策略,收獲到了奇效,遼軍十餘萬大軍因為戰線拉得過長,人糧馬料已然成為大問題。
尤其是遼軍戰馬。
因為缺少馬料,再加上西夏地理環境相對幹旱,一大半戰馬開始病亡,凶悍的遼庭騎兵當即失去最強的機動性。
“侯爺。”
“前線急報。”
“河曲那邊忽起大風,李元昊先是故意詐降,而後其率領西夏軍隊,乘著漫天風沙,對遼軍展開了突然襲殺。”
營帳之內。
有斥候來報緊急軍情。
陸澤聽完後,目光在帳內諸將領的臉上掃視一圈:“諸將軍聽令,今日申時一刻,我軍起兵三路,攻伐西夏。”
“中路軍主攻西夏的城池軍鎮。”
“西路軍攻負責圍點打援,以大軍所攻克的軍鎮為契點,主伏殺,無需追殺逃亡的西夏兵士。”
“東路軍...”
陸澤臉上浮現出淡淡笑意,東路軍是支隻有三千人的精銳騎兵,那是陸澤親手調教出來的。
如今,陸虎跟陸雨兩人負責帶領東路軍,朝著西夏跟遼庭邊境而去,這把尖刀提前堵住了耶律宗盛的退路。
“上次侯府匆匆一別,耶律兄台曾贈與我汗血寶馬當新婚賀禮,我陸澤當然是要回以最高的致敬禮。”
“贈你...以死亡。”
......
遼庭大敗!
這一消息很快就傳入到東京城,滿城文武一度認為這是條假消息,因為絕大部分人骨子裏對北遼皆心存畏懼。
當年,太宗皇帝高梁河慘敗,驅趕著驢車狼狽逃亡回京,如今官家趙恒更是差點帶著文臣武將南遷京都。
如果不是柯政為首的主戰派強烈反對,這東京城早早便落入遼人之手,在宋人眼裏的遼軍,是真正的虎狼之師。
可是如今,這被他們視作是虎狼的遼軍卻大敗於西夏之手,聽聞西夏在河曲俘獲數十位遼國的貴族大臣。
新即位的遼興宗耶律宗盛,則是狼狽的帶著千餘殘騎逃亡,勉強在風沙當中找到返回遼庭的路。
“陛下。”
“此消息應該屬實。”
“聽聞是天公作美,那日河曲風沙大作,契丹人一直信奉神鬼天象,兵士們麵對漫天風沙,皆是心驚膽戰。”
“西夏便是趁著這個機會,痛擊遼軍,遼興宗率殘軍敗逃。”
武英殿內。
諸臣們熱烈談論著發生在河曲的那場大戰,氣勢正盛的遼軍遭遇慘敗,在河穀口留下滿地的屍骸。
“陛下。”
“我軍應該趁此良機,對遼庭給予痛擊,請陛下下旨,令武運侯大軍轉移兵鋒,直指那燕雲十六州!”
武將們陸續請纓,皆是想要讓大宋朝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良機,趁著遼庭兵鋒頹然的大敗之時,主動對北遼開戰。
而武將的請求,還沒有得到皇帝趙恒的準許,便被文臣反駁:“我朝跟北遼締結澶淵之盟,兩國和平數十年。”
“我朝以信義立國,又如何能夠背信棄義的去撕毀和平盟約?屆時將戰火燒到中原,民不聊生。”
“屆時,誰來負這個責任?!”
文臣武將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皇帝陛下趙恒的腦袋更顯疼痛,官家將目光看向親弟弟、平陽侯趙虞。
“平陽侯。”
“朕想聽聽你的想法。”
大殿變得安靜。
平陽侯許久後才緩緩開口。
趙虞的回答僅一個字。
“戰!”
官家聽到這個回答,並不意外,但他還是沒有做出決定:“諸臣,這件事情事關重大,還是讓朕再思索幾日。”
......
河曲大戰後,遼軍潰散而逃。
耶律宗盛麵容極其狼狽。
這位遼庭新帝,再不複率領十餘萬大軍討伐西夏時的意氣風發,如今他的身邊就隻剩下數百兵士護佑左右。
“陛下耳鼻,仍在否乎?”
剛剛死裏逃生,耶律宗盛便聽到麵前有人這般開口打趣他,說話的是位年輕俊逸的男戲子,叫做羅輕衣。
西夏的軍隊有個傳統,總愛把被俘虜的敵人割掉耳鼻後放生,羅輕衣便是想以此為笑,調節下壓抑的氣氛。
不料耶律宗盛麵容冷冽:“我大遼軍士都戰死沙場,你這隨軍演戲的宮廷伶官,倒是還活得好好的。”
“來人。”
“將他拖下去,斬了吧。”
笑話確實好笑。
但耶律宗盛卻笑不出來,而說笑話想調節氣氛的羅衣輕也笑不出來,他的腦袋很快跟身體分開。
在臨死前,這伶官的眼神裏還透著不可置信,難以相信他竟然會被最寵愛自己的陛下給殺頭。
耶律宗盛幽幽道:“此役乃朕之過失,不該聽信諸臣之諫言,妄圖徹底覆滅掉西夏李氏。”
話音剛落。
陣陣馬蹄聲忽然響起。
耶律宗盛本以為是黃河對岸,負責接應他的遼國大軍趕來,可隨著馬蹄聲越來越近,他麵容卻大變。
因為這是衝陣的馬蹄!
近侍官看著不遠處飄蕩的旗幟,他驚呼出聲:“是...是...陸字旗!”
(本章完)
喜歡從小歡喜開啟諸天之旅請大家收藏:()從小歡喜開啟諸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