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人再提出異議,顧問處就可以抓緊付諸實施了。大膽去做,隻要不是疏忽大意,即便失敗了也不用承擔後果。大明帝國不是紙糊的,這點擔當還有,也不怕任何人的挑釁。


    但朕要借此機會再提一提民族融合的政策。這麽多年以來,很多臣工都問過一個問題,為何不先把鄰近的布哈拉、哈薩克、波斯,包括烏斯藏地區正式納入版圖,非要去遙遠的南洋、印度洋甚至非洲開辟海外領地。


    王處長今日所講就是答案!這些地方的宗教文化深入骨髓,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要付出一兩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見到初步成效,且極不穩定,不光耗時還非常耗費資源。


    而在這些地方所獲得的收益並不足以補償帝國的付出,朕不願意拿百姓辛辛苦苦掙來的稅賦去搏個開疆拓土偉大君王的虛名。


    諸位在今後的政務中最好也遵循這個理念,每個銀幣花出去都要有幾倍的收益才算盡職盡責。可以當婊子,也可以立牌坊,但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事情絕不可做,想都不要想。


    可話又說回來了,這些鄰居就該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嗎?也不可以。朕對它們的態度隻有一句話,經濟開路,文化入侵,扶持親近,鏟除異己。


    帝國可以不占據其土地,但不能不聞不問,必須時刻緊盯,多利用其內部矛盾扶持親近大明之人,打壓心懷叵測之人。同時以利誘之,分化其內部,通過代言者進一步影響更多民眾。


    在這一點上西域都司和西域特區的將領官員們就做的不錯,充分發揮了軍事威懾力和經濟滲透力,不到十年間就在費爾幹納穀地有了收獲。


    當地多個部族為了眼前利益,已經不再事事聽命於哈薩克大汗的調遣。隻要讓其內部無法形成權力統一,帝國就可以隨時左右逢源,等於確保了邊境地區的安全,而所需花費寥寥無幾,還可以通過貿易很快賺回來。


    具體細節黃太極會整理成冊,到時候印發各部詳加研究,再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條件和特點靈活運用,不許生搬硬套。”


    有了王大頭在前麵左突右衝,皇帝就能穩如泰山,仔細觀察各方的想法和訴求,隨時隨地視情況伸手扶一把或者伸腿踢一腳了。


    直到王大頭把來自不同方麵的質疑都解釋清楚,洪濤才開口表態。這時候就非常自如了,然後廢話就見多,話題也開始跑偏。基本沒說作戰的問題,而是引申到了國內的基本政策執行。


    而將軍大臣們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頭身上,腦子裏想的全是波斯走向,完全跟不上皇帝的節奏,能做的隻有奮筆疾書,趕緊把關鍵語句和中心思想記下來,散會之後再慢慢研究體會。


    “現在各方的態度基本都明確了,波斯到底向東還是向西暫且不予考慮。先從最難的角度衡量,朕與總參謀部初步製定了總體作戰計劃,並把主要負責人列了出來,諸位聽聽是否妥當!”


    對於這種場麵洪濤很滿意,決定不再繼續引申,又把話題拉了回來。但已經不是討論了,而是宣布。說是初步擬定,實際上誰要是提不出太過硬的理由,基本對人選造不成影響。


    “此次共劃為五個戰區,好望角、波斯灣、西域、鄂畢河和珍珠港。


    好望角和波斯灣戰區由海軍統領,旨在從海上攔截歐洲聯軍東進,順勢威懾其後勤補給路線。


    具體作戰區域集中在恩鳥港、法奧港和蘇伊士港左近,戰鬥會很激烈,但時間不會拖太久。我軍總體上為守勢,可以適當反擊但不宜過多深入,以便減輕後勤壓力。


    西域和鄂畢河戰區是陸軍主要戰場,也很可能是歐洲聯軍的主要進攻方向之一。其中鄂畢河戰區防線綿長、氣候惡劣,無法派駐太多軍隊駐守,要做好前期失利的思想準備。


    珍珠港戰區主要以登陸作戰為主,但必須依靠海軍提供安全登陸場和後勤補給,所以由陸軍和海軍聯合指揮。


    具體作戰區域在巴拿馬城和利馬城,第一階段以占領、肅清、防禦為主要目的,可以適當在周邊建立軍堡,並打擊沿岸西班牙據點。


    第二階段總參謀部計劃以巴拿馬城為基礎建造永久性海陸軍基地,不僅要切斷新西班牙和秘魯總督區的陸上交通,還要在海上阻止其往來。


    這也是暫且不在新西班牙總督區登陸的原因,這片區域人口眾多,但物產相對貧瘠,很多東西都需要靠海上運輸,完全自給自足很困難。


    陛下建議以困代攻,先將秘魯總督區的銀礦從西班牙人手中奪過來,再慢慢經營巴拿馬城和克隆港,解決美洲大陸東西兩岸無法兼顧的窘境,讓新西班牙總督區成為死地,不戰而屈人之兵。


    根據各戰區的任務特點,經過與各部的仔細探討,總參謀部向陛下推薦十名人選擔任正副指揮官一職。


    好望角戰區總指揮為印度洋艦隊恩鳥港駐守艦隊指揮使燕不死,副總指揮為恩鳥港總督張永齡。統領印度洋艦隊恩鳥港駐守艦隊和第四、第五分艦隊,共計21艘戰艦、17艘武裝貨船,以及陸戰都司鼉龍、玉衡兩衛萬餘兵力。


    作戰目標很明確,切斷好望角航線,守住恩鳥港,挫敗任何針對恩鳥港的攻擊行為,如果有比較好的機會,可以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主動出擊禦敵於海外。


    波斯灣戰區總指揮由印度洋艦隊都指揮使姐濟親領,陸戰都司天權衛指揮使高烈任副總指揮。


    率第二、第三分艦隊共計15艘戰艦、12艘武裝貨船遊弋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監督沿岸勢力動向,隨時支援駐守在蘇伊士港和法奧港的陸戰都司巨蟹、天權兩衛。


    西域戰區總指揮由陸軍參謀長丁順擔任,西域都司都指揮使黃太極領副總指揮。統領西域都司本屬30-34衛陸軍和中西部都司9-12衛陸軍,再調派兩個衛新兵混編,允許從本地招募5萬以內民夫協防。


    以哈巴河城、塔城、德魯日巴、亦力把裏、烏什、喀什噶爾、撒裏庫爾為主要防禦重心構建屏障,同時派遣騎兵部隊前往布哈拉和突厥斯坦,協助兩國軍隊進行陣地防禦訓練,保護其都城安全。


    鄂畢河戰區由於地理特殊性,總副指揮皆由原北方都司都指揮使袁大頭和都指揮參謀長孫大炮擔任,除本屬的2、3衛陸軍和第3騎兵衛外,再增派由西域都司改編的騎兵第6衛。


    這個戰區的作戰任務比較特殊,不以正麵交鋒為主,而是化整為零,將騎兵部隊分散到鄂畢河東岸的幾十座寨堡附近增加巡視範圍,爭取提前發現有可能的東進之敵。


    在這一大片廣袤的土地上什麽都不缺,唯獨沒有供給大軍所需的吃喝和馬匹。隻要能把寨堡及時毀掉,聯軍想通過這裏由北麵進攻帝國本土會是一場大災難。


    但本著謹慎小心的原則,鄂畢河戰區會將主力集結在烏裏雅蘇台、哈拉和林、大幹耳朵一線,協同中部都司共同防禦北麵之敵,同時也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裏增援西邊的哈巴河城、塔城和德魯日巴。


    珍珠港戰區總指揮由本人擔任,副總指揮有兩位,原印度洋艦隊千戶塞特爾、陸軍都督杜文煥。


    塞特爾領東海艦隊、南洋艦隊和珍珠港駐守艦隊混編的遠征艦隊總計戰艦24艘,武裝貨船39艘,護送陸軍安全抵達登陸場,確保肅清附近海麵上的威脅。


    杜文煥領陸軍華中、華南都司第25、26、27衛和來自日本、朝鮮的2個工兵衛總計3萬人,分批經由日本前往珍珠港集結。


    為了盡可能讓各戰區的後勤得到保障,陛下還做出了如下安排。在總參謀部統一部署的前提下由專人專項負責,監督各戰區的人員物資調配工作,每3日單獨向陛下呈送書麵報告。


    兵部尚書王家楨負責西域戰區、刑部尚書楊漣負責鄂畢河戰區、禮部尚書劉複禮負責波斯戰區、戶部尚書孫元化負責好望角戰區、大學士李如樟負責珍珠港戰區。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偏差,又沒有及時得到糾正,除了陸軍、海軍和總參謀部具體負責人需要擔責外,監督官員也要連坐。


    此戰關乎帝國今後百年國運,望諸位精誠團結、同心同德、為大業獻身出力,乃千秋殊榮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明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不明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