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我和手下的幾百名耶裏切尼肯定不敢留在奧斯曼帝國境內。大明帝國在哪兒、是什麽樣子,我們都不知道,能幹什麽也不知道。


    如果您允許,我們還想繼續當兵為陛下、為大明效力。我們中的很多人雖然老了,卻打了幾十年仗,一點不比年輕人差。”


    剛開始德爾維什還是問什麽答什麽,小心翼翼,聊了一陣之後覺得這位大明皇帝脾氣挺好,不是動不動就殺人的暴君,於是腦瓜子開始活絡起來,剛保住命又琢磨著以後該怎麽活得更好了。


    “先不忙著考慮以後的事情,有一位大明官員被蘇丹扣押了,你知道他的情況嗎?”


    德爾維什的提議很符合洪濤的計劃,但不是現在,也不太可能讓這幾百名近衛軍團士兵再組建成一支軍隊。具體怎麽安排要等到戰後再仔細考慮,眼下除了攻城還有件事比較要緊,王大頭的命。


    “……他說、他說……”通譯和德爾維什嘀咕了半天,結果支支吾吾的像是很為難。


    “你盡管直說,不要害怕。”這時洪濤有點後悔了,應該帶上幾名通曉波斯語、阿拉伯語和突厥語的禮部官員隨行,哪怕三個人一起翻譯也比這兩名阿拉伯通譯痛快。


    “他說皇帝陛下要救的大明官員被關在大馬士革,他願意帶領屬下去搭救。”阿拉伯通譯也不是故意拖延,而是德爾維什提出的要求太容易引起誤會,怕引發皇帝暴怒吃了瓜落。


    “你再仔細問問他打算怎麽救?”


    洪濤倒沒起疑心,也沒覺得這名降將有什麽壞想法。隻要他率眾投降,就很難再獲得奧斯曼蘇丹的信任了,與其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再反叛一次,真不如就留在大明這邊。哪怕受不到重用,至少生命沒危險。


    直到天色蒙蒙亮,兩名阿拉伯通譯才費勁巴拉的把德爾維什的計劃講明白。他打算率領一部分手下繞過巴士拉城前往大馬士革,以近衛軍團喬爾巴什的身份把王大頭帶出來,名義上是送往伊斯坦布爾,實則偷偷帶回法奧城。


    聽上去這個辦法有點太簡單了,可仔細想想也不算虛幻。法奧城戰敗的事情有可能傳出去,可到底哪支軍隊吃了敗仗、哪位將軍被俘了,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傳到大馬士革。


    如果明軍能快點兵臨巴士拉城下,緊咬塔巴爾帕夏,讓他沒工夫顧及太多部署,戰場細節外傳的速度還會更慢。


    喬爾巴什在近衛軍團裏已經算中高級軍官了,到了大馬士革足矣讓當地帕夏相信是蘇丹派來的,一路上也沒有任何行省民兵武裝敢質疑近衛軍團,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


    主要是不這麽幹,真等到巴士拉甚至巴格達也被明軍攻陷,王大頭就有可能被押送回伊斯坦布爾當做談判籌碼了。


    據德爾維什說,穆拉德四世之所以突然改變主意,不和蘇伊士港叛亂的貴族談判是因為一個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四世的特使。


    兩人具體談了什麽他肯定不知道,但這位特使就是他帶著衛隊從港口接進皇宮裏的。幾天之後,穆拉德四世就命令大維齊爾率領大軍南下,徹底放棄了談判的想法。


    “給你100人,駱駝馬匹自己挑,現在就去準備。朕會安排海船把你們送往亞喀巴外海,然後乘坐排槳船入港。把人從大馬士革接出來直接去亞喀巴,隻要上船出了海,就算大功一件!”


    有通譯在中間來回傳話也有好處,可以拖慢談話節奏,留出更多時間思考。洪濤一邊聽一邊琢磨,德爾維什的意思表達完了,腦海裏也有了大致的判斷和決定,值得一試!


    但不能從陸路前往大馬士革,來回小2000公裏,要走一個多月,真等不及。幸好大馬士革距離亞喀巴港隻有500公裏,還是走海路比較快,也更容易避開塔巴爾帕夏率領的軍隊。


    除了更改路徑,洪濤還命令受降的陸軍在戰壕區裏演了出戲,故意把動靜鬧大點,又是放火又是排槍,搞得好像戰鬥有多激烈,讓城裏的人聽上去更像守軍拚死抵抗到最後一個人。


    演戲演全套,隨即又在河邊整了十幾個大坑,把守軍屍體都扔進去火化。這一步還特意找了些法奧城的居民幫忙運送掩埋,進一步坐實了守軍全部陣亡的假象。


    至於說到底能不能管用洪濤就沒法控製了,盡人事聽天命吧。自己能為王大頭做的也就這麽多了,最終能不能把他活著救出來還得靠運氣。


    而且德爾維什也不是百分百可靠,萬一他借機逃跑,自己仍舊是鞭長莫及。眼下最緊要的任務不是救人而是殺人,盡最大努力快速抵達巴士拉城,給塔巴爾帕夏及其麾下2萬多軍隊致命一擊。


    隻有把這股奧斯曼軍隊打垮,前往巴格達的路程才會通暢,也就不用每逢一座城市就派勇士營上前拚命了。王大頭的命是命,勇士們的命也是命,都是自己的學生,不能太厚此薄彼。


    在運送大軍沿河上溯前往巴士拉城的行動中,因為戰爭困在此地的葡萄牙商會給與了極大幫助。他們主動提供法奧港藏匿排槳船的地點,並把屬於葡萄牙商會的3艘雙層排槳帆船和船奴都獻出來供明軍使用。


    有了這些更適合在內河航行的船隻輔助,海軍的排兵布陣就更輕鬆了。把一部分艦炮轉移到排槳船甲板上,由6艘排槳船開道,其餘帆船尾隨其後,再由2000陸軍騎著征用來的駱駝沿岸跟隨,浩浩蕩蕩的殺向了上遊。


    洪濤也選了艘葡萄牙人的雙層排槳帆船當旗艦,這玩意轉向非常靈活,在有經驗的水手長和槳手配合下恨不得能原地掉頭,對於他這種雞賊怕死的人來講再適合不過。


    “利斯博亞先生,朕很感謝你和你商會提供的幫助,並銘記於心。但這是軍事行動,存在一定危險,你最好就不要隨行了。”


    葡萄牙人為何會表現得如此殷勤,洪濤堅信不是為了伸張正義,也不是對大明有好感,更不是崇拜自己,肯定和利益有關。但此時此地沒時間去仔細琢磨他們的心思,也不想在行軍途中談生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明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不明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