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隊長說叛軍的火槍很多,還有火炮,軍營和帕夏府都守不了多久,請求蘇丹火速派遣援軍,防止波及到更多地區。我在城外確實聽到了炮聲,至少有十多聲,當時還以為……”


    信使使勁兒回憶著當時的情景,從衛隊長的話語間找出點有用的信息。為了證明所言非虛,還繪聲繪色的講起了炮聲的特征。


    “先帶他出去吧,不要走遠……”這時的穆拉德四世反倒平靜了下來,知道問不出更多有用的情況,揮揮手讓衛兵將信使帶了出去。


    “帕迪沙阿,蘇伊士城不能丟!如果侯賽因帕夏出了問題,會波及整個埃及的馬穆魯克貝伊。”傳信的士兵剛走,大維齊爾(宰相)馬上提出了建議,從整體局麵上衡量,埃及確實要比巴格達城重要的多。


    “塔巴爾,我們在巴格達城下耗費了一個月時間,死了上千人,就這麽撤走波斯人會怎麽看?蘇伊士城很大,侯賽因帕夏很強,叛軍不一定能成功。”


    準備了這麽久,耗費了大量錢糧,又陳兵城下這麽久,架勢擺得這麽足,結果剛蹲下門鈴卻響了,外麵有人說院子裏的柴堆著了。


    這讓穆拉德四世非常糾結,起來出去救火吧,肚子裏憋得難受,蹲著繼續拉吧,又怕柴堆把房子引燃。


    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拉痛快比較重要。柴堆挺大,木材也不是很幹燥,又沒有風,隻要拉快點,再出去救火應該還來得及。


    “這次的叛亂與往常不太一樣,不管是馬穆魯克還是貝都因人,都不曾如此快的攻占大城市,況且還有帕夏的衛隊在場。侯賽因信裏寫得簡單,措辭卻非常緊迫,如果不是遇到特別緊急的情況應該不會這麽寫。


    帕迪沙阿,蘇伊士城丟不得。現在波斯灣的海路被波斯人卡死,如果再把紅海丟掉,威尼斯人、英國人,還有荷蘭人的商船就不會再來交易,帝國會蒙受很大損失。”


    做為大維齊爾,塔巴爾.易卜拉欣帕夏考慮得更多也更全麵。攻打巴格達城擠壓波斯人的勢力,也是為了打通第二條商路,把歐亞之間的貨物流通更多把握在帝國手裏,從中獲得更多利益。


    但為此付出多少代價必須有個尺度,不能不管不顧。那樣的話很有可能波斯灣的通道沒打開,反把紅海這條唯一的商路又給攪合亂了。


    奧斯曼帝國看似很強大,但其內部卻不是很穩定。穆拉德四世年輕、精力旺盛、勇武果斷,親政之後確實用霹靂手段震懾住了近衛軍團和各族西帕希騎兵,不再敢像以前那樣擁兵自重。


    可穆拉德四世的殺戮太重,王族兄弟子侄基本都殺光了,軍政方麵的有功之臣也剩餘不多。這種高強度的清洗對權力穩定是有不小作用,可對國家實力也有很大傷害。


    眼下的情況是寧可不要巴格達城,也不能讓埃及有失。一旦失去了地中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歐洲人就不會再為奧斯曼提供火槍火炮。到時候別說打擊波斯人,怕是連北邊的格魯吉亞和土庫曼斯坦地區也保不住了。


    “拿來我看看……馬穆魯克人哪兒來的那麽多火槍和火炮?”


    能從11歲登基忍到17歲親政,一舉平定了近衛軍團和西帕希騎兵的叛亂,誅殺了一眾政治對手,穆拉德四世靠的不僅僅是殺伐果斷,心思還是很細的。


    聽了大維齊爾的分析,一把拿過侯賽因帕夏的求救信仔仔細細看了兩遍,馬上發現了相應的異常狀況。


    馬穆魯克貝伊們不是沒能力反抗奧斯曼帝國,而是缺少武器。那些奴隸兵出身的族群首領在使用冷兵器作戰方麵非常精通,卻跟不上潮流,對熱兵器作戰一無所知,再勇猛的騎兵碰上火槍和火炮也要吃大虧。


    不光是埃及的馬穆魯克軍閥,還包括貝都因族群。他們更彪悍,也更跟不上時代,即便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仍舊被擠壓在半島腹地無可奈何。


    可是在侯賽因帕夏的信裏,還有信使的口述裏都透露出一個信息,蘇伊士的叛軍擁有火槍,數量還不少。這就太不像馬穆魯克貝伊們的風格了,即便他們從某種渠道搞到了少量槍支,短時間內也不該具備這麽高的戰鬥力。


    大量槍支?這就更不可能了,目前能提供火槍的隻有英國人、荷蘭人,不光價格貴數量還少。沒準還有葡萄牙人,他們肯定不會賣給奧斯曼人槍支,但保不齊會賣給埃及人,可在數量上依舊不會太多。


    “兩個來路……”塔巴爾帕夏顯然比蘇丹想得更多,或者說更專注這方麵的研究,沒有過多思考就伸出了兩根手指。


    “威尼斯人一直都想獨霸地中海貿易,無奈在東部沿海站不住腳。如果能把埃及搞亂,他們正好可以趁虛而入,這也符合教皇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肯定會得到不少援助。”


    “……另一個呢?”經過短暫的思考,穆拉德四世對這個推論好像不太滿意,想再聽聽另一個可能性。


    不是說威尼斯人不想把埃及搞亂,也不是覺得他們沒能力,而是馬穆魯克人沒那麽傻,指望遠在千裏之外的威尼斯人撐腰與奧斯曼帝國作對。


    而且威尼斯人在地中海地區的名聲並不好,純粹的認錢不認人,誰會把性命攸關托付給一群見利忘義的奸商呢?


    就算有教皇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暗中協助,也沒可能在短時間內湊出那麽多火槍火炮。要知道歐洲目前也正在打仗,連一向支援奧斯曼帝國的英國人都拿不出太多槍支了。


    “東邊的大明帝國!據英國商人透露,有一夥丹麥商人搶占了霍爾木茲港,暗中為波斯人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火槍火炮,還協助其訓練軍隊。


    從外觀上可以看出,這批槍的來源絕對不是丹麥,更像荷蘭售賣給俄羅斯人的型號。而荷蘭也生產不出來那麽多槍支,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來自大明帝國!


    這些年大明帝國一直都在慢慢蠶食穆斯林的土地,聽說已經從葡萄牙人手裏搶走了科倫坡港,進一步控製了來自東方的商路,讓我們的商人無法再自由選擇,損失很大。


    如果仍舊不想停止腳步,下一步肯定會和帝國直接碰麵。他們的海軍很強大,波斯灣和紅海都是很好的選擇。


    通過丹麥人資助波斯人武器,一方麵可以在波斯灣站住腳,另一方麵也能給帝國增加麻煩。若是再在紅海沿岸找到落腳點,就會直接侵害到帝國的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明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不明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