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莫要妄自菲薄,三十前的大明強敵環伺,太倉寅吃卯糧,遇到災荒連賑濟的銀子都拿不出來,很多州府都靠借錢維持。


    如今的帝國四海升平、疆域倍增、新政效果顯著,雖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卻已無關大礙,今年做不完可以明年繼續。


    隻要新政不荒、海貿不輟,每年國庫裏都會有足夠的銀幣維持運轉。偌大帝國能做到如此井井有條,實屬不易,其中非陛下首功莫屬。”


    聽聞此言,內閣首輔袁應泰馬上把話接了過去。有道是治大國如烹小鮮,主料、輔料、佐料要一味一味的下,火候也得掌控好,不能大了也不能小。


    皇帝此時明顯有點急了,總想把事情一口氣全做完。這種思想要不得,最好還能像剛繼位那幾年一樣,忍得住、熬得住,比誰都沉穩。


    “袁閣老此言極是,陛下春秋鼎盛、勤於朝政、精力充沛、文韜武略、明見萬裏,隻需徐徐圖之,萬事皆可順遂。”隨後通政使熊文燦也起身表態,一起勸慰皇帝不要急。


    “好好好,諸位不用勸,朕知道深淺,不會急於求成。可現如今朝廷缺錢是明擺著的,這馬上就到預算月了,要是明年還不能有所改觀,很多重要工程就不得不暫停了,包括軍方在中西部建造的軍堡。”


    道理洪濤都懂,可現實很嚴酷,如果不動用內帑的話,國庫裏的錢確實抗不過明年。可內帑是做為備用金存在的,如果動用了等於斷了退路,一但國家出現任何意外,從朝廷到皇帝隻能幹看著。


    之所以要當著一眾大臣抱怨,並不是需要安慰和認可,更不用滿嘴抹了蜜般的歌功頌德,而是想要讓他們群策群力拿出解決辦法。


    當然了,他們大概率拿不出來,然後自己就可以提出解決辦法,到那時大臣們就不好再推諉,就算有想不通的也得捏著鼻子先試試。


    “如果可以提高特區的稅賦,對朝廷困境應該有一定幫助。若是還不夠的話,商稅是不是也能考慮提一些?”


    皇帝都唉聲歎氣了,大臣們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紛紛開動腦筋想辦法。稅務部尚書劉理順先有了思路,比較簡單,由皇帝下旨、朝廷執行,把稅賦提高一些,馬上就能扭轉困局。


    “萬萬不可!若是提高了田賦,內地前往特區開辦農莊的移民數量將大大減少。若是提高了商稅,舟車勞頓長途販運貨物的商人也會減少。短時間看是解決了困難,但從長遠計並不劃算。


    更何況當初陛下是下了旨意明確規定特區的田賦和商稅五十年不變的,民眾們才響應了號召,拖家帶口的去蠻荒之地從頭來過。


    這才過了一半時間就出爾反爾,對陛下和朝廷的信用會造成極大傷害,將來再說什麽民眾就沒那麽容易信了,會極大的增加執政成本。”


    話音剛落,從桌尾站起個大黑影,如果不仔細看以為是兩個人並立。內閣大學士席爾瓦起身發言了,明確表態反對增稅,並把反對的理由一條條羅列出來。


    “噯,席大學士,莫要危言聳聽。平日裏陛下愛民如子,總是千方百計令其多賺些錢、少些負擔。現在陛下和朝廷有困難了,讓他們慷慨解囊隻是權宜之策,何來出爾反爾?待朝廷度過難關,還可以再把稅賦調下來嘛!”


    禮部尚書劉複禮聽聞此言很不樂意,自古以來哪朝哪代遇到問題不是伸手向百姓要錢要糧,不增加稅賦難不成降官員薪俸?問題是把薪俸都降到底,一共也湊不出多少銀子來。


    而且景陽皇帝登基這幾十年不光沒增加過糧稅和商稅,還下旨減免過多次,尤其是糧稅。為了鼓勵內地百姓去海外謀生,呂宋和安南特區的稅率更低。


    “不到萬不得已糧稅不宜漲。百姓對納稅很敏感,搞不好會影響新政大計。倒是商稅可以多漲些,在廣東、福建、陝西等地有大量商人賺得腰纏萬貫,還有很多工廠、作坊也收益甚高。


    這全是借了商路暢通的東風,若不是有海軍和陸軍盡職盡責清理,陛下禦駕親征,哪會有如今的大好局麵。多收他們一些商稅合情合理,也不會損了陛下和朝廷的聲望。”


    在該不該加稅的問題上,都察院左都禦史左光鬥很有發言權。他在好幾個地方當過很多年的地方官和總督,且在民政管理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深知民間疾苦與底層的想法。


    不過他也認為該加稅,隻是對象從農民換成了商人。農民依靠新政頂多是日子好過點,並沒吃到太大的紅利。真正獲利的還是商人,尤其是搞實業和對外貿易的商人,大部分都暴富了起來。


    海軍和陸軍的每次出征,幾乎都會讓商人們振奮鼓舞。帝國每多占一座港口、多控製一塊地盤、多打通一條商路,他們的貨物就能多賣出去一些,還有更廉價的勞動力可以驅使。


    現在朝廷遇到難題了,拿商人們開刀是最簡單快捷的辦法,且副作用最小。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後麵,從來都是第一個被宰的肥豬。除了他們自己,沒人會覺得冤枉,反過來還會罵一聲奸商活該!


    “此乃老成謀國之言,左禦史好見識!”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場的大臣們聞言頓時眼睛一亮,紛紛向左光鬥抱拳致意,以表敬佩。薑還是老的辣,不說是不說,一說就是關鍵。怪不得病病歪歪的依舊被皇帝挽留,確實有幾把刷子!


    “諸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朕來打個比方。假如國家是人,那農民就是骨頭。什麽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糧食吃,以農為本,這話絕對有道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可是光有糧食吃並不能國富民安,還得穿衣服、買農具、蓋房子。如果隻靠每個人自己去弄,不光慢還沒效率,這時候就有了工匠。他們能做任何生活用品,甚至堅船大炮,不可或缺,所以工匠是肉。


    但光有骨有肉人活不了,還得有血,把吃下去的食物化為對身體有用的養分,輸送到全身各處,滋養骨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明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不明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