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救援艦隊距離恩鳥港還有30公裏時,前鋒艦隊派船回來傳遞了一個令人很費勁的消息,恩鳥港附近海域沒發現敵人船隻。


    為了防止遭到伏擊,前鋒艦隊沒敢太靠近港口,更沒有試圖入港,而是繼續向西把搜索範圍擴大到了80公裏,仍舊是一條船也沒見到。


    “派通訊船入港!”洪濤又不是神仙,自然也不清楚敵人去哪兒了,可是飄在海麵上也得不到答案,唯一的辦法就是派人靠近港口觀察。


    這時候拿著高薪的通訊船水手就得去拚命了,如果有埋伏,或者港口已經被敵人占領,那他們返航的可能性就所剩不多了。


    “會不會是見到港口防禦嚴密,沒有取勝的可能,先行撤走了?”


    科恩每年最少也會來恩鳥港一趟,對於這裏的防禦能力認知僅次於大明海軍將領。見狀趕緊上讒言,因為想了一夜也沒想好該如何向總公司建議,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沒找到敵人,以後還維持原狀。


    “如果是主動撤走的,恩鳥港駐守艦隊應該在港區外麵巡邏,除非它們都被擊沉了。那樣的話,這裏的指揮官就要倒黴了!”


    對於科恩的推測洪濤沒有完全反對,算是可能性的一種。但發生的概率並不高,隻要恩鳥港的指揮官和參謀們不集體抽瘋,駐守艦隊可以由於數量劣勢打不過,卻不能被擊沉,可它們去哪兒了呢?


    一個半小時之後,隨著玉衡衛參謀的到來答案有了。恩鳥港仍在陸戰衛控製之中,駐守艦隊也沒被擊沉,而是跟隨敵人的艦隊去了西邊監控。


    49天之前,玉衡衛指揮使朱能把三艘通訊船都派出去之後,沒有把希望都寄托在援兵上,而是馬不停蹄的開始準備防禦戰。


    一天之後的淩晨,隨著炮台上的大炮轟鳴聲,恩鳥港防禦戰打響了。趁著夜色,那支沒有顯露任何身份的艦隊摸到了恩鳥港外,卻沒有貿然入港,而是放下幾十艘小艇,裝滿士兵,做好了隨時登陸的準備。


    也幸虧他們沒有入港的打算,否則還沒開始登陸就會吃個大虧。進港的航道上布設了三根鐵鏈,一頭固定在碼頭上,另一頭固定在防波堤上。


    鐵鏈攔不住幾百噸重的帆船衝擊力,卻可以掛住尾舵,大概率造成毀傷。一旦舵片壞了,笨重的帆船就會變成無頭蒼蠅,被風力和海流推著飄向岸邊,然後在某個地方擱淺。


    別看帆船擱淺了,可是當地的水深仍舊有好幾米,不是能隨便趟著水就能上岸的。此時岸邊的炮台就會開始點名,把擱淺的帆船當固定靶打。


    既然沒有上當,等天邊露出了魚肚白,炮台的能見度滿足射擊要求時,大炮依舊對登陸的小艇進行了攔阻射擊。


    雖然命中率不堪入目,但效果還是有的。從劃船的動作上就能看出,小艇上的士兵們害怕極了,玩了命的揮舞著船槳,恨不得一下子飛到沙灘上。


    從地形上講恩鳥港算不上易守難攻,月牙般的形狀沒有能限製水麵船隻進出的天塹,除了西側探入大海的一處岬角之外也缺乏高聳的崖壁,反倒是有很多平緩的海灘。


    唯一算得上對防禦有利的就是兩條河,分別位於商用碼頭和軍用碼頭的東側。隻要守住岬角炮台和兩座碼頭,逼著敵人從更東邊的沙灘登陸,就可以用河流來打阻擊戰。


    這支神秘艦隊明顯不是偶然路過突發奇想,對恩鳥港的地形特征有所了解。第一時間沒有攻擊更近的商用碼頭,而是選擇了更遠的軍用碼頭,盡可能避開了設置在岬角上的炮台。


    當然了,軍用碼頭這邊也有三座炮台,但都是用山石壘砌的,就射程和威懾度來講遠不如高高在上的岬角炮台大。


    不過能讓外人隨隨便便發現的特征,有時候很可能是假象。恩鳥港在當初製定防禦方案時,就因為地理原因放棄了依托炮台群的思路,轉而玩起了暗堡。


    在商用港口那邊還看不出來,但越靠近軍用港口就越容易發現一種很奇怪的建築。


    它像個巨大的烏龜殼扣在沙灘盡頭的灌木叢中,有的距離海水隻有一二百米,有的則遠達幾百米。如果不走得特別近,很難發現是人造建築。


    烏龜殼四周也不是封閉的,轉圈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窗口,有的僅能伸進去一隻手,有的像大腿一般粗。從外向內張望,會發現裏麵是空的,且深入地下一兩米,還有能讓人通行的門和通道。


    不過外人很難找到進入烏龜殼的方法,實際上外人也不允許靠近這片地區。商業碼頭和恩鳥城的居民隻允許在恩鳥河以西活動,河的東麵全是禁區,日夜有陸戰衛士兵巡邏。


    這些烏龜殼被海軍稱作蘑菇堡,這個名字比烏龜殼更形象。因為露在沙灘外麵的隻是防禦體係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則藏在地下。


    每個烏龜殼或者蘑菇蓋下麵都有至少一條暗道與附近的另一個或者幾個烏龜殼相連,從恩鳥河東岸開始到軍用碼頭有6公裏遠,其間至少布設了兩層相距200米的蘑菇堡和暗道、戰壕群。


    從軍用碼頭到東邊的科薩河有12公裏遠,其間也有類似的設施,不光不少,在科薩河西岸還更多,沿河岸深入內陸2公裏遠。


    若問長達20多公裏的地堡、暗道和戰壕群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洪濤會很輕鬆的吐出兩個字,免費!


    帝國除了在幾公裏之外的山穀裏建了兩座石灰窯和水泥窯之外,對恩鳥港的防禦體係投資基本等於零。


    它們全是由科薩人四處征戰抓回來的部落俘虜施工建造的,不光是防禦體係,包括了兩座碼頭和恩鳥城也都是。


    帝國所付出的不過是上千把鋼刀和幾百具鋼板弩,科薩人得到這些武器之後,在南非土地上就像是跨時代的兵種,戰鬥力頓時增加了好幾倍,把以往的仇家部落統統橫掃一遍。


    哦對,還有馬匹。與蒙古草原相比,南非草原更廣闊,經過十多年的繁育,科薩人已經成了非洲的遊牧民族,飼養的馬匹不光能自用,還可以拿出一部分與海軍交換生活物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明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不明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