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與帝國之間的談判內容,涵蓋範圍非常大,細節很多很複雜。


    但最主要的幾個,都定下來了。


    其一,就是代管協議通過了。


    帝國最終還是忍受不住那每年6400億收入的誘惑。


    無可奈何之後,他們跟聯盟之間的爭端,就是在具體的金額上了。


    拿出來的說法是東方宙域不隻有1.7萬億的稅額,要求各星區政府要重新查各個行星的稅務數據。


    這個點還挺難拒絕的。東方宙域又沒進聯盟,不是定額稅收,查稅本來也是帝國的權力。


    但同樣的,聯盟也可以從政治慣例之中,找到一些對於自己有利的部分。各個行星的帝國稅發展度清查,是在星區政府手裏的,是屬於地方政府權力的一部分。下令查,你帝國中央當然有權,但是執行權在我這裏,查完了還會是一樣的數字。


    這裏就是爭奪點,最終達成的協議是,帝國會派遣稅官,進入到各個星區,監督查稅的過程。但事實上,每個星區進幾十號人,在東方宙域的地盤上,啥也查不出來。東方宙域也也要多給一點麵子,最終的數字,會比1.6萬億多一些,達到1.8萬億,這意味著聯盟代收的稅款,要達到7200億每年。


    崔茹政府被認可了,但是尹巴西姆的名譽也保住了。聯合調查組認定,他的死是一場意外的悲劇。他的屍體會被送回神聖泰拉,一場盛大的葬禮正在等著他。


    至於黎光之劍,本來帝國也想保留他們的名譽,但是這裏被聯盟強勢反對了。最終,缺乏後台支撐的這個戰團,就這麽成了個以叛逆之名被抹除的戰團。


    這當然給聯盟在星際戰士各大戰團的輿論場上,製造了一些惡名,尤其是在無限戰團的諸多子團內部。聯盟辦事也太霸道了,太凶殘了,黎光之劍有辦的不對之處,但是罪不至死嘛,你驅逐了他們都行,可是直接搞斷子絕孫的團滅,還要徹底摧毀他們的身後名,就有點太狠了。


    但與此同時,這也更進一步建立了聯盟的威名——凶名也算是威名的一種吧。


    現在,甭管是誰,在聯盟的勢力輻射範圍內,想跟聯盟叫板,都要想一想黎光之劍的下場。


    這件事,不止證明了聯盟強大。這一點,不用滅亡黎光之劍,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充其量也就就是不那麽直觀而已。


    但經過此事後,聯盟的強大不僅直觀,而且具有直接的威脅:聯盟是真敢下手,真不怕壞影響,真往死裏整的。


    這與空有力量,卻總是投鼠忌器不敢亂用的樣子,可截然不同。


    到此為止,東方宙域的事情,就算是解決完了。


    聯盟終於獲得了心心念念的東方宙域。


    而且是以最想要的方式。


    真要說把整個東方宙域都給納入到聯盟的體內,那反而可能還有點不美。


    聯盟現在的體量已經很大了。總計14個星域,幾乎都快要比得上兩個宙域加起來的程度——有些小的宙域,下轄也就六七個星域,甚至加起來連三千個世界都不到。


    到這個程度,聯盟當然也會感受到政權體量巨大之後的壓力。


    有顧航開掛,可以確保相當一部分關鍵的、核心崗位的人物,有理想、廉潔、高效;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係統麵板裏的表露的信息,那些無需驗證、直接可用、不用擔心被騙的數據,本身就是一項不需要消耗恩賜點數的超強外掛。


    但盡管如此,體量過大之後,聯盟的政府層級還是不可避免的變多,從中央到地方的掌控力,還是會大幅度下降。


    要是再把東方宙域剩餘的星域,全都給包進來的話,那規模體量帶來的統治壓力,就會更大,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而且,到現在聯盟的體量其實已經夠用了。以十四個星域為核心區,好好發展就是了。聯盟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把吞下來的蛛網宙域給帶上正軌,隻能說將他們給拉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要想完全吃到發展的成果,還得再給時間發育發育呢,現在最多算是初嚐果味,後麵還得繼續加大各種建設投資。


    再把東方宙域給吃進來,哪怕他們的底子肯定比當初聯盟接收蛛網宙域的時候好一些,但是要給他們相當於本土待遇的話,那成本還是很高昂的,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聯盟還要擔負蛛網宙域的發展建設的情況下,其實沒有足夠的力量,按照本土模式,再重點發展東方宙域了。


    像是眼下這種,類似‘殖民地’的代管方式,或許更好。


    聯盟從東方宙域的稅收上當然不賺錢,還得幫帝國征稅。但是,落到各級政府上的稅收收入,總計可有60%。


    這部分,也是聯盟代收的。


    雖然是要交給宙域和星域政府,但是錢給歸給,那怎麽花,多少聽點意見吧?要按照聯盟所指明的方向去做吧?


    更不要說,聯盟的投資,雙方的商貿,會賺取大筆的利益。


    還不用擔負類似本土的負擔。


    從當下賺錢的角度,肯定是這種模式更好的。


    ……


    東方宙域的事情搞定之後,緊跟著《聯盟計劃補充協議》也終於簽完了。


    稅額定了下來,從明年起,聯盟繳納的帝國稅增長至2.5萬億,隨後十年每年都再增長500億。


    錢方麵,聯盟讓步的比較多,直接讓到了底線附近。


    不過,換來的東西也夠了。


    星際戰士戰團的名額批了三個。


    全都是艦基戰團,不給母星。


    帝國也不想給聯盟再免稅了。


    雖然是艦基艦隊,但是艦船一艘沒有,星際戰士種子也就一個團撥了一百個——就隻有種子,沒有人。


    你要名頭就給名頭,別的毛都不拔一根。


    聯盟的外交官,在神聖泰拉罵罵咧咧,但顧航笑嘻嘻。


    可以了,比預期之中的還要多呢。


    但隨後,他就有點笑不出來。


    這三個團,兩個是無限戰團的子團,一個是黃金騎士的子團。


    但問題是,顧航看到自己的【戰團】界麵裏,固然是多了三個戰團的兌換選項,但全都‘次等’種子。


    顧航也隻能罵罵咧咧的接受了。


    雖然,次等種子不能像是不死鳥、血鯊那樣,搞出來高比例的連隊冠軍、典範勇士,甚至連士官的比例都少,但至少也能全員拉到老兵程度,也是正兒八經的六千星際戰士。


    到目前為止,顧航極限爆兵的話,星際戰士可以爆到14000人的規模。


    這已經是一股相當可怕的星際戰士力量了。


    在眼下這種星際戰士被拆分成千人戰團,分散各處使用的大形勢下,這股力量足以橫掃小半個帝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行星總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心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心布並收藏從行星總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