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千岩俱裂
原神:開局救了水夜叉 作者:舟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塵之魔神歸終的死,許諾得出兩種解釋
第一種可能:
之前提到過的位置就是塵神“化為塵埃飛散”的位置。這個位置往南看,是歸離原遺跡的中心;這個往東看,就是震雷連山密宮。
震雷連山密宮是什麽場所?
它擁有“連山之秘”,連山並不是“連著山”,而可能是一位比天理更遠古的文明的代言人。連山會呼喚“求索的靈魂”。
太巧了,歸終就是一位“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靈魂,最愛的就是四處尋找技術和智慧。
而連山密宮緊挨著歸離原,歸終必然也去探索過。
但是,在天理看來,現世的魔神去探求遠古文明的智慧,就是對天理的最大冒犯。
因此授命摩拉克斯斬殺歸終。
第二種可能:
前麵第一種可能當然對歸終是一擊致命的,算是突如其來的天災。
但是依然存在另外一種可能。
那就是魔神對於權柄的天然追求欲,對於自身子民的保護欲。
兩位魔神發生了爭鬥,其中有一種原因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
歸離集是有至少兩個族群,甚至可能有三個族群:歸終族、璃月族、灶神族。
其中歸終族是原生土著部落,而後兩者都是遷徙而來移民。
多族共居數百年,隨著人口的增加,歸離集的地盤經曆了早期的擴張到達了頂點之後,人均資源開始變少。
這讓原住民和移民之間開始產生矛盾,排外情緒開始在原住民之間蔓延。
原住民和移民之間的矛盾,必然反饋到歸終和摩拉克斯的身上。
雙方為了自己子民的利益開始出現爭端,雙方的聯盟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這就是岩王帝君雕琢磐岩結綠的目的了——為了和平而造的一份貴禮,希望可以讓子民們保持和平共處。
但是,歸終作為特別疼愛自己子民的魔神,不可能為了一柄寶劍就放棄子民的利益。
她的子民的願望召喚她,讓她拒絕了摩拉克斯的求和,甚至可能以一種極端的口氣驅逐那些來自璃月的璃月人民,要求他們離開歸離原。
摩拉克斯曾經帶著子民從舊璃月遷往歸離原,路上極為艱辛。
所以,同樣疼愛自己子民的帝君,也是非常堅決的拒絕了歸終讓自己的子民遷徙到別處的做法。
那就沒有辦法了,摯友之間大戰一場。
黑塵漫天,千岩俱裂。
目前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可能,但是也不排除第一1種可能。
根據“不動玄石之相”的描述,傳說在魔神混戰的年代裏,岩神曾顯露出無邊殺伐之相。
在諸神之間的廝殺戰中,溫柔從來不屬於岩巒的神主。
臧否分明,從無失準;在顛覆天地的混戰中,即使故友反目也不會留情。
那個傳說時代的岩王帝君,碣岩般冰冷的麵目之上從未浮現過任何的波瀾。
據說待塵埃落定,才卸下不動如玄石的神情。
這種麵向,也是為了貫徹【契約】所必須的。
由此可以看出來,第二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而打仗沒啥好說,歸終雖然能夠召喚起漫天的黑塵,但是在力量方麵還是不如岩王帝君摩拉克斯的。
為了保護自己的子民,摩拉克斯毫不客氣的斬殺了“為了保護子民利益的好友”。
但是,這一場交戰對於岩神來說,還是挺傷的。
殺死舊友對他來說,實屬情非得已,也可能是他後來選擇支持冰之女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兩族共處時間裏,歸終和另一位璃月仙人——留雲借風真君成為好友,並把自己製造各種機械的知識教給了這位仙人。
歸終為了保護原住民的利益,在與外來者帝君的戰鬥中陣亡。
她和摩拉克斯的戰鬥炸平了明蘊鎮的山巒,崩塌的山石堵塞了碧水河的入海口,形成了堰塞湖。
並導致河流改道,淹沒了她曾經辛苦經營的歸離原。
歸終與鍾離的戰爭,記錄於歸離原的石碑。
歸離原石碑確實沒有說鍾離打死了歸終,但是歸離原的石碑都是歸終的子民留下的,隻有歸終的子民知道歸終四誡。
鍾離將子民回遷天衡之南後,就放棄了農業生產,專攻采礦冶煉和航運貿易,建立了璃月港。
這種gdp模式的轉換說明,歸終那些精通農耕的子民,大部分都沒有跟隨鍾離南遷。
歸離原被毀之後,歸終的子民不願意跟鍾離遷徙。
有一部分人可能尋找其他魔神庇護,也有一部分人繼續留守歸離原,並留下了大量石碑,記錄了當年的戰爭。
如果不是對鍾離有怨恨,為什麽不跟著鍾離遷徙?
所以,所有的故事都源於在遠古的提瓦特東部,有一條碧波蕩漾的河流,從西向東流經聳立的巉岩、起伏的山嶺、平坦的原野,最後在一片巍峨山嶺的南麵注入東邊的大海。
臨近入海口的原野,氣候宜人,四季風調雨順,極其適宜種植。於是,四野八方的人們,開始匯聚在原野上,開墾土地播種作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群落。
如是過了不知多少年,一位自稱叫“歸終”的魔神降臨此地。
這位魔神神通廣大,能在原野上揚起漫天的塵土,遮天蔽日,驚駭了這群土地上的人們。
人們臣服在魔神的腳下,並祈求魔神能為自己帶來更好的收益。
於是,這位魔神降下了四條誡令:教之以智,律之以德,堅其筋骨,眾誌一心。
這便是讓子民熱愛知識、堅持道德、強身健體、團結友愛。
這位魔神的確擁有非凡的智慧和知識,在她的帶領下,原野上的人們的生活,越發欣欣向榮,成為周邊其他族群豔羨的對象。
但是,隨著大地上不斷出現新的大大小小的魔神,彼此之間不斷爭鬥,爭奪土地和子民。
像原野上這般富庶的族群,更是其他魔神瞄準的目標。
魔神戰爭的陰霾籠罩著原野上的神明和她的子民。
這位原野上的神明自知不善戰鬥,需要一個強力的幫手,她遇見了鄰近的“岩巒的神主”。
岩巒的神主是一位戰鬥實力頂尖的神明,他的族群善於采礦和冶煉鑄造技術,並用有能征善戰的士兵。
原野的神明認為兩個族群正好可以互相幫助,便向岩巒的神主奉上了信物,期望兩位神明可以結為聯盟。
岩巒的神主作為契約之神,他在未仔細權衡契約的利弊之前,不會輕易同意。
但他也確實為子民的生活所慮,雖未正式接收原野神明的聯盟請求,但還是同意將自己的族群從山嶺之間遷往原野。
翻山越嶺對於神明是輕而易舉,但是這對於凡人而言是非常艱難而痛苦的折磨。
在一路的哀嚎和淚水中,岩巒的神主的子民曆盡艱險,終於達到了肥沃的原野,開啟了與這片土地上原住民共同生活的時代。
原野的住民善於農耕,為族群提供了豐足的生活保障。翻山越嶺而來的人們,則精通冶煉,製造了大量合用的農具和兵器,為族群的生活亦提供了許多便利。
新鮮血液的加入讓原野族群的力量快速增長,岩巒的神主率領部眾蕩平了周邊諸多敵對勢力,整個族群占領了從歸離原直到石門的千裏沃野。
如此顯赫的戰功,令人炫目,岩巒的神主成為族群公推的首領,稱為“帝君”。
在帝君的光芒之下,原野的神明其威望已不如往昔閃耀。
神明本人對此並無太大意見,但這令她的子民忿忿不平,認為自己的神明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而且,承平日久,再顯赫的戰功也會被日常的事務磨滅遺忘。
原野的原住民對帝君部眾占據歸離原的高位十分不滿,這種不滿的情緒逐漸積累,最終爆發,變成了兩個族群之間,人與人的戰爭。
帝君試圖對子民的矛盾進行調停,稱兩族是有過和平共處的契約。
此時,一個震耳欲聾的聲音從原住民的人群中暴起:“你們的神明並未與我們的神明簽立正式契約,你們是非法的外來者!歸離原是我們的土地!你們必須離開歸離原!回到你們自己的土地上去!”
對於契約之神來說,這是一個觸及了根本的問題。
他向自己的子民承諾,他會解決這個麻煩。
於是他來到了美玉隱藏的山間,用最美的翠玉雕琢成一枚寶劍。
希望能用此寶劍作為信物,贈送給原野的神明,簽立正式的契約,以此來實現族群內部的和平。
碧波蕩漾的河邊,琉璃百合的花叢中,契約之神設宴,與他的諸多好友相約一聚,希望可以見證這一份契約的正式簽署。
在宴席上,契約之神呈上了他的得意之作,碧玉的劍身映照著碧綠的河水,光輝明滅,霎時美絕。
他請求原野的神明,同意他的子民擁有在歸離原的合法權益。
但是,原野的神明聆聽到了她子民的呼喚。
作為朋友,她本意是願意和契約之神和平共處的。
作為魔神,她必須聽從子民的願望。
原野的神明,歸終,拒絕了契約之神的請求,並要求他帶著自己的子民離開歸離原。
對於帝君來說,他不能讓自己的子民被驅逐。
歸終的要求是不可接受的,於是他當場暴起,與歸終大戰於歸離原。
彼時,黑塵漫天,千岩俱裂。
第一種可能:
之前提到過的位置就是塵神“化為塵埃飛散”的位置。這個位置往南看,是歸離原遺跡的中心;這個往東看,就是震雷連山密宮。
震雷連山密宮是什麽場所?
它擁有“連山之秘”,連山並不是“連著山”,而可能是一位比天理更遠古的文明的代言人。連山會呼喚“求索的靈魂”。
太巧了,歸終就是一位“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靈魂,最愛的就是四處尋找技術和智慧。
而連山密宮緊挨著歸離原,歸終必然也去探索過。
但是,在天理看來,現世的魔神去探求遠古文明的智慧,就是對天理的最大冒犯。
因此授命摩拉克斯斬殺歸終。
第二種可能:
前麵第一種可能當然對歸終是一擊致命的,算是突如其來的天災。
但是依然存在另外一種可能。
那就是魔神對於權柄的天然追求欲,對於自身子民的保護欲。
兩位魔神發生了爭鬥,其中有一種原因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
歸離集是有至少兩個族群,甚至可能有三個族群:歸終族、璃月族、灶神族。
其中歸終族是原生土著部落,而後兩者都是遷徙而來移民。
多族共居數百年,隨著人口的增加,歸離集的地盤經曆了早期的擴張到達了頂點之後,人均資源開始變少。
這讓原住民和移民之間開始產生矛盾,排外情緒開始在原住民之間蔓延。
原住民和移民之間的矛盾,必然反饋到歸終和摩拉克斯的身上。
雙方為了自己子民的利益開始出現爭端,雙方的聯盟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這就是岩王帝君雕琢磐岩結綠的目的了——為了和平而造的一份貴禮,希望可以讓子民們保持和平共處。
但是,歸終作為特別疼愛自己子民的魔神,不可能為了一柄寶劍就放棄子民的利益。
她的子民的願望召喚她,讓她拒絕了摩拉克斯的求和,甚至可能以一種極端的口氣驅逐那些來自璃月的璃月人民,要求他們離開歸離原。
摩拉克斯曾經帶著子民從舊璃月遷往歸離原,路上極為艱辛。
所以,同樣疼愛自己子民的帝君,也是非常堅決的拒絕了歸終讓自己的子民遷徙到別處的做法。
那就沒有辦法了,摯友之間大戰一場。
黑塵漫天,千岩俱裂。
目前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可能,但是也不排除第一1種可能。
根據“不動玄石之相”的描述,傳說在魔神混戰的年代裏,岩神曾顯露出無邊殺伐之相。
在諸神之間的廝殺戰中,溫柔從來不屬於岩巒的神主。
臧否分明,從無失準;在顛覆天地的混戰中,即使故友反目也不會留情。
那個傳說時代的岩王帝君,碣岩般冰冷的麵目之上從未浮現過任何的波瀾。
據說待塵埃落定,才卸下不動如玄石的神情。
這種麵向,也是為了貫徹【契約】所必須的。
由此可以看出來,第二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而打仗沒啥好說,歸終雖然能夠召喚起漫天的黑塵,但是在力量方麵還是不如岩王帝君摩拉克斯的。
為了保護自己的子民,摩拉克斯毫不客氣的斬殺了“為了保護子民利益的好友”。
但是,這一場交戰對於岩神來說,還是挺傷的。
殺死舊友對他來說,實屬情非得已,也可能是他後來選擇支持冰之女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兩族共處時間裏,歸終和另一位璃月仙人——留雲借風真君成為好友,並把自己製造各種機械的知識教給了這位仙人。
歸終為了保護原住民的利益,在與外來者帝君的戰鬥中陣亡。
她和摩拉克斯的戰鬥炸平了明蘊鎮的山巒,崩塌的山石堵塞了碧水河的入海口,形成了堰塞湖。
並導致河流改道,淹沒了她曾經辛苦經營的歸離原。
歸終與鍾離的戰爭,記錄於歸離原的石碑。
歸離原石碑確實沒有說鍾離打死了歸終,但是歸離原的石碑都是歸終的子民留下的,隻有歸終的子民知道歸終四誡。
鍾離將子民回遷天衡之南後,就放棄了農業生產,專攻采礦冶煉和航運貿易,建立了璃月港。
這種gdp模式的轉換說明,歸終那些精通農耕的子民,大部分都沒有跟隨鍾離南遷。
歸離原被毀之後,歸終的子民不願意跟鍾離遷徙。
有一部分人可能尋找其他魔神庇護,也有一部分人繼續留守歸離原,並留下了大量石碑,記錄了當年的戰爭。
如果不是對鍾離有怨恨,為什麽不跟著鍾離遷徙?
所以,所有的故事都源於在遠古的提瓦特東部,有一條碧波蕩漾的河流,從西向東流經聳立的巉岩、起伏的山嶺、平坦的原野,最後在一片巍峨山嶺的南麵注入東邊的大海。
臨近入海口的原野,氣候宜人,四季風調雨順,極其適宜種植。於是,四野八方的人們,開始匯聚在原野上,開墾土地播種作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群落。
如是過了不知多少年,一位自稱叫“歸終”的魔神降臨此地。
這位魔神神通廣大,能在原野上揚起漫天的塵土,遮天蔽日,驚駭了這群土地上的人們。
人們臣服在魔神的腳下,並祈求魔神能為自己帶來更好的收益。
於是,這位魔神降下了四條誡令:教之以智,律之以德,堅其筋骨,眾誌一心。
這便是讓子民熱愛知識、堅持道德、強身健體、團結友愛。
這位魔神的確擁有非凡的智慧和知識,在她的帶領下,原野上的人們的生活,越發欣欣向榮,成為周邊其他族群豔羨的對象。
但是,隨著大地上不斷出現新的大大小小的魔神,彼此之間不斷爭鬥,爭奪土地和子民。
像原野上這般富庶的族群,更是其他魔神瞄準的目標。
魔神戰爭的陰霾籠罩著原野上的神明和她的子民。
這位原野上的神明自知不善戰鬥,需要一個強力的幫手,她遇見了鄰近的“岩巒的神主”。
岩巒的神主是一位戰鬥實力頂尖的神明,他的族群善於采礦和冶煉鑄造技術,並用有能征善戰的士兵。
原野的神明認為兩個族群正好可以互相幫助,便向岩巒的神主奉上了信物,期望兩位神明可以結為聯盟。
岩巒的神主作為契約之神,他在未仔細權衡契約的利弊之前,不會輕易同意。
但他也確實為子民的生活所慮,雖未正式接收原野神明的聯盟請求,但還是同意將自己的族群從山嶺之間遷往原野。
翻山越嶺對於神明是輕而易舉,但是這對於凡人而言是非常艱難而痛苦的折磨。
在一路的哀嚎和淚水中,岩巒的神主的子民曆盡艱險,終於達到了肥沃的原野,開啟了與這片土地上原住民共同生活的時代。
原野的住民善於農耕,為族群提供了豐足的生活保障。翻山越嶺而來的人們,則精通冶煉,製造了大量合用的農具和兵器,為族群的生活亦提供了許多便利。
新鮮血液的加入讓原野族群的力量快速增長,岩巒的神主率領部眾蕩平了周邊諸多敵對勢力,整個族群占領了從歸離原直到石門的千裏沃野。
如此顯赫的戰功,令人炫目,岩巒的神主成為族群公推的首領,稱為“帝君”。
在帝君的光芒之下,原野的神明其威望已不如往昔閃耀。
神明本人對此並無太大意見,但這令她的子民忿忿不平,認為自己的神明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而且,承平日久,再顯赫的戰功也會被日常的事務磨滅遺忘。
原野的原住民對帝君部眾占據歸離原的高位十分不滿,這種不滿的情緒逐漸積累,最終爆發,變成了兩個族群之間,人與人的戰爭。
帝君試圖對子民的矛盾進行調停,稱兩族是有過和平共處的契約。
此時,一個震耳欲聾的聲音從原住民的人群中暴起:“你們的神明並未與我們的神明簽立正式契約,你們是非法的外來者!歸離原是我們的土地!你們必須離開歸離原!回到你們自己的土地上去!”
對於契約之神來說,這是一個觸及了根本的問題。
他向自己的子民承諾,他會解決這個麻煩。
於是他來到了美玉隱藏的山間,用最美的翠玉雕琢成一枚寶劍。
希望能用此寶劍作為信物,贈送給原野的神明,簽立正式的契約,以此來實現族群內部的和平。
碧波蕩漾的河邊,琉璃百合的花叢中,契約之神設宴,與他的諸多好友相約一聚,希望可以見證這一份契約的正式簽署。
在宴席上,契約之神呈上了他的得意之作,碧玉的劍身映照著碧綠的河水,光輝明滅,霎時美絕。
他請求原野的神明,同意他的子民擁有在歸離原的合法權益。
但是,原野的神明聆聽到了她子民的呼喚。
作為朋友,她本意是願意和契約之神和平共處的。
作為魔神,她必須聽從子民的願望。
原野的神明,歸終,拒絕了契約之神的請求,並要求他帶著自己的子民離開歸離原。
對於帝君來說,他不能讓自己的子民被驅逐。
歸終的要求是不可接受的,於是他當場暴起,與歸終大戰於歸離原。
彼時,黑塵漫天,千岩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