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鬆臉上神色一鬆,隻聽曹琅接著說道:“至於你們一大家的生計,你也不用擔心。咱家可是給他們找了個好去處,男的就去惜薪司和酒醋麵局當差,女的嘛,就去教坊司好了,左右少不了他們一口吃食。”
此言一出,澹台鬆雙眼冒火,登時劇烈掙紮起來。
曹琅不顧澹台鬆的怒火,接著說道:“不妨告訴你,殺你外室子的那個殺手,其實是東廠以你的名義請的。還有,澹台漢洲身邊的那幾個人,也都是東廠派過去的。”
四名差役費了好大勁,才將澹台鬆強行將他按住,就聽他口中含糊不清的嘶吼著,如同一隻受傷的猛虎。
曹琅低笑了一聲,一張白淨的臉上滿是陰森的笑意。他上前俯下身子,湊在了澹台鬆的耳邊說道:“事到如今,你也怪不得旁人,要怪,就怪你太蠢了。”
澹台鬆圓瞪著雙眼,不明白曹琅話裏的意思。
曹琅收起了笑容,附在澹台鬆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澹台鬆頓時如遭雷擊,一臉的不可思議。
“陛下是千古仁君,不會要了你的性命。不過咱們的這筆賬,可得好好算算,你且等著看,咱家會把你的那些同黨逐個送進詔獄,陪你一起作伴。”
“還有你的家人,咱家會好生照顧他們的。”
澹台鬆臉色灰敗,突然掙脫了差役的束縛,爬倒在地上,連連向曹琅磕頭。
差役們唯恐澹台鬆傷了曹琅,一擁而上將澹台鬆按倒在曹琅的腳下。
曹琅俯視著腳下的澹台鬆,如同看著一隻螻蟻。他轉過頭,和方懋春說道:“方大人,今日你審案辛苦,這澹台鬆,咱家還要去和陛下複命,這就將他帶走了。”
方懋春滿臉堆笑,連連應下,幾個東廠番子拉著澹台鬆出了大堂,如同牽著一隻喪家犬一般。
四周聽審的百姓一臉的鄙夷,對著澹台鬆指指點點。
“瞧瞧這個澹台鬆,人模狗樣的,沒想到竟然禽獸不如,連自己的兒媳婦都不放過!”
“京中都說這澹台家是個書香門第,我呸!什麽狗屁書香門第,簡直是臭不可聞!”
“方才小曹公公的話你們聽說了嗎?澹台家的所有人都要沒入奴籍,我記得澹台家有位小姐相貌非凡,嘿嘿,你們說,她要是進了教坊司,會不會出來陪客人?”
“王兄,你怎麽能有如此想法!虧你還是讀書人,如此行徑,與禽獸何異!”
“張兄你這話就不對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澹台小姐我可是仰慕許久了。以往是肖想不到,如今有了機會,為何不能說?”
高門朱戶的那些隱秘事本就惹人關注,這一次又是朝廷主動公開,一時間,澹台家的事如同插上翅膀一般,飛向了京城各個角落。
林紫蘇就在不遠的酒樓當中,澹台家受審惹來了許多人的關注,連帶著周遭酒樓的生意也大為火爆。
為了吸引人,店家還專門派了人,一直將府衙裏的情況傳回到酒樓裏。
京兆府的正堂已經審理結束,酒樓裏關於此事聊得不亦樂乎。大堂裏人聲鼎沸,所有的話語全部傳入到了二樓雅間裏。
琥珀站在二樓的窗子前,張開耳朵,饒有興致的聽著樓下的閑聊。她一邊聽,還一邊和林紫蘇傳達著一些重要信息。
林紫蘇被她鬧的哭笑不得,然而又不想打斷她的興致,隻好任由她胡鬧。
酒樓裏的議論林紫蘇全聽在耳裏,對她來說,澹台鬆和她有些關係,似乎又沒什麽關係。
澹台鬆差點置林家於絕境,按理說林家和澹台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澹台家得此下場,也算是咎由自取。
隻不過澹台家敗落如此之快,實在是出乎她的意料。
一個百年的世家,就此分崩離析,竟不曾在朝堂上翻出一絲水花。
而澹台家的這些醜事也都翻了出來,在民間,也沒人會對澹台家抱有一絲同情。
林紫蘇歎了一口氣,想起出來的時候不短,準備吩咐琥珀一起回府,樓下傳過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加急!八百裏加急!”
樓下一個軍士騎馬在大街上疾馳而過,路上的行人紛紛讓路。
所謂八百裏加急,就是傳訊的人全程不停歇,就連吃飯也都是在馬匹上解決。每到一處驛站就換上一匹馬,直至達到目的地。
一般來說,傳遞一次八百裏加急的信件,傳信人消耗極大,非死即傷。因此,非到萬不得已,不會用八百裏加急送信。
百姓的注意力立時就澹台家的風花雪月轉到了這封八百裏加急上,紛紛猜測著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有人猜測說,是北狄又攻入了潞原;
有人猜測說,近日天象異常,定是江南發了水災;
有人猜測說,上次用上八百裏加急,還是幾年前的隴右地動。
一時間,京上空城籠罩了一層陰雲,酒樓裏的茶客紛紛離席,方才還熱熱鬧鬧的酒樓頓時冷清了起來。
沒有了外麵的喧鬧,琥珀也覺得沒什麽意思,勸說著林紫蘇回府。
這一次似乎是,兩人回到府上不久,掠影就從楊興堯那裏帶來了八百裏加急的內容。
關中匪首趙全貴連下關中六城,秦京危在旦夕。
風雨突至,猝不及防。
雨滴劈裏啪啦的拍在了地上,濺出一個個泥坑。泥坑裏的水匯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小河。
紫禁城中,剛剛離開朝會的文武官員,因這個遠方的軍報,又被緊急召在了一起。
百官皆是心懷忐忑,太平日久,很多官員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危局,根本不知該如何應對。
這其中最為忐忑的,當屬威遠侯方欒。
昨日他剛和皇帝打了包票,並推舉了自己的幾名心腹署理關中軍務,然而軍令還未發出,關中就傳回來這樣的一份軍報。
方欒自己是靠剿匪積的軍功,對叛匪的戰力還是有很清楚的預估。
能連克六城的叛匪,這可不是隨意就能打發的。
“陛下,臣以為,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如今北狄戰事已歇,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與北狄和談,由長安侯揮軍西進,剿滅關中叛匪。”
此言一出,澹台鬆雙眼冒火,登時劇烈掙紮起來。
曹琅不顧澹台鬆的怒火,接著說道:“不妨告訴你,殺你外室子的那個殺手,其實是東廠以你的名義請的。還有,澹台漢洲身邊的那幾個人,也都是東廠派過去的。”
四名差役費了好大勁,才將澹台鬆強行將他按住,就聽他口中含糊不清的嘶吼著,如同一隻受傷的猛虎。
曹琅低笑了一聲,一張白淨的臉上滿是陰森的笑意。他上前俯下身子,湊在了澹台鬆的耳邊說道:“事到如今,你也怪不得旁人,要怪,就怪你太蠢了。”
澹台鬆圓瞪著雙眼,不明白曹琅話裏的意思。
曹琅收起了笑容,附在澹台鬆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澹台鬆頓時如遭雷擊,一臉的不可思議。
“陛下是千古仁君,不會要了你的性命。不過咱們的這筆賬,可得好好算算,你且等著看,咱家會把你的那些同黨逐個送進詔獄,陪你一起作伴。”
“還有你的家人,咱家會好生照顧他們的。”
澹台鬆臉色灰敗,突然掙脫了差役的束縛,爬倒在地上,連連向曹琅磕頭。
差役們唯恐澹台鬆傷了曹琅,一擁而上將澹台鬆按倒在曹琅的腳下。
曹琅俯視著腳下的澹台鬆,如同看著一隻螻蟻。他轉過頭,和方懋春說道:“方大人,今日你審案辛苦,這澹台鬆,咱家還要去和陛下複命,這就將他帶走了。”
方懋春滿臉堆笑,連連應下,幾個東廠番子拉著澹台鬆出了大堂,如同牽著一隻喪家犬一般。
四周聽審的百姓一臉的鄙夷,對著澹台鬆指指點點。
“瞧瞧這個澹台鬆,人模狗樣的,沒想到竟然禽獸不如,連自己的兒媳婦都不放過!”
“京中都說這澹台家是個書香門第,我呸!什麽狗屁書香門第,簡直是臭不可聞!”
“方才小曹公公的話你們聽說了嗎?澹台家的所有人都要沒入奴籍,我記得澹台家有位小姐相貌非凡,嘿嘿,你們說,她要是進了教坊司,會不會出來陪客人?”
“王兄,你怎麽能有如此想法!虧你還是讀書人,如此行徑,與禽獸何異!”
“張兄你這話就不對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澹台小姐我可是仰慕許久了。以往是肖想不到,如今有了機會,為何不能說?”
高門朱戶的那些隱秘事本就惹人關注,這一次又是朝廷主動公開,一時間,澹台家的事如同插上翅膀一般,飛向了京城各個角落。
林紫蘇就在不遠的酒樓當中,澹台家受審惹來了許多人的關注,連帶著周遭酒樓的生意也大為火爆。
為了吸引人,店家還專門派了人,一直將府衙裏的情況傳回到酒樓裏。
京兆府的正堂已經審理結束,酒樓裏關於此事聊得不亦樂乎。大堂裏人聲鼎沸,所有的話語全部傳入到了二樓雅間裏。
琥珀站在二樓的窗子前,張開耳朵,饒有興致的聽著樓下的閑聊。她一邊聽,還一邊和林紫蘇傳達著一些重要信息。
林紫蘇被她鬧的哭笑不得,然而又不想打斷她的興致,隻好任由她胡鬧。
酒樓裏的議論林紫蘇全聽在耳裏,對她來說,澹台鬆和她有些關係,似乎又沒什麽關係。
澹台鬆差點置林家於絕境,按理說林家和澹台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澹台家得此下場,也算是咎由自取。
隻不過澹台家敗落如此之快,實在是出乎她的意料。
一個百年的世家,就此分崩離析,竟不曾在朝堂上翻出一絲水花。
而澹台家的這些醜事也都翻了出來,在民間,也沒人會對澹台家抱有一絲同情。
林紫蘇歎了一口氣,想起出來的時候不短,準備吩咐琥珀一起回府,樓下傳過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加急!八百裏加急!”
樓下一個軍士騎馬在大街上疾馳而過,路上的行人紛紛讓路。
所謂八百裏加急,就是傳訊的人全程不停歇,就連吃飯也都是在馬匹上解決。每到一處驛站就換上一匹馬,直至達到目的地。
一般來說,傳遞一次八百裏加急的信件,傳信人消耗極大,非死即傷。因此,非到萬不得已,不會用八百裏加急送信。
百姓的注意力立時就澹台家的風花雪月轉到了這封八百裏加急上,紛紛猜測著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有人猜測說,是北狄又攻入了潞原;
有人猜測說,近日天象異常,定是江南發了水災;
有人猜測說,上次用上八百裏加急,還是幾年前的隴右地動。
一時間,京上空城籠罩了一層陰雲,酒樓裏的茶客紛紛離席,方才還熱熱鬧鬧的酒樓頓時冷清了起來。
沒有了外麵的喧鬧,琥珀也覺得沒什麽意思,勸說著林紫蘇回府。
這一次似乎是,兩人回到府上不久,掠影就從楊興堯那裏帶來了八百裏加急的內容。
關中匪首趙全貴連下關中六城,秦京危在旦夕。
風雨突至,猝不及防。
雨滴劈裏啪啦的拍在了地上,濺出一個個泥坑。泥坑裏的水匯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小河。
紫禁城中,剛剛離開朝會的文武官員,因這個遠方的軍報,又被緊急召在了一起。
百官皆是心懷忐忑,太平日久,很多官員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危局,根本不知該如何應對。
這其中最為忐忑的,當屬威遠侯方欒。
昨日他剛和皇帝打了包票,並推舉了自己的幾名心腹署理關中軍務,然而軍令還未發出,關中就傳回來這樣的一份軍報。
方欒自己是靠剿匪積的軍功,對叛匪的戰力還是有很清楚的預估。
能連克六城的叛匪,這可不是隨意就能打發的。
“陛下,臣以為,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如今北狄戰事已歇,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與北狄和談,由長安侯揮軍西進,剿滅關中叛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