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五月,崆峒山上道觀接待香客,對於西北一帶而言,大多數求緣占卜的香客皆在此時啟程上崆峒,以達祈福求神靈庇佑之效。
王廣宇本是不信這些道家占卜之數的,王廣宇幼年時稱其為“胡攪蠻纏,歪理邪說”,可前年,武家長女武浩茫便是五月赴崆峒找山上老道求了一簽,具體是什麽也不得而知,隻是回來後便對著王廣宇大肆顯耀,說著次年必然前往那天下讀書人向往之的江淮學宮。
王廣宇起初不以為然,直至到了放榜之日,榜眼上武浩茫的名字赫然在列,王廣宇便覺得這崆峒山上老道玄乎至極今年五月嚷嚷著非要一看。
今日,王廣宇則是拾掇行李,把大姐贈與的那柄涼刀扶光係在腰間,將書桌上保存完好的一封信收入懷中,帶了些細軟之物,便要去向雙親及便宜師傅李屠戶告別。
王奕廖倩早就知道此事,也無太多驚訝,隻是囑咐了幾句早些回家便放王廣宇離去
王廣宇正要向城門外走去隻見城門處站有兩人,一人背著等人高的黑匣,腳邊放著包袱,赫然是李屠戶,李屠戶朝著王廣宇喊道
“我也要去崆峒山上燒些香沾點道家仙氣去一去這滿身屠狗宰豬的煞氣,你我便結伴而行吧。”
說完李屠戶把身上的包袱架在王廣宇身上,又說道
“都結伴而行了,我看你這娃娃拖木樁子的力氣可大,不如給老人家我扛扛行李.”
這幾月的相處,王廣宇習慣了這老屠戶的作態,一臉無奈地把屠戶的包袱扛在肩上。
城門處另一人見狀也隻是笑一笑,原來是一襲白衣的姚先生,王廣宇自幼便被這位姚先生打罵慣了,見到這位仙風道骨的中年人立馬站的筆直,姚先生道:
“此番旅途倒也大有裨益,你便跟著李墨白這老匹夫好好走一走,我囑咐你的每日一筆錄自然也不能忘記,我知你性子,必然是沒帶的。”
說罷,姚先生從身後拿出一個書箱,交給王廣宇
“這書箱裏筆墨紙硯也為你收納好,至於典籍則是一個月的分量,從此處到崆峒山往來最多也不過一月了,你回來之時我也要提筆檢閱。”
王廣宇聽聞欲哭無淚,但一想到姚先生的嚴肅古板,便把書箱接過拎在手中,此時有衙役從縣衙牽來兩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馬,王廣宇與屠戶翻身上馬,向姚先生揮手告別後,朝東南而去。
姚先生看向那個背漸寬身體漸壯的年輕背影久久不離,隻覺得越看越欣慰,越看越欣喜。
王廣宇離開當夜,城外有飛馬快報。
匈奴大軍已破河西四郡,西北軍大將秦劍已死,匈奴將下東南,金城郡傳令王奕攜城中百姓撤離,待百姓在雍州天水郡安身立命,事後王奕攜家眷隨青州兵馬回青州王家認祖歸宗。
聞此,城中少年大多請求慨然赴死,要與那匈奴兵馬拚死搏鬥,王奕及縣中上下官員多次勸說,城中大多百姓方同意遷往雍州。城中百姓走往雍州半道,才發現那城中縣令未曾同道行之。
於此同時,已為空城的西固城中,兩人飲酒對坐,正是王奕與姚先生。
王奕喝下一口西鳳酒
“自從坐了這城中縣令,原來那火爆的脾氣也被消磨不少,王廣宇那混小子從小犯了多少事,老子竟都沒舍得打他。”
姚先生聽聞,也同樣喝了一口酒,隻是微微一笑,王奕又言
“咱倆年輕時也如這般對坐商討如何截殺匈奴,到了如今,隻是少了身後數萬弟兄,不知道你這把年紀還是否能使出你那一語成讖的本事。”
姚先生笑道
“且不論我,經曆了那件事後,你這身子骨大不如前,武力也空虛的很,不知還能不能抗的住匈奴鐵騎的衝撞。”
王奕眼中閃過一絲凶光:“打不過也要打,老子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怕過,隻是可憐了我那妻子要守了活寡,廖倩本不想走,我便打暈了她硬生生送上了去青州的馬車,新婚到今,這是我第一次打她。”
王奕緩緩起身,從城主府的廢棄庫房裏翻出一舊盒,裏麵是一副披掛和一柄涼刀,年代雖已久遠缺仍完好無損。
這夜,月明星稀,城中有兩人立於城頭,一人披甲持刀,一人白衣勝雪。
三日之後,西固城外數千黑甲攻城,見城頭立有兩人,一中年持刀男披甲子舉刀指向城下,笑問:“戎奴要試我寶刀鋒芒?”
兩人躍下城頭,持刀男子順勢揮刀斬下,隻見五十步內刀罡四溢,數十名黑甲瞬間破碎,男子踏出一步又一步,刀罡滿城,直至第九步踏出,刀上鋒芒如彗星襲月,男子大笑三聲
“老子還沒殺夠,地下的兄弟們,我老王今日就來陪你們!”
西固城內何處不見刀罡,刀罡如山風呼嘯而過,拚殺許久,帶去數過百條黑甲生命,這年已五十有餘的持刀男子也終於力竭,昏厥過去閉眼安心等死,身前一襲白衣飄然至男子身前。
“莫言書生無膽氣,敢教天地沉入海。”
霎時間天地色變,八百裏愁雲慘淡,紫雷與風雪齊出,山風呼嘯而至,紫雷滾滾浩蕩,紫蛇繞白衣,大袖一揮數十黑甲當即殞命。
突見西固城前一彪兵馬殺至,頭領正是那大年三十夜倨傲男子,男子青衫成血衣,銀甲滿裂痕,手中長槍殺人不見血跡,姚先生見狀將身後昏厥男子扔向倨傲男子。
倨傲男子單手接下王奕,向姚先生遠遠作揖,便不再言語,帶兵向東南青州奔去。
本就以魂飛魄散為注強行提升修為的姚先生,白衣早已成紅衣,在做完這些事後,已是強弩之末,白衣笑對身前數千黑甲,引動全身力氣,隻見愁雲之中凝出一道天雷,轟然辟向北山山峰,北山山頂雪崩轟然而至,勢拔五嶽掩金城。
城前匈奴黑甲卻悍不畏死,為身後黑甲轉身奔逃贏得時間,竟自搭塔盾擋於身後同伴之前。
姚先生望向滾滾下流的雪崩,麵不改色,姚先生突然精光乍現,轉向東南,聲如洪鍾,大喝道
“王廣玉,王道就在腳下,往前走!”
大雪淹沒西固城如大蟒吞鼠,唯有鄉間一書院整潔如初,姚先生立在城頭最高處,臨死前手執一綠帶玉佩,坐鎮西北麵朝東南死而不倒。
揚州江淮,五月突降飛雪,江淮學宮宮主一襲綠衣出城,手執一白帶玉佩,望向滔滔長江水,紅唇輕啟:“又是一場倒春寒。”
崆峒山位於涼州東南部,地處西北卻氣候濕潤如江南,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裏雍州平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與武當龍虎共稱為天下道家名山,傳說崆峒山上仙樂飄渺,有天下之氣機喂養灌注,山中常有黃鶴遨遊與九天之上,蛟龍潛於深譚之中。
崆峒山山峰眾多,更素有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三千年前黃帝問道廣成子,祖師廣成子羽化而飛升,得此崆峒在西北興盛不衰。
王廣宇今日便來到了這座神仙山,李屠戶踏入崆峒山境內便失蹤不見,王廣宇也懶得理他。
時至五月不知怎來了一場風雪,王廣宇本想見識一下崆峒山下花海絕勝煙柳滿臨安的盛景。
可惜一場風雪下來,山下的這片花海半數被風雪削了花骨朵,殘敗不堪,另往來遊客皆唉聲歎氣,直歎錯過了好一場美景。
王廣宇自下而上仰視這座神山,山下花枝殘敗不堪,山上卻鬱鬱蔥蔥,千朵萬朵競相開放,王廣宇不禁呼一聲怪哉妙哉。
此時山中傳來一巍巍仙音
“時辰已到,開山迎客。”
山門緩緩打開,香客拾階而上,行至半途,見有仙鶴繞山而飛,更覺崆峒有巍峨道庭之氣象,王廣宇內心極為震撼,直至登上崆峒山峰頂,見朝陽從雲海處冉冉升起,七十二處石府洞天紫氣浩蕩,更覺心胸敞開如浩然之氣入心來。
“我登山望百川,浩然之氣入我懷。”
就在王廣宇發自內心的喊出幾聲讚歎之時,見半山腰出某一竹林卻生出一股濃煙,便下至半山腰前去察看。
林中有個小道士,大早偷偷從道觀裏溜出來,拿著昨日剩下的饅頭,竟做起了做圈套鳥的營生,此刻正在生火烤麻雀吃,小道士掐指算了算,嘴裏嘟囔著壞了壞了,趕忙拿起脫在一旁破舊道袍撲打火焰,隻見身後竹海搖晃,一個麵色古板的中年道士飛掠而來。
小道士見已來不及拔腿便跑,可轉眼間便被中年道士追上,中年道士袖袍一揮掀起一股氣浪吹滅火焰,也吹倒了小道士。
王廣宇剛下至半腰就看到了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中年道士提起小道士剛要作勢便打,見有外人來,不得不放下舉起的手掌,對著王廣宇作揖
“先生見笑了,我這小師弟性子太過頑劣,得罪得罪。”
王廣宇攤攤手表示無妨,中年道士扛起小道士向峰頂飛去。王廣宇見此亦隻能向峰頂跑去。
崆峒山中台香客絡繹不絕,問道宮更是如此,來此問道的多是些祈求姻緣的思春女子亦或是希望榜上有名的讀書人,也有遇事不順來此問道的旅客商賈,王廣宇見狀也想算一算自己姻緣如何,便排起長隊等著山中高人一一占卜。
山中道人含笑為每一位香客答疑解惑指明路途,王廣宇好不容易排到了道人麵前,直接道人祥和的臉色微微一變,便讓王廣宇排向長隊最末端。
王廣宇心裏憤懣,但仍是照道人所言排至長隊最後。
夕陽西下,崆峒山金光輝映,恍若金山定下西北大地。
王廣宇也苦等至道人麵前,山中香客早已下山返程,道士也不睬他,隻是囑咐王廣宇在原地站好,過了一會,一位白發老道士緩步走來,看到王廣宇喃喃道
“該來的從來不會遲到。”
老道士望向西北哀婉歎息,又一位書聖隕落人間,西北擔得起書聖二字仿佛也隻有那位白衣姚遠了。老道士又看向王廣宇,看到這稚氣未脫的麵龐又不知如何開口。
“金城郡的那位姚先生,大抵是死在風雪中了。”
王廣宇聽到此話頓時勃然大怒,那無禮的道人讓他排至人群最末端已是讓他心中極為憤懣,如今這山中老道竟說從小教他至成人的姚先生死了。
王廣宇怒道:“你這牛鼻子老道,擺神仙架子占卜騙人也就算了,如今卻他娘的咒罵我的師傅身死,你們這塊破地,老子不待了。”
白發老道士早料到如此,神色淡漠道:“那位白衣書聖,也不是誰都可妄言的,道家沾了如此大的因果,可是會不得善終的,老夫我既然說了,便句句屬實。”
突然王廣宇身後一人負黑匣飛掠至中台問道宮前,原是李屠戶飄然而至,王廣宇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抱住李屠戶
“師父,這牛鼻子老道硬說姚先生死了,拿出你那拳腳功夫狠狠的揍這牛鼻子老道一頓,咱們連夜回家。”
李屠戶淡淡道:“幾日前我便覺五月突降風雪不對,今日望西固城方向頓感氣機不對,我今早離去返城,城中已被大雪淹沒,唯有匈奴黑甲痕跡,隻有姚遠立城頭死而不倒,我將他安葬後便連日趕來。”
王廣宇瞳孔收縮,一個趔趄跌倒在地上,再起之時已是淚流滿麵,王廣宇抽刀指向北方仰天長嘯:“不破匈奴,誓不見師!“
這山上道士約莫是懂些望氣之術的,不知是夕陽金輝蔽天,還是涼刀扶光鋒芒掩目。
隻見王廣宇身後氣象由青轉為黃紫巍峨之氣,直達天際,遙指北方。
王廣宇本是不信這些道家占卜之數的,王廣宇幼年時稱其為“胡攪蠻纏,歪理邪說”,可前年,武家長女武浩茫便是五月赴崆峒找山上老道求了一簽,具體是什麽也不得而知,隻是回來後便對著王廣宇大肆顯耀,說著次年必然前往那天下讀書人向往之的江淮學宮。
王廣宇起初不以為然,直至到了放榜之日,榜眼上武浩茫的名字赫然在列,王廣宇便覺得這崆峒山上老道玄乎至極今年五月嚷嚷著非要一看。
今日,王廣宇則是拾掇行李,把大姐贈與的那柄涼刀扶光係在腰間,將書桌上保存完好的一封信收入懷中,帶了些細軟之物,便要去向雙親及便宜師傅李屠戶告別。
王奕廖倩早就知道此事,也無太多驚訝,隻是囑咐了幾句早些回家便放王廣宇離去
王廣宇正要向城門外走去隻見城門處站有兩人,一人背著等人高的黑匣,腳邊放著包袱,赫然是李屠戶,李屠戶朝著王廣宇喊道
“我也要去崆峒山上燒些香沾點道家仙氣去一去這滿身屠狗宰豬的煞氣,你我便結伴而行吧。”
說完李屠戶把身上的包袱架在王廣宇身上,又說道
“都結伴而行了,我看你這娃娃拖木樁子的力氣可大,不如給老人家我扛扛行李.”
這幾月的相處,王廣宇習慣了這老屠戶的作態,一臉無奈地把屠戶的包袱扛在肩上。
城門處另一人見狀也隻是笑一笑,原來是一襲白衣的姚先生,王廣宇自幼便被這位姚先生打罵慣了,見到這位仙風道骨的中年人立馬站的筆直,姚先生道:
“此番旅途倒也大有裨益,你便跟著李墨白這老匹夫好好走一走,我囑咐你的每日一筆錄自然也不能忘記,我知你性子,必然是沒帶的。”
說罷,姚先生從身後拿出一個書箱,交給王廣宇
“這書箱裏筆墨紙硯也為你收納好,至於典籍則是一個月的分量,從此處到崆峒山往來最多也不過一月了,你回來之時我也要提筆檢閱。”
王廣宇聽聞欲哭無淚,但一想到姚先生的嚴肅古板,便把書箱接過拎在手中,此時有衙役從縣衙牽來兩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馬,王廣宇與屠戶翻身上馬,向姚先生揮手告別後,朝東南而去。
姚先生看向那個背漸寬身體漸壯的年輕背影久久不離,隻覺得越看越欣慰,越看越欣喜。
王廣宇離開當夜,城外有飛馬快報。
匈奴大軍已破河西四郡,西北軍大將秦劍已死,匈奴將下東南,金城郡傳令王奕攜城中百姓撤離,待百姓在雍州天水郡安身立命,事後王奕攜家眷隨青州兵馬回青州王家認祖歸宗。
聞此,城中少年大多請求慨然赴死,要與那匈奴兵馬拚死搏鬥,王奕及縣中上下官員多次勸說,城中大多百姓方同意遷往雍州。城中百姓走往雍州半道,才發現那城中縣令未曾同道行之。
於此同時,已為空城的西固城中,兩人飲酒對坐,正是王奕與姚先生。
王奕喝下一口西鳳酒
“自從坐了這城中縣令,原來那火爆的脾氣也被消磨不少,王廣宇那混小子從小犯了多少事,老子竟都沒舍得打他。”
姚先生聽聞,也同樣喝了一口酒,隻是微微一笑,王奕又言
“咱倆年輕時也如這般對坐商討如何截殺匈奴,到了如今,隻是少了身後數萬弟兄,不知道你這把年紀還是否能使出你那一語成讖的本事。”
姚先生笑道
“且不論我,經曆了那件事後,你這身子骨大不如前,武力也空虛的很,不知還能不能抗的住匈奴鐵騎的衝撞。”
王奕眼中閃過一絲凶光:“打不過也要打,老子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怕過,隻是可憐了我那妻子要守了活寡,廖倩本不想走,我便打暈了她硬生生送上了去青州的馬車,新婚到今,這是我第一次打她。”
王奕緩緩起身,從城主府的廢棄庫房裏翻出一舊盒,裏麵是一副披掛和一柄涼刀,年代雖已久遠缺仍完好無損。
這夜,月明星稀,城中有兩人立於城頭,一人披甲持刀,一人白衣勝雪。
三日之後,西固城外數千黑甲攻城,見城頭立有兩人,一中年持刀男披甲子舉刀指向城下,笑問:“戎奴要試我寶刀鋒芒?”
兩人躍下城頭,持刀男子順勢揮刀斬下,隻見五十步內刀罡四溢,數十名黑甲瞬間破碎,男子踏出一步又一步,刀罡滿城,直至第九步踏出,刀上鋒芒如彗星襲月,男子大笑三聲
“老子還沒殺夠,地下的兄弟們,我老王今日就來陪你們!”
西固城內何處不見刀罡,刀罡如山風呼嘯而過,拚殺許久,帶去數過百條黑甲生命,這年已五十有餘的持刀男子也終於力竭,昏厥過去閉眼安心等死,身前一襲白衣飄然至男子身前。
“莫言書生無膽氣,敢教天地沉入海。”
霎時間天地色變,八百裏愁雲慘淡,紫雷與風雪齊出,山風呼嘯而至,紫雷滾滾浩蕩,紫蛇繞白衣,大袖一揮數十黑甲當即殞命。
突見西固城前一彪兵馬殺至,頭領正是那大年三十夜倨傲男子,男子青衫成血衣,銀甲滿裂痕,手中長槍殺人不見血跡,姚先生見狀將身後昏厥男子扔向倨傲男子。
倨傲男子單手接下王奕,向姚先生遠遠作揖,便不再言語,帶兵向東南青州奔去。
本就以魂飛魄散為注強行提升修為的姚先生,白衣早已成紅衣,在做完這些事後,已是強弩之末,白衣笑對身前數千黑甲,引動全身力氣,隻見愁雲之中凝出一道天雷,轟然辟向北山山峰,北山山頂雪崩轟然而至,勢拔五嶽掩金城。
城前匈奴黑甲卻悍不畏死,為身後黑甲轉身奔逃贏得時間,竟自搭塔盾擋於身後同伴之前。
姚先生望向滾滾下流的雪崩,麵不改色,姚先生突然精光乍現,轉向東南,聲如洪鍾,大喝道
“王廣玉,王道就在腳下,往前走!”
大雪淹沒西固城如大蟒吞鼠,唯有鄉間一書院整潔如初,姚先生立在城頭最高處,臨死前手執一綠帶玉佩,坐鎮西北麵朝東南死而不倒。
揚州江淮,五月突降飛雪,江淮學宮宮主一襲綠衣出城,手執一白帶玉佩,望向滔滔長江水,紅唇輕啟:“又是一場倒春寒。”
崆峒山位於涼州東南部,地處西北卻氣候濕潤如江南,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裏雍州平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與武當龍虎共稱為天下道家名山,傳說崆峒山上仙樂飄渺,有天下之氣機喂養灌注,山中常有黃鶴遨遊與九天之上,蛟龍潛於深譚之中。
崆峒山山峰眾多,更素有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三千年前黃帝問道廣成子,祖師廣成子羽化而飛升,得此崆峒在西北興盛不衰。
王廣宇今日便來到了這座神仙山,李屠戶踏入崆峒山境內便失蹤不見,王廣宇也懶得理他。
時至五月不知怎來了一場風雪,王廣宇本想見識一下崆峒山下花海絕勝煙柳滿臨安的盛景。
可惜一場風雪下來,山下的這片花海半數被風雪削了花骨朵,殘敗不堪,另往來遊客皆唉聲歎氣,直歎錯過了好一場美景。
王廣宇自下而上仰視這座神山,山下花枝殘敗不堪,山上卻鬱鬱蔥蔥,千朵萬朵競相開放,王廣宇不禁呼一聲怪哉妙哉。
此時山中傳來一巍巍仙音
“時辰已到,開山迎客。”
山門緩緩打開,香客拾階而上,行至半途,見有仙鶴繞山而飛,更覺崆峒有巍峨道庭之氣象,王廣宇內心極為震撼,直至登上崆峒山峰頂,見朝陽從雲海處冉冉升起,七十二處石府洞天紫氣浩蕩,更覺心胸敞開如浩然之氣入心來。
“我登山望百川,浩然之氣入我懷。”
就在王廣宇發自內心的喊出幾聲讚歎之時,見半山腰出某一竹林卻生出一股濃煙,便下至半山腰前去察看。
林中有個小道士,大早偷偷從道觀裏溜出來,拿著昨日剩下的饅頭,竟做起了做圈套鳥的營生,此刻正在生火烤麻雀吃,小道士掐指算了算,嘴裏嘟囔著壞了壞了,趕忙拿起脫在一旁破舊道袍撲打火焰,隻見身後竹海搖晃,一個麵色古板的中年道士飛掠而來。
小道士見已來不及拔腿便跑,可轉眼間便被中年道士追上,中年道士袖袍一揮掀起一股氣浪吹滅火焰,也吹倒了小道士。
王廣宇剛下至半腰就看到了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中年道士提起小道士剛要作勢便打,見有外人來,不得不放下舉起的手掌,對著王廣宇作揖
“先生見笑了,我這小師弟性子太過頑劣,得罪得罪。”
王廣宇攤攤手表示無妨,中年道士扛起小道士向峰頂飛去。王廣宇見此亦隻能向峰頂跑去。
崆峒山中台香客絡繹不絕,問道宮更是如此,來此問道的多是些祈求姻緣的思春女子亦或是希望榜上有名的讀書人,也有遇事不順來此問道的旅客商賈,王廣宇見狀也想算一算自己姻緣如何,便排起長隊等著山中高人一一占卜。
山中道人含笑為每一位香客答疑解惑指明路途,王廣宇好不容易排到了道人麵前,直接道人祥和的臉色微微一變,便讓王廣宇排向長隊最末端。
王廣宇心裏憤懣,但仍是照道人所言排至長隊最後。
夕陽西下,崆峒山金光輝映,恍若金山定下西北大地。
王廣宇也苦等至道人麵前,山中香客早已下山返程,道士也不睬他,隻是囑咐王廣宇在原地站好,過了一會,一位白發老道士緩步走來,看到王廣宇喃喃道
“該來的從來不會遲到。”
老道士望向西北哀婉歎息,又一位書聖隕落人間,西北擔得起書聖二字仿佛也隻有那位白衣姚遠了。老道士又看向王廣宇,看到這稚氣未脫的麵龐又不知如何開口。
“金城郡的那位姚先生,大抵是死在風雪中了。”
王廣宇聽到此話頓時勃然大怒,那無禮的道人讓他排至人群最末端已是讓他心中極為憤懣,如今這山中老道竟說從小教他至成人的姚先生死了。
王廣宇怒道:“你這牛鼻子老道,擺神仙架子占卜騙人也就算了,如今卻他娘的咒罵我的師傅身死,你們這塊破地,老子不待了。”
白發老道士早料到如此,神色淡漠道:“那位白衣書聖,也不是誰都可妄言的,道家沾了如此大的因果,可是會不得善終的,老夫我既然說了,便句句屬實。”
突然王廣宇身後一人負黑匣飛掠至中台問道宮前,原是李屠戶飄然而至,王廣宇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抱住李屠戶
“師父,這牛鼻子老道硬說姚先生死了,拿出你那拳腳功夫狠狠的揍這牛鼻子老道一頓,咱們連夜回家。”
李屠戶淡淡道:“幾日前我便覺五月突降風雪不對,今日望西固城方向頓感氣機不對,我今早離去返城,城中已被大雪淹沒,唯有匈奴黑甲痕跡,隻有姚遠立城頭死而不倒,我將他安葬後便連日趕來。”
王廣宇瞳孔收縮,一個趔趄跌倒在地上,再起之時已是淚流滿麵,王廣宇抽刀指向北方仰天長嘯:“不破匈奴,誓不見師!“
這山上道士約莫是懂些望氣之術的,不知是夕陽金輝蔽天,還是涼刀扶光鋒芒掩目。
隻見王廣宇身後氣象由青轉為黃紫巍峨之氣,直達天際,遙指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