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爾等在此聚眾造反,可有問過大秦的意見?可有問過本公子的意見?”


    贏九州背負著雙手,就好像他從未移動過身體,也好像自己打的不是儒家的掌門。


    荀子的眼皮連跳了兩下,看著囂張跋扈的贏九州,他也是敢怒不敢言。


    強大,確實是很強大的敵人。


    他所猜測的一切都猜對了,贏九州境界真的比他還要強大。


    他感覺老天爺在和他開玩笑,他感覺老天爺在戲耍他。


    特麽的一介少年,為什麽有如此強大的實力。


    他想不明白,也無法接受。


    實力強大也就算了,就連文學造詣之高,也是無法想象。


    一個少年為何說得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富有真理的話來。


    他這個當世大儒,都不知道怎麽去反駁這位太子殿下。


    無論怎麽反駁,就好像自己是一個文盲。


    跟他比起來,倒發現贏九州比他還要像一個大儒。


    “太子殿下莫要開玩笑啊,我儒家對大秦忠心耿耿,扶蘇公子都是我們儒家的弟子,由此可見我儒家絕無造反之意。”


    荀子連忙解釋,生怕背上這個聚眾造反的名頭。


    張良也是麵容驚駭,這是他頭一次感覺這麽無力過。


    這一個少年,武力堪稱天花板,就連他引以為傲的智力,都被這個少年按在地上摩擦。


    這樣的敵人,是真的可以戰勝的嗎?


    這樣的敵人,儒家是不是在劫難逃?


    他壓抑在心中的血海深仇,什麽時候才能大仇得報?


    “本公子和你開玩笑?那你說說你儒家為何收留六國貴族餘孽,你不知道他們都是我大秦的通緝犯麽?那你解釋解釋,你儒家的學子,為何有一半都是六國貴族中的餘孽?”


    “大秦一統六國,遷移六國貴族至鹹陽的命令早已發出,為何這些人會在桑海?”


    冰冷無情的話語猶如一把把利劍直插他們的心髒,他們一點反駁的話也說不出來。


    因為贏九州說的就是事實,這就是鐵一般的事實,他們無法狡辯的。


    瞬間,荀子汗如雨下。


    他鬱悶得想吐血,這小子言語太犀利了,他壓沒辦法去反駁。


    但,收留六國貴族這件事,又不隻是發生在他們儒家。


    那些諸子百家哪一個沒收留過六國貴族,憑什麽贏九州就抓著他們儒家不放。


    嬴政早不清算現在清算,這是不是太無賴了?


    “哎……太子殿下,此事就此別過吧,我們儒家願意遷移至鹹陽。”


    認命了。


    不認命沒辦法。


    外麵密密麻麻的軍隊包圍了他們小聖賢莊,裏麵還有一個陸地天人的高手,他們儒家不服不行。


    當然,這也不是說他荀子是害怕了,他是不想儒家斷了傳承。


    一個敢在朝堂上誅殺百餘位文臣的人,你不要對他抱有僥幸心理,你不要懷疑他敢不敢舉起屠刀。


    如果他不同意,儒家必定會被圍剿,而他荀子也會成為儒家的罪人。


    “就此別過?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很明顯,贏九州不想放過這次機會。


    說到底還是儒家自己不識抬舉,前前後後派遣了三次使者。


    要求一次也比一次低。


    可儒家就像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的要和他作對。


    第一次,讓儒家遷移至鹹陽。


    第二次,邀請儒家掌門鹹陽一聚。


    第三次,他贏九州想拜訪一下儒家。


    然而,這麽簡單的要求,都被儒家一口回絕了。


    這是擺明了不想跟他談。


    對於這種人,贏九州隻有一個字,那就是殺!


    殺到他害怕,殺到他恐懼!殺到他臣服!


    至於張良這個人,收服他是不太可能的。


    他家五世相韓,對韓忠心耿耿,他的至交好友韓非更是死在了大秦。


    想讓這種叛逆分子歸服大秦,那是癡人說夢。


    如果這樣的人真的答應了,你反而還得小心提防。


    ……


    鹹陽城,章台宮內。


    嬴政一臉的疲憊。


    這幾天他都沒睡過好覺。


    殺死上百個文臣,這對大秦官員係統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他日日夜夜都在審批奏折,就連一點芝麻大小的事都要他審批!


    現在文臣就剩下了李斯,馮去疾,蒙毅,頓弱,姚賈,王琯這麽幾個獨苗苗。


    可想而知,就他們幾個人共同承受的壓力是有多大。


    “李斯,去睡一覺吧。”


    嬴政看著昏昏欲睡連眼睛都紅了的李斯,忍不住的吩咐道。


    “陛下,臣不困,現如今大秦朝堂發生動蕩,導致官員緊缺,在這個危機關頭,臣又如何能掉以輕心?


    大秦在,則臣在,臣願與大秦共赴國難!”李斯嗆嗆有力,字字吐真言。


    “哈哈哈哈,好,朕有你這樣的肱股之臣,大秦何愁不能興盛??”


    嬴政拍了拍李斯的肩膀,滿臉都是欣慰。


    李斯不愧是他看重的人才,有這樣的覺悟不能說不好。


    要知道李斯跟他同甘共苦幾十年,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李斯就跟著他出生入死。


    那時候,他這個秦王之位名不副實,遠遠沒有呂不韋的勢力大。


    說他是秦王,還不如說他是呂不韋的傀儡。


    可麵臨這樣的情況下,李斯還是選擇了他嬴政,而沒有去選擇呂不韋。


    由此可見,李斯確實是大秦的肱股之臣,他也擔得起嬴政對他的重視。


    要知道在後麵,一統六國李斯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雖然嬴政死後他和趙高共同更改聖旨,那也是出餘自保。


    眾所周知,扶蘇是儒家推出來的傀儡,他就是儒家的代言人。


    如果讓他當上了皇帝,李斯作為法家的代言人,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就算扶蘇仁慈心厚,看在他為大秦出力的份上不殺他,不驅逐他。


    可難保他背後的儒家會放過他!


    畢竟,在朝堂上法家和儒家一直針鋒相對,而他更是給儒家挖了不少坑。


    他不死,儒家的顏麵何存??


    他不死,儒家如何在朝堂上立威?


    但,現在,李斯對大秦隻有忠誠,一點也不擔心他的未來會如何。


    因為大秦的儲君立下了,他就是贏九州。


    李斯相信贏九州不是扶蘇那樣的人,也不是儒家過河拆橋的那種人。


    贏九州太霸道了,他的實力太強大了。


    強者都有自己的驕傲,這樣的人心胸絕對是寬廣的,大秦在他的手上會散發出不一樣的光芒。


    而且之前朝堂上,贏九州所說的以法為骨,以儒為皮,鑄大秦萬世之基,從這一句話就能看出來。


    法家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是領頭羊一樣的存在。


    雖然要和儒家的那些人共處朝堂,但這是無所謂的。


    到時候他求嬴政,讓儒家的人給他李斯打下手,由他們共同建立一個新的製度,一個改變未來的製度,一個一統華夏的製度。


    一想到這裏,李斯雙眼中隻有無窮無盡欣喜!


    名流千古這是每一位文臣武將畢生追求的願望。


    千古乃至於萬古一相的位置,是他李斯的。


    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後世之人熟記,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後世之人瞻仰,他所留下的文章注定會被後世之人背誦。


    想到這,李斯的嘴角上揚,掛起了一絲微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開局鎮殺劍聖至萬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zcl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zcl並收藏大秦,開局鎮殺劍聖至萬古一帝!最新章節